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腿内侧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目的 :为小腿内侧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皮瓣的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5 4侧下肢标本上解剖观察了大隐静脉及隐神经营养血管的来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结果 :小腿内侧浅筋膜层营养血管链由隐动脉、胫后动脉肌间隔皮支及内踝前动脉构成 ,沿大隐静脉及隐神经分布 ,三者密切相关 ,构成一复合体。血管链筋膜皮支分布达外侧 5 .2cm ,内侧 4.0cm。结论 :以小腿内侧神经血管复合体为蒂截取岛状皮瓣可用于膝周、足背及足跟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2.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不腿下段及足部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5侧截肢不腿标本的腓肠神经,腓肠浅动脉进行解剖学观察;临床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不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15例。结果:腓肠神经血管营养皮瓣血供来自腓肠线动脉穿支;临床应用逆行岛状皮瓣15例,皮瓣完全成活。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血运丰富,足修复不腿下段及足部软组织缺损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 为小腿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在8侧新鲜成人下肢,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后,解剖观测隐神经、腓浅神经及腓肠神经血供及其筋膜皮支的分布范围;2侧成人新鲜下肢标本经墨汁灌注、皮肤脱水透明后观测各皮神经的营养血管的分支、分布及吻合.结果显示:①隐神经有1~3支营养动脉,以隐动脉最恒定,其外径为(1.03±0.36)mm,沿途发出5~11个皮支达小腿内侧面的下部;②腓浅神经由腓浅动脉伴行,动脉外径为(1.0±0.04)mm,在小腿外侧的下1/3段发出筋膜皮支4~7支,最远可达神经前方5.8cm;③腓肠神经有营养动脉2~4支,动脉外径为(0.8±0.3)mm,筋膜皮支分布达小腿后面下部.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设计容易,血供可靠,顺行转位可修复膝  相似文献   

4.
探讨临床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术后静脉回流障碍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分析直接运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术进行治疗后发生静脉回流障碍的原因,并总结术前应用多谱勒血流探测皮瓣蒂部的动脉穿支、下肢静脉造影,了解下肢深浅静脉交通支情况后运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术,出现皮瓣静脉回流障碍的情况。结果 2003年至2007年直接运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术的20例患者,术后出现皮瓣静脉回流障碍10例。2008年至2010年术前常规应用多谱勒血流探测皮瓣蒂部的动脉穿支、下肢静脉造影了解下肢深浅静脉交通支,再施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术的11例患者,造影发现深浅静脉均通畅9例,其中2例术中皮瓣解剖成功后,将小隐静脉与浅静脉吻合,皮瓣均一期成活。1例患者旋转点以下未见明显深浅静脉交通支,1例患者于胫后多谱勒血流探测仪未探测到明显的动脉穿支改行其它皮瓣修复创面。结论回流障碍的患者踝周多经过严重的暴力损伤,并且经过一次或多次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损伤了外踝处的动脉穿支、静脉网及深浅静脉交通支损伤,影响了皮瓣的静脉回流。术前应常规对拟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下肢创面的患者进行必要的评估,术中必要时小隐静脉与浅静脉吻合,可有效减少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术后静脉回流障碍。  相似文献   

5.
小腿逆行筋膜皮瓣在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报道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的方法和体会。方法:应用小腿逆行筋膜皮瓣修复足踝部缺损62例,其中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小腿后侧逆行筋膜皮瓣34例,腓动脉穿支小腿外侧逆行筋膜皮瓣20例(21块皮瓣),胫后动脉穿支小腿内侧筋膜皮瓣8例。结果:58块皮瓣完全成活,4块部分坏死、1块完全坏死者经补充植皮治愈。随访1~6a,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该组筋膜皮瓣血供良好、操作简单,不损伤小腿主要血管,尤其适合修复足跟及踝部缺损。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成为国内用于修复小腿远端、足跟部、踝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重要皮瓣之一。我院自2002年3月至2004年12月,对17例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转位予以修复,结果皮瓣存活良好,患肢功能恢复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  相似文献   

7.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伴行血管为蒂逆行岛状皮瓣临床应用。方法 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治疗小腿远端、踝部、足跟及足背部外伤性软组织缺损、瘢痕、溃疡共2 6例。皮瓣切取面积(8cm×5cm)~(14cm×9cm )。结果 经1~2年随访,2 6例皮瓣成活及外形良好。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可靠,切取简单安全,不损伤主要血管,是修复小腿下段、踝部、足部软组织缺损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小腿皮神经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与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小腿皮神经伴行血管皮瓣的血供方式,并设计其逆行岛状皮瓣供临床参考应用。方法对30例成人下肢标本经股动脉加压灌注红色乳胶后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腓浅神经、腓肠神经及隐神经均有主要伴行动脉营养,并与其他动脉穿支吻合营养相应区域的皮肤。结论小腿皮神经伴行血管设计的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可靠,并为沿皮神经轴设计长皮瓣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治疗小腿远端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美容外科2010年5月至2016年1月对34例患者行改良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移植(观察组),并以12例外伤后仅用局部皮瓣转移覆盖创面的患者为对照(对照组),评定2组患者术后存活情况、并发症、功能恢复、局部感觉等临床效果。结果行改良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移植的34例患者移植皮瓣全部成活,有3例出现皮瓣远端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痊愈,有3例患者创面出现少量张力性水泡,经勤换药处理后创面完全愈合。采用局部皮瓣转移覆盖的12例患者局部皮瓣全部存活,6个月后复查出现不同程度瘢痕挛缩、皮瓣变形、皮瓣萎缩等,而采用改良方式手术的患者术后功能、局部感觉、瘢痕大小等均明显优于后者,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远端创面,可成为能负重及耐磨的带感觉皮瓣,此法是目前值得推广的下肢足踝部缺损修复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顺行转位修复小腿上段软组织缺损。逆行转住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皮瓣转位面积及血管蒂部的处理方案。方法 在小腿后侧以腓肠神经体表投影为轴心线,设计及切取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顺行转位修复小腿上段软组织缺损6例,逆行转位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部软组织缺损51例。结果 54例皮瓣完全成活,3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皮下组织成活,经植皮愈合,经随访皮瓣外观、质地、功能良好。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操作简单,可以修复胫前区、踝部及足部跖骨中段近侧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1.
89年10月我们在为一位左足跟软组织撕脱伤后组织缺损病人拟行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时,遇胫后动脉发一粗大筋膜皮动脉,以该筋膜皮血管为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缺损,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患者男,25岁。左足跟被车轮碾压撕脱伤组织缺损8×10cm,创面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拟行胫后动脉小腿内侧中下部逆行岛状皮瓣  相似文献   

12.
带腓肠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带腓肠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32例成人下肢标本上,对腓肠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进行解剖观测.结果 腓肠外侧皮神经在腓骨头平面上方 7.1±2.4cm处起于腓总神经,分布于小腿后外侧上半或上2/3的皮肤.其营养动脉主要为:腓肠外侧皮动脉:起自腘动脉,在腓骨头平面上方5.0±1.5cm处浅出,外径为0.9±0.3mm;肌间隔筋膜皮支:起自胫后动脉和腓动脉,分别在腓骨头平面下方9.2±3.8cm和15.8±3.8cm处浅出,外径为0.7±0.3mm和0.9±0.4mm.该营养动脉除在腓肠外侧皮神经周围或其内呈链式吻合外,还发出筋膜皮支与邻位的皮动脉连接.静脉血可沿伴行静脉或小隐静脉及其属支回流至深静脉.结论 以腓肠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可设计成顺行或逆行转位筋膜皮瓣,修复邻近部位的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远端蒂的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小腿和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逆行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筋膜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35例,其中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筋膜皮瓣18例、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筋膜皮瓣11例、腓浅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筋膜皮瓣6例。结果:皮瓣完全成活33例,大部分成活2例。随访6~24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小腿部皮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筋膜皮瓣具有设计灵活,切取快捷方便、血供可靠、不损伤主干血管等优点,是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踝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4.
足踝部及小腿下段胫前区是常见损伤部位,因局部软组织少,血供差,一旦受损,皮肤坏死、骨、肌腱外露,修复困难.自1999年以来,我们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踝部、胫前区缺损5例,3例改进结扎蒂部小隐静脉,术后皮瓣存活良好.  相似文献   

15.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63,自引:4,他引:59  
目的 :为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3 8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腓肠神经及营养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吻合及外径 ,2侧成人新鲜下肢标本墨汁灌注观察营养血管的墨染范围。结果 :腓肠神经由腓肠内侧皮神经与腓神经交通支汇合而成 ,其汇合点在外踝上 12 .7± 3 .7cm ,腓肠神经沿窝中点至外踝与跟腱中点连线下行 ,外踝上 12 .6± 3 .4cm处穿出深筋膜。其营养血管主要来源于窝中间皮动脉和腓动脉肌间隔穿支 ,上段起始部外径 0 .6± 0 .1mm ,下段距外踝上 6.7± 1.6cm处与腓动脉穿支恒定吻合 ,吻合支外径 0 .6± 0 .1mm ,沿途发出众多筋膜皮支营养小腿后部皮肤。结论 :以腓肠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可设计切取顺行或逆行岛状皮瓣。  相似文献   

16.
我们为一39岁男性患者行小腿内侧岛状皮瓣逆行翻转术修复小腿前面溃疡,解剖血管蒂时发现:胫后动脉在腘肌下缘与腓动脉分开后,在趾长屈肌与比目鱼肌之间下行,逐渐变细,在内踝上方浅出深筋膜后逐渐消失,走行过程中发许多分支分布于小腿内侧皮肤。腓动脉先走行于腓骨后内侧,在小腿下1/3段逐渐向内侧走行,经内踝后方到足底。胫神经在小腿中、上段与胫后动脉伴行、前者在后者外侧,在内踝后方与腓静脉伴行,神经在内,动脉在外。在内踝后方,腓动脉发出数支分布于内侧  相似文献   

17.
腓肠神经的营养血管临床应用解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解剖特点,为临床设计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采用人体标本全身动脉灌注填充剂和局部解剖血管铸型方法,观察测量腓肠神经营养血管来源、吻合情况及相关数据。结果腓肠神经营养血管来源于腓肠内、外侧皮神经的营养动脉、胭窝内、外侧皮动脉及胭窝中间皮动脉。此动脉在小腿下1/3段与腓动脉肌间穿支吻合成血管网。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有多源性、吻合丰富的特点,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设计逆行皮瓣,血供较好,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能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带蒂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报道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带蒂皮瓣的解剖特点与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在1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新鲜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股后皮神经血供及其筋膜皮支的分布范围,设计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转移修复腘窝、髋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6例。结果: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主要来源臀下动脉、穿动脉和腘动脉后侧穿支的升皮支,并在股后区形成网状吻合营养股后侧皮肤。皮瓣5例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少量坏死,换药后愈合。经12~44个月随访,皮瓣无破溃,膝、髋关节功能活动良好。结论: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转位是一种修复腘窝、髋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良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治疗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形状、面积设计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旋转点最低在外踝尖上5cm,修复15例创面.结果 术后15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皮瓣远端小片皮肤坏死,经换药后愈合.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成活率高,感觉恢复好,皮肤质量较好,切取简便,创伤小,效果好,是修复足部较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以示指桡掌侧固有动脉近侧指间关节附近的皮支为蒂的第2掌指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示指指端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2个手部血管铸型标本、血管灌注标本上,解剖观察示指桡掌侧固有动脉分支与示指桡背侧指背动脉的吻合,皮瓣供区血管、神经分布。结果:示指桡掌侧固有动脉在近侧指间关节附近发出皮支与示指桡背侧动脉在桡背侧有吻合,皮瓣供区有示指背.掌背静脉和示指桡背侧神经,并形成筋膜、静脉和皮神经血管网。结论:以示指桡掌侧固有动脉在近侧指间关节附近的筋膜皮支为蒂可形成第2掌指背逆行岛状皮瓣,是示指指端软组织缺损修复的较佳皮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