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的肘前外侧入路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4例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采用改良的肘前外侧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研究组),并与同期采用肘关节外侧入路手术的35例(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比较2组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肘内翻发生情况。结果59例获得0.5~2年的随访。研究组术后肘关节功能均获得了良好的恢复,与对照组比较,肘内翻畸形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肘关节屈伸障碍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肘关节前外侧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值得推荐,特别适用于骨折端粉碎不太严重及合并神经血管损伤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上臂后外侧入路肱骨远端关节外锁定加压接骨板(LCP-EDHP)内固定治疗肱骨干远端关节外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12—2014-02经肱三头肌桡侧入路,向尺侧牵开肱三头肌,不损伤伸肘装置,并采用LCP-EDHP内固定治疗肱骨干远端关节外粉碎性骨折13例。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12~24个月,平均15.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0~15周,平均12.3周。末次随访时肘关节伸直(5.6±5.5)°,屈曲(135.4±11.2)°,前臂旋前(85.6±7.4)°,旋后(86.6±5.9)°。根据Mayo肘关节评分标准:优12例,良1例。1例桡神经麻痹患者为桡神经被骨折端卡压,术后2个月后完全恢复。结论经后外侧入路LCP-EDHP内固定治疗肱骨干远端关节外粉碎性骨折具有不损伤伸肘装置、固定牢固、骨折愈合率高、神经血管结构相对安全、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功能锻炼与制动体位对AO-C型肱骨远端骨折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后患者疼痛及肘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4—2018-04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的126例AO-C型肱骨远端骨折,A组42例术后未制动并即刻进行功能锻炼,B组42例术后屈肘90°位石膏外固定制动1周后进行功能锻炼,C组42例术后伸肘30°位石膏外固定制动1周后进行功能锻炼。结果 12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0(6~13)个月。A组术后2周及3个月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和C组,A组术后2周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明显高于B组与C组,A组与C组术后2周、3个月、6个月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O-C型肱骨远端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即刻进行功能锻炼能够缓解患者早期疼痛,并促进肘关节功能恢复;相对于屈肘90°位石膏外固定制动,术后即刻功能锻炼与伸肘30°位石膏外固定制动1周后进行功能锻炼能够明显提高术后患者肘关节屈伸活动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渐进式功能锻炼在肱骨远端C型骨折双钢板内固定术后对肘关节功能影响。方法:对纳入标准的80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均给予双钢板内固定术,术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术后即可给予渐进式功能锻炼;对照组术后患肢于伸肘30°位石膏外固定制动,1周后(术后7~11天)开始功能锻炼。采用肘关节Mayo评分、肘关节活动度比较2组术后2周、术后3月、术后6月肘关节功能,并对术后6月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80例均获得随访,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3月、术后6月肘关节疼痛、活动度、稳定性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术后2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术后6月治疗组肘关节疼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3月、术后6月肘关节屈曲度、肘关节伸直差值度、前臂旋前度及前臂旋后度与术后2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术后6月治疗组肘关节屈曲度,肘关节伸直差值度,前臂旋前度,前臂旋后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月两组优良率经Wilcoxon秩和检验(Z=–1.976,P<0.05);术后6月两组优良率经Wilcoxon秩和检验(Z=–2.042,P<0.05);2组术后6月均无出现切口感染及血管神经损伤,术后总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远端C型骨折双钢板内固定术后早期渐进式功能锻炼在肘关节活动度、功能恢复、疼痛缓解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LCP双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AO分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采用切开复位LCP双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术后3 d开始保护性功能锻炼。按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MEPS)及X线片评估术后疗效。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8~43个月,均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平均活动度:屈伸87°±3°,屈曲114°±4°,伸直27°±6°,旋前65°±4°,旋后67°±5°。肘关节Mayo功能评分:55~100(87±4)分,优13例,良3例,可4例,差1例。术后并发症:4例出现暂时性尺神经麻痹,1例关节僵硬,1例有创伤性关节炎表现。结论切开复位LCP双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能提供坚强内固定,允许早期功能锻炼,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人工肘关节置换治疗陈旧性复杂性肱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1998年1月~2008年12月对14例陈旧性肱骨远端复杂性骨折置换人工肘关节14例进行随访,患者平均59.2岁,平均随访时间为8.4年.原骨折按AO分型,C2型4例,C3型10例.假体关节为Coonrad-Morrey半限制性假体.对术前后疼痛、关节活动度、稳定性、肌力和并发症等作为重点,经由Mayo肘关节评价、DASH评价、影像学评价有无假体松动和异位骨化等.[结果]4例在强度屈肘时轻度疼痛,本组肘关节平均屈曲112.6°(0°~144°),平均伸肘7.9°,屈124°,术后平均伸直受限22°.术后平均旋前79.8°,旋后78.2°.14例肘关节稳定,患者对治疗结果满意.并发术中内侧柱骨折、尺神经麻痹和异位骨化各1例.无假体松动.Mayo肘关节评价优(>90分)7例,良(75~ 89分)7例.DASH评价平均48.2分(24.4~78分).[结论]人工肘关节置换治疗陈旧性肱骨远端复杂骨折畸形愈合或创伤性关节炎患者,是一种疗效肯定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解剖学测量基础上明确3D打印技术辅助长型肱骨近端锁定钢板(PHILOS)螺旋塑形微创治疗肱骨中上段骨折的优势,并探讨其用于临床治疗的初步疗效。方法收集新鲜冷冻成人尸体标本共12侧上肢,平均分成Synbone组与3D打印组。10孔PHILOS钢板分别按照Synbone标准骨模型或各标本对应的3D打印模型进行预弯,然后通过标准的微创接骨板(MIPO)技术分别置人到Synbone组与3D打印组上肢标本内,分别在桡神经穿肌间隔处、钢板第6孔、钢板远端,测量桡神经与钢板外侧的水平距离,再测量钢板远端内侧与上臂血管神经束的距离,最后测量肱骨全长。临床研究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2月至2016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采用健侧肱骨镜像翻转的3D打印肱骨模型辅助PHILOS钢板螺旋塑形治疗的16例肱骨中上段骨折患者资料。男4例,女12例;年龄59~87岁,平均71.0岁。按AO/OTA分型:B型10例,C型6例。7例骨折线累及肱骨近端,手术均采用标准MIPO技术闭合复位内固定,随访观察术后并发症、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v肩关节评分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结果解剖学测量发现,Synbone组和3D打印组的肱骨全长分别为(30.17±1.93)、(29.75±2.17)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ynbone组与3D打印组在桡神经穿肌间隔处、钢板第6孔、钢板远端,测量桡神经与钢板外侧的水平距离分别为(11.50±0.92)、(17.87±1.88)mm,(6.90±1.78)、(14.83±1.50)mm,(5.14±1.14)、(8.36±1.27)mm,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远端内侧与上臂血管神经束的距离分别为(6.25±0.95)、(6.88±1.21)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桡神经损伤症状,平均随访25.3个月(24—38个月),骨折均愈合顺利,Constant-Murley评分平均77.6分,MEPS评分平均96.5分。结论在使用螺旋形长型PHILOS钢板治疗肱骨中上段骨折时,3D打印技术辅助预弯钢板能更有效地避免桡神经损伤,同时能得到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肱骨后外侧或前外侧钢板治疗肱骨中下段关节外骨折对手术指标、骨折愈合及远期肘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1年9月收治的98例肱骨中下段关节外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途径,将采用肱骨后外侧钢板治疗的55例纳入后外侧治疗组(A组),将采用肱骨前外侧钢板治疗的43例纳入前外侧治疗组(B组),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肘关节伸直角度、屈曲角度和Mayo肘关节功能(MEPS)评分变化;术后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B组(P <0.05);A组术后6个月MEPS评分高于B组(P <0.05);两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肘关节伸直角度、屈曲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肱骨前外侧和后外侧钢板治疗肱骨中下段关节外骨折疗效均明显,但后外侧钢板治疗术中创伤小,肘关节功能恢复更佳,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平行双钢板及垂直双钢板内固定治疗AO-C型肱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3—2016-01诊治的32例AO-C型肱骨远端骨折,采用平行双钢板内固定治疗17例(平行组),采用垂直双钢板内固定治疗15例(垂直组)。比较2组术后6个月VAS评分,末次随时肘关节活动屈伸范围、前臂旋转范围及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2例均获得随访6~12个月,平均10.5个月。平行组1例出现尺神经损伤,予以甲钴胺片营养神经治疗4个月后神经症状恢复;垂直组1例出现轻度异位骨化,患肘屈伸约92°,旋转102°,活动明显受限;平行组、垂直组各2例出现肘关节活动明显受限,需二期行肘关节松解术。2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行组术后6个月VAS评分为(0.59±0.71)分,垂直组为(0.60±0.63)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侧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前臂旋转活动度及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垂直双钢板或平行双钢板内固定治疗AO-C型肱骨远端骨折均可取得良好疗效,应根据骨折的形态、软组织损伤程度、患者一般情况选择适当的内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人工全肘关节置换治疗肱骨远端骨折术后骨不连的疗效.方法 对2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术后骨不连、肘关节功能严重障碍的患者采用人工全肘关节置换术治疗.结果 2例均未出现人工关节松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无肘关节疼痛.采用Mayo肘关节翻修术后功能评分,术前评分分别35分、45分,术后分别为80分、90分.结论 严重肘关节创伤后骨不连、畸形愈合、创伤性关节炎以及肘关节活动障碍等的治疗非常困难,人工全肘关节置换为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初步的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分析外固定器固定与小夹板固定在治疗老年背伸型粉碎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治疗背伸型粉碎性桡骨远端骨折74例82侧,外固定器组34例38侧,男27例,女7例;平均年龄(70.05±3.70)岁,行外固定器固定。小夹板组40例44侧,男29例,女11例;平均年龄(70.30±3.48)岁,行小夹板外固定。比较两组患者复位后掌倾角及尺偏角丢失、拆除固定后腕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术后1周,小夹板组即出现掌倾角与尺偏角的丢失(P〈.01)。拆除外固定1个月时,小夹板组与术后当天比较,角度丢失更加明显(P〈0.01);而外固定器组角度丢失不明显(P〉0.05)。拆除外固后1个月进行腕关节功能评定,外固定器组优于小夹板组(P〈0.05)。结论:治疗老年背伸型粉碎性桡骨远端骨折,宜采用外固定器固定,可减少复位丢失,有利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Guo L  Chen GX  Duan XJ  He R  Chen H  Huang HB  Zhang Y  Yang L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6):1221-1224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肘关节伸直受限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9月至2009年12月收治21例肘关节伸直受限患者,病程中均有慢性肘关节过伸落空损伤史,有过伸受限合并疼痛症状,平均伸直滞缺18.2°(10°~25°).全部采用五通道入路法行关节镜探查手术,术中清理前关节腔,必要时松解前方关节囊,清除肱骨滑车骨赘,行肱骨鹰嘴窝和尺骨鹰嘴成形术.术后常规抗感染、康复训练及预防骨化性肌炎治疗.随访时对比手术前、后的肘关节活动度,并采用Mayo评分表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总结术后并发症.术前Mayo评分良13例,中5例,差3例.结果 21例患者术后随访6~29个月(平均19.7个月).21例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过伸度均得到改善,疼痛症状消失.平均伸直滞缺2.4°(0°~5°).术后Mayo评分优17例,良4例,中0例,差0例.未见神经并发症.结论 肘关节镜下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的特点,配合合理的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肘关节的功能,是治疗肘关节伸直受限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13.
肱骨髁上骨折3种手术方法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金德富  申运山  朱雁  陈默 《中国骨伤》2009,22(2):104-105
目的:探讨3种手术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肱骨髁上骨折103例,其中男58例,女45例;年龄3~12岁,平均7.4岁。根据手术入路分肘内侧切口(A组)37例,肘外侧切口(B组)35例及肘后侧切口(C组)31例.比较术后肘关节仲屈功能丢失和肘内翻发生情况。结果:随访18个月~8年,平均32个月。发生肘关节伸屈功能丢失:A组6例,B组6例,C组25例,C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B两组(P〈0.01)。发生肘内翻:A组8例,B组17例,C组7例,B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C两组(P〈0.05)。结论:3种手术入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有不同疗效,肘外侧切口肘内翻发生率较高,肘后切口肘伸屈功能明显降低,肘内侧切口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内上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33例肱骨内上髁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年龄6~15岁,平均(10.8±3.5)岁。均采用肘内侧入路,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空心加压螺钉组(A组,17例)和克氏针固定组(B组,16例)。术后均行管型石膏固定。按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结合影像结果评估肘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术后感染。A组患儿术后平均(4.1±1.3)周获得骨性愈合,无一例出现尺神经麻痹或关节活动受限,无明显肘外翻畸形。B组患儿术后平均(7.9±2.1)周获得骨性愈合,术后出现钉道感染、骨不连、尺神经麻痹各1例,肘外翻畸形2例。平均随访(28.2±4.6)个月,术后2年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A组优12例,良3例,中2例;B组优6例,良1例,中6例,差3例。两组患儿肘关节活动范围及Mayo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内上髁骨折具有固定牢靠、并发症少、早期恢复肘关节功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劈肱三头肌入路双侧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远端C3型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力  孙程  杨峰 《中国骨伤》2019,32(4):368-371
目的:探讨经劈肱三头肌入路内外侧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远端C3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肱骨远端C3型骨折患者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15~68(40.7±3.4)岁;伤后至手术时间3~10(5.0±1.2) d。观察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并于术后3个月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评价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VAS评分评价疼痛缓解程度。结果:21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24(14.0±2.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2.5~4.0(3.0±1.2)个月,无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91.0±2.3,优15例,良4例,中2例;术后3个月VAS评分1.95±0.34。结论:经劈肱三头肌入路内外侧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远端C3型骨折能提供满意的术野暴露,便于关节骨折复位和内固定,获得良好肘关节功能,且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肱骨远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distal humeral plate,DH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远端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2008年9月至2010年1月,手术治疗1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远端骨折,男3例,女15例;年龄62~83岁,平均71.4岁。骨折按照AO分型:A2型1例,A3型3例,B1型2例,B2型2例,C1型3例,C2型4例,C3型3例。经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或尺骨鹰嘴"V"形截骨入路,均采用切开复位DHP内固定,术后早期积极进行功能锻炼。按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评估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得随访,时间11~24个月,平均14.6个月。骨折均获愈合,无感染、内固定失效或骨折再移位。肘关节平均屈伸78°(10°~131°),屈曲113°(65°~134°),伸直25°(0~75°)。MEPS评分平均(92.2±9.6)分(65~100分),其中疼痛(42.5±5.8)分(30~45分),关节活动范围(19.2±1.9)分(15~20分),稳定性(9.2±1.9)分(5~10分),日常功能(21.4±2.9)分(15~25分)。本组患者优11例,良5例,可2例。结论:应用DH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远端骨折能获得坚强固定,有利于早期肘关节功能锻炼从而获得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成人肱骨远端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个性化康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成人肱骨远端骨折术后通过骨科运动康复安全评定表制定个性化康复运动处方的疗效。[方法]随访2008年5月~2010年5月肱骨远端骨折103例采取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对照组50例,术后采取固定、传统康复等常规治疗;康复组53例,根据骨科运动康复安全评定表制定个性化康复运动处方进行康复治疗。对其进行随访问卷调查,X线片检查,并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分别评估术后1、3、6个月的肘关节功能。[结果]随访时间1年。按照Mayo评分,康复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术后1、3、6个月分别为85%、91%、9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82%、88%(P<0.05)。[结论]根据骨科运动康复安全评定表制定个性化康复运动处方进行康复治疗对成人肱骨远端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采用Schildhauer入路治疗成人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成人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经伸肌装置保护入路(Schildhauer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对照组采用鹰嘴截骨入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一般情况、骨性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的肘关节活动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骨性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内旋活动度、外旋活动度显著大于对照组,伸肘肌力平均丢失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Mayo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DASH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总优良率为88.57%,和对照组77.14%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hildhauer入路在不增加术后不良反应率的情况下,可改善成人肱骨远端C型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双钢板个性化手术治疗AO-C型肱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5-12诊治的60例AO-C型肱骨远端骨折,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双钢板个性化手术治疗30例(观察组),采用常规内固定手术治疗30例(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末次随访时的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5(12.0~14.5)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为(98.1±7.7)min,对照组为(143.0±13.0)min;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40.7±21.3)ml,对照组为(394.3±43.9)ml;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标准评定疗效:观察组优22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3.3%;对照组优16例,良6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73.3%。观察组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双钢板内固定治疗AO-C型肱骨远端骨折效果满意,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综合疗法预防肘部骨折手术后肘关节僵硬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综合疗法对预防肘部骨折术后肘关节僵硬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必要性。方法:自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收集肘部骨折经手术内固定患者60例,分为2组。一组30例应用综合疗法,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23~63岁,平均(43.53±7.74)岁;两部位以上骨折15例(髁间合并鹰嘴及或尺骨冠状突骨折8例,内外肱骨髁合并桡骨小头骨折3例,鹰嘴合并冠状突骨折3例,鹰嘴合并桡骨小头骨折1例),一处骨折15例(肱骨内或外髁骨折8例,尺骨鹰嘴或冠状突骨折6例,桡骨小头骨折1例)。另一组30例按以往程序治疗,其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24~67岁,平均(46.13±6.22)岁;两部位以上骨折15例(髁间合并鹰嘴及或冠状突骨折7例,内外髁合并桡骨小头骨折2例,鹰嘴合并冠状突骨折5例,髁间合并桡骨小头骨折1例),一处骨折15例(肱骨内或外髁骨折6例,尺骨鹰嘴或冠状突骨折8例,桡骨小头骨折1例)。两组在术后6个月复查时,进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包括肘关节活动度),以及安全性评定(X线复查包括骨折移位、内固定失效、异位骨化等方面)。随机选取2002年至2006年30例肘部骨折经手术内固定的病例作为历史对照,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7~62岁,平均(47.17±7.83)岁;两部位以上骨折15例(髁间合并鹰嘴及或冠状突骨折7例,内外髁合并桡骨小头骨折1例,鹰嘴合并冠状突骨折6例,冠状突合并桡骨小头骨折1例),一处骨折15例(肱骨内或外髁骨折9例,尺骨鹰嘴或冠状突骨折5例,桡骨小头骨折1例),这组回顾性进行术后6个月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与以往程序组进行比较。结果:术后6个月Mayo评分综合疗法组的(91.00±7.81)分,优于以往程序组的(76.83±10.71)分和历史对照组的(73.17±11.99)分(F=24.98,P〈0.05)。其中肘关节屈伸活动度,综合疗法组的(102.40±9.16)°,优于以往程序组的(83.57±6.21)°(t=9.325,P〈0.05)。综合疗法组经每次X线复查未发现内固定失效松脱、明显的骨折移位、异位骨化等现象。以往程序组Mayo评分(76.83±10.71)分与历史对照组的(73.17±11.99)分无明显差异(LSD两两比较,P=0.172〉0.05)。结论:综合疗法分阶段不同治疗方法组合由不同主体实施来预防肘部骨折手术后肘关节僵硬,是一种有效、安全和必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