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哮喘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103例门诊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家庭支持、饮食指导、体育锻炼、用药指导。健康教育前及健康教育后3个月由专科护士采用交谈法对生命质量进行评估,同时测定肺功能。结果经过3个月的健康教育,患者的活动受限、回避刺激物、哮喘症状、哮喘症状、心理情绪、刺激物反应、对疾病的担心等指标与健康教育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教育后肺功能FVC、FEV1和PEFR均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哮喘患者对于疾病的认识,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十堰市西苑医院住院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健康教育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常规护理;健康教育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分别在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和复诊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健康教育对患者的影响。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疾病知识来源途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及病症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病症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诊时调查结果显示,健康教育组症状未加重且无发症、发病间隔时间缩短、饮食和运动合理、可进行自我心理调适、能够及时就医的患者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哮喘患者抑郁情绪的出现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抑郁情绪出现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64例门诊治疗1-2个月的支气管哮喘患者给予填写抑郁自评量表(CES-D)和哮喘患者生存质量量表(AQLQ),按有否抑郁情绪判断标准排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64例患者中有抑郁情绪表现的占20.3%;CES-D和生存质量量表评分有与无抑郁情绪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相关分析显示两者呈明显负相关关系(P〈0.05);构成生存质量的5个要素中。哮喘症状、心理状况、对刺激原的反应及对自身健康的关心评分有抑郁患者明显低于无抑郁患者(P〈0.05),且心理状况和对自身健康的关心分与CES-D得分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P〈0.01和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抑郁情绪与其生存质量有着密切的负相关关系,要减轻和消除其抑郁情绪。一方面要积极有效地控制疾病,另一方面在防治疾病过程中要善于自我调节心理,医务人员在治疗疾病同时也应重视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必要心理指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处方在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n=568)由护士为患者进行常规健康指导后再提供自行设计的健康教育处方,对照组(n=580)由护士按常规为患者进行健康指导。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所患疾病的用药知识知晓率为92.10k;饮食要求知晓率为98.8%;休息与活动知晓率为97.4%,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0,10.28,4.27;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4,P〈0.05)。结论应用健康教育处方后,增加了患者对所患疾病的健康教育知识,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何森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9):2303-2305
目的探讨影响儿童支气管哮喘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可能影响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先进行单因素检验,然后将单因素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40例患儿中依从性好者50例(35.71%),依从性差者90例(64.29%)。单因素检验10个变量为影响依从性的相关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缺乏支气管哮喘知识、不良心理反应、药物不良反应、年龄小是影响依从性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3.34,3.23,2.98,2.76。结论影响儿童支气管哮喘治疗依从性的因素较多,通过实施哮喘知识宣教、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指导合理用药、加强低龄儿童家庭支持与监督可以提高患儿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对有关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及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56例住院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70%以上的患者对疾病的病因、并发症、药物治疗知识不了解;60%以上的患者对疾病的饮食治疗、自我保健知识不了解;50%以上的患者对疾病的诱因不了解;90%以上的患者有饮食指导需求,80%以上的患者需要用药指导、出院宣教指导,70%以上的患者需要入院宣教及疾病知识的指导,60%左右的患者需要心理、活动休息方面的指导。结论 护士应根据患者对反流性食管炎知识的了解程度及健康教育的需求不同,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指导,以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知识,改变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少复发,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心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病人情绪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病人情绪状态的影响和在支气管哮喘病情控制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成人支气管哮喘住院病人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非干预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实施心理干预。干预措施为支气管哮喘知识教育、放松技术训练、呼吸技术训练、个别心理疏导。治疗前后测量两组心理指标和生理指标,并观察疗效。[结果]干预组与非干预组病人入院时一般情况和支气管哮喘疾病知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入院时60例病人焦虑与抑郁的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P〈0.05);治疗后干预组和非干预组的心理、生理指标、疾病知识、住院天数等各项指标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情绪状态等心理社会因素对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和转归作用较明显,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辅以心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抑郁、焦虑症状,缓解心理压力,稳定情绪,使支气管哮喘发作快速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肾病综合征患儿康复和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69例肾病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进行一般的健康教育,实验组35例采用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儿自我管理和康复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在饮食、定期门诊复查及正确用药等方面均表现出良好的依从性(p〈0.05),实验组患儿平均感染次数、复发次数均少于对照组,1年内完全缓解率80.0%高于对照组的55.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肾病综合征患儿自我管理效能,减少感染次数、复发次数,提高完全缓解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哮喘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103例门诊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家庭支持、饮食指导、体育锻炼、用药指导.健康教育前及健康教育后3个月由专科护士采用交谈法对生命质量进行评估,同时测定肺功能.结果 经过3个月的健康教育,患者的活动受限、回避刺激物、哮喘症状、哮喘症状、心理情绪、刺激物反应、对疾病的担心等指标与健康教育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教育后肺功能FVC、FEV1和PEFR均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 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哮喘患者对于疾病的认识,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哮喘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103例门诊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家庭支持、饮食指导、体育锻炼、用药指导.健康教育前及健康教育后3个月由专科护士采用交谈法对生命质量进行评估,同时测定肺功能.结果 经过3个月的健康教育,患者的活动受限、回避刺激物、哮喘症状、哮喘症状、心理情绪、刺激物反应、对疾病的担心等指标与健康教育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教育后肺功能FVC、FEV1和PEFR均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 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哮喘患者对于疾病的认识,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已确诊哮喘的患儿家长对哮喘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为哮喘专科医生与护士对哮喘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哮喘相关知识调查问卷对71名哮喘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儿家长对哮喘相关知识回答正确率在32.39%~45.07%,认知程度处于中低水平;患儿家长主要通过医护人员获得哮喘相关知识和用药方法。结论哮喘患儿家长的哮喘相关知识有待提高,需要医护人员扩充、改进健康教育方法,提高哮喘患儿在院外的自我管理,有效控制哮喘发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方法:对住院确诊的5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包括心理指导、饮食指导、药物指导,自我护理知识指导、诱发因素预防等。结果: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和护理质量满意度明显提高,住院时间显著缩短。结论:加强健康教育,对于增强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缩短病程,预防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时德菊 《全科护理》2012,10(33):3073-3075
[目的]探讨综合性健康教育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作用。[方法]抽取首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病人137例,随机分为实验组68例及对照组69例。对照组常规行健康教育;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疾病知识集体讲座,团体心理活动和定期召开出院病人家属见面会、出院电话随访等项目,进行综合性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健康教育后知识掌握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病人出院6个月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综合性健康教育可使病人降低病耻感,提高主动服用药物的依从性以及对疾病的知识掌握、疾病康复、预防复发、降低复发率等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杨娟  申高梅  徐丽 《全科护理》2016,(23):2384-2387
[目的]探讨医护合作式疾病宣教对哮喘患儿自护能力及疾病知识的影响。[方法]将儿科收治的110例哮喘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医护合作式疾病宣教,对比分析两组患儿自护能力及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对雾化吸入、规范用药、合理饮食、规范锻炼、定期复诊等疾病知识的掌握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时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健康知识水平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日间症状评分、夜间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合作式疾病宣教能有效提高哮喘患儿疾病知识及自护能力,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促进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处方在支气管哮喘防治方面的价值,减少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频率,提高自护能力及其生活质量。方法将8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试验组43例。对照组住院期间给予常规指导,出院后保持联系。试验组住院期间至出院后制定健康教育处方,随访两年。比较两组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及住院治疗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对哮喘的相关知识,峰流速仪,定量雾化仪及平喘药物的使用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哮喘发作频率及年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表明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制定全面的健康教育处方,提高患者对哮喘的认知水平,可减少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及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16.
慢性心功能不全反复住院病人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韩清萍 《护理学报》2003,10(1):61-62
笔从证据入手,对103例慢性心功能不全反复住院病人进行健康教育需求评价。实施过程中突出2个重点,健康教育的重点对象为:(1)日常生活能力显下降;(2)身体健康状况较差,自护能力较低;(3)住院次数较多且自认为疾病知识有较多了解;(4)对疲劳等症状易于忽视的病人及家属。重点内容是预防保健知识、从医行为、生活方式指导、就诊指导。结果:96%的病人心理状态有所改善,不良行为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7.
老年冠心病患者用药知识、信念及行为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干部门诊老年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用药知识、信念、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为患者进一步实施用药知识教育提供帮助。方法随机整群抽取4个干休所的124名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用药知识、信念与行为进行调查、评估与分析。结果74.2%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用药知识欠缺,既往因冠心病住院的次数、现患慢性病种类数、离(退)休前的工作性质是影响患者掌握用药知识的因素;50%以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用药行为关键方面依从性差,既往1年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种类数可能影响患者的用药行为;老年冠心病患者用药知识、信念及行为未完全达到统一。结论门诊老年冠心病患者在疾病控制过程中,需要更多系统、持续、不断更新的用药知识,以促进其树立正确的用药观念,建立良好的用药行为。  相似文献   

18.
《Physical Therapy Reviews》2013,18(4):229-240
Abstract

Asthma is a chronic disease which already affects a large proportion of the population in the world, and whose prevalence is increasing. Asthmatics suffer from recurrent airway narrowing, giving rise to symptoms such as breathlessness, tightness of the chest, wheezing, and coughing. They often lack adequate knowledge about asthma in relation to exercise, and perceive their disease as a limiting factor to physical activity. Medical treatment is a cornerstone in asthma management, but needs to be supported by other tools if self-management is to be the goal. One such tool is physical exercise, another is education. Persons with mild to moderate asthma are able to exercise at a maximal intensity level without deleterious effects on their asthma. After a rehabilitation period, including physical training and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education, improvements in health status and fitness were observed as well as reductions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visits, and alleviation of exercise-induced asthma and asthma symptoms. The deleterious effects on daily life decrease when the patients learn how to manage the disease. Both increased knowledge and improvements in practical skills contribute to this improvement.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病自我管理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制定干预对策。方法:以我院临床确诊伴有骨病的321例MM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第一次住院时采用访谈法收集患者骨病相关资料并填写调查表,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制订护理对策。患者第二次住院时再次调查同样内容,与第一次住院时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年龄、文化程度等因素有关(P<0.01)。经过护理指导后,对骨病的认识程度、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及饮食习惯的改变、日常运动等方面均有了明显提高。结论:在对MM伴骨病患者的管理过程中,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为不同层次的患者提供相应的疾病信息,以有针对性地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基于网络的互动式健康教育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11月就诊于消化内科的113例炎症性肠病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57例)和干预组(56例)。对照组采用消化内科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采用基于网络的互动式健康教育,比较2组干预前后的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行为能力。结果 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一般知识、用药知识和并发症知识3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用药管理、饮食管理、疾病监测、情绪管理、生活管理和资源利用6个维度得分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网络的互动式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