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黄、当归多糖对巨噬细胞甘露糖受体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当归多糖(APS)、大黄多糖(RTP)与腹腔巨噬细胞(Mψ)甘露糖受体(MR)的结合特性及其对腹腔Mψ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甘露糖化牛血清白蛋白(Man-FITC-BSA)可特异性的与甘露糖受体相结合为模型,以甘露糖为阳性对照、半乳糖为阴性对照,通过竞争性抑制实验,将APS、RTP分别与腹腔Mψ共同孵育60 min后,用荧光显微镜和多功能酶标仪检测腹腔Mψ摄取Man-FITC-BSA的情况;通过ELISA方法检测APS、RTP刺激Mψ分泌TNF-α及IL-4的情况.结果:D-甘露糖、APS、RTP均可抑制腹腔Mψ吞噬:Man-FITC-BSA,而D-半乳糖则没有此作用;APS、RTP均可诱导腹腔Mψ分泌TNF-α,且呈剂量依赖性,甘露糖可完全阻滞RTP诱导Mψ分泌TNF-α,对APS诱导Mψ分泌TNF-α只有部分对抗作用;两种多糖对IL-4的分泌没有统计学意义;甘露糖不能诱导Mψ分泌TNF-α与IL-4.结论:RTP引起的Mψ分泌TNF-α作用是通过甘露糖受体介导,而APS的作用不仅仅与甘露糖受体有关.两种多糖与甘露糖受体的作用差异可能与其单糖组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组蛋白H2A去泛素化酶Myb样SWIRM和MPN结构域1(MYSM1)对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吞噬、抗原提呈、炎性细胞因子mRNA水平的影响。方法分离小鼠的骨髓细胞,在体外联合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骨髓细胞分化为DC,利用小干涉RNA(siRNA)下调MYSM1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微球实验检测BMDC的吞噬功能、流式细胞术检测BMDC的抗原提呈功能、实时定量PCR检测BMDC的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表达变化,探讨MYSM1下调后DC在固有免疫应答中的作用。结果下调MYSM1的表达后,BMDC的吞噬功能无显著变化,抗原提呈功能增强,IL-6、TNF-α的表达增强。结论 MYSM1在固有免疫应答中可以抑制BMDC的抗原提呈功能及炎性细胞因子分泌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Wortmannin对急性肺损伤模型小鼠肺组织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3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急性肺损伤组和Wortmannin处理组。采用腹腔注射LPS(10 mg/kg)建立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Wortmannin处理组则于造模前2 h腹腔注射Wortmannin(1.4 mg/kg)。LPS注射后6 h处死大鼠,计算肺组织湿/干重(W/D)比值,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三组小鼠肺组织内IL-1β和TNF-α蛋白的表达变化,RT-PCR方法检测三组小鼠肺组织内IL-1βmRNA和TNF-α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急性肺损伤组小鼠肺组织IL-1β和TNF-α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05);相比于急性肺损伤组小鼠,Wortmannin处理组小鼠肺组织IL-1β和TNF-α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0.05)。结论 Wortmannin能抑制急性肺损伤小鼠肺组织IL-1β和TNF-α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IL-22对骨髓来源巨噬细胞相关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从小鼠的股骨分离骨髓细胞,经过分化培养获得骨髓来源巨噬细胞,再用脂多糖(LPS)刺激诱导为M1型巨噬细胞。IL-22干预M1型巨噬细胞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标志物;用ELISA分别检测IL-1β和TNF-α的分泌水平;用RT-PCR分别检测炎症因子i NOS、IL-1β和TNF-α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经过分化培养,骨髓来源巨噬细胞的纯率为(99. 3±0. 4)%,IL-22干预M1型巨噬细胞后,与LPS组相比,LPS+IL-22组的M1型巨噬细胞比例下降(P0. 05),细胞炎症因子i NOS、IL-1β和TNF-αmRNA表达下降(P0. 05),IL-1β和TNF-α分泌水平降低(P0. 05)。结论:IL-22可抑制LPS诱导的骨髓来源巨噬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减轻其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γ-促分泌酶抑制剂阻断Notch信号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模型小鼠肺组织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变化。方法 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和γ-促分泌酶抑制剂阻断组。制作小鼠哮喘模型,在小鼠激发阶段尾静脉注射γ-促分泌酶抑制剂MWl67。Westernblot和RT-PCR方法检测三组小鼠肺组织内IL-1β和TNF-α蛋白和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IL-1β和TNF-α蛋白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22±0.02)与(0.17±0.01),显著低于哮喘组的小鼠肺组织IL-1β(0.54±0.04)和TNF-α(0.32±0.03)蛋白的表达(P<0.05),而MWl67阻断Notch信号后,MWl67注射组小鼠肺组织IL-1β和TNF-α蛋白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38±0.03)与(0.21±0.02),显著低于哮喘组(P<0.05);正常对照组IL-1βmRNA和TNF-αmRNA表达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36±0.03)与(0.26±0.02),显著低于哮喘小鼠肺组织IL-1βmRNA(0.82±0.06)和TNF-αmRNA(0.49±0.04)的表达而MWl67注射组分别为(0.58±0.04)与(0.30±0.03),显著低于哮喘组。结论静脉注射γ-促分泌酶抑制剂能抑制哮喘模型小鼠气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以及对免疫炎性因子TNF-α和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将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环磷酰胺组、大黄素高和低剂量组(10和5 mg/kg)。实验进行7 d,测定各组小鼠胸(脾)指数、血清溶血素含量、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化率;ELISA检测外周血TNF-α和IL-10表达水平以及RT-PCR检测脾细胞TNF-α和IL-10 mRNA的表达。结果大黄素降低了小鼠的胸(脾)指数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化率,但提高了小鼠血清溶血素含量;大黄素用药组小鼠外周血TNF-α的表达水平降低,IL-10的表达水平上升;大黄素用药组小鼠脾细胞TNF-αmRNA的表达降低,IL-10 mRNA的表达升高。结论大黄素可以提高机体体液免疫功能,同时表现出良好的抗炎活性,但是对于免疫器官和细胞免疫功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严重烧伤和内毒素(LPS)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M)CD14膜蛋白(CD14)和mRNA基因表达变化的影响,以及抗CD14抗体拮抗前后AM产生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及调控作用.方法 (1)体内部分:取成年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烧伤组、烧伤对照组、LPS组和LPS对照组,烧伤组和LPS组各42只,两组各分为1 h、2 h、4 h、6 h、8 h、12 h共7个时相点,每时相点6只大鼠.烧伤对照组和LPS对照组各6只大鼠,只检测一个时相点.烧伤组和LPS组分别在大鼠20%Ⅲ度烧伤和LPS注射后各时相点抽取外周血后立即处死行全肺在体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分离提取相应各组AM.外周血检测外周血LPS浓度,各时相点灌洗提取的AM分别用RT-PCR方法观察相同时相点CD14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蛋白含量变化;(2)体外部分:取成年SD大鼠168只,随机分为烧伤血清组、血清抗体组、LPS组、LPS抗体组,每组42只,每组再分为1 h、2 h、4 h、6 h、8 h、12 h共7个时相点,每时相点6只大鼠.另设烧伤对照组和LPS对照组,各6只成年SD大鼠.各组大鼠行全肺在体支气管肺泡灌洗分离AM,并按时相点分别进行体外培养,前四组分别加入烧伤血清、烧伤血清+抗体、LPS、LPS+抗体,在以上相同时相点终止培养,RT-PCR、免疫组化及ELISA方法分别检测四组肺泡巨噬细胞在各时相点CD14mRNA表达、蛋白表达及分泌TNF-α和IL-6的变化.结果 (1)体内部分:烧伤组及LPS组注射后大鼠各时相点外周血LPS浓度均明显高于相应对照组(P<0.01).在体大鼠AM各时相点CD14 mRNA表达与烧伤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增高(P<0.01);(2)体外部分:烧伤血清组与烧伤对照组比较,LPS组和LPS对照组比较发现,烧伤血清组、LPS组大鼠AM各时相点CD14 mRNA表达、蛋白表达均明显增高,AM培养上清中TNF-α和IL-6浓度亦相应显著增高(P<0.01).以烧伤血清与AM培养1 h后,烧伤血清组培养上清中TNF-α和IL-6浓度即显著增加.与烧伤血清组比较,血清抗体组肺泡巨噬细胞在各时相点CD14 mRNA表达、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TNF-α和IL-6浓度亦显著降低(P<0.01).与LPS组比较,LPS抗体组肺泡巨噬细胞在各时相点CD14 mRNA表达、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TNF-α和IL-6浓度亦显著降低(P<0.01).结论 严重烧伤后外周血LPS浓度增加,在体肺泡巨噬细胞CD14 mRNA表达显著增加,离体肺泡巨噬细胞CD14 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使LPS对免疫系统的激活作用显著增大,AM分泌TNF-α和IL-6明显增加,而抗CD14抗体可以明显拮抗AM合成和分泌炎性介质.提示严重烧伤后通过调节CD14的作用而减少炎性介质的合成和分泌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Apocynin降低1型糖尿病小鼠心肌组织炎症因子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NADPH氧化酶抑制剂apocynin对1型糖尿病小鼠心肌组织IL-1β、IL-18、TNF-α和COX-2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方法: C57小鼠腹腔注射STZ建立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44只8周龄雄性小鼠分为对照组(sham,n=6)、apocynin对照组(Apo,n=6)、1型糖尿病组(STZ,n=16)及1型糖尿病apocynin治疗组(STZ+Apo,n=16)。实验于8周末结束,运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小鼠心脏功能,以实时定量RT-PCR技术测定心肌组织IL-1β、IL-18、TNF-α和COX-2 mRNA表达,以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肌组织磷酸化Akt表达。结果: 1型糖尿病小鼠心脏功能降低伴随心肌组织IL-1β、IL-18、TNF-α和COX-2 mRNA表达增加,STZ+Apo组小鼠心脏功能增高伴随心肌组织IL-1β、IL-18、TNF-α和COX-2 mRNA表达减少;1型糖尿病小鼠心肌组织磷酸化Akt显著减少,STZ+Apo组心肌组织磷酸化Akt明显增加。结论: Apocynin提高1型糖尿病小鼠心脏功能伴随显著减少心肌组织IL-1β、IL-18、TNF-α和COX-2 mRNA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增加心肌组织磷酸化Akt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跨膜型与分泌型TNF对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比较跨膜型和分泌型TNF-α对中性粒细胞生物学功能影响的异同,以探讨两型TNF在炎症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吞噬、呼吸爆发、原位杂交等方法研究跨膜型和分泌型TNF-α对中性粒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结果分泌型TNF-α可促进中性粒细胞吞噬(P<0.001)、呼吸爆发功能(P<0.05)及IL-1βmRNA水平的表达,对中性粒细胞产生NO无明显影响;跨膜型TNF-α对中性粒细胞吞噬、呼吸爆发功能无明显影响,对IL-1βmRNA水平的表达仅有微弱的促进作用,但可明显促进中性粒细胞产生NO。结论分泌型TNF-α对中性粒细胞有明显的激活作用,而跨膜型TNF-α则可能对其功能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蛋白磷酸酶2A催化亚基C(PP2Ac)去甲基化在巨噬细胞M1型分化中的作用。方法 THP-1细胞经佛波酯(PMA)诱导分化为M0型巨噬细胞,再用脂多糖(LPS)、γ干扰素(IFN-γ)刺激48 h分化为M1型巨噬细胞;处理组和溶剂对照组在M1型巨噬细胞模型上,分别加入0. 5μmol/L ABL127和二甲基亚砜(DMSO)培养48 h。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1型巨噬细胞分化标志物环加氧酶2(COX-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的mRNA水平,中性红法检测巨噬细胞吞噬功能,Western blot法检测PP2Ac去甲基化水平。结果 M0型巨噬细胞分化为M1型巨噬细胞,细胞伸出伪足逐渐呈梭形,分化标志物COX-2、TNF-α、IL-6和CXCL10的mRNA水平明显升高,吞噬功能增强,PP2Ac去甲基化表达下降;处理组加入0. 5μmol/L ABL127,与溶剂对照组相比,PP2Ac去甲基化水平明显降低,梭形细胞增多,分化标志物COX-2、TNF-α、IL-6和CXCL10明显增高,吞噬功能增强。结论降低PP2Ac去甲基化能促进M1型巨噬细胞分化,并增强巨噬细胞促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和吞噬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增加不饱和脂肪酸摄入比例对心脏ω-6/ω-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比值及心肌缺血-再灌注时缺血区炎症状态及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C57BL/6小鼠80只,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及植物油脂组(n=40).喂养1个月后,建立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气相色谱法检测心脏ω-3及ω-6 PUFAs含量.TTC染色检测心肌梗死面积.差速离心法分离心肌线粒体,氧电极法测定线粒体呼吸控制率.实时定量PCR检测缺血区心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mRNA表达,ELISA法检测心肌TNF-α及白细胞介素-1(IL-1)蛋白含量.结果 与普通饮食组相比,植物油脂组小鼠心脏ω-6/ω-3 PUFAs比值显著减低(P<0.05),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减小(P<0.01),缺血区心肌线粒体呼吸控制率显著改善(P<0.05),TNF-αmRNA表达、TNF-α及IL-1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不饱和脂肪酸改善小鼠心肌脂质成分及缺血再灌注后线粒体功能.  相似文献   

12.
肺炎衣原体热休克蛋白10的表达及对炎症因子的诱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肺炎衣原体(Cpn)热休克蛋白10(Hsp10),并观察该蛋白诱生巨噬细胞(MΦ)分泌TNF-α和IL-6等促炎因子的作用。方法将Hsp10基因克隆于pQE30载体,在大肠杆菌(E.coli)M15中表达重组蛋白rHsp10,经亲和层析获得纯化rHsp10。以不同浓度的rHsp10作用于小鼠MΦRAW264.7,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因子TNF-α和IL-6。结果成功构建了pQF30/Hsp10基因,并在大肠杆菌M15中得到高效表达,该蛋白能诱导小鼠MΦ以时间、剂量依赖方式分泌TNF-α和IL-6。结论表达并纯化的rHsp10蛋白能诱导MΦ分泌TNF-α和IL-6等促炎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CD226基因敲除(KO)对小鼠放射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野生型(WT)和CD226KO小鼠随机分为非辐照组和辐照组,非辐照组不经过任何处理,辐照组接受8 Gy ~(60)Co照射建立急性放射性损伤模型。观察小鼠存活和体质量改变情况, HE染色观察肝脏和结肠病变情况,实时定量PCR检测肝和结肠组织炎症因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白细胞介素1β(IL-1β)、 IL-6、 IL-12p4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mRNA水平。结果与辐照WT小鼠相比,辐照后的CD226KO小鼠体质量明显下降,存活率下降; CD226KO小鼠肝脏损伤加重,肝指数(肝质量/体质量)下降显著, iNOS、 IL-1β、 IL-6、 IL-12p40、 TNF-α、 MCP-1 mRNA水平显著升高;但CD226KO小鼠结肠炎症减轻,炎症因子mRNA水平降低。结论 CD226缺失降低辐照小鼠存活率,与肝损伤加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SIRT1-NF-κB信号转导途径在流感病毒感染小鼠体内的调节机制.方法 用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HA)和核衣壳蛋白(NP)蛋白免疫小鼠,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促炎症因子IL-1β、IL-6、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NF-κB、IL-1β、IL-6、IL-18以及TNF-α的基因表达.结果 两组蛋白初次免疫后巨噬细胞分泌的各因子及其mRNA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变化.二次免疫后,HA蛋白组仅TNF-α、IL-6蛋白表达水平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P蛋白组IL-1β、IL-6、IL-18和TNF-α蛋白表达水平均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蛋白刺激后巨噬细胞TNF-α、IL-6 mRNA均表达上调,SIRT1 mRNA均表达下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流感病毒可能通过所表达的HA、NP等蛋白影响SIRT1的活性,从而解除SIRT1对NF-κB的抑制作用,激活NF-κB信号通路调节的炎症反应或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3-二环戊基-1,2,3,6-四氢嘧啶-4,5-二甲酸二乙酯(ZL-5015)对内毒素攻击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腹腔注射脂多糖(70 mg/kg)制备小鼠内毒素中毒死亡模型和内毒素血症模型。脂多糖(10mg/L)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炎症相关细胞因子作为体外炎症模型。ELISA法检测细胞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Real-time PCR检测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ZL-5015(100和200 mg/kg)预防性灌胃给药能小幅提高内毒素中毒小鼠的存活率和存活时间,在中毒早期能降低内毒素血症小鼠血清中IL-1β和TNF-α的水平,提高IL-10的水平。体外实验表明,ZL-5015(10、20和40μmol/L)能抑制内毒素刺激的腹腔巨噬细胞IL-1β和TNF-α蛋白及mRNA的表达,促进IL-10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论:四氢嘧啶类化合物ZL-5015能提高内毒素中毒小鼠的存活率和存活时间,但作用较弱,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促炎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促进抑炎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iR-147对老龄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LPS,用ELISA方法检测老年小鼠和年轻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分离的老年和年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经LPS刺激,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miR-147的表达水平。在巨噬细胞中过表达和抑制表达miR-147,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腹腔注射LPS后,老年小鼠血清中促炎性细胞因子IL-6和TNF-α均显著高于年轻小鼠(P0.05)。分离出的腹腔巨噬细胞经LPS刺激后,年轻小鼠细胞中miR-147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而在老年小鼠中没有明显变化。巨噬细胞中过表达miR-147后,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而抑制miR-147的表达,两者均显著上升(P0.05)。结论老年小鼠巨噬细胞中miR-147的表达异常可能是老龄化小鼠表达促炎性细胞因子异常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鉴定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acrophages,BMDM)的功能表型,从而研究巨噬细胞功能极化的可塑性及其内在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体外诱导分化的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纯度;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由RAW264.7极化的M1、M2巨噬细胞中M1、M2特定标记基因的表达来鉴定RAW264.7的功能状态;小鼠BMDM极化为M1、M2巨噬细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1、M2中特定标记基因TNF-α、IL-6、Arginase、Fizz-1 mRNA水平的表达,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Trichostatin A(TSA)、DNA去甲基化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Aza)刺激M1、M2巨噬细胞后,检测TNF-α、IL-6、Arginase、Fizz-1 mRNA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 RAW264.7细胞经LPS刺激8 h极化为M1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经IL-4体外刺激24 h极化为M2巨噬细胞。小鼠BMDM在LPS、IL-4刺激下,分别极化为M1、M2巨噬细胞,改变体外刺激条件,M1巨噬细胞可重分化为M2样巨噬细胞,M2巨噬细胞可重分化为M1样巨噬细胞,M1样巨噬细胞和M2巨噬细胞是介于M1、M2中间状态的2种巨噬细胞;药物TSA、Aza的加入使M1、M2中特定标记基因TNF-α、IL-6、Arginase、Fizz-1 mRNA水平表达增加。结论巨噬细胞的功能极化具有可塑性,巨噬细胞的极化可能与染色质状态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弥漫性脑损伤大鼠额叶的表达和血浆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M am arou的弥漫性脑损伤的动物模型,分别于伤后不同时间收集额叶脑组织和静脉血,分别以RT-PCR法和放免法测定脑组织中IL-6和TNF-αmRNA和血清中IL-6和TNF-α的含量。结果在弥漫性脑损伤的额叶脑组织中IL-6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并在损伤后6 h达到高峰,血清中IL-6的含量也较对照组升高,12 h达到高峰。TNF-αmRNA的表达在损伤后12 h明显高于对照组,24 h达到高峰,血清TNF-α水平在损伤后12 h明显高于对照组,24 h逐渐升高。结论弥漫性脑损伤时IL-6和TNF-α在脑组织和血清中升高,在疾病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淋巴细胞缺陷对内毒素血症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建立Balb/c小鼠和T、B细胞缺陷的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内毒素血症模型,ELISA检测2种小鼠腹腔灌洗液TNF-α和IL-10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腹腔巨噬细胞(peritoneal macrophage,PMa)TNF-α、IL-10及丝裂原蛋白激酶磷酸酶-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hosphatase-1,MKP-1)mRNA表达;ELISA检测Balb/c及SCID小鼠PMa体外刺激后细胞因子分泌情况。结果 LPS注射后1 h,SCID小鼠腹腔灌洗液TNF-α水平高于Balb/c小鼠,注射后3 h,IL-10水平低于Balb/c小鼠;LPS注射前及注射后,SCID小鼠PMa TNF-αmRNA表达高于Balb/c小鼠PMa,IL-10 mRNA表达低于Balb/c小鼠PMa;体外实验LPS刺激下,SCID小鼠PMa较Balb/c小鼠PMa分泌更多的TNF-α,IL-10的分泌却偏少。LPS注射前及注射后,Balb/c小鼠PMa MKP-1 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SCID小鼠。结论淋巴细胞缺陷导致内毒素血症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活性的增加,淋巴细胞抑制巨噬细胞的活化并可能调控其发育及成熟;MKP-1表达的减少可能是淋巴细胞缺陷导致腹腔巨噬细胞活性增加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刘超  段宇 《现代免疫学》2001,21(1):18-20
本研究以10^-4M碘化钠(NaI)刺激单层培养的人Graves病(GD)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TEC),采用定性及半定量PCR技术检测刺激前后白介素-6(IL-6)、γ-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1)3例GD组织均含有IL-6及IFN-γmRNA,2例检测到TNF-α基因表达;(2)基础状态下,3例TEC均表达IL-6基础,2例表达TNF-α,而所有样本均无IFN-γmRNA;(3)NaI不能诱导TEC产生IFN-γmRNA,对IL-6mRNA的表达亦无明显影响;(4)1例TNF-α阴性的TEC样本,经NaI刺激后,可表达mRNA,2例原含有TNF-α的TEC经刺激后,其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提示碘可通过诱导或增强TEC表达TNF-α,导致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