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冰茹  顾杰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10):1302-1308
衰弱是老年人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全科医生作为民众健康的守门人,在社区老年人衰弱的识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国际上开发了多种衰弱评估方法,但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就衰弱评估方法的内容、优缺点,以及在我国社区老年人中调适、应用情况进行综述,旨在为全科医生后期开展老年人群衰弱评估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通过本综述,得出以下主要结论:衰弱的评估方法分为筛查方法和综合评估方法,建议将衰弱表型定义(FFP)、蒂尔堡衰弱指标(TFI)、格罗宁根衰弱指标(GFI)、衰弱量表(FRAIL)、衰弱综合评估工具(CFAI)、步速、握力和起立-行走试验(TUGT)作为社区门诊衰弱筛查方法,将埃德蒙顿衰弱量表(EFS)和衰弱指数(FI)用于综合评估。各评估方法在不同人群中的适用性和有效性,仍需未来进一步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2.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仍有一些老年人缺乏医疗卫生保障,高龄慢性病老人成为看病最难的人群,需要培养更多的全科医生解决这一难题。宏观上,老龄化社会的全科医生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广泛的社会效益;微观上,全科医生具有促使家庭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方便老年人就医、开展健康教育等作用。完善“全科医生-老年人”服务模式,需要政府进一步完善老年人医疗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大力提升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条件,根据老年人的需要培养专门的全科医学人才,推行全科医生与老年人建立契约服务关系。  相似文献   

3.
衰弱是老年人因生理储备下降而出现抗应激能力减退的非特异性状态,涉及多系统的生理学变化,包括神经肌肉系统、代谢系统及免疫系统等[1],这种状态增加了老年人发生死亡、失能、谵妄及跌倒等负性事件的风险[1-2]。目前一个研究热点就是对衰弱及认知功能进行量化评估,明确它们之间的关联,进一步帮助我们了解衰弱和认知功能下降之间的联系,早期识别与干预可以减少不良健康结局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实现健康老龄化。  相似文献   

4.
徐海红  王永利  闫巍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24):3026-3031
老年共病现象是当前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老年衰弱共病患者多存在认知障碍、精神-心理问题且跌倒、失能及死亡风险明显升高。共病与衰弱相互影响并形成恶性循环,会导致老年人不良预后发生风险升高、医疗负担加重,为全科医学带来了新挑战。本文聚焦老年衰弱共病患者现状、面临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如下:在紧密医联体模式下由全科医生主导组建多学科团队并实行全人管理,涉及规范用药方案、改善认知功能、关注精神-心理问题、联合康复锻炼和营养治疗等,以期在治疗多种慢性病同时逆转衰弱或延缓衰弱的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医疗负担。  相似文献   

5.
背景 衰弱指老年人生理储备下降导致的机体易损性增加、抗应激能力减退的非特异性状态,老年衰弱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跌倒、感染、住院时间延长、死亡等不良事件的风险增加.目的 评估高龄老年男性住院患者的衰弱状态,探索其衰弱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19年1月- 2020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住院的年龄≥80岁男性患者的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通过健康教育以改变社区老年人的不良生活方式,以达到预防或减少老年人患病,控制老年人现患疾病的发展,节约医疗资源和医疗费用。方法:将随机抽取2个社区的180名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单盲的方式确定其中的1个社区的100名老人作为观察组,另1个社区的80名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全科医生对观察组100名老人实施每个月2~3次的周密健康教育;对照组老年人则不实施健康教育。2组观察时间为1年,研究2组老年人在实验前后对比,了解健康教育前后2个社区老年人对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善情况及其对预防或减少老年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的影响。结果:观察组老年人在对不良生活方式改善方面和对预防或减少老年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科医生在社区实施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改善社区老年人的不良生活方式,减少老年慢性病的发生,进而有效的减轻社会、家庭以及个人的医疗经济负担,达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王怡  王静宇  邓辉胜 《重庆医学》2024,(8):1244-1247+1253
目的 对比Fried衰弱表型(FP)和Tilburg衰弱指数(TFI)两种衰弱评估量表对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预测价值,为基层全科医生选择合适的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筛查工具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便利抽样法,选取638名社区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FP和TFI两种衰弱评估量表进行衰弱评估,以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12)评估生活质量。使用Kappa值评价FP和TFI两种衰弱评估量表的一致性,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别检测两种衰弱评估量表与SF-12的相关性,使用Bayes判别分析评价两种衰弱评估量表对生活质量的预测能力。结果 638名社区老年人中,FP筛查出的衰弱发生率为15.4%,TFI筛查的衰弱发生率为28.2%,FP与TFI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569(P<0.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FP、TFI与SF-12的躯体健康总评分(PCS)、心理健康总评分(MCS)均呈负相关(FP与PCS、MCS的r=-0.772、-0.349,P<0.01,TFI与PCS、MCS的r=-0.738、-0.491,P<0.01)。以生活质量为标准,FP和TFI对PCS下降预测的交...  相似文献   

8.
衰弱是人体各项功能衰退的状态,主要表现为机体多系统损害、生理储备功能下降及抗应激能力减退;心血管疾病是老年患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常见表现类型之一。衰弱合并ACS的发病率高、预后差,与高额医疗保健支出相关,是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衰弱与ACS具有共同的发病途径,二者相互影响,极大增加了老年患者不良预后及多发并发症风险,是老年ACS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衰弱评估可纳入老年ACS病情危险分层,早期识别ACS患者衰弱状况有助于医务人员制定更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不良预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更好地实现临床诊疗和老年慢性病管理工作,故统一衰弱评估标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衰弱概念、评估工具,以及衰弱合并老年ACS的发病情况、发病机制、衰弱对患者不良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电子衰弱指数(electronic frailty index, eFI)评估社区老年人衰弱状况,为全科医生提供方便快捷的筛查工具。 方法 选取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南翔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9—2021年体检数据,构建电子衰弱指数。对2022年10月参加南翔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健康体检的老年人,通过衰弱表型和电子衰弱指数评估衰弱状况,并评价两种评估方法的一致性。 结果 从南翔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9—2021年连续参加老年人健康体检的5 316名研究对象的体检数据中提取41个健康缺陷作为变量构建eFI,研究对象平均年龄(67.7±5.2)岁,男性2 323例,占43.7%,女性2 993例,占56.3%。2019年研究对象衰弱指数的平均值为0.11±0.04,2020年衰弱指数平均值为0.13±0.05,2021年衰弱指数平均值为0.13±0.06。2022年10月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参加体检的222名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69.3±6.7)岁,男性95例,占42.8%,女性127例,占57.2%。以eFI评估的电子衰弱指数平均值为0.11±0.05,15.8%老年人为健壮,63.5%的老年人为衰弱前期,20.7%的老年人为衰弱期;按照衰弱表型评估的衰弱情况: 27.5%老年人为健壮,57.2%的老年人为衰弱前期,15.3%的老年人为衰弱;eFI和FP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742,95%CI: 0.6770.796,P<0.001,eFI与FP的一致性较好,eFI与FP评估的衰弱状态的Kappa值为0.503,即eFI与FP评价的衰弱状态具有中等的一致性(Kappa>0.5)。 结论 基于体检数据构建的电子衰弱指数比较稳健,可为全科医生评估社区老年人衰弱情况提供快捷有效的途径。全科医生可充分利用电子健康档案对社区老年人群进行衰弱评估和管理。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急剧攀升,由此造成养老成本持续增加,养老照护负担持续加重。衰弱是老年群体失去自理能力、产生养老问题的重要原因,其不仅意味着生理功能的下降,还与心理、社会经济等多领域能力衰退相关,被认为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老年综合征。老年综合评估(CGA)是专门针对老年患者的多层面、多学科的评估干预过程或模式,作为老年医学的核心技术,其采用多维度、多学科综合的方法评估老年人的躯体情况、功能状态、心理健康和社会环境状况等,并据此制定治疗计划以维持和改善老年人功能状态,最大限度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然而国内外对CGA的应用并不完全一致。由此,本文回顾了现有的国内外文献,探讨目前老年衰弱现状,分析CGA技术在老年衰弱患者中应用的优势与不足,发现国内外对于衰弱患者的干预逐渐重视,国内对于衰弱的干预研究处于起步状态,多以随机对照试验为主,且多应用于住院慢性病患者,国外对于衰弱的干预性研究开展较为广泛,研究者除了将CGA技术应用于慢性病衰弱患者及社区衰弱老年人,还应用于肿瘤患者及围术期患者。CGA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全面评估老年人的衰弱情况,并基于此进行干预以延缓或阻止老年衰弱的...  相似文献   

11.
曾楚伦  袁益明 《西部医学》2021,33(1):153-156
【摘要】 全球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亟需加强对老年人健康问题的关注。肺炎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机体增龄相关改变及合并基础疾病,老年肺炎患者起病隐匿,病情进展迅速,病情危重,临床治疗困难,预后极差。衰弱综合征是目前老年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严重影响老年人健康状况、生活质量及疾病预后,给公共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社会家庭带来巨大负担。衰弱可以预测老年患者跌倒、残疾甚至死亡等结局的风险。本文将对衰弱综合征与老年肺炎相关性及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老年护理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爱华 《中外医疗》2010,29(36):187-187
进入21世纪,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保障的落实,人类平均寿命逐渐延长,人口老龄化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护理服务正在面临新的挑战,从老龄化社会、老年护理的宗旨、老年人的健康评估、健康老年人及老年人的饮食原则、老年人衰弱和功能减退的预防护理措施、多元化的养老途径、老年护理工作的展望等方面浅谈老年护理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正>社会衰弱被定义为个体持续处于失去社会资源、社会活动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的风险中。研究显示老年人社会衰弱发生率为16.8%,处于较高水平,且会导致死亡率[1]及致残率上升[2]等一系列不良结局的发生,因此有必要加强对老年人社会衰弱的筛查,以降低不良结局的发生率。准确、有效地识别老年人社会衰弱需要科学的评估工具,  相似文献   

14.
王思蒙  张晨  孙雪  王丽娜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13):1551-1556
老年人常罹患多种慢性病并需要同时接受多种药物治疗,在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物效应动力学改变的背景下,易发生潜在不适当用药(PIM)的情况。老年人PIM的发生率较高,PIM可增加老年人衰弱、跌倒、认知功能衰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但目前我国对老年人PIM的研究较为薄弱,且在基层医疗环境下老年人PIM问题尚未得到充分重视,缺乏规范化、智能化的管理手段。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老年人PIM的现状、筛查与评估工具及应对模式进行综述,旨在为减少PIM对老年人造成的危害、规范药品管理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5.
背景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衰弱综合征引起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日益凸显。老年衰弱综合征会导致跌倒、残疾、住院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但目前我国关于老年衰弱综合征的流行病数据较少。目的 探究社区老年衰弱综合征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18年4-9月在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黄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老年人408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者自制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基础慢性病调查问卷,并由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在询问研究对象后填写,其中部分资料从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黄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人体检数据库导出;Fried衰弱表型检查由调查员辅助研究对象完成,以确定研究对象的衰弱程度;采用有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社区老年衰弱综合征的基础慢性病因素。结果 408例老年人中,非衰弱期184例、衰弱前期201例、衰弱期23例。不同衰弱程度老年人的性别、年龄、身高、2017年体质量、2018年体质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居住状况、饮食习惯、吸烟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衰弱期老年人基础慢性病的患病率由高到低排列前6项依次是:高血压、脑梗死、骨质疏松症、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不同衰弱程度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脑梗死、慢性肝病、慢性肾病、高脂血症、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OR=4.339,95%CI(1.580,11.911)〕、脑梗死〔OR=2.787,95%CI(0.510,1.540)〕、骨质疏松症〔OR=2.048,95%CI(0.083,1.350)〕是发生社区老年衰弱综合征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脑梗死、骨质疏松症是发生老年衰弱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全科医生可通过定期筛查识别高危衰弱人群,尤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脑梗死和骨质疏松症的患者要多加重视,及时预测其不良事件的发生并指导老年衰弱综合征患者及其家属正确认识该疾病,重视老年人健康情况,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睡眠障碍与衰弱双重障碍在老年人中发生率高,常同时出现,严重影响老年人群身心健康。对睡眠与衰弱双重障碍动态发展规律的相关研究对改善老年人群生活质量、应对全球老龄化发展态势具有重要意义。轨迹研究为掌握动态发展规律提供了独特的实践科学视角,而联合双重障碍的双轨迹研究可为同时研究睡眠与衰弱二者动态依存关系提供机会。老年人群的睡眠轨迹和衰弱轨迹相互关联,并通过更深层次的机制相互作用。因此,不仅需关注单维健康问题的动态发展,还要考虑多个因素间的作用机制,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衰弱发生率高,并成为威胁健康结局的决定因素,为老龄化社会带来沉重的医疗负担。该文综述了衰弱的主要影响因素如社会人口学因素、身体状态、生物学状态、生活方式、心理因素,以及衰弱导致的多种不良健康结局。以期为及早启动风险预警机制,通过早期筛查、干预,减少因衰弱导致的不良健康结局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我国老龄人口总数和老龄化速度均居世界首位,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健康中国行动之老年健康促进行动"目标之一是降低老年人失能的发生率。失能是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中的突出难题。老年衰弱是十分重要的老年综合征, 常见于高龄和共病的老年人, 为老年人失能前期, 是介于生活自理与失能、死亡前的中间阶段。更为重要的是, 老年衰弱的发生发展在全生命周期中是一个可控、甚至可逆的动态过程, 因此成为重大公共健康问题, 近二十年来一直是老年医学界热点研究领域, 承载着防治老年人失能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背景 认知衰弱是介于正常脑老化和痴呆之间的一种认知损伤状态。认知衰弱老年人负性临床事件的发生率较单纯衰弱或认知障碍老年人明显增高。认知衰弱具有一定的可逆性,尽早识别认知衰弱高危人群并及时进行干预在减少不良预后、提高老年患者晚年生活质量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目的 调查住院共病老年人认知衰弱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认知衰弱与住院共病老年人出院后2年死亡风险的关系。 方法 本研究为"老年共病患者临床管理模式及社区延续性医疗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中的一部分。选取2015年11月至2018年1月入住于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老年科的年龄≥60岁的共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设问卷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慢性病患病信息,并对其进行老年综合评估。根据衰弱量表(FRAIL)、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MSE)评估结果判断共病老年人认知衰弱发生情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住院共病老年人认知衰弱的影响因素。以患者出院为起点事件,于患者出院2年后,对其进行1次随访,了解患者的生存情况。采用Cox回归分析认知衰弱与住院共病老年人出院后2年死亡风险的关系。 结果 共纳入老年共病患者554例,其中15.9%(88/554)存在认知衰弱。与非认知衰弱组共病老年人相比,认知衰弱组共病老年人年龄更大,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以上者占比、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APGAR)得分更低,营养不良、抑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依赖、平衡功能障碍者占比更高(P<0.05)。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营养不良、平衡功能障碍、APGAR得分低是住院共病老年人发生认知衰弱的影响因素(P<0.05)。2年随访期内,456例(82.3%)患者存活,81例(14.6%)患者死亡,17例(3.1%)患者失访。Cox回归结果显示,控制混杂因素后,认知衰弱组共病老年人出院后2年内死亡风险分别为非衰弱且认知功能正常组、单纯衰弱组共病老年人的2.039〔95%CI(1.060,3.922)〕、5.266〔95%CI(3.159,8.778)〕倍(P<0.05)。 结论 住院共病老年人存在认知衰弱的现象比较普遍,且认知衰弱可增加其出院后2年内的死亡风险。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应提高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度,尽早识别认知衰弱高危人群并及时给予其预防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0.
衰弱是老年人因生理储备下降导致机体易损性增加、出现抗应激能力减退的非特异性状态。衰弱可导致老年人认知功能损害、身体功能下降, 增加住院、残疾、死亡等一系列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因此, 早期及时干预衰弱对于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减轻社会医疗体系的压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些研究发现衰弱早期的干预可逆转衰弱状态, 文章针对衰弱干预措施, 从运动干预、营养干预、药物干预等干预措施及多因素干预效果方面进行阐述, 介绍老年人衰弱干预的研究进展, 旨在为临床工作者管理衰弱老年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