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林彩婵  郑艳芬  陈升  叶泳珊 《中国药房》2010,(22):2046-2048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的应用及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住院药房2008年抗菌药物的消耗量、用药频度(DDDs)及病原菌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药的DDDs排在前3位。DDDs排序列前20位的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类占6种、喹诺酮类占5种,头孢噻肟的DDDs最高,其次是左氧氟沙星。我院临床分离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9.1%),其次是革兰阳性菌(占28.3%)。最常见的菌种是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株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株检出率分别为58.2%和52.9%。MRSA和MRCNS检出率分别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74.4%和70.7%。结论:我院细菌耐药情况较严重,应加强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和细菌耐药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2.
王霞  王晨 《中国药房》2012,(38):3590-3593
目的:了解我院2008-2010年病原菌分布和细菌耐药变迁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2010年住院患者病原菌耐药情况及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结果:共分离出318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55.63%、革兰阳性菌占27.40%、真菌占16.95%,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以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最为常见。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和头霉素类药用量始终位于DDDs排序的前3位。结论:应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工作,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药。  相似文献   

3.
我院2009-2010年抗菌药物使用与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懿珍 《中国药房》2012,(10):905-907
目的:了解我院近2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病原菌耐药性变化,探讨抗菌药物用量与细菌耐药性变迁间的相关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收集、统计、对比分析方法,对我院2009-2010年临床各类标本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分布、构成和耐药性及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DDs)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年共分离出197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7.98%,革兰阳性球菌占31.21%,真菌占0.81%;分离率位于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DDDs排名前20位的抗菌药物中有12种DDDs增长,尤以头孢西丁和头孢他啶的DDDs增长迅速;多重耐药菌株分离率及耐药率也以不同程度逐年上升。结论:随着第3代头孢菌素和头霉素类药的大量使用,我院细菌耐药率逐年上升,需加强临床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和细菌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本院抗菌药物的应用及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本院2010年抗菌药物的消耗量、用药频度(DDDs)及病原菌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药物的DDDs排在前3位。DDDs排序列前20位的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类占5种,头孢羟氨苄的DDDs最高,其次是头孢呋辛。本院临床分离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7.6%,其次是革兰阳性菌,占16.5%。最常见的菌种是肺炎克雷伯、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医院应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统计分析某三甲医院2011-2013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革兰阳性细菌耐药率,为临床降低细菌耐药性和合理使用抗菌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院2011-2013年送检病原菌培养结果、同期各类别抗菌药物累计使用频度和细菌耐药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3年排名前五位的革兰阳性病原菌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及屎肠球菌,每年所占比例无明显变化。抗菌药物总用药频度逐年减少,从2011年的255456.37DDDs下降至2013年的155024.25DDDs,头孢菌素+酶抑制剂类及大环内酯类用量排名逐年升高,三四代头孢菌素及喹诺酮类用量排名则逐年减少,抗真菌类及碳青霉烯类排名无明显变化。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有下降趋势,溶血性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结论我院的抗菌药物使用频度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部分细菌的耐药率有增加的趋势,需要更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缓目前的耐药形势。  相似文献   

6.
奚彩萍  承晓京  任俊杰 《中国药房》2012,(14):1280-1283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应用及细菌耐药情况。方法:调取我院2008-2010年抗菌药物的出库数据,采用限定日剂量法分析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利用我院检验科2009-2010年细菌耐药监测数据,分析临床分离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结果:头孢菌素尤其是第3代头孢菌素类应用最为频繁;同期临床分离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与葡萄球菌为主;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几乎完全耐药,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比率较高,尚未见对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对第3代头孢菌素已显示出较高的耐药率,但对碳青霉烯类、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除氨苄西林/舒巴坦)、头霉素类与阿米卡星等均仍敏感。结论:第3代头孢菌素有滥用倾向;临床分离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与葡萄球菌为主,细菌耐药情况比较严重,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应用及细菌耐药情况,评价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方法调取我院2012年1~6月抗菌药物的使用数据,采用限定日剂量(DDD)法分析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利用我院检验科2012年1--6月细菌耐药监测数据,分析临床分离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结果我院住院患者使用的抗菌药物以β-内酰胺类抗生素应用最多;病原菌检出率较高的科室分别为ICU、呼吸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肾内科等,分离细菌以不动杆菌属、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葡萄球菌对甲氧西林耐药率达54.3%~74.3%,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较高,对碳青霉烯类仍敏感。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趋于合理,但仍应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根据耐药性监测结果控制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及细菌耐药情况,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调取我院2011年抗菌药物出库数据,采取限定日剂量(DDD)法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利用2011年细菌耐药监测数据,分析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频度最高,同期临床分离的病原菌主要有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其中以大肠埃希菌检出最多。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100%耐药,1例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菌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结论:我院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使用情况,且细菌耐药情况较严重。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广泛应用是导致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出现及传播的主要原因,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状况及细菌耐药的变化趋势,为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降低细菌耐药发生率和院内感染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统计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患者应用抗生素品种、数量消耗量,同期病原菌感染情况、耐药细菌培养分离结果,应用细菌耐药监测软件统计处理数据。结果2010—2012年我院住院患者应用抗生素药物11类40种,其中DDDs排名居前3位的依次为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我院2010—2012年住院患者培养标本中分离到菌株分别为830、1274、3278株,其中排名居前2位的依次为革兰阴性细菌(G-)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3年间抗菌药物总用药频度(DDDs)与细菌耐药呈正相关,β-内酰胺酶类药物的DDDs与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存在相关性(r=0.7035,P〈0.05)。头孢菌素类的DDDs与G-菌耐药率间呈正相关(r=0.8002,P〈0.05)。喹诺酮类的DDDs与G-菌耐药率呈正相关(r=0.8045,P〈0.05)。结论抗菌药物的DDDs与细菌耐药率具有相关性,合理应用抗生素可减少细菌耐药发生,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应用与细菌耐药的相关性,为进一步降低临床细菌耐药性和院内感染发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提取我院医院信息系统中2006-2010年住院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品种、销售金额,并从检验科获取患者的病原菌感染情况,分析全院同期细菌学检查和耐药资料,选取临床常见病原菌的分离株和耐药资料,应用细菌耐药监测软件统计处理数据。结果:5年中,抗菌药物总用药频度(DDDs)与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率间显著相关(r=0.9002,P<0.05);头孢菌素类药的DDDs与革兰阴性(G-)菌平均耐药率间存在相关性(r=0.9004,P<0.05);喹诺酮类药的DDDs与G-菌平均耐药率间具有相关性(r=0.9654,P<0.05),尤其是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二者间具有显著相关性(r=0.9135,P<0.05)。结论:临床抗菌药物的DDDs与细菌耐药率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可减少或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降低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我院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性及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WHONET5.4软件对我院2011年分离的1754株病原菌的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全年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DDs)分析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结果 1754株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1101株、占62.8%),常见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其次是革兰阳性菌(533株、占30.4%),常见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肠球菌.10种抗菌药物DDDs排序结果显示,排在前3位的是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结论 我院细菌耐药情况较严重,应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尽早明确病原菌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某院2012~2013年常见致病菌的类型及耐药性,并对全院抗菌药物的使用量与细菌耐药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评价。方法利用WHONET5.6软件统计分析2012~2013年临床分离病原菌的耐药率;采用抗菌药物每日每百张床位所消耗的用药频度(DDDs/100BD)计算抗菌药物的使用量,统计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量与细菌耐药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2012~2013年分离出来的菌株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耐药率与氨曲南(r=0.462)、哌拉西林(r=0.840)头孢吡肟(r=0.834)DDDs呈正相关关系;氨曲南DDDs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呈正相关关系(r=0.788)。结论本院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与某些抗菌药物的使用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我院住院患者中分离的病原菌的耐药状况。方法:将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住院患者的血液、尿液、痰、生殖道分泌物、粪便以及伤口分泌物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和耐药率分析。结果:分离菌株主要为大肠埃希菌(17.6%)、肺炎克雷伯菌(16.1%)、铜绿假单胞菌(23.5%)、鲍曼不动杆菌(12.8%)、阴沟肠杆菌(19.8%)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0.2%)。产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菌在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中的检出率为41.3%。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较为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菌素的耐药率超过70%。产ESBL菌对21种常用抗菌药的平均耐药率为74.1%。病原菌的检出率如下:产ESBL菌41.3%,金黄色葡萄球菌10.2%,耐苯唑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49.0%。未检出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结论:产ESBL菌和耐苯唑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多重耐药性。病原菌分离株的药敏试验对临床选用有效抗菌药及其合理应用颇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院心血管内科患者住院期间感染致病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调取相关数据,统计分析2009-2010年我院心血管内科感染致病菌的分布特点、耐药情况及同期心血管内科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2009-2010年我院心血管内科共检出感染致病菌6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7株,占54.41%;革兰阳性菌31株,占45.59%。在致病菌的分布上,排名前3位的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2年间,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均在30%以下;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均高度敏感,未出现耐药菌株。同期心血管内科抗菌药物的使用以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和喹诺酮类为主,其中头孢匹胺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分别位居前2位。结论:心血管内科应根据感染致病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正确选择抗菌药物,减少耐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统计分析某三甲医院2011年-2013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革兰阴性细菌耐药率,为临床降低细菌耐药性和合理使用抗菌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1年-2013年送检病原菌培养结果、同期各类别抗菌药物累计使用频度和细菌耐药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2013年排名前五位的革兰阴性病原菌均为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阴沟肠杆菌,每年所占比例无明显变化。抗菌药物总用药频度逐年减少,从2011年的255456.37 DDDs下降到2013年的155024.25 DDDs,头孢菌素 酶抑制剂类及大环内酯类用量排名逐年升高,三四代头孢菌素及喹诺酮类类用量排名则逐年减少,抗真菌类及碳青霉烯类排名无明显变化。各类细菌对阿莫西林耐药率均较高,2013年基本达到100%,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逐年上升,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类抗菌药呈逐渐耐药趋势。 结论 我院的抗菌药物使用频度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部分细菌的耐药率有增加的趋势,需要更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缓目前的耐药形式。  相似文献   

16.
细菌耐药性变异与抗菌药用药3年统计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细菌耐药性变异与抗菌药用药频度(DDDs)的相应关系。方法:对我院22种抗菌药连续3年的DDDs作统计和排序;同期对部分致病菌进行年度耐药率统计,并进行相关结果比较。结果:细菌产生高度耐药的抗菌药品种,正是历年来DDDs值高且排序列前的品种。第三代头孢菌素中多个品种DDDs排序列前。细菌对各品种产生了严重的交叉耐药,耐药率增高。铜绿假单胞菌(PA)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M)的耐药现状最为严重。万古霉素的DDDs度排序变幅很小,耐药变异也小,对MRSA、MRCNS仍保持高敏性。结论:抗菌药的用药频度,即抗菌药应用的选择性压力,是影响细菌耐药性变异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