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观察石杉碱甲(双益平)治疗血管性痴呆(VaD)的疗效。方法:随机将44例VaD患者分为治疗组(双益平组)23例,对照组(脑复康组)21例。结果:治疗组轻、中度患者记忆,认知和神经功能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石杉碱甲(双益平)可有效改善VaD患者的认知功能、痴呆程度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阿尔兹海默病性痴呆精神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阿尔兹海默病性痴呆合并精神症状患者64例,分为利培酮+多奈哌齐组(A组)和阿立哌唑+多奈哌齐组(B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8周采用BEHAV—AD量表进行评定患者病理行为,并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A组治疗后4周BEHAV—AD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显著下降(P〈0.05).B组治疗4周及8周后均出现显著下降(P〈0.05).B组治疗4周及8周BEHAV—AD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P〈0.05).B组行为紊乱、抑郁、焦虑较A组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偏执、幻觉、攻击行为、谵妄等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4周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B组TESS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阿立哌唑+多奈哌齐可有效缓解该类患者精神症状并有较低的副反应发生,治疗阿尔兹海默病性痴呆合并精神症状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电图对脑外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24例脑外伤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查,并分析探讨其特征。结果不同性别脑外伤患者脑电图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异常率高于女性。不同职业脑电图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学生最高。不同年龄脑电图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于20岁组最高。不同民族脑电图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外伤脑电图异常率以儿童学生或小于20岁组最高。脑电图应用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阿尔兹海默症与老年抑郁症的假性痴呆患者脑电图表现的差异,探讨两者脑电图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到2014年10月期间在武汉市中心医院住院并接受治疗的阿尔兹海默症和老年抑郁症的假性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阿尔兹海默症(AD组)和老年抑郁症的假性痴呆患者(PD组)各25例.比较两组患者脑电图异常率和基本电活动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的MMSE得分及其脑电图异常的关系.结果 AD组患者的脑电图异常情况较PD组严重;AD组的电活动较PD组慢:AD组基本电活动变慢占92%,而PD组仅占76%;AD组患者MMSE得分低于PD组,且智力异常者所占比例高于PD组(P<0.05);痴呆程度、脑电图异常程度显著相关.结论 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脑电图较老年抑郁症的假性痴呆患者更为异常,表现为电活动的减慢;且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痴呆情况也较后者严重,这种现象与前者脑电图严重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5.
纳络酮对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改善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纳络酮治疗血管性痴呆后对认知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将72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纳络酮治疗组和常规药物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5周分别进行MMSE和MBI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MBI评分比治疗前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周后MMSE评分对照无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显著提高(P〈0.05),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周后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纳络酮治疗血管性痴呆可显著提高MMSE评分,改善认知功能,作用快,安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头针治疗对脑梗死所致血管性痴呆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头针对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所致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患者智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108例CI所致VaD患者随机分为头针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进行观察,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Blesse痴呆量表(Blesse Dementia Scale,BDS)、长谷川痴呆量表(Hasegawa Dementia Scale,HD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bility of Daily Life,ADL)评分的变化。结果:92例患者完成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BDS、HDS得分均明显上升,ADL得分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治疗前后HDS、ADL、BDS、MMSE量表评分差值及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CI所致VaD患者的临床智能状况。  相似文献   

7.
赵晓玲  刘艳  李妮  缪焦丹 《西部医学》2011,23(3):476-477,48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血管性痴呆(VaD)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6例轻、中度Va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1次。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进行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 24周后治疗组患者的MMSE、ADL和HDS评分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改善VaD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背景: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患者血浆和脑脊液中多种神经肽类物质发生明显变化;有效地干预神经肽水平,对VaD的预防和治疗十分重要。目的:以艾灸头部穴位为主治疗VaD,观察其改善临床症状和调控脑脊液中与学习记忆相关的神经肽物质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和精氨酸血管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水平的作用。设计、场所、对象和干预措施:65例VaD患者均为安徽中医学院针灸医院门诊或住院病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艾灸组(33例)和西药组(32例)。艾灸组患者给予隔附子饼压灸,反复灸20min;西药组口服吡拉西坦素片0.8g,3次/d。两组均治疗4个疗程,4周为1个疗程。主要结局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长谷川痴呆智能检查量表(Hasegawas Dementia Scale,HDS)、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积分变化,以及脑脊液中SS和AVP水平。结果:艾灸组总有效率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HDS、MMSE和ADL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艾灸组HDS、MMSE和ADL量表积分治疗前后差值较西药组有所改善(P〈0.05,P〈0.01)。两组治疗后脑脊液SS和AV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艾灸组治疗后SS和AVP升高水平较西药组明显(P〈0.01)。结论:艾灸能改善临床相关症状积分,调控与学习记忆相关的神经肽物质,是治疗VaD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老年性痴呆的脑电图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小莲  杨红  周谷兰  周月玲 《河北医学》2005,11(10):930-931
目的:了解老年性痴呆患者的脑电图的特点。方法:选阿尔采末氏病(AD)患者30例,正常老年人26例进行脑电图(EEG)检查。结果:AD组EEG异常率86.67%,对照组EEG异常率38.46%,AD患者EEG的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AD患者EEG异常和痴呆严重程度有关。结论:EEG检查可作为AD的常规临床评价指标之一,特别在AD患者中能及时反映脑功能损害程度,对掌握病情进展和判断预后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盐酸多奈哌齐应用于老年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该院接受采用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的84例痴呆患者,在治疗前、治疗8周后对其进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简称MMSE)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简称ADL)的评定,然后与正常组相比较。结果治疗8周后,老年性痴呆(简称AD)患者MMSE评分、ADL评分显著性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性痴呆(简称VD)患者MMSE评分、ADL评分均未得到显著性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性痴呆患者MMSE评分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DL评分未有显著性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多奈哌齐对老年痴呆的治疗具有显著疗效,能显著性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美金刚(易倍申)和丁苯酞(恩必普)对血管性痴呆(Va D)患者认知和行为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将40例Va D患者随机分为美金刚联合丁苯酞治疗组22例(联合治疗组)和美金刚治疗组18例(对照组)。2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6个月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以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测评,比较2组的评分结果,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3个月和6个月ADL评分分别为(25.2±5.4)分和(23.2±5.6)分,MMSE评分分别为(18.8±4.4)分和(20.1±4.8)分;对照组患者3个月和6个月ADL评分分别为(26.6±5.9)分和(25.4±6.1)分,MMSE评分分别为(18.1±4.9)分和(18.9±4.7)分。2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间治疗后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美金刚和丁苯酞联合应用对Va D的认知功能、行为能力改善效果较单用美金刚明显,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患者血清SAA、BNP及TNF-α水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SAA)、脑钠肽(BN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冠心病患者以WHO1979年诊断标准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三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取静脉血用电化学发光和酶联免疫分析法作SAA、BNP及TNF-α的动态观察。比较CHD不同组间SAA、BNP及TNF-α的相关性。健康对照组门诊检测1次。结果:SAA、BNP及TNF-α在冠心病组中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SAP组相比,UAP组SAA、BNP及TNF-α水平显著增高(P〈0.05);与UAP组相比,AMI组SAA、BNP及TNF-α水平显著增高(P〈0.05)。结论: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上述因素有关;SAA、BNP及TNF-α可以用于冠心病的诊断且其浓度水平随冠心病的严重程度而增高。  相似文献   

13.
“肺痿冲剂”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20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肺痿冲剂"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IPF)肺肾不足、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5月—2011年10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呼吸热病科门诊就诊及病房住院的,符合西医特发性肺纤维化IPF诊断标准及中医肺痿病肺肾不足、气虚血瘀证辨证标准,且病情严重程度属轻中度的患者20例,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给予"肺痿冲剂"治疗,每日1剂,分早晚2次口服,疗程为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评估患者总体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肺功能变化、6 min步行试验(6MWT)及圣乔治医院呼吸问题调查问卷(SGRQ)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总有效率75%,治疗6个月总有效率70%;治疗后各疗程中医证候总分及喘息、气短、咳嗽、咯痰各主要症状积分均比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活量(VC)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呈现出逐渐增长趋势,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 min步行距离、最低血氧饱和度(SPO2)均有所升高,均呈现逐渐增长趋势,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GRQ中呼吸症状、活动受限、疾病影响及总积分比治疗前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痿冲剂"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肺肾不足、气虚血瘀证,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 MR 弥散张量成像和灌注成像在大鼠 C6脑胶质瘤模型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构建大鼠 C6脑胶质瘤模型,选择肿瘤最大层面分别获取 Ktrans、Kep、Ve、MD 和 FA 图。结果:Ktrans、Kep、Ve、MD 和 FA 值在肿瘤区域、坏死区域和正常脑组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 Ktrans 值与 Kep 值呈高度正相关(肿瘤区域:0.932,P〈0.001;坏死区域:0.921,P〈0.001;正常组织:0.071,P =0.676);扣除 Ktrans值的影响,Kep 值和 Ve 值呈负相关(肿瘤区域:-0.602,P〈0.001;坏死区域:-0.617,P〈0.001;正常组织:0.084,P=0.626);扣除 Kep 值的影响,Ktrans 值和 Ve 值呈正相关(肿瘤区域:0.406,P =0.014;坏死区域:0.582,P〈0.001;正常组织:0.275,P=0.105)。 FA 值和 MD 值呈现负相关(肿瘤区域:-0.898,P〈0.001;坏死区域:-0.782,P〈0.001;正常组织:-0.478,P=0.003)。结论:MR 弥散张量成像和灌注成像有助于胶质瘤模型中肿瘤区域、坏死区域和正常脑组织的鉴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p53表达水平与放化疗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甘肃省肿瘤医院2009年10月-2012年12月完成同步放化疗的62例局部晚期不可手术切除或患者不愿手术的食管鳞癌癌初治患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患者病理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并分析p53蛋白表达与放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p53阳性表达率为56.5%(35/62)。p53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分期、ECOG ZPS评分等比较差异都无显著性(P〉0.05),而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P〈0.05)。全组患者CR24例,PR26例,SD11例,PD1例,计算出ORR为80.6%(50/62),DCR为98.4%(61/62);p53阳性者ORR为74.3%(27/35),p53阴性者ORR为92.6%(26/27),两组OR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59,P=0.011)。本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8个月,其中p53阳性组为27个月,p53阴性组为36个月。62例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5.5%(53/62)、64.5%(40/62)、37.1%(23/62);其中p53阳性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4.3%(33/35)、57.1%(20/35)、34.3%(12/35),p53阴性组分别为96.3%(26/27)、81.5%(22/27)、51.9%(14/27)。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两组患者OS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P=0.036)。结论:食管鳞癌组织中p53阴性患者放化疗的敏感性较高且预后好。  相似文献   

16.
尼莫地平联合艾地苯醌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克斌  李进兰 《甘肃医药》2010,29(2):132-134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防治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Va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受试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两组原发病均遵照神经内科诊疗指南进行常规治疗,受试组另予尼莫地平片(30mg,口服,3/日)+艾地苯醌片(30rag,口服,3/日),对照组单纯尼莫地平(30mg,口服,3/日),连续给药3个月并进行智能测定,以观察两组治疗后VaD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应用修订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临床痴呆程度量表(CDR)和Barthe指数评定量表(BI)评价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受试组可显著提高MMSE、CDR和B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地苯醌联合尼莫地平治疗VaD疗效优于单纯口服尼莫地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噻托溴胺粉吸入剂在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0例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25)吸入噻托溴胺粉剂18 ug/次,1次/d;对照组(n=25)按需使用异丙托溴胺气雾剂,观察两组用药前、后3、6个月肺功能的变化,通过6 min步行试验(6MWT)观察运动耐力的变化,评价药物疗效。结果:用药3个月后治疗组FEVl、FVC、FEVl/FVC、FEVl占预计值百分比比对照组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运动耐力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用药后3、6个月肺功能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噻托溴胺可以改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与运动耐力,安全可靠,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76例卵巢肿瘤患者术前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瘤内血流分级、瘤内动脉血流参数。结果:卵巢良性肿瘤组血流以0级、Ⅰ级为主,占88.9%,恶性组以Ⅲ级为主,占7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界性肿瘤患者血流以Ⅱ级、Ⅲ级为主,与良性肿瘤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恶性肿瘤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恶性肿瘤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明显低于良性肿瘤患者(P<0.05)。结论:RI、PI、血管分级是鉴别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重要指标,对评价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降钙素原(procalcition,PCT)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联合检测对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病情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2008-2010年入院的60例细菌性感染的新生儿,分为重症感染组32例和局部感染组28例,检测患儿血清PCT、CRP的含量及动态变化,并与30例非感染组进行比较。结果:重症感染组血清PCT、CRP浓度平均值分别为25.3μg/L和24.3mg/L;局部感染组血清PCT、CRP浓度平均值分别为3.5μg/L和15mg/L,与非感染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有效的抗菌治疗后,细菌感染组患儿的PCT、CRP浓度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CT的敏感性和CRP相似(93.3%),PCT的特异性(83.3%)高于CRP(63.3%)。结论:PCT、CRP联合检测对新生儿细菌性感染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PCT的特异性要优于CRP,动态检测PCT水平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协助判断疾病的转归。  相似文献   

20.
自体输血对骨科手术患者抗感染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自体输血方式在骨科手术输血后对机体产生的抗感染免疫效应,为骨科手术合理用血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选取临床一般资料大致相似的择期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4组,依次为异体输血组(allogeneic blood transfusion,ABT,G1)、血液稀释组(acutenomo-volamic haemodilution,ANH,G2)、血液回收组(Intraoperative Autotransfusion,IAT,G3)和血液稀释与血液回收两种方式联合应用组(ANH及IAT,G4)。以G1为对照组,其它三组为实验组,每组15例。各组均于术前及术后第1、7、14d清晨抽取空腹患者外周静脉血10ml,用于检测IgG、IgM、补体C3a、IL-8及TNF-α含量。结果:术前各组IgG、IgM、补体C3a、IL-8及TNF-α含量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G1IgG、IgM较术前降低(P〈0.05),G2、3、4IgM较G1高且与G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G2、3、4补体C3a/IL-8、TNF-α较术前均升高(P〈0.05),与G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4与G2、3相比,术后G4补体C3a、TNF-α较早升高且升高明显,术后第14dG4补体C3a较G3高且与G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自体输血患者较异体输血患者输血后抗感染免疫能力增强。②血液稀释和血液回收两种自体输血方式单独应用对机体抗感染免疫能力的影响没有差异。③血液稀释和血液回收两种方式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机体的抗感染免疫能力,较单独应用抗感染免疫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