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通过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系统管理对流动人口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系统管理以来2006年7月至2007年12月期间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孕产妇1361例,其中以876例流动人口孕产妇作为流动人口组,以485例本地人口孕产妇作为本地人口组,回顾性分析所有孕产妇的产前检查次数以及不良妊娠结局。结果:流动人口组与本地人口组相比产前检查次数无明显差异,不良妊娠结局也无明显差异,但本地人口孕产妇采用剖宫产术分娩方式较多。结论: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可以使流动人口孕产妇产检次数明显增多,并可发现孕产妇以及胎儿潜在的危险,从而使流动人口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2.
流动人口孕产妇相关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本地孕产妇与流动人口孕产妇围产期保健情况及影响住院分娩有关因素,为有关部门作流动人口孕期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历分析研究方法,分析2000年1月~2001年12月本院住院经阴道分娩的孕产妇930例临床资料。结果:流动人口妇女的孕次、产次均高于本地居民,流动人口的孕妇首次产前检查孕周明显晚于本地孕妇,同时其产前检查次数明显少于本地孕妇,产科异常情况发生率流动人口的产妇也较本地产妇多,流动人口孕产妇的治疗费、药费、床位费明显高于本地孕产妇。结论:对流动人口应提供基本围产期保健服务,保证良好的妊娠结局,确保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3.
闻亚浓 《基层医学论坛》2014,(17):2217-2218
目的:分析围产儿死亡的相关因素,为制定预防措施,有效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对余姚市2011年-2013年围生儿死亡评审资料进行汇总和分析。结果3年间围生儿死亡307例,围生儿病死率本地户籍为5.62‰,非户籍人口11.85‰。围生儿主要死亡原因为胎儿畸形,其次为胎盘脐带因素。结论规范孕期保健,提高产科及儿科质量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干预措施。非户籍人口孕产妇管理仍然是我市孕产妇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把非户籍孕产妇保健管理纳入本地公共卫生服务范围,实行流动人口孕妇首诊负责制及属地化管理,是降低流动人口围生儿死亡率的重要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10年来引产的胎儿畸形及分娩的新生儿出生缺陷进行分析,为减少出生缺陷及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提供参考.方法 对孕13周后行中晚期引产的胎儿(死胎引产、治疗性引产)和产科住院分娩的28周至生后7天的所有围产儿(活产、死胎、死产)8968例中的56例胎儿畸形、125例出生缺陷的新生儿进行分析.结果 10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20.18‰.前5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4.6%,后5年为23.8‰(P<0.01).常见畸形发生率依次顺位为:先天性心脏病(29.8%),骨骼畸形(19.5%),泌尿生殖器官异常(14.6%),神经管畸形、脑积水(12.7%)及头颈部畸形(10.7%)等.引产胎儿畸形以神经管畸形、脑积水最常见(29.8%),而生后出生缺陷儿中以先天性心脏病居首位(41.9%).孕产妇年龄<20岁,或>35岁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20~35岁孕产妇(P<0.02).流动人口孕产妇发生出生缺陷率(2.9%)明显高于本市户口孕产妇(1.3%),P<0.001,且引产孕周较晚.结论 应提高产前筛查率,发现严重畸形及时引产,可减少新生儿死亡及致残率.对孕产妇尤其流动人口孕产妇应加强管理,改善生活条件,预防感染及普及口服叶酸等措施,以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危重孕产妇抢救的经验与教训,为提高危重孕产妇抢救成功率、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 对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和顺义区中医院2007年7月1日-2012年5月1日抢救的危重孕产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危重孕产妇中64.1%为外地户籍,外地户籍孕产妇高龄、多产、计划外妊娠比例明显高于北京市户籍,且产前检查次数明显少于北京市户籍(P<0.05);危重症抢救的病因主要是产科出血(占46.2%)和子痫(占30.8%);抢救孕周分布主要是孕晚期;抢救危重孕产妇以住院生产(97.4%)及手术终止妊娠为主(89.7%),1例死亡孕产妇和5例围产儿死亡孕产妇均为外地户籍.结论 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的保健管理,重视产科出血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防治,加强二级综合医院产科建设,提高危重孕产妇救治水平,发挥综合性医院的抢救优势,是提高危重孕产妇抢救成功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流动人口结核病合并糖尿病发病情况,并提出相关的防治建议。方法将89例结核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分为本地户籍组和流动人口组,比较两组患者患病年龄分布、既往糖尿病知晓情况以及空腹血糖与结核菌痰检情况的关系。结果流动人口和本地户籍人口结核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发病年龄组成和既往糖尿病知晓率均存存明显差异(P〈0.05);痰检阳性患者血糖明显异常者比例高于痰检阴性者(P〈0.05)。结论流动人口结核病合并糖尿病主要集中发生于对糖尿病知晓率低的中青年,应加大宣传和关爱力度,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孕产妇系统管理情况的变化趋势,寻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为制定更有效的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1998—2007年的孕产妇系统管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孕产妇系统管理率、早孕建册率、产前检查率、≥8次产前检查率、剖宫产率等指标前后5年比较,常住人口后5年明显高于前5年;户籍类型比较,常住人口明显高于流动人口,差异有极显著性(P值均〈0.001);孕产妇死亡率前5年明显高于后5年,流动人口明显高于常住人口,差异有极显著性(P值均〈0.001)。结论常住人口产前保健的各项指标呈上升趋势,加强流动人口的孕产期系统保健特别是孕早、中期保健是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探索流动人口孕产妇的管理和资助模式是摆在政府和医务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100例青春期妊娠产科结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鞠长友  左绪磊 《上海医学》2006,29(6):379-380
目的探讨青春期妊娠分娩产科结局的特点。方法对1990年至2002年在本院分娩的100例青春期妊娠与同期20078例成人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青春期妊娠所占分娩比例逐年上升;青春期组顺产率、早产发生率和急产发生率明显高于成人组(P值分别<0.001、0.001、0.05),剖宫产率明显低于成人组(P<0.01);青春期组子癎和子癎前期重度发生率明显高于成人组(P<0.001),两组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新生儿结局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青春期妊娠分娩比例逐年上升;与成人产妇比较,青春期产妇更易顺产、早产和急产,且更易发生子癎和子癎前期重度。  相似文献   

9.
赵优珍  王悦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8):173-174
目的分析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原因,为制定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取江北区2004年10月-2009年9月围产儿死亡病例及评审资料进行分析,对江北区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该期间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39.57‰,江北区户籍围产儿死亡率5.77‰,两类人群的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47,P〈0.05)。围产儿死亡评审结果,可避免和创造条件可避免的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明显高于常住人口的围产儿死亡。结论江北区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显著高于常住人口的围产儿死亡率,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逐年下降,但不明显。流动人口孕妇孕期保健覆盖率低。制定相应措施,加强流动人口孕期保健管理和健康宣教,提高孕妇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监测能力,向贫困流动人口孕妇提供基本的免费孕期保健服务,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妇产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该群体产生焦虑的原因以及应对措施。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某市两所三级甲等医院的妇产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妇科、产科护士的焦虑程度均高于国内常模(P<0.05),产科护士的焦虑程度高于妇科护士(P<0.05),不同年龄、学历、婚姻状况护士的焦虑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妇产科临床护士的焦虑程度均较正常人群高,产科护士焦虑程度较妇科护士高。  相似文献   

11.
根据福建省4次人口普查资料绘制人口年龄金字塔,分析各个时期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并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采用人口年龄移算法预测2000年人口。结果表明我省人口年龄金字塔已由“年轻型”向“成年型”过渡,到2000年已接近“老年型”。2000年我省人口可达3550万,针对我省人口形势,提出人口控制方案,为人口规划、计划生育及国民经济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PowerPlex(R)21系统所含基因座的等位基因频率、法医学常用遗传学参数和系统效能.方法 对PowerPlex(R)21系统包含的20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D3S1358、D1S1656、D6S1043、D13S317、PentaE、D16S539、D18S51、D2S1338、CSF1PO、PentaD、TH01、vWA、D21S11、D7S820、D5S818、TPOX、D8S1179、D12S391、D19S433、FGA)进行基因分型.统计2367个南方汉族无关个体中上述20个基因座的等位基因频率和遗传学参数,并将本研究人群的等位基因频率与文献报道的其他人群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该系统各基因座的个体识别率为0.7839~0.9852,非父排除率为0.2974~0.8099.除D5S818基因座外,其余基因座均符合哈-温平衡.该系统的累积非父排除率和累积个体识别率均超过0.999 999 999 999 999 999 999 999999 999.南方汉族人群与8个少数民族(广西彝族、广西回族、广西苗族、贵州侗族、贵州苗族、青海土家族、青海回族、云南彝族)相比,等位基因频率有显著性差异.中国南方汉族人群和日本、菲律宾、韩国、北意大利和阿根廷等人群相比,在8-20个STR基因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南方汉族人群与上述5组国外人群以及及3组文献报道的国内人群(北京汉族、浙江汉族、福建汉族)在D1S1656基因座上的等位基因频率均有显著性差异.Neighbor-joining系统发生树显示所有亚洲人群聚类为一个分支,意大利北部和阿根廷人群聚集成另一个独立的分支,南方汉族人群和云南彝族人群遗传距离较近.结论 PowerPlex(R)21系统的20个STR基因座在中国南方汉族人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可满足亲子鉴定、个体识别以及人类学研究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惠州市新生儿破伤风流行病学特征,掌握其流行因素和现状,为进一步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07年12月救治的新生儿破伤风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6例救治的新生儿破伤风病病例全部为农村人口或流动人口,分娩方式均为院外分娩、旧法接生,只有10.61%的母亲在孕期到医院进行过产前检查,所有母亲未接种过破伤风类毒素疫苗。结论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普及住院分娩、新法接生、开展育龄妇女破伤风类毒素接种是预防新生儿破伤风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汉族人群眼部遗传性状的分布特征。方法:对684名贵州汉族(男性186人,女性498人)睫毛、眼色、眼裂开度、眼裂方向的群体遗传学特征进行活体观察,并对其关联性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贵州汉族人群睫毛、眼色、眼裂开度、眼裂方向的显性基因频率分别为0.429 9、0.155 6、0.474 6、0.440 5、0.317 4、0.413 5。其中,男性分别为0.437 0、0.096 1、0.466 1、0.487 2、0.277 5、0.308 6,女性分别为0.428 2、0.178 4、0.477、0.424 7、0.332 2、0.458 7。眼色存在性别差异(P〈0.01)。眼裂开度与睫毛、眼裂方向,眼色与眼裂方向之间具有一定的遗传关联性(P〈0.05或P〈0.01)。结论:贵州汉族眼部遗传性状的性别分布差异不明显,且部分性状间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蒙汉族间甲硝唑唾液药代动力学是否存在民族差异。方法:8名蒙古族健康志愿者(男5人,女3人)及8名汉族健康志愿者(男3人,女5人)单次口服甲硝唑06g。采用HPLC苦味酸内标法测定甲硝唑唾液浓度及3P87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甲硝唑唾液浓度药时曲线符合一室开放模型,两组药时曲线近似。蒙古族组的Cmax(1060mg/L),Tmax(186h)及AUC(19138mg/L·h)与汉族组(分别为1132mg/L,160h及18538mg/L·h)无显著差异(P>005)。蒙古族组的T12ke(1080h)虽较汉族组(973h)稍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甲硝唑唾液药代动力学在蒙汉族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中国西北地区汉族、维吾尔族HLA-A基因频率的分布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中国西北地区汉族、维吾尔族HLA-A基因频率分布并比较其差异性。方法:采用PCR-SSOP基因分型方法,对西北地区165例汉族和162例维吾尔族无关个体进行HLA-A基因分型。结果:在汉族群体中检出13个HLA-A基因,频率分布在0.0060~0.2909之间,频率最高的是HLA-A*02(0.2909),其次为A*11(0.197)、A*24(0.173),A*33、A*01和A*30的基因频率在0.0500~0.1000之间。在维吾尔族中检出15个HLA-A基因,频率分布在0.0061~0.2191之间,频率最高的是A*24(0.2191),其次为A*02(0.179)、A*33(0.102),A*01、A*11、A*28和A*29的基因频率在0.0500~0.1000之间。HLA-A*23及A*25仅在维吾尔族群体中检出。两群体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结论:西北地区汉族及维吾尔族群体HLA-A基因具有较丰富的多态性,该资料显示出种族、民族及地域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亻+革]家人4对眼部遗传性状的基因频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亻+革]家人眼部群体遗传学特征。方法:对412名[亻+革]家人(男性217人,女性195人)睫毛、眼色、眼裂开度、眼裂方向4对遗传性状进行调查。结果:[亻+革]家人睫毛、眼色、眼裂宽度和眼裂方向的显性基因频率分别为0.621 8、0.196 5、0.680 6、0.606 3。其中,男性分别为0.660 9、0.165 8、0.674 4、0.592 6,女性分别为0.582 9、0.232 1、0.687 8、0.620 5。结论:[亻+革]家人睫毛、眼色、眼裂宽度和眼裂方向4对遗传性状的性别分布差异以及性状间的相关性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源城区外来人口结核病疫情现状,探讨外来人口结核病管理的有效对策.方法 分析2002-2006年源城区外来人口肺结核病人的发病情况、患病情况及治疗效果等.结果 2002-2006年外来人口肺结核就诊和发现人数逐年增多.登记涂阳病人118例,占常住人口涂阳肺结核病人登记的24.7%;男女比例为3.58:1,发病年龄高峰期为20~39岁;体力劳动者、文化程度低者为主要患病人群;涂阳患者治愈率95%,涂阴患者规则治疗率仅66%.结论 外来人口结核病人治疗、管理工作已成为河源市结核病控制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外来人口肺结核发现和患病特点,制定适宜的治疗管理措施,提高病人的发现率和治愈率是达到结核病防治规划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根据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福建省老年人口的变化趋势。全省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241万人,占总人口数的8.02%。老年人口中女性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人口老龄化的进展速度是城市>乡镇>农村,有43.48%市、县的老年人口比例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福州市、福安市、柘荣县的人口结构已成为老年型。提示对人口老龄化迅速进展带来的社会问题,应注意制定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