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超激光照射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的疗效。方法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患者1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8例。治疗组用电针配合超激光照射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用电针法。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为73.53%。疗效与病程、病情相关。病程越短,听力损失程度越轻,疗效越佳。结论电针配合超激光照射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血管内照射并药物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10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半导体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1.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导体激光血管内照射并药物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的疗效显著。疗效与病程、病情相关。病程越短,听力损失程度越轻,疗效越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感音神经性耳聋的3种治疗方法,探讨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方法将366例病人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HBO组)单纯药物治疗组(药物组)高压氧加药物治疗组(综合组)治疗结果比较分析。结果总有效率综合组93.4%,HBO组81.1%,药物组75.4%,痊愈率综合组优于HBO组和药物组。结论高压氧配合药物综合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疗效显著,且病程越短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4.
有髓神经髓鞘脱失后会导致神经冲动传导障碍,中枢和周围性脱髓鞘疾病中都有听力损伤的表现,在脱髓鞘动物模型中发现听神经的改变。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变化早于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出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治疗耳聋耳鸣的有效方法。方法 本文通过使用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配合电针和只采用穴位电针分别对96例耳聋耳鸣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治疗。结果 使用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配合电针治疗效果优于单一用穴位电针法。结论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配合电针治疗耳聋耳鸣疗效好、无副作用操作简单方便,多数患者门诊治疗即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感音神经性聋是由于耳蜗螺旋器毛细胞,听神经、听觉传导径路及其各级神经元受损害,致声音的感受、听觉神经冲动传导障碍以及听皮层功能减退者,分别称感性、神经性及中枢性聋[1]。感音神经性聋病变位于内耳、听神经或听中枢。感音神经性聋是耳科最大的难症之一,治疗原则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目的是尽早恢复内耳供血、供氧,争取恢复或部分恢复已丧失的听力[2]。为此,我们诊对改善内耳微循环,采用红花注射液穴位注射的方法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取得了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耳聋左慈丸加减配合针灸治疗老年感音神经性耳聋6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耳聋左慈丸加减结合针灸治疗老年感音神经性耳聋的疗效。方法:选择68例老年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采用耳聋左慈丸加减配合针灸治疗(晕针患者给予单纯口服耳聋左慈丸加减治疗);对照组32例单纯采用西医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1%;对照组总有效率62.5%。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耳聋左慈丸加减配合针灸治疗老年性感音神经性耳聋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当归补血汤对耳蜗干细胞移植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大鼠增效作用.方法:感音神经性耳聋大鼠分为耳蜗干细胞移植组、当归补血汤组和空白对照组3组.体外培养耳蜗干细胞进行内耳移植,耳蜗干细胞移植组将耳蜗干细胞悬液移植入内耳耳蜗结构,当归补血汤组将含有当归补血汤的耳蜗干细胞悬液移植入内耳耳蜗结构,空白对照组移植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1、3、6和12个月采用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方法检测模型大鼠的听力恢复情况,处死大鼠,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观察移植的耳蜗干细胞在内耳存活、分化和迁移情况.结果:从E14大鼠耳蜗分离的组织,经原代和传代培养后,可获得大量未分化悬浮生长的Nestin阳性细胞团, Brdu表达阳性,说明是具有自我更新和增殖潜能的干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发现在耳蜗干细胞移植组、当归补血汤组在移植针道两侧可见移植的干细胞,有些还迁移到基底膜区.存活的细胞部分呈 Myosin Ⅶ A阳性染色.与耳蜗干细胞移植组比较,当归补血汤组 Myosin Ⅶ A阳性染色细胞数量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结果显示当归补血汤组的感音神经性耳聋模型大鼠听力恢复情况较耳蜗干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体外培养的耳蜗干细胞移植入内耳鼓阶后能够存活和迁移,并分化为内耳毛细胞;当归补血汤可以提高耳蜗干细胞分化为内耳毛细胞的比例,并促进感音神经性耳聋模型大鼠听力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穴位注射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恩再适)对急性亚急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与疗程。方法:将113例急性亚急性非特异腰痛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56例和电针穴注组57例,电针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电针穴注组采用电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s scale,VAS),记录治疗次数及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电针穴注组治疗次数显著低于电针组(P<0.01)。结论:电针结合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穴位注射,能快速、安全、有效地减轻急性亚急性非特异性腰痛的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临床特点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对342例不同民族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包括95例突发聋)进行按民族、性别、年龄、职业构成及疗效等因素的综合分析。结果:342例感音神经性耳聋中汉族241例,少数民族101例,汉民比例2.39:1;病程平均1.3年,中度以上听力损失者居多,高发年龄为30~49岁,平均年龄41.68岁,职业构成以机关干部居多,突发性耳聋治愈率近30%,感应神经性耳聋无法治愈,治疗后只能改善耳聋程度。结论:中度以上听力损失者居多,中年年龄者居多,机关干部占大部分,突发性耳聋治愈率近30%,感应神经性耳聋无法治愈,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而提高听力改善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电针配合穴位注射维生素B1、B12注射液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股外侧皮神经炎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予以电针配合穴注维生素B1、B12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予以普通针刺治疗,每天治疗1次,6天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1天,总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0%、痊愈率为77.5%;对照组分别为:82%、62.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运用电针配合穴注维生素B1、B12注射液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疗效显著,疗效优于普通针刺。  相似文献   

12.
张箭 《基层医学论坛》2013,(26):3471-3472
目的分析银杏达莫对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0年6月—2012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64例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予静脉点滴银杏达莫注射液,对照组予静脉点滴复方丹参,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22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1.87%。观察组听力受损率与耳聋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银杏达莫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能降低耳聋发生率,改善患者听力状况,提升患者听力水平,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对43名糖尿病(DM)患者和性别、年龄相配对的非DM患者比较研究发现:DM组平均听闻和AP反应阈显著增高,言语识别最高得分显著减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波峰间潜伏期(IPL)显著延长,重振耳数显著增多;DM患者听力减退发生率为48%(对照组为10%);DM听力减退为双侧对称的感音神经性耳聋,以高频听力损失为主,其受累部位主要在耳蜗,其次蜗后(包括蜗神经和脑干听通道)。  相似文献   

14.
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耳聋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耳聋,因近年来发病率上升而逐渐引起临床关注。其特点为听力损失仅表现为低频听阈提高,重振试验阳性,但听性脑干诱发电位反应正常。其病理机理表现为膜迷路积水,临床表现不伴眩晕和平衡障碍,激素治疗有效,但具有复发倾向。而一部分患者最终发展成为梅尼埃病,表现出与梅尼埃病关系密切,激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调任通督针法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对轻中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听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新乡市中心医院63例轻中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1例予以复方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观察组32例予以复方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加调任通督针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纯音听阈值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生活质量(GQOLI)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28/32),高于对照组64.52%(20/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组纯音听阈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组GQOL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轻中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给予调任通督针法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听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听神经病     
目的 :介绍一种特殊的感音神经性听力疾患—听神经病 ,探讨其临床特征及听力学特点。方法 :报道 5例听神经病患者 ,2例为成人 ;3例为儿童。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对患者进行纯音测听、脑干电反应测听、耳声发射、耳蜗电图及语言辨别率等听力学检查。结果 :5例均主诉听力下降 ,听力学检查纯音听阈为轻、中度感音神经性聋 ,与纯音测听不相符的语言辨别率明显下降 ,不能引出脑干诱发电位 (ABR) ,耳蜗电图基本正常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DPOAE)基本正常。提示外毛细胞功能正常 ,病变可能在听神经。结论 :听神经病是一种主诉听力下降 ,纯音听阈为轻、中度感音神经性聋 ,不能引出脑干诱发电位 (ABR)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正常的听力疾患 ,临床上应与其他感音神经性聋区别  相似文献   

17.
16),突发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表现为患耳侧听觉皮层优势(16/22).正常受试者及单侧突发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双侧初级听觉皮层的激活体积和强度均随刺激频率的增高而降低.结论 两组人群听觉皮层激活偏侧性的改变表明在单侧突发感音神经性耳聋初期,听觉皮层发生了适应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陈桂珠 《海南医学》2010,21(20):44-45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穴位注射隔日交替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7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4例)和治疗组(n=23例),分别采用针灸治疗和针灸配合穴位注射隔日交替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7.0%,对照组有效率为6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能明显提高患者听力,该疗法简便经济,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方法将78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电针 穴位注射组(以下简称治疗组)和电针组(以下简称对照组),治疗30 d.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和功能独立性评估(FIM)评分增高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FIM分值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优于单纯用电针治疗,它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同时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实际完成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电针联合穴位注射血塞通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电针组、穴位注射组及电针联合穴位注射组,每组30例。电针组选择风池、大椎、肩井、外关及病变部位的夹脊穴进行电针治疗,穴位注射组将血塞通注射液注射于病变部位的夹脊穴,电针联合穴位注射组在电针治疗后进行穴位注射。采用田中靖久颈椎病量表、疼痛视觉评分(VAS)对患者治疗前、治疗结束后进行评分;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各组治疗前后血浆中血栓素B2的表达水平。结果  在疗效评价方面,电针联合穴位注射组治疗有效率高于电针组及穴位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3和0.008),穴位注射组治疗有效率高于电针组(P =0.012)。在症状体征改善方面,3组治疗后评分均比治疗前高,进一步比较治疗后3组评分发现,电针联合穴位注射组评分明显高于电针组及穴位注射组(P =0.008和0.009),穴位注射组评分也高于电针组(P=0.037)。在疼痛缓解方面,3组患者治疗后评分均比治疗前低,进一步比较治疗后3组评分发现,电针联合穴位注射组评分低于电针组及穴位注射组(P =0.002和0.012),穴位注射组评分也低于电针组(P =0.017)。3种方法治疗后血浆中的血栓素B2(TXB2)的含量均比治疗前要低,电针联合穴位注射组治疗后血栓素B2的含量明显低于电针组及穴位注射组(P =0.018和0.023),穴位注射组治疗后的血栓素B2的含量也低于电针组(P =0.042)。 结论  电针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疗效评价、症状体征改善、疼痛改善等方面优于电针及穴位注射治疗,穴位注射治疗优于单针治疗,且3种方法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影响了血浆中TXB2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