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比较4种镍钛单支锉预备弯曲根管的成形效果。方法:选择64颗离体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颊根管,根据弯曲度分为中度弯曲组、重度弯曲组,每组再随机分成4个亚组(n=8),分别用4种镍钛单支锉WaveOne Gold、Reciproc Blue、M3-L以及锋度V Blue预备根管,记为WG组、RB组、M3组和VB组。记录各组根管预备时间。采用锥形束CT测算根管偏移量、轴中心率及弯曲度变化。结果:预备过程中均未发生器械变形或折断。同一弯曲程度下各亚组根管预备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弯曲根管中,M3组弯曲度变化值最小。4种单支锉产生的根管偏移量均<0.30 mm;距根尖3 mm处,WG组根管偏移量最大;距根尖5 mm处,WG组根管偏移量较小,轴中心率最接近1。结论:虽然4种镍钛单支锉均能较好地维持弯曲根管原有的解剖形态,但WaveOne Gold在根管中段具有更好的中心定位能力,M3-L在维持根管弯曲角度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锥束CT( CBCT)为研究工具评价TF和Pro-taper在预备离体牙弯曲根管中所产生的根管偏移。方法将按纳入标准收集的40个离体牙随机分为两组,用冠向下( crown-down)法预备,TF组预备至0.06/#25;Protaper组预备至F2。预备前后均用CBCT对离体牙近中、远中根管壁的厚度进行测量,然后利用Gambill 提出的公式进行根管偏移和轴中心率的计算。结果 TF组较Protaper组所需预备时间短,效率较高( P<0.05);TF组和Protaper组器械在预备平均5个根管后都出现变形,无器械折断;在距根尖3、5、7 mm的内外侧壁所测得的根管偏移量比较中,TF组预备产生的根管偏移量小于Protaper组,而其轴中心率大于Protaper组,更接近于1。结论 TF在预备弯曲根管时能较好地维持根管原始形态,具有更高的效率;CBCT可在无创情况下评价预备器械对根管的成形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Micro-CT探寻上颌磨牙近中弯曲根管终末预备宽度与产生根尖偏移量间的关系。方法:收集40颗离体上颌第一磨牙,使用iRaCe镍钛器械对近中颊侧根管进行根管预备,分别至根尖宽度.04/25#、.04/30#、.04/35#、.04/40#(n=10),使用5.25% NaOCl+17% EDTA冲洗根管,在根管预备前后分别进行Micro-CT扫描,通过图像分析距根尖3、6、9 mm的根管偏移量和轴中心率。结果:平均根管偏移量A组为(0.10±0.07)mm,B组为(0.09±0.06)mm,C组为(0.12±0.14)mm,D组为(0.13±0.12)mm。平均轴中心率A组为0.54±0.23,B组为0.37±0.20,C组为0.56±0.25,D组为0.47±0.27,各组间平均偏移量和轴中心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D组根尖3 mm和9 mm处的根管偏移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组间均无差异。根尖3 mm处4组间根管偏移量、轴中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议(P>0.05)。结论:终末预备宽度与根管偏移量和轴中心率并无显著性差异,即使是.04/40#的iRaCe器械预备磨牙弯曲根管时产生的根管偏移量也较小,有良好的中心定位能力,在临床上可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4.
郝鸿  杨莉  江千舟  张旗 《广东医学》2016,(Z1):145-147
目的:运用MicroCT比较三种机用镍钛器械( ProTaper,Mtwo,TF)预备弯曲磨牙根管的根管偏移。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75颗上颌第一磨牙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ProTaper、Mtwo、TF等镍钛器械对其近中颊根进行根管预备,并对预备前后的离体牙进行MicroCT扫描,选取距离近颊根根尖孔2、4、6 mm三个截面对根管预备前后的根管偏移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2 mm截面处,根管预备后TF组出现的根管偏移最小,而Pro-Taper组出现的根管偏移最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4、6 mm截面处,ProTaper组的根管偏移最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two组和TF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预备弯曲根管中,TF较Mtwo、ProTaper能更好地维持根管原有形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单根锉WaveOne镍钛器械治疗弯曲根管的疗效,并与不锈钢K 锉、ProTaper 镍钛器械进行比较。方法选取根管弯曲度在20~40°的单根管离体前磨牙60颗,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20颗离体牙,3组分别采用WaveOne/Crown-down法、K 锉逐步后退法及ProTaper/Crown-down法行根管预备,并采用口腔颌面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分别于根管预备前后对离体牙行横向扫描。预备完成后,对3 组中的60 颗离体牙行冷牙胶侧方加压充填。测量3 组中每颗离体牙的根管预备时间、根管充填时间;分析每颗离体牙根管预 备前后,根管距根尖孔2、4 和6 mm 处的根管偏移量和轴中心率,并对以上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 组根管预备时间低于B、C 组;在根管充填时间上,A 组与C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A 组短于B组(p <0.05)。在距根尖孔2、4和6 mm处,A组与B组间的根管偏移量及轴中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与C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不锈钢K 锉及ProTaper 相比,WaveOne 治疗弯曲根管具有效率高、根管成形效果好的优点,可广泛应用于临床弯曲根管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声波与手用器械对弯曲根管预备后的根管偏移程度.方法选择弯曲度为20°~ 30°的离体上颌磨牙近中颊侧根管100个,随机分为声波器械组和手用器械组(n=50),根据工作长度行逐步后退法根管预备.分别记录原始和每扩大1号(15#、20#、25#)的根管影像并输入计算机,比较距离根尖1、2、3、4 mm水平处根管影像中预备后与原始的中点位置,得到偏移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根管预备每扩大1号,两组在距离根尖1、2、3、4 mm水平的根管偏移无显著性差异(P>0.05);根管修形完成后,两组在距离根尖2 mm和4 mm 水平处的根管偏移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声波器械组根尖部形态与原始根管比较出现偏差.结论声波器械和手用器械的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根管预备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上颌磨牙近中颊根的根尖孔位置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国人离体上颌第一、二磨牙近中颊根的根尖孔位置,并讨论其临床意义,为临床治疗该根管提供解剖依据.[方法] 收集离体上颌第一、二磨牙共 275颗 ,制成透明标本,牙科显微镜( dental operating microscope,DOM)下观察近中颊根的根管数目、类型、根尖孔位置及根尖孔至解剖根尖的距离.[结果] ①上颌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近中颊根的双根管率分别为 81.48%和 49.70%.②上颌磨牙近中颊根的 3种主要类型根管( 1- 1型, 2- 1型, 2- 2型)中,近中颊根第二根管( MB2)的根尖孔在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分别仅 7.32%和 25.81%位于根尖顶.③ 2- 2型根管中,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 MB2的根尖孔至解剖根尖的平均距离分别为 2.03 mm和 1.82 mm,而 MB的根尖孔距离解剖根尖的平均距离分别为 0.53 mm和 0.51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④ 2- 1型根管中,两根管融合处至解剖根尖的平均距离在上颌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分别为 4.80 mm和 4.83 mm,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确定上颌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工作长度时 ,不能以常规的根尖孔至解剖根尖的距离 0.5~ 1 mm作为测量标准,建议参考本实验数据,并结合术者手感、患者的痛感、不同角度拍摄的 X线片和电子根尖定位仪来确定 MB2的工作长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析Waveone Gold、Protaper、MTwo及Reciproc 4种不同镍钛器械在磨牙弯曲根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100颗弯曲离体磨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五组,分别使用Waveone Gold、Protaper、Reciproc、MTwo和不锈钢K锉进行根管预备。比较五组根管预备效果及相关并发症、根管偏移量、根管充填效果。结果 五组根管预备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Waveone Gold组根管预备时间最短;五组台阶形成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组根管侧穿、器械折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五组2mm、4mm及6mm垂直平面根管偏移量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Waveone Gold组根管偏移量最小。五组超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五组恰充及欠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Waveone?Gold组、Reciproc组恰充率均高于对照组,欠充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磨牙弯曲根管应用镍钛器械可缩短根管预备时间,相关并发症少、根管偏移量小、根管充填效果佳,尤以Waveone Gold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两种旋转镍钛系统Twisted File(TF)和ProTaper Universal(PU)预备根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离体磨牙样本20颗(62个根管),随机分成2组,分别使用TF和PU按照推荐程序预备根管至#25/0.08,记录预备时间(使用每支镍钛锉的累加时间)。利用立体显微镜在25倍放大下观察并记录两组牙齿预备前后根尖3 mm区域牙根表面裂纹,应用Micro-CT对预备前后根管形态进行扫描重建分析,比较两组根管预备时间以及根管中心偏移等三维形态变化。结果:TF组每根管的平均预备时间为(0.53±0.14) min,明显短于PU组(2.06±0.39) min(P<0.05)。在根管中段,两实验组根管中心偏移量分别为:TF组(0.070±0.056) mm、PU组(0.097±0.084) 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F组和PU组在预备过程中均未发生器械折断;根管预备完成后,3D表面重建分析以及立体显微镜下观察,两组均未见牙根裂纹的产生。 结论:与PU相比,TF镍钛系统预备磨牙根管所用时间短,效率高;TF根管中段的中心偏移小,成形效果好,优于PU。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Waveone Gold与Reciproc Blue两种往复运动单支镍钛锉根管预备后的预备效率、根尖碎屑推出量及牙根微裂情况。方法:选取由于正畸减数拔牙需要,拔除的根尖发育成熟的60颗离体下颌前磨牙为研究对象。按照根管预备方法不同将60颗离体牙分为Waveone Gold组与Reciproc Blue组,每组各30颗。比较两组预备时间、根管弯曲度、根尖碎屑推出量、牙根微裂发生情况及中心定位能力。结果:Waveone Gold组根管预备时间较Reciproc Blue组减少(P<0.05)。预备后,两组根管弯曲度略低于预备期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根尖碎屑推出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aveone Gold组、Reciproc Blue组分别有5颗、3颗牙出现裂纹,均为不完全裂,Reciproc Blue组牙根微裂发生率略低于Waveone Gol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在距离根尖2、4、6 mm测量点处的轴中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aveone Gold与...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侧第二根管口(MB2)形态和解剖位置关系,为根管治疗时寻找根管口提供解剖学依据;评估上颌第一恒磨牙根管治疗的临床技术特点;研究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侧第二根管发生率;测量各离体牙牙根距根尖5 mm处的牙根最小外径的平均值。方法:选取83颗离体经固定液固定好的无龋坏的上颌第一恒磨牙为实验对象,术中采用小号K锉配合15%EDTA溶液探查根管,记录根管数目、形态和类型;采用常规逐步后退法进行根管预备,侧向加压充填技术充填根管,标准牙胶尖侧向加压充填。结果:83颗离体牙中,存在MB2的为35颗(42.17%)。结论:上颌第一恒磨牙颊侧第二根管的发生率高,多数根管细小弯曲,小号K锉配合EDTA疏通根管,机动镍钛器械预备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为临床上颌第一恒磨牙根管治疗四根管的发生率提供理论指导;测量各离体牙牙根距根尖5 mm处的牙根最小外径,进行根管治疗时,为临床在该处的根管预备的最终粗度提供解剖依据,为各牙位的根管最终预备椎度提供临床指导及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2.
声波与手用预备器械根管偏移程度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声波与手用器械对弯曲根管预备后的根管偏移程度。方法选择弯曲度为20°~30°的离体上颌磨牙近中颊侧根管100个,随机分为声波器械组和手用器械组(n=50),根据工作长度行逐步后退法根管预备。分别记录原始和每扩大1号(15#、20#、25#)的根管影像并输入计算机,比较距离根尖1、2、3、4mm水平处根管影像中预备后与原始的中点位置,得到偏移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根管预备每扩大1号,两组在距离根尖1、2、3、4mm水平的根管偏移无显著性差异(P>0.05);根管修形完成后,两组在距离根尖2mm和4mm水平处的根管偏移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声波器械组根尖部形态与原始根管比较出现偏差。结论声波器械和手用器械的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根管预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切割型锉尖Quantec SC和非切割型锉尖Quantee LX两种镍钛机动器械预备弯曲根管的成形效果。[方法]12颗离体下颌第一、二磨牙近中弯曲根管24个,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Quantec SC和Quantec LX器械完成根管预备。牙根包埋在Branmante模型中并在根尖、根中和根分叉水平截断,对预备前后的根管横截面形态进行数字化处理。比较各组间的牙本质切削面积、根管壁最小厚度和根管中心偏移量,并记录偏移方向。[结果]两组器械牙本质切削面积无统计学差异(P〉0.05),减少根管壁厚度的方式相似。在3个水平上,Quantec SC产生的根管中心偏移量均较Quantec LX多,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尖区大部分根管中心移向近中;根中段大部分的根管中心移至根分叉侧,少部分移向近中。[结论]不同锉尖设计的两种镍钛机动器械Quantec SC和Quantec LX预备弯曲根管的成形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切割型锉尖Quantec SC和非切割型锉尖Quantee LX两种镍钛机动器械预备弯曲根管的成形效果。[方法]12颗离体下颌第一、二磨牙近中弯曲根管24个,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Quantec SC和Quantec LX器械完成根管预备。牙根包埋在Branmante模型中并在根尖、根中和根分叉水平截断,对预备前后的根管横截面形态进行数字化处理。比较各组间的牙本质切削面积、根管壁最小厚度和根管中心偏移量,并记录偏移方向。[结果]两组器械牙本质切削面积无统计学差异(P〉0.05),减少根管壁厚度的方式相似。在3个水平上,Quantec SC产生的根管中心偏移量均较Quantec LX多,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尖区大部分根管中心移向近中;根中段大部分的根管中心移至根分叉侧,少部分移向近中。[结论]不同锉尖设计的两种镍钛机动器械Quantec SC和Quantec LX预备弯曲根管的成形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15.
镍钛机动预备器械根尖成形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 3种镍钛机动系统预备后牙弯曲根管至不同根尖直径的成形效果。【方法】离体下颌磨牙近中弯曲根管 6 4个 ,包埋于Branmante模型中 ,随机分为 4组 :Flexofile预备为对照组 ;LightSpeed预备为实验组A ;ProFile预备为实验组B ;QantecSC预备为实验组C。根管预备分别至 30号和 40号主尖锉 ,比较预备前后各组间的牙本质切削面积、根管壁最小厚度和根管中心偏移量。【结果】对照组在根尖和根中段的牙本质切削面积和根管中心的偏移均最大 ,实验组A最小 ( P<0 0 1) ;实验组C在根尖区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 ( P>0 0 5 )。主尖锉 30号时 ,实验组B在根尖和根中段的牙本质切削面积和根管中心偏移量小于对照组 (P <0 0 5 ) ;根尖预备至 40号后 ,实验组B的根管中心偏移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对照组在根中段远中侧的牙本质厚度小于镍钛器械组 (P <0 0 5 )。【结论】选择ProFile和QuantecSC两种大锥度的镍钛机动器械预备后牙弯曲根管 ,主尖锉以 30号为宜 ;LightSpeed具有卓越的根尖成形性能 ,根尖预备可至 40号。  相似文献   

16.
罗红霞 《四川医学》2011,32(8):1242-1244
目的比较两种器械在不同弯曲度离体牙根管中的成形效果。方法分别选用不同弯曲度(中度、重度弯曲根管)的离体前牙各20颗,按弯曲度随机各分为两小组(n=10个),分别使用ProTaper、不锈钢K锉预备,拍摄预备前后离体牙的初尖锉和主尖锉X线片以及预备前后注入造影剂的X线片,使用图像分析、测量软件测量预备前后工作长度的改变量、根管直化角度、牙本质去除量,比较两种器械对不同弯曲根管的成形效果。结果 ProTaper和不锈钢K锉预备离体牙中度弯曲根管在弯曲部内侧和根尖外侧去除的牙本质量较少,根管直化角度和工作长度的改变量都较小,两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oTaper预备离体牙重度弯曲根管去除的牙本质量和根管直化角度明显低于不锈钢K锉(P〈0.05)。结论 ProTaper对离体牙重度弯曲根管有较好的成形效果。  相似文献   

17.
根管直径和锥度对根尖微渗漏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根管直径和锥度对根尖微渗漏的影响。方法:选取单根管下颌第二前磨牙为研究对象,根据根尖段直径和锥度分组,选取15颗牙,要求:距离解剖性根尖孔1mm根管直径(近远中径及颊舌径)<0.3mm、根尖段(距离解剖性根尖孔5mm)根管锥度(颊舌向及近远中向)<0.09,作为A组。另选取30颗牙,要求:距离解剖性根尖孔1mm根管直径(近远中径或颊舌径)>0.3mm、根尖段(距离解剖性根尖孔5mm)根管锥度(颊舌向或近远中向)>0.09,随机分为B、C组,另有阳性对照组5颗和阴性对照组5颗。实验牙均用Pro-taper镍钛根管锉统一预备至F3号,A、B组实验牙采用冷牙胶侧方加压法充填,C组采用热牙胶连续波垂直加压充填。经1%美蓝染色后剖开,观测染料渗入长度。结果:A组(1.65±0.61)mm,B组(3.06±0.74)mm,C组(1.79±0.53)mm,方差分析,各组染料渗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A组相似文献   

18.
陈宁 《吉林医学》2011,(3):434-435
目的:评价两种机用镍钛器械对下颌第一磨牙远舌根管预备的效果。方法:选择30颗具有独立远舌根的下颌第一磨牙离体牙,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两种机用镍钛器械进行根管预备,对比预备前后根管弯曲度、根尖弯曲度的变化、预备时间、侧穿,以及器械折断的情况。结果:两组预备前后根管弯曲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根尖弯曲度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机用镍钛器械均具有较好的预备效果,没有器械折断的发生,但Mtwo预备更加省时(P<0.05)。结论:ProTaper和Mtwo两种机用镍钛根管预备系统对于下颌第一磨牙远舌根管具有较好的成形效果,Mtwo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比较镍钛 Reciproc 、 K3 、 Pro-Taper 系统及手动不锈钢系统 K-File 在预备重度弯曲磨牙根管成 形的效果。方法 将 40 颗近颊根管重度弯曲的下颌第一磨牙随机分为 4 组,每组 10 颗。分别用 Reciproc 、 K3 、 Pro- Taper 系统及手动不锈钢系统 K-File 进行根管预备,记录 4 组根管预备前后影像中器械尖端所在的位置,比较 4 组 根管弯曲度的变化、根管内工作长度的变化及操作时间。结果 4 组操作时间比较, Reciproc 组操作时间最短, K- File 组操作时间最长。 Reciproc 、 K3 、 Pro-Taper 预备后各组中根管内工作长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管预备 前, 4 组根管弯曲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管预备后, Reciproc 、 K3 、 Pro-Taper 组根管弯曲度变化小于 K-File 组。结 论 应用 Reciproc 、 K3 、 Pro-Taper 镍钛器械预备后牙重度弯曲根管时效率较高,成形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恒磨牙弯曲根管治疗模式,为提高磨牙弯曲多根治疗效果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美国登士柏公司生产的手用Protaper镍钛锉针预备技术。先用成形锉Sx预备根管冠端,敞开冠端2/3;用成形锉S1、S2预备根尖1/3区;用修形锉F1、F2完成根尖1/3预备,最终根管呈一连续流畅的大锥度形态,常规侧压根充。结果:磨牙根管弯曲程度(轻、中、重度弯曲)与根管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磨牙中、重度弯曲根管病例中,患者年龄(青年组、老年组)与根管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成形锉预备根管冠端是磨牙弯曲根管预备的关键步骤,用修形锉预备根尖1/3区是磨牙弯曲根管成形的重要环节;患者年龄越大,根管弯曲程度越大,根管治疗难度系数增大,疗效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