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在HBV宫内感染者血液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技术检测157例乙肝大三阳但肝功能正常孕产妇外周血、其分娩新生儿脐血、HBV宫内感染婴幼儿外周血中CD4+CD25+Treg表达水平。结果:HBV宫内感染产妇外周血及新生儿脐血中CD4+CD25+Treg的百分数较未感染组高(P<0.05);HBV持续感染者CD4+CD25+Treg比例较感染转阴组高(P<0.05)。结论:CD4+CD25+Treg抑制体内HBV清除,宫内感染与其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D4+CD25+Foxp3+Treg的表达水平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影响。方法将109例HBsAg阳性无其他妊娠合并症孕妇按新生儿脐血HBsAg检测结果分为2组:HBsAg阳性表达为研究组,HBsAg阴性表达为对照组。采集孕妇外周血及其分娩新生儿脐血,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Foxp3+Treg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I-10、TGF-β1含量。结果新生儿脐血HBsAg阳性12例,宫内感染率为11.01%。研究组孕妇外周血及其新生儿脐血CD4+CD25+Foxp3+Treg的表达水平、I-10和TGF-β1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组与对照组孕妇外周血及分娩新生儿脐血CD4+CD25+Foxp3+Treg表达水平与I-10、TGF-β1分泌水平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HBV宫内感染孕妇及其新生儿CD4+CD25+Foxp3+Treg细胞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可能是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FOLFOX化疗方案对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患者外周血中初始(CD4+CD45RA+)和记忆(CD4+CD45RO+)T细胞亚群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CD3、CD4、CD45RO、CD45RA荧光抗体对10例健康对照及27例mCRC患者接受FOLFOX方案化疗前 、后的外周血细胞进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及其亚群CD4+CD45RO+、CD4+CD45RA+百分率,并进一步分析其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CRC患者化疗前外周血中CD4+T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其中CD4+CD45RA+T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1)、CD4+CD45RO+T细胞比例明显增高(P<0.05).与化疗前相比,经FOLFOX化疗后mCRC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比例明显增高(P<0.001);其中CD4+CD45RA+T细胞比例下降(P<0.001)、CD4+CD45RO+T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P<0.05).分析发现,化疗有效组中,化疗前 、后患者CD4+CD45RA+比例无明显变化(P>0.05),均高于化疗无效组(P<0.01,P<0.001);化疗后CD4+CD45RO+T细胞百分率增高(P<0.05).结论 FOLFOX化疗可升高mCRC患者外周血中CD4+T细胞并改变细胞亚群的比例,对CD4+CD45RA+比例较高的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术分娩对产妇和新生儿血NK细胞数量的影响?方法:足月分娩产妇60例,其中自然分娩(NL)组?择期剖宫产(PCS)组?临产后剖宫产(ECS)组各20例?分别采取分娩即刻的产妇外周血和新生儿脐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中NK细胞的百分数?结果:血中 NK细胞百分数在产妇中3组无差异(P > 0.05);PCS组的新生儿血中NK细胞百分数明显低于NL组 (P < 0.05),同时也低于其母体产妇(P < 0.01)?结论:手术分娩不影响产妇血中NK细胞数;择期剖宫产减少新生儿血中NK细胞数,手术分娩儿增加了对病原体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围生医学中手术麻醉对分娩时母婴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正常初产妇分为自然分娩(NL)组、择期手术分娩麻醉(PCS)组、急诊手术分娩麻醉(ECS)组,每组20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分娩时母体外周血和婴儿脐带衄巾B细胞、T淋巴细胞、NK细胞、NKT细胞、γδT细胞的百分比并进行比较。结果母体血中ECS组的B细胞和NKT细胞明显高于NL组、PCS组;婴儿脐血中PCS组的B细胞、NK细胞和T淋巴细胞CD4^+/CD8^+明显低于NC组和ECS组(P〈0.05),γδT细胞显著高于NL组和ECS组(P〈0.01)。结论急诊手术分娩对母体免疫方面的改变与自身应激反应有关,不影响婴儿的细胞免疫状态;择期手术分娩影响婴儿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明确的累及肠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近年来,研究发现免疫异常与其发病密切相关。通过分析UC患者外周血和肠黏膜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及其特异性标志物Foxp3的表达特点,探讨CD4+CD25+Treg和Foxp3在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20例UC活动期患者,1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和经电子肠镜活检肠黏膜组织,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和肠固有层单个核细胞(lamina propria mononu-clear cell,LPMC)中CD4+CD25+T细胞和CD4+T细胞比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肠黏膜中Foxp3的表达,并检测血清中IL-10的水平。结果 UC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肠黏膜CD4+CD25+T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和Foxp3+T细胞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两组PBMC和LPMC中CD4+T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血清IL-10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CD4+CD25+Treg在UC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外周血Treg数量减少可能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在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发病及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采集26例成人ITP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标本,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正常对照组及ITP患者治疗前后的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比例,并将正常对照组与ITP组及ITP组治疗前后的Treg细胞进行比较。结果 :ITP组(治疗前)较对照组CD4+CD25+FOXP3+Treg细胞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TP组经治疗后18例有效,8例无效,有效组治疗后CD4+CD25+FOXP3+Treg细胞明显上调(P<0.05);治疗无效组治疗后Treg细胞的比值较前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TP的发病可能与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比例下调相关,治疗有效后Treg细胞的失调会得到改善,改善Treg细胞的功能并增加其数量可能是一个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刘萍  张秋业 《齐鲁医学杂志》2012,27(1):31-33,36
目的观察过敏性紫癜(HSP)病儿急性期Th17细胞功能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水平变化,探讨其在HSP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54例HSP急性期病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尿检有无异常分为肾炎组(HSPN组)和非肾炎组(NHSPN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25+Treg、CD4+细胞、CD8+细胞、CD3+细胞、NK细胞(CD3-CD56+)、B淋巴细胞(CD19+)和CD3+HLADR+细胞水平。以3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结果HSP病儿血浆IL-17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t=14.66,P<0.01),HSPN组和NHSPN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P病儿外周血CD4+CD25+Treg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t=7.28,P<0.01),HSPN组和NHSPN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P病儿CD4+CD25+Treg水平与CD4+细胞呈正相关(r=0.554,P<0.01),与CD19+细胞呈负相关(r=-0.305,P<0.05),而与CD8+细胞、CD3+细胞、CD3-CD56+细胞以及CD3+HLADR+细胞则无相关性(r=-0.109~0.287,P>0.05)。HSP病儿血浆IL-17水平与CD4+CD25+Treg水平呈负相关(r=-0.295,P<0.05)。结论 HSP病儿急性期Th17细胞功能增强,免疫抑制效应不足;HSP病儿存在Th17/Treg平衡紊乱,Th17/Treg失衡参与了HSP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D4+CD25+Foxp3+Treg细胞在HBV感染所致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病过程中的表达。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6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3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0例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水平,并追踪慢加急性肝衰竭组患者转归,评价好转组与未恢复组CD4+CD25+Foxp3+Treg细胞百分率差异。结果:慢加急性肝衰竭组、慢性乙型肝炎组、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组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分别为(5.14±1.03)%、(9.86±1.72)%、(7.93±1.67)%及(7.06±1.61)%,慢加急肝衰竭组外周血Treg细胞百分率显著低于慢性乙型肝炎组、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慢性乙型肝炎组外周血Treg百分率明显高于慢加急肝衰竭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组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Treg百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百分率与患者血清HBVDNA呈正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好转组与未恢复组CD4+CD25+Foxp3+Treg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发病可能与CD4+CD25+Foxp3+Treg细胞表达过低有关,Treg细胞表达水平不能预示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FOLFOX方案化疗对胃癌术后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比例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3例胃癌术后化疗患者,于化疗前1天、化疗结束后第5天采集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法检测外周血Treg细胞的比例;RT-PCR法检测外周血Treg细胞FoxP-3 mRNA表达水平;将分选的Treg细胞和CD4+CD25-T细胞按单纯Treg细胞组、1∶1混合细胞组,单纯CD4+CD25-T细胞组培养,3H-TdR掺入法检测Treg细胞体外抑制CD4+CD25-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 43例胃癌患者化疗前1天外周血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为17.63%±6.31%,化疗后降至13.79%±4.82%(P<0.01);化疗后FoxP-3表达水平较化疗前显著下降(P<0.01);化疗后Treg细胞对CD4+CD25-T细胞的增殖抑制率由化疗前的54.64%±5.15%下降至24.63%±2.34%(P<0.01)。结论 FOLFOX化疗方案可减少胃癌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数量,下调其表面标志物FoxP3基因的表达水平,减弱Treg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有利于诱生抗肿瘤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体外观察悬浮红细胞对异体T淋巴细胞向CD4+ CD25+ Treg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免疫磁珠法从人外周血中分离纯化出CD3+T淋巴细胞,给予CD3/CD28抗体刺激,并分别与异体非去白悬浮红细胞或去白悬浮红细胞混合培养72 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培养体系中CD4+ CD25+Treg细胞的比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Foxp3 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中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和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和抗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4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TGF-β)]的水平.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细胞培养液组)比较,非去白悬浮红细胞和去白悬浮红细胞组CD4+ CD25+ Treg细胞比例明显增加,功能基因Foxp3 mRNA表达也明显增高;1L-2和IFN-γ促炎细胞因子分泌减少,IL-10和TGF-β抗炎细胞因子分泌增多(P<0.01).而与去白悬浮红细胞比较,非去白悬浮红细胞作用更加明显(P<0.05).结论 悬浮红细胞可能通过调节促炎/抗炎细胞因子平衡诱导异体T淋巴细胞向CD4+ CD25+ Treg分化,而悬浮红细胞内残留的白细胞可能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胰腺癌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亚群及CD8+T淋巴细胞上CD28分子和CD103分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对52例胰腺癌患者(胰腺癌组)和40名健康体格检查者(对照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8及CD28分子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再选取10例胰腺癌患者,分别检测其外周血、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CD103分子的表达.结果 胰腺癌组CD8+ CD28+T淋巴细胞比例为(9.88±4.32)%,较对照组的(14.12±4.95)%显著降低(P<0.01) ;CD8+ CD28-T淋巴细胞比例为(13.13±5.52)%,与对照组[(11.41±4.01)%]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组CD8+ CD28+、CD8+CD28-T淋巴细胞比例分别为(10.92±4.54)%、(13.62±4.52)%,无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10.54±3.83)%、(14.15±3.27)%,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Ⅲ期胰腺癌患者CD8+ CD28+T淋巴细胞比例为(6.45±1.22)%,显著低于Ⅰ、Ⅱ、Ⅳ期的(13.01±2.31)%、(10.79±1.64)%、(10.5±1.45)%(P值分别<0.01或0.05).胰腺癌患者癌组织中CD8+T淋巴细胞上CD103分子表达率为26%,显著高于外周血及癌旁组织中的2%及8%(P值均<0.01).结论 胰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D8+ CD28+T淋巴细胞的比例下降和功能减退,E-cadherin/αEβ7信号通路异常,可能与胰腺癌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慢性肝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健康医护人员10例,乙肝病毒携带11例,慢性乙型肝炎21例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外周血CD3^+CD4^+、CD3^+CD8^+、CD3^+检测。结果CD3^+CD4^+/CD3^+CD8^+比值、CD3^+CD8^+百分率在三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CD3^+CD4^+百分率,CD3^+百分率在慢性乙型肝炎组,乙肝病毒携带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障碍,外周血CD3^+CD8^+百分率升高,CD3^+CD4^+/CD3^+CD8^+比值降低,无CD3^+CD4^+百分率变化,可能与其功能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SD大鼠脊髓损伤( spinal cord injury,SCI)前后外周血抑制性T细胞( suppress T lymphocytes,Ts)和细胞毒性T细胞( cytotoxic T lymphocytes,Tc)亚群的变化规律。方法:取10只健康雌性SD大鼠,采用纽约大学脊髓损伤撞击仪制作重物坠落SCI模型。于SCI前及后1、3、5、7、14、21、28和56 d收集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8+CD28-Ts 和CD3+CD8+CD28+Tc亚群的变化规律。结果:SCI前,正常大鼠外周血中Ts和Tc亚群占CD3+总T细胞的百分比分别为(30.27±12.09)%和(14.75±4.29)%。损伤后1 d,Ts的比例为(22.58±12.12)%。术后5 d时其百分比下降至最低,为(20.86±10.41)%。术后7~21 d,其比例恢复至术前水平,28 d时显著升高,其比例为(37.90±12.98)%。56 d时其比例为(33.79±11.44)%,恢复至损伤前水平(P>0.05)。 Tc和Ts亚群的变化趋势相反,在损伤后1、5、21和28 d时其比例分别为(17.29±7.10)%、(20.02±6.24)%、(23.89±6.78)%和(13.81±11.21)%。但56 d时其比例没有恢复至术前水平,而是进一步下降至(8.71±6.44)%(P<0.01)。结论:在SCI后的早期阶段,SD大鼠外周血Tc占明显优势,提示Ts功能抑制、Tc功能增强是SCI免疫损伤机制之一。 SCI后5~21 d是进行免疫调节治疗的关键时间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氯乙烯(TCE)对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4+CD8+的影响。方法采用豚鼠最大值法(GPMT)。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TCE实验组,用皮内注射的方式分别注射橄榄油、2,4-二硝基氯苯(DNCB)、三氯乙烯(TCE),实验结束后收集大鼠外周血液,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CD3+CD4+CD8+比例。结果TCE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CD3+比例高于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CD4+、CD4+/CD8+高于阴性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TCE实验组CD4+、CD8+、CD4+/CD8+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三氯乙烯经皮染毒对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亚型比例有一定影响,可能与三氯乙烯的致敏作用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中CD161+T细胞的频数变化,探讨其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唐山市工人医院风湿病科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2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5岁.采用PBMCs体外活化技术,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A患者外周血PBMCs中CD4+ CD161+T细胞的频数情况.结果 与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人群相,RA患者PBMCs中CD161+ CD4+T和CD161+ Thl细胞的百分比显著降低[(27.53±7.34)% vs(22.75±5.11)%,(P<0.05);(11.35±4.36)% vs(8.21±3.93)%,(P<0.05)],导致RA患者CD161+与CD161- Thl细胞的比率下降,二者差异有显著性[(0.76±0.29)% vs(0.60±0.30)%,(P<0.05)].结论 RA患者滑膜炎性反应导致外周血CD161+ CI4+T细胞及其Thl亚群与相应阴性T细胞群体的平衡紊乱,CD161+CD4+T细胞及其Th1亚群在RA的病理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组老年男性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中CD45 RA+和HLA-DR+的表达.方法 采用逐步人组方法入组101例老年男性,分青老年组(65岁及以上),中老年组(75岁及以上)和老老年组(85岁及以上)三组,用多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5 RA+和HLA-DR+的表达,随访两年.结果 各组间C...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细胞)水平的表达,探讨CD4+CD25+Treg细胞在寻常型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分期并进行Pasi评分,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表达.结果 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占T细胞淋巴细胞的比例表达,寻常型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进行期明显低于静止期和正常对照组(P<0.05);CD4+CD25+Treg细胞占T淋巴细胞的比例与Pasi及病程评分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 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与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数目的减少有关,CD4+CD25+Treg细胞占T淋巴细胞的比例与Pasi评分及病程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 FoxP3+调节T细胞是否增多,这些调节T细胞是否抑制结核的特异细胞免疫反应.方法 使用细胞分离、流式细胞分析及细胞增殖及增殖抑制等实验方法,对20例肺结核患者及17例健康人群外周血中CD4+ CD25+ FoxP3+调节T细胞的数量及免疫学特征作研究.结果 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 FoxP3+调节T细胞数占CD4+细胞总数的比例显著高于健康人群(P<0.01).在体外,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BCG及ESAT-6的刺激下增殖能力比健康对照人群明显增强(P<0.01),产生的γ-干扰素比健康人群也明显增强(P<0.05);清除调节T细胞后的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BCG刺激下产生γ-干扰素及白介素-10比没有清除时显著增强(P<0.05);从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分离CD4+ CD25+调节T细胞和CD4+ CD25 -细胞,CD4+ CD25 -细胞对BCG及ESAT-6刺激产生γ-干扰素和白介素-10的能力因CD4+ CD25+调节T细胞加入后而显著减弱(P<0.05).结论 肺结核患者CD4+ CD25+ FoxP3+调节T细胞增多,通过抑制结核患者细胞免疫反应,参与肺结核的发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外周血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在HSP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HSP患儿4l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健康儿童41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对照组儿童及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后的CD4^+CD25^+CD127^+值。结果(1)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CD4^+CD25^+CD127^+明显降低(P〈0.05);(2)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患儿的CD4^+CD25^+CD127^+值在治疗后明显升高(P〈0.05);(3)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治疗后CD4^+CD25^+CD127^+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外周血CD4^+CD25^+CD127^+值在HSP患儿治疗前显著降低,给予有效的治疗后其值显著升高,可能在HSP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调节性T细胞进行了参与。而对于HSP患儿对疾病的有效预测.可以对其CD4^+CD25^+CD127^+值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