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临床医学专业“专升本”教育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分析临床医学专业专科和本科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对照临床医学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要求,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宽厚的基础知识、精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社会和职业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临床医学人才为目标。提出了临床医学专业“专升本”课程设置的“四项”原则,并进行了实践。  相似文献   

2.
“专升本”教育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卫生事业发展,提高专科学历卫生技术人员的学历层次及素质,目前,在一些医学院校开展了临床医学专业专科起点本科教育(以下简称临床医学专升本教育)。由于临床医学专升本教育的对象多数为专科毕业后在临床第一线工作一段时间,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的医师,且多数都具有主治医师职称,其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较好,所以,如何根据这一现实实现培养目标成为目前开展临床医学专升本教育的主要问题。为此,我们对在校的450名学员以书面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调查,以期为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提供科学的依据。调查对象与方法一、调查对象…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学专业"专升本"教育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临床医学专业专科和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制定了临床医学专业"专升本"人才培养方案,经过两轮次教学实践的证实,该培养方案符合"专升本"人才培养要求;同时,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社会对医学人才需求的变化,该方案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学专业专科起点本科(夜大学)学生的学习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高等医科院校成人教育教学质量、课程设置、计划安排的好坏,还直接涉及学生的能力培养、技术提高和提高素质的大问题,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学校整个教学改革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大事。对已毕业的专升本学生进行学习状况回顾性调研和分析。以鞭策今后的教学改革工作。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提高医学专升本教育质量,合理设置和安排课程,以现行的临床医学、护理学两个专业的专升本课程设置为背景,通过对最近3年的专升本毕业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和全国26所医学院校专升本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深入分析了课程设置与教学对象、培养目标和学科发展的关系,提出了比较合理的课程设置方案.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地方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导师素质、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等方面简要分析,指出了当前地方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应用型人才培养普遍存在的一些弊端,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地方高等医学院校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面向基层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科学制定培养方案,合理设置课程是达到培养目标的关键,文章就26所独立设置地方医学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进程进行了比较,提出了该类院校课程设置原则,并以赣南医学院为例,提出了课程设置构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适应医学教育发展趋势,满足广大成人学员需求的临床专升本课程设置新方法?方法:对南京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2006级~2008级临床医学专升本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就学员对现行课程设置的看法?意见和学习需求进行了解和分析;对比省内外医学院校临床专升本专业课程设置?学时安排和比例等情况,找出目前课程设置的缺陷和不足?结果: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生源的年轻化?基层化,我院临床医学专升本专业现有的学科式课程设置逐渐不适应学员变化发展的学习需求?结论:提出临床专升本课程设置的调整方案:细化培养目标,加强实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为目的,对山东省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设置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经计算机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表明:山东省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文社科课程设置情况各校差异较大,其中人文社科必修课总学时占必修课总学时的比例最高的达9.6%,最低的只有7.4%,平均为8.6%;人文社科选修课总学时占选修课总学时的比例最高的达45.4%,最低的只有21.8%,平均为34.2%;我省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文社科课程设置很不平衡。  相似文献   

10.
成人高等医学教育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函调全国21所高等医学院校的成人教育教学计划,对临床医学专业各层次、各种办学形式的课程设置进行比较分析,为规范临床医学专业各层次、各种办学形式的课程设置提供依据,确保成人高等医学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张敏 《中国现代医生》2012,(35):145-146
目的探讨下肢牵引配合中药熏蒸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都采用西药与下肢牵引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中药熏蒸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96.0%明显好于对照组74.0%(P<0.05)。随访3个月,两组Harri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上升(P<0.01),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牵引配合中药熏蒸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临床疗效显著,在功能改善上优势明显,所以该病的中医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月我院收治的肱骨外科颈骨折59例,观察组实施闭合复位微创穿针夹板外固定并中药早期干预治疗32例,对照组仅实施闭合复位微创穿针夹板外固定手术治疗27例。结果:参照肩关节Neer功能百分评分方法,两组在疼痛、主动活动能力及活动范围、稳定性及患者自我评价等五个项目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愈率以及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其并发症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闭合复位微创穿针夹板外固定并中西医早期干预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具有疗效满意、并发症少,安全可靠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ICP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肌苷、丹参注射液和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中药联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胆汁酸(TBA)、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水平的变化并观察妊娠结局,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2组TBA、ALT、AST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TBA、ALT、AST较对照组治疗后下降更明显(P<0.05),观察组羊水Ⅲ度污染率、新生儿窒息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ICP可快速降低TBA,改善围产儿预后,比单纯西药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临床疗效。方法选66例属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4例用中药降压十味汤联合卡托普利片治疗,对照组22例单用卡托普利片口服。结果降压疗效,治疗组显效率65.9%*,总有效率95.5%;对照组显效率36.3%,总有效率81.2%。2组降压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临床症状改善疗效,治疗组显效率为67.7%,总有效率97.7%;对照组显效率31.8%,总有效率68.2%,尤其是2组临床症状改善疗效比较差异十分显著。结论降压十味汤联合卡托普利片治疗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病优于单用西药卡托普利片口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医药联合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硬变患者肝癌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于北京地坛医院就诊的513例乙肝相关性肝硬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西医组291例,中西医结合组222例,两组均予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中西医结合组根据辨证加用安络化纤丸、复方鳖甲软肝片、扶正化瘀胶囊和络舒肝片中的1种口服,比较两组患者肝癌的发生情况,以及不同CU-HCC风险分级、不同临床分期患者的肝癌发生情况。观察终点为确诊肝癌或随访时间达到5 a。结果:5 a内,中西医结合组肝癌发生率为26.6%,明显低于西医组的3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0.05);CU-HCC高风险患者中,中西医结合组肝癌发生率(28.3%)明显低于西医组(3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0.05);代偿期患者中,中西医结合组肝癌发生率(18.3%)明显低于西医组(3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5)。结论:中医药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硬变,可有效降低患者肝癌发生率,尤其对CU-HCC高风险评分患者更具优势,且可减少代偿期患者的肝癌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溃疡性结肠炎慢性复发型和慢性持续型病例6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30例和西药组30例。中药组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分期、分部位治疗,西药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对有效病例随访6个月,主要观察临床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和复发率。结果在临床综合疗效方面,中药组和对照组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而中药组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动态观察治疗后2周、4周、3个月及随访的证候积分可以看出,两组均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其中中药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中药组在6个月后随访时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UC在临床近期疗效、远期疗效方面,均明显优于西药柳氮磺胺吡啶,在抗复发方面更显示出其巨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王雪梅 《吉林医学》2009,30(16):1724-1725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只服用西药,治疗组加用自拟中药汤剂,疗程结束后1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6.7%和9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有较好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蜥蜴散对胃修补术后残胃胃瘫的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为13例应用中药蜥蜴散治疗胃修补术后残胃胃瘫病例,对照组为同期用西药治疗的21例患者。两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均痊愈,平均在发病后21d(11-38d)恢复胃动力,痊愈时间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修补术后残胃胃瘫经中药蜥蜴散及西药胃动力药治疗均可痊愈,无需再次手术。但中药费用较低,有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统计2014年至2018年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成绩,分析加强基础与临床结合的教学改革效果。方法 通过完善培养方案、开设学科整合课程、规范化病例教学模式和开设综合性医学实验课程,进行基础与临床结合的教学改革。对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本校考生与全国院校考生的成绩进行差值比较,包括总成绩平均分数、通过率、基础医学部分平均掌握率、基础医学部分认知层次平均掌握率等4个指标。结果 2014年、2015年和2016年本校考生总成绩平均分数为(384.70±53.62、395.45±50.49、401.43±50.88),低于全国水平(396.15±58.85、400.78±56.88、405.15±58.06);本校考生基础医学部分平均掌握率为(56.28%、62.45%、64.92%),低于全国水平(58.41%、62.46%、65.36%);2014至2016年本校考生基础医学部分认知层次平均掌握率低于全国水平,2017至2018年高于全国。2017年和2018年本校考生总成绩平均分数为(397.11、400.26±61.15),高于全国水平(388.91、397.01±58.35);本校考生基础医学部分平均掌握率为(61.53%、59.85%),高于全国水平(58.64%、58.38%);本校考生基础医学部分认知层次平均掌握率为(61.53%、59.85%),高于全国水平(58.64%、58.38%)。总成绩通过率,本校考生2014年和2016年为(91.11%、72.73%),低于全国水平(91.18%、73.75%);2015年、2017年和2018年为(76.47%、77.78%、77.59%),均高于全国水平(73.59%、74.29%、76.89%)。随着教学改革进程成绩呈上升趋势。结论 在基础医学阶段加强基础与临床结合的教学改革,能够提高学生对基础医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和重视程度,加强了基础与临床相关性的认识,对医学生岗位胜任力的培养和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1):43-45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常见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液标本352份,统计分析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选取352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组,对照组则选择102例无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病原菌在352份痰液标本当中一共分离出329株,其中229株革兰阴性菌占69.60%、30株革兰阳性菌占9.12%、70株真菌21.28%;革兰阴性菌比较敏感于美罗培南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造成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有创操作、糖皮质激素还有滥用抗菌药物等有密切关系(P0.05)。结论革兰阴性杆菌是造成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因素,耐药情况比较严重,在实际临床上应该对于呼吸道感染所存在的危险因素,采用科学的抗菌药物,监测和预防控制好耐药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