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9 毫秒
1.
目的研究中国南方地区H5N1亚型人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分子特征。方法从Genebank中下载中国南方地区3株H5N1亚型人禽流感病毒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16株代表性H5N1亚型人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DNASTAR5.0进行核酸同源性分析,用MEGA3.1进行核酸和氨基酸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结果中国南方3株H5N1亚型人禽流感病毒HA蛋白的重链区和轻链区连接肽的序列为LRERRR—KR,与动物分离的高致病性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和东南亚地区人禽流感病毒的连接肽相比,减少1个碱性氨基酸;共有8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抗原决定簇位点有其独特的特征。基因进化树表明中国南方3株H5N1亚型人禽流感病毒HA基因位于单一的进化簇,与动物来源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A基因同源性高。结论中国南方3株H5N1亚型人禽流感病毒HA基因分子特征一致,有其显著的独有特点。提示候鸟或其他扩散因素在高致病性H5N1亚型流感病毒HA基因的重配方面扮演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确定闽北首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及感染来源,为防控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法。结果该患者咽拭子、漱口液和下呼吸道抽取物等样品检测禽流感病毒(H5N1)特异性核酸阳性,病毒分离阳性。结论本调查病例确诊为闽北首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感染来源可能是禽流感病毒从病死禽直接传给人,未发现人传人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广州市一起水禽H5N1疫情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州市一起水禽H5N1疫情中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亚型病毒血凝素(HA)基因的特点以及与其他毒株序列间的关系。方法自疫点采集97份咽拭子标本及84份环境拭子标本,实时荧光RT-PCR检测H5核酸,从阳性标本中扩增全长HA基因并作序列测定,同2006年广州市及国内其他地区报道的人禽流感病毒HA基因进行比较并作系统发生分析。结果从一份环境拭子中扩增获得一株H5N1禽流感病毒HA基因,系统发生树分析发现与广州市2006年人禽流感病毒HA序列一致性较高,且与国内其他地区报道的H5N1病毒HA基因属于同一组;从基因序列推导出HA的氨基酸序列,发现其受体特异性为禽源的,蛋白酶水解位点含有多个连续的碱性氨基酸,符合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特征。结论引发此次禽间禽流感的为高致病性H5N1病毒,和广州市人禽流感的H5N1病毒在遗传上有紧密的亲缘关系。禽源性的H5N1病毒仍存在感染人类的可能性,禽类从业人员目前处于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高危状态,进一步加强对活禽市场和禽类从业人员的监测,对于预防禽流感的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国内首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国内首例人禽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以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在人间传播。方法采用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在实验室对痛原体和患者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进行检测,同时对与患者密切接触者进行严密的医学观察。结果患者家中于10月6日出现家禽大批死亡,10月10日发病,H5、H7流感病毒核酸、M5流感病毒HA抗原、流感病毒A、B抗原和RSV病毒抗原检查皆为阴性。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H5特异性抗体呈4倍以上增高,与患者密切接触者中均未发现异常临床表现。结论经卫生部和WHO专家组鉴定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确诊病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利用液相芯片技术检测甲、乙型流感和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评价。方法 对GenBank中甲型流感病毒的NP、乙型流感病毒的HA以及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的H5、N1基因片段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根据保守序列,设计针对各基因的简并引物和寡核苷酸探针,制备探针偶联微球,将样本核酸多重PCR扩增产物与微球进行杂交,以Bio-Plex液相芯片检测系统进行芯片检测。结果 该方法可以对甲型流感病毒的NP基因、乙型流感病毒的HA基因以及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的H5、N1基因同时进行检测,病毒核酸的最低检出量为1pg,检测特异性高。结论 成功构建了甲、乙型流感病毒和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液相芯片检测系统,为流感、禽流感的快速检测、诊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1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的调查分析,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调查病例发病经过、可能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及暴露因素等,医学观察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同时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治、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1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经救治无效死亡。患者无明确病死禽接触史,有健康禽接触史。实验室检测鼻分泌物和下呼吸道灌洗物均分离出禽流感病毒H5N1,下呼吸道灌洗物禽流感病毒H5N1核酸阳性。患者的密切接触者中均未发现异常临床表现。结论存在感染来源不明的人禽流感病例,需加强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和进一步研究人禽流感有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 对中国大陆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分析,并对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宿主来源的H7N9禽流感血凝素及神经氨酸酶基因进行分子进化分析,为H7N9禽流感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汇总各公开网站发布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信息,分析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特点;从Genbank筛选H7N9禽流感毒株的核酸序列及氨基酸序列,利用MEGE5.0?Bioedit等软件构建进化树,分析核苷酸及所编码蛋白关键位点的变异情况?【结果】全国共报告45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病死率为19.96%,男女性别比约为2.25:1; 60岁以上(含60岁)病例占全部病例的45.76%;浙江,广东,江苏,上海四省市报告病例较多;2013年4月前后和2014年1月至2月为两个发病高峰?进化树显示H7N9禽流感毒株分为美洲来源支和欧亚来源支,分离的时间地点越接近进化关系越近?自韩国2011年野鸟中分离的H7N9毒株的NA基因与中国2013年及2014年分离的H7N9毒株NA基因进化关系较近?广东第一例人H7N9禽流感的NA基因与2013年5月分离自山东环境中的H7N9禽流感的NA基因及2013年4月来自浙江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NA基因的同源性较高?所有人感染H7N9毒株NA茎区69~73位缺失了QISNT序列?【结论】 老人及男性是感染H7N9禽流感的高危人群,冬春季是疫情高发期,病例集中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分子进化分析表明H7N9禽流感毒株有时间和空间的聚集性,时间空间距离越短则进化关系越接近?广东地区H7N9禽流感病毒可能是北方的候鸟迁徙所致,中国H7N9毒株NA片段可能来自韩国禽类携带的毒株?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毒力及耐药性尚未发生变异?NA茎区69~73位缺失QISNT序列可能与该病毒具有感染人类的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深圳市首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人禽流感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密切接触者和感染来源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相关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并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病例确诊为人感染H5N6禽流感,临床表现主要为高热、咳嗽、呼吸困难,CT显示双肺实变进展迅速,白细胞正常,因呼吸及循环衰竭死亡;病例有明确的活禽接触史,基因测序结果表明患者标本中H5N6病毒基因与外环境中的病毒基因高度同源,其密切接触者中未发生H5N6禽流感感染;活禽市场广泛受到禽流感病毒污染。结论深圳市首次发现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感染来源与接触禽类有关,未发现人传人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明确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病例的感染来源,探索是否存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为进一步认识与防治禽流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诊断.结果 发现2011年深圳首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确诊病例,无明确病、死禽接触史,密切接触者中无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未发现人-人传播证据.结论 2011年深圳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属感染个案,未发现人传人现象,感染来源可能与农贸市场环境有关.今后应继续加强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加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应急贮备、培训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郑州市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进行实验室诊断和分析,以提高实验室应急检测能力。方法:采集郑州市管城区1例疑似病例的鼻、咽拭子样本,提取病毒RNA,采用甲、乙型流感通用引物和探针、季节性流感(包括H1N1、H3N2)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甲型H1N1流感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以及H5N1和H7N9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以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流感病毒核酸。结果:乙型流感、季节性流感(包括H1N1、H3N2)、甲型H1N1流感和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扩增结果均为阴性;甲型流感通用引物和H7N9亚型流感病毒扩增结果均为阳性。结论:样本经河南省疾控中心与国家疾控中心复核检测,证实该患者为郑州市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确定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查明感染来源,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控制疫情,为今后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河南省开封市1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同时采集患者咽拭子,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包括甲型、H1亚型、H3亚型、H5亚型、H7亚型和N9亚型。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对该病例进行诊断和分析。结果该患者厨师职业,病初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并伴有胸闷,病情持续性加重,临床诊断为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不排除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可能。患者咽拭标本禽流感病毒(H7N9)核酸阳性。患者发病前未接触过类似病人,但接触过屠宰的禽类。所有密切接触者经医学观察8 d均未出现类似症状。结论该病例确诊为开封市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未发现人传人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及时有效地控制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制疫情扩散蔓延。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调查病例的发病经过、可能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及暴露因素等,医学观察患者的密切接触者。结果确诊l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经抢救无效死亡。患者有明确的活禽市场接触史,咽拭子检测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患者的密切接触者无继发病例。通过强化监测流感病例215例,均未发现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患者暴露的活禽交易市场外环境20份标本检出3份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结论以后仍有可能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各项防控措施必须加强。  相似文献   

13.
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研究进展及其对人类的威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人、禽和其它哺乳动物共患的一种新发传染病,近年禽间疫情波及范围越来越大,人间疫情呈地方性流行趋势.发病人群年龄偏低、病死率高.禽流感病毒有可能变异成一种即有高致病性又有人流感病毒高传播性特点的新型流感病毒,构成越来越严峻的大流行威胁.本文着重就流行病学、病原学及防制对策方面的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梧州市禽类环境标本禽流感病H5N1、H9N2感染情况,以应对流感流行预警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09~2011年梧州市禽类环境标本126份进行反转录-聚合酶联链式反应(RT-PCR)检测。结果梧州市禽类环境存在禽流感病毒,A型流感病毒阳性达19.05%,H9亚型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10.32%;H5亚型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7.14%。结论梧州市禽类环境禽流感病毒存在较为广泛,提示应继续加强禽流感病毒的监测,了解流感病毒株的流行动态,应对流感流行、禽流感的预警、防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李莉  杨子峰 《河北医学》2014,(9):1411-1415
目的:比较4种商品化的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对甲型H6N2、H7N3和H9N2禽流感病毒抗原的检测效果。方法:以H6N2、H7N3、H9N2禽流感毒株作为检测毒株,以倍比稀释法将毒液稀释成不同浓度,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进行操作,观察这4种试剂盒(3种胶体金法和1种免疫渗滤法)对甲型H6N2、H7N3和H9N2禽流感病毒株的检出情况并比较其对毒株的检测下限。结果:4种试剂盒均可检测出甲型H6N2、H7N3和H9N2禽流感病毒抗原,检测下限范围( log10 TCID50/mL)分别为国产1:1.6~2.4,国产2:3.3~4.1,国产3:3.3~4.1,进口:2.3~2.8。结论:4种试剂盒均可检出甲型H6N2、H7N3和H9N2禽流感病毒抗原;国产1的检测效果较好,操作简便快捷。这些检测试剂都可考虑作为禽流感可疑病例的筛查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硫代磷酸反义寡核苷酸prop5对流感病毒感染进入细胞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感病毒感染A549细胞模型,设立随机序列(prop5R)和正义序列(prop5S)作为阴性对照,收集细胞培养液,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病毒RNA拷贝数,评价反义寡核苷酸对病毒吸附和进入的影响;进一步通过血凝抑制实验检测prop5对流感病毒吸附细胞的影响,溶血抑制实验检测prop5对流感病毒进入细胞的影响。结果 prop5能够抑制流感病毒A/Jingfang/1/86(H1N1)感染A549细胞,对流感病毒吸附细胞过程没有影响,prop5能够抑制A/Jingfang/1/86(H1N1)、A/Lufang/9/93(H3N2)、A/FM/1/47(H1N1)和A/PR/8/34(H1N1)介导的膜融合。结论 prop5能抑制流感病毒进入细胞,这种额外的活性增强了prop5的抗病毒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H5N1型人禽流感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变化、影像特征及诊治经验。方法对2005年11月、2006年12月诊治的2例H5N1型人禽流感病例,1例治愈,1例死亡的临床资料作比较分析。结果2例患者以高热、全身疼痛,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发病第6~7天,病情急剧加重,出现呼吸窘迫。白细胞总数正常或下降,中性粒细胞数正常或增高,心肌酶、肝酶明显增高并随病情而变化。胸部X线呈多肺叶病变,短期进展迅速。发病后第7~11天是疾病的高峰期,例1因ARDS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于发病后第13天死亡。例2经有效的呼吸机辅助通气及全身综合治疗,于发病后第27天治愈。2例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例1气管分泌物禽流感病毒(H5N1)核酸阳性,例2气管分泌物禽流感病毒(H5N1)核酸和血清抗体均阳性,而确诊为高致病性(H5N1)人禽流感病例。结论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亚型禽流感是一种病死率高的传染性疾病,重视流行病学调查,早认识、早就诊,出现急性呼吸窘迫时尽早呼吸支持治疗,加强呼吸道管理,重要脏器功能保护,营养支持,预防和控制肺部继发细菌、真菌感染是成功救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