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CRS)是指当心脏和肾脏其中某一器官发生急、慢性功能异常而导致另一器官急、慢性功能异常的综合征。根据其证候特点,可归属中医学"喘证""水肿"等范畴。目前临床多从"交通心肾"治之,有一定疗效,但复发率高,且远期疗效不明,说明该证尚有其他病因病机存在。本文从三焦的含义、功能、发病机制及与心肾关系等方面进行探析,为临床治疗CRS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正>2005年Bongartz等[1]提出了心肾综合征定义为心脏和肾脏两者中一个器官功能障碍导致另外一个器官的急、慢性功能不全称之为心肾综合征(CRS)。随着慢性肾功能不全发病率的增高,心血管疾病已然成为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主要死因。美国肾脏病协会肾脏病生存质量指南显示,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死率较普通人群高10~30倍,其中44%~51%患者出现心血管终点事件,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心血管疾病病死率达9%。CRS单纯使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3.
<正>心肾综合征(CRS)是指心脏与肾脏中一个器官对另一个器官的功能损害不能代偿时,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心脏和肾脏功能的共同损害[1-2]。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常合并肾功能损害,心脏与肾脏相互影响、互相加重导致恶性循环,进一步加速了多器官的功能衰竭,使病死率增高。由于病情复杂,目前尚缺乏大规模的循证医学证据,治疗效果及预后不佳。济生肾气丸又名加味肾气丸,出自《济生方》,具  相似文献   

4.
<正>心肾综合征指心及肾脏中一个器官的急性或慢性功能障碍可能导致另一器官的急性或慢性功能损害的临床综合征。随着慢性肾衰竭及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心肾综合征的发病及死亡率日益增加,其预后极差,治疗困难,为临床危重病[1]。经方久经临证考验而疗效不衰,其不仅理法思路缜密,且组方法度严谨,药简效宏,采用经方治疗当是心肾综合征的突破所在。何庆勇副主任医师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重症监护病房专科医师,擅用经方治疗危重病。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liure,CHF)患者出现肾功能不全即心肾综合征(cardio renal syndrome,CRS)的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广义上讲,心肾综合征是指心脏和肾脏中一个器官对另一个器官的功能损害不能进行代偿,最终导致心脏和肾脏功能的共同损害[1].  相似文献   

6.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由多种慢性肾病引起肾实质的慢性进行性损害,肾脏明显萎缩基本功能消失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以水肿、失眠、便秘等为主要表现,其中失眠症状为慢性肾功能衰竭较为严重的症状之一,不利于疾病的预防与恢复,日久更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从相关文献中可知,中医学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失眠症状的病因病机主要为疾病日久,脏腑功能失调,心肾水火不济,通过辨证论治,应用中药、针灸、药浴、灌肠等治法,疗效突出。  相似文献   

7.
心力衰竭是心脏疾病导致的一种严重综合征,由于心脏泵血功能的障碍,可伴有肾脏等其他器官的功能异常。如心力衰竭不能及时纠正,可影响预后。本研究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与血肌酐(Cr)、  相似文献   

8.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导师童安荣主张以疏肝、健脾、交通心肾为原则,运用疏肝健脾益肾、升清降浊、交通心肾治法,进行辨证分型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为慢性肾衰的中医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正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CRS)是指心脏和肾脏其中一个器官的急性或慢性功能障碍可能导致另一器官的急性或慢性能损害的临床综合征[1]。中医学中并无CRS这一病名,根据其病程发展及病证特点多归属于"心悸"、"痰饮","水气病"、"喘促"等范畴。现笔者就CRS的中西  相似文献   

10.
肾衰排毒散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266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各种肾脏疾病终末期的共同表现,是由于肾单位的严重破坏,造成机体排泄代谢废物功能减退,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以及某些内分泌功能异常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的疾病。我们在多年治疗肾病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概括了慢性肾衰的四大病机一虚、瘀、湿、逆,提出了以补肾活血为本,祛湿降逆为标的基本治疗原则,配合整体与局部、理证与治病、多种治法相结合的总体治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肾功能衰竭指因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导致肾功能损害,生物体内环境稳定状况不能维持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健脾清化法是一种从脾论治慢性肾衰的方法。通过相关文献的分析和总结,该治法对延缓慢性肾衰的机理涉及改善临床症状及肾功能,调节细胞免疫,减轻肾脏纤维化,改善微炎症状态及肾性贫血等方面,且副作用较小,充分体现了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优势,显示出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心肾综合征是指心脏与肾脏均出现功能障碍的疾病,其发病涉及心、肾两脏,由心及肾,或由肾及心,或心肾同病,故治疗时应两者兼顾。目前单纯西医治疗并未取得较好疗效,患者生活质量及临床获益较差。相比之下,中医学从"心肾相关"理论认识心肾同病历史悠久,相关方剂的治疗作用不仅被研究证实,更能在临床上取效。因此,从传统"心肾相关"思路探讨心肾综合征(尤其是Ⅰ型和Ⅱ型)的证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慢性心肾综合征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与原发病等因素之间相关性的研究,探讨慢性心肾综合征病因病机,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以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法采集符合纳入标准的86例慢性心肾综合征患者的基本资料,症状,体征,舌脉,原发病等相关资料,回顾性总结分析中医辨证分型,最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慢性心肾综合征原发病中以高血压病居首位;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正虚证以气虚证所占比例最大,标实证以血瘀证、痰饮证为主。结论气阴两虚证是慢性心肾综合征正虚证的主要证型。血瘀证、痰饮证是慢性心肾综合征标实证的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肾衰竭,是指原发性或继发性肾脏疾患造成肾结构和功能损害,引起一系列代谢紊乱和临床症状所组成的综合征.血凝-纤溶系统紊乱与中医学瘀血密切相关,现从瘀血角度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2004年,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CRS)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心肺和血液研究所专家会议[1]首次提出。2008年意大利肾病学者Ronco C等[2]提出CRS具体分型:Ⅰ型为心功能的急剧恶化引起急性肾损伤;Ⅱ型为慢性心脏功能不全导致慢性肾脏病进行性恶化;Ⅲ型为指肾脏功能急性恶化(急性肾缺血,或急性肾小球肾炎)导致的急性心力衰竭;Ⅳ型为慢性原发性肾脏疾病造成心脏功能减退;Ⅴ型为急性或慢性全身性疾病所致的  相似文献   

16.
郑杨 《中医药学刊》2004,22(12):2258
慢性肾衰竭,是指原发性或继发性肾脏疾患造成肾结构和功能损害,引起一系列代谢紊乱和临床症状所组成的综合征。血凝—纤溶系统紊乱与中医学瘀血密切相关。现从瘀血角度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的中医辨证论治及相应治则治法为临床辨证提供思路。方法:对慢性肾脏病毒邪致病,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对慢性肾脏病患者"毒损肾络"中医治法进行具体阐释,并搜集临床相关病例进一步论述。结果:阐述并总结慢性肾脏病患者临床常用治法有温补脾肾法、行气解毒法、利水消肿法、活血化瘀法、清利湿热法、通腑泻浊法、收敛固涩法等7种方法,在临证之时常将上法并用已达良好疗效,以上述方法进行治疗,患者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明显好转,疗效显著。结论: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运用解毒之法治疗慢性肾脏病中医有着独特优势,且运用于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临床上常见的与肾脏相关的疾病,大都是慢性疾病,多有发病隐匿,病情复杂,缠绵难愈,病程较长的特性,病机多以虚或虚实夹杂多见。临床治疗起来比较棘手。作者根据中医的"阳化气,阴成形"理论,用"补肾益精"法结合"活血化瘀、分清泌浊、软坚散结"等方法,在中医辨证论治的指导下,治疗临床中有肾阴虚证型的慢性肾相关性疾病,可以恢复肾脏活力,改善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19.
张伟  姚玉强 《新中医》2012,(8):179-18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及气道持续性炎症为特征的疾病。COPD发展过程中常伴随肺系之外的表现,如心、血管、肝、肾、脑等器官组织的损害,比如心功能下降、神志异常、骨质疏松、肌肉功能障碍、血管病变、血栓形成、血糖异常等。尤其是COPD急性加重期,若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可使病死率增高。  相似文献   

20.
心脏神经官能症以心血管症状为主要表现,是由于神经功能失调引起的心血管功能紊乱综合征,常兼有神经官能症的其他表现,本病一般无心脏方面临床和病理的器质性病变,但其症状繁多,容易复发,使患者痛苦异常,根据主要临床表现,心脏神经官能症属于中医胸痹、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