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乙酸化学灭活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乙酸注射对正常兔肝肾组织破坏作用的大小,比较乙酸和无水乙醇的灭活效果。材料与方法 健康家兔20只,实验动物分4组:经肝实质注射乙酸组6只,经肝实质注射无水乙醇组6只,经股动脉插管肾动脉灌注乙酸组4只,经股动脉插管。肾动脉灌注无水乙醇组4只,血管内组观察。肾动脉及其分支动态造影表现,标本作病理检查,采用t检验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肝实质注射乙酸及无水乙醇两组坏死区的平均直径无显著性差异,乙酸灌注组坏死范围和程度比相同剂量无水乙醇组广泛且严重。结论 肝实质注射乙酸和肾动脉灌注乙酸均可导致凝固性坏死改变,相同剂量的50%乙酸破坏作用超过无水乙醇。  相似文献   

2.
为确定使用一种较酒精能产生更广泛组织坏死的物质能否减少治疗次数和肿瘤复发率,作者总结经皮醋酸注射(PAI)治疗直径3cm以下单个肝细胞性肝癌(HCC)的实验结果和临床经验。在7只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体重180~200g)经27G针分别向肝内注入40%醋酸50μl。分别于PAI后1h、1d、2d、3d、5d、7d和8d处死鼠,取出肝脏作技术处理。将另111只同种大鼠分成9组,分别注入肝脏10%、15%、20%、30%、40%、50%、70%和100%醋酸(第1~8组)和无水酒精(第9组)各50μl,2~4d处死鼠,测量肝脏坏死区。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皮乙酸注射 (PAI)的肿瘤灭活机制、疗效及治疗方法。材料与方法 兔VX2肝多发瘤模型8只 ,超声导引下经皮穿刺病灶 ,每只兔肝内 3个瘤灶内分别一次性注射 5 0 %乙酸、无水酒精和生理盐水 ,注射剂量以超声显像病灶被药液完全浸润为度 ,观察注射后 1小时、1天、3天和 14天大体、光镜、电镜下肿瘤病理改变及 14天后肿瘤生长情况。结果 各组肿瘤均有继续增大 ,PAI组肿瘤增长率最小 (2 5 7.39%± 14 0 .6 4 % ) ,坏死率最大(4 6 .2 7%± 16 .30 % ) ,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增长率 =0 .0 36 ,P坏死率 =0 ) ,与经皮无水酒精注射(PEI)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组织病理学改变 :PAI后 1小时肿瘤细胞即溶解坏死 ;1天、3天肿瘤中央区大片凝固性坏死 ,边缘部呈网格状坏死 ,岛样残留瘤灶内可见扩张血管腔 ,边缘部肿瘤细胞以膜性结构破坏为主 ;14天后肿瘤表现继续扩大的凝固性坏死区 ,边缘残留少量肿瘤组织 ,并见大量纤维肉芽组织增生。PEI组各时段、区域肿瘤组织细胞破坏坏死改变相对PAI组较轻 ,纤维、肉芽组织增生较少、较晚 ,但PEI治疗后肿瘤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表现较明显。结论 PAI具有肿瘤灭活作用 ,其效力高于PEI。PAI肿瘤灭活效应主要是由乙酸的化学特性决定的 ,其作用途  相似文献   

4.
乙酸局部注射治疗实验性肝肿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比评价 5 0 %乙酸与无水酒精对兔实验性肝肿瘤的治疗作用以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植有VX2肝肿瘤的 3 0只实验兔分为 5 0 %乙酸注射组和无水酒精注射组 ,每组 15只 ,分别于开腹直视下向肿瘤内注入乙酸或无水酒精 ,治疗后 1、3、5和 7d分别采静脉血检测血清ALT、AST、BUN、Cr变化 ,术后 7d处死动物 ,观察肿瘤坏死情况及坏死区范围。结果 :5 0 %乙酸及无水酒精治疗后均导致肿瘤及周围肝组织凝固性坏死 ,两组肿瘤完全坏死率分别为 73 .3 %( 11/15 )和 3 3 .3 %( 5 /15 ) ,局部坏死区平均直径分别为 ( 1.6± 0 .7)cm和 ( 0 .9± 0 .5 )cm ,肿瘤完全坏死率及坏死区范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治疗后 1周内两组动物ALT、AST均有一过性升高 ;乙酸治疗组术后 1周内BUN和Cr亦有一过性升高 ,酒精治疗组术后BUN和Cr变化不明显。结论 :5 0 %乙酸较无水酒精具有更强的致组织坏死能力 ,同时 5 0 %乙酸可能具有轻度的肾脏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肾囊肿乙酸注射硬化治疗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乙酸作为肾囊肿硬化剂的作用,比较乙酸和无水乙醇硬化治疗的效果.方法 应用螺旋CT引导,对85例肾囊肿患者进行硬化治疗,其中43例采用无水乙醇作为硬化剂,42例采用50%乙酸作为硬化剂.所有患者抽净囊液后,注入硬化剂留置一定时间,然后将硬化剂抽出.结果 无水乙醇组中囊腔的消失率为55.8%(24/43),50%乙酸组的囊腔消失率为71.4%(30/42).无水乙醇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6.3%(7/43),50%乙酸组的发生率为4.8%(2/42).无水乙醇组硬化剂囊腔内的保留时间为(20±4)min,50%乙酸组的保留时间为(10±2)min.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 50%乙酸作为硬化剂对肾囊肿进行硬化治疗,硬化效果好、不良反应小,可替代传统的无水乙醇硬化剂.  相似文献   

6.
乙酸化学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脏恶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CT透视引导经皮穿刺乙酸注射(PAI)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05年5月至2007年6月在实时CT透视导向下PAI治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复发肝脏恶性肿瘤78例,其中肝细胞癌70例、转移性腺癌8例.根据病灶大小每次注入50%~60%乙酸2~10 ml,乙酸内加入1 ml对比剂混匀,以了解乙酸在肿块内的弥散程度和范围.注射后1周影像检查,根据情况重复注射1~2次.结果 在实时CT透视下均能准确穿刺到靶点.注入后42例出现轻中度疼痛,无其他并发症.全部病例均经CT随访,3个月时,其中瘤灶缩小32例(41%),肿瘤大小无变化38例(49%),肿瘤增大8例(10%).78例3个月随访,全部生存;48例随访1年,40例生存,8例失访.结论 CT透视引导下经皮乙酸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脏恶性肿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皮肺穿刺病灶内注射70%乙醇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安全性和价值。方法 50只健康家兔,平均分为2组,应用经皮肺穿刺和经气管、支气管内插管,分别向肺内和支气管内注射无水乙醇、70%乙醇和60%泛影葡胺(或蒸馏水),标本做病理检查。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经皮肺穿刺病灶内注射70%乙醇治疗耐多药痰菌阳性肺结核35例,其中34例有空洞、1例无空洞。结果 动物标本病理表现为肺组织非特异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70%乙醇对肺组织的损伤要轻于无水乙醇。气管黏膜表现为轻度水肿、非特异性炎症和局灶性细胞脱落,短期内恢复正常。临床治疗的全部病例随访6~33个月。6个月内痰菌阴转率100%(35/35),空洞闭合率47.1%(16/34),缩小率50.0%(17/34),无改变2.9%(1/34)。治疗显效率94.3%(33/3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皮肺穿刺病灶内注射70%乙醇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疗效显著、安全。  相似文献   

8.
羟基乙酸局部注射治疗裸鼠移植性肝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局部注射羟基乙酸对裸鼠移植性肝癌的治疗作用,为临床应用此方法治疗肝癌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裸鼠移植性肝癌模型,分别注入不同浓度的羟基乙酸及无水乙醇,观察治疗后裸鼠肿瘤体积及器官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羟基乙酸对裸鼠移植瘤治疗效果显著,治疗组裸鼠肿瘤体积明显小于无水乙醇组(P&lt;0.05),光镜与电镜观察结果进一步证实羟基乙酸对裸鼠肿瘤产生了更强大的坏死作用。结论:羟基乙酸的肿瘤灭活效应明显大于无水乙醇,有望作为一种新的化学灭活剂代替无水乙醇局部注射治疗肝癌。  相似文献   

9.
CT引导下乙醇消融术治疗肝转移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无水乙醇消融术(PEI)在肝转移性肿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53例肝转移性肿瘤,共计87个病灶.18个病灶直径≤1 cm;56个病灶直径1~3 cm;13个病灶直径3~5 cm.采用CT引导下无水乙醇瘤内注射进行治疗,经过1次或多次治疗,观察肝转移瘤的坏死情况.结果 PEI治疗后1个月MR或CT复查,18个直径≤1 cm的病灶完全坏死率为100%;直径1~3 cm 56个病灶完全坏死率为87.5%,再次治疗后完全坏死;13个病灶直径3~5 cm的病灶完全坏死率为61.5%,经过2~3次治疗,病灶彻底坏死.结论 CT引导下无水乙醇消融术治疗肝转移性肿瘤疗效满意,尤其适用于直径≤3 cm的单个病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导引瘤内注射乙酸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在CT导引下直接瘤内注射乙酸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46例,61个病灶,其中肿瘤D≤3cm者14个,3cm5cm者11个,多发肿瘤者10例(2~4个)。46例61个肿瘤CT导引PAI治疗145次。随访时间5~48个月,多次复查CT,动态观察肿瘤坏死情况,记录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存活时间、肝肾功能、AFP值等。结果:46例61个肿瘤145次穿刺成功率100%;肿瘤坏死率为71%~100%;直径≤3cm的小肝癌1、23、、4年的生存率分别为100%(12/12)、92%(11/12)、83%(10/12)、67%(8/12)(P<0.05);直径≤5cm者1、23、、4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9%(24/27)、78%(21/27)、67%(18/27)、44%(12/27)(P<0.05);直径>5cm者1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29%(2/7)、14%(1/7)(P<0.05)。主要并发症为局限性腹膜炎、化学性胸膜炎(少量胸腔积液)、气胸,无严重的毒副作用和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直接瘤体内注射乙酸治疗单结节、无转移的小肝癌是一种疗效可靠、经济的微创性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11.
双介入疗法治疗晚期肺癌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 (BAI)联合经皮肺穿碘油标记无水乙醇混悬液瘤内注射 (PAI)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经细胞学证实的 13例肺癌及 5例肝癌双肺多发转移患者共 32只病灶 ,在电视或CT引导下施行了 5 2次BAI联合 78次PAI治疗 ,其中 1例治疗后行手术肿块切除 ,对其标本进行了病理组织学研究。结果 标本病理表现为肿瘤大面积坏死 ;治疗总有效率为 83.8% ;其 6、12、1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 10 0 %、77.7%、6 1%。结论 BAI联合PAI这一双介入疗法既能治疗原发灶 ,又可控制转移灶 ,且对较大肺癌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叠加作用 ,是一种较好的综合性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瘤内注射188Re胶体与乙醇和乙酸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瘤内注射相同体积的188Re胶体、无水乙醇、醋酸对鼠移植性肝癌的治疗疗效。方法49只荷人QGY肝细胞癌裸鼠分为6组。对照组(14只)瘤内注射生理盐水01ml。实验组1~5每组7只裸鼠,分别瘤内注射185MBq(01ml)188Re胶体、925MBq(01ml)188Re胶体、01ml无水乙醇、01ml质量分数30%醋酸、01ml超液态碘油与30μg丝裂霉素混和物。7d后处死裸鼠,分离肿瘤,称重,计算抑瘤率并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7d后对照组和实验组1~5肿瘤的平均质量分别为(175±029),(026±003),(044±017),(138±025),(091±028)和(138±028)g。其中实验组1与实验组2、实验组2与实验组4、实验组4与实验组3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001,<005)。实验组4肿瘤表面见明显坏死,实验组3肿瘤表面见轻度坏死,其他各组无肉眼可见坏死。病理检查示各组均有存活肿瘤细胞,其中实验组3和实验组4见大片坏死区,实验组1,2,5可见小的点片状坏死区。结论与乙醇和醋酸相比,188Re胶体治疗肝癌效果好且组织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3.
经皮穿刺酒精注射治疗(PEIT)已广泛用于治疗肝细胞癌。但酒精的毒性限制了每次注射的剂量,故 PEIT 只适用于3cm 以内的小肝癌,而且必须反复治疗才有效果。但多次穿刺注射酒精可导致胆管损伤,肝梗塞及腹腔内出血等并发症。作者对沸腾生理盐水引起的热凝固性坏死进行了研究,并以此设计了经皮穿刺灼热生理盐水注射(Percutaneous Hot Saline In-jection Therapy,PSIT)治疗肝癌的方法。材料和方法:20例病员中男18例,女2  相似文献   

14.
肝肿瘤化学灭活治疗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了解小肝癌和肝转移癌行经皮乙酸注射(简称PAI)的临床效果。方法:5例小肝癌,3例肝转移癌在CT引导下经皮乙酸注射化学灭活术。结果在8例中,除3例在注射时有明显腹痛外,没有其他的临床并发症,随访2-7个月,7例病人的肿瘤病变成为低密度至囊状改变,1例于PAI后1周行部分肝切除术,病检示肿瘤全部坏死。结论:初步结果表明,在小肝癌和1至3个小病灶的肝转移癌中PAI是有效的,它有可能取代部分肝癌切除术。  相似文献   

15.
肝动脉栓塞化疗(TAE)和瘤体内注射酒精(PAI)是治疗肝癌的两项重要手段.作者将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并与单纯TAE和单纯PAI疗效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经皮穿刺酒精注射治疗(PELT)已广泛用于治疗肝细胞癌。但酒精的毒性限制了每次注射的剂量,故 PEIT 只适用于3cm 以内的小肝癌,而且必需反复治疗才有效果。但多次穿刺注射酒精可导致胆管损伤,肝梗塞及腹腔内出血等并发症。作者对沸腾生理盐水引起的热凝固性坏死进行了研究,并以此设计了经皮穿刺灼热生理盐水注射(Percutaneous Hot Safine In-  相似文献   

17.
为了使大的肝细胞癌(HCC)完全坏死,作者研究了15例单发的巨大(直径3.0~9.0cm)的有包膜的HCC经导管动脉栓塞(TAE)及经皮乙醇注射(PEI)联合治疗后的疗效。列入研究的标准为:①病变单发且直径大于3cm。②US可见。③无门脉瘤栓。肝外转移或腹水证据。所有病人都有肝硬化。所有病例HCC的诊断均经活检或切除标本的病理证实。通过选择性插管进入肝动脉并注射碘油与  相似文献   

18.
经皮乙酸局部注射治疗小肝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皮肝穿刺对肝肿瘤行各种局部治疗是近几年来肝癌介入治疗的重大进展。其中无水酒精注射 (percutaneousethanolinjection ,PEI)治疗小肝癌因其简单、方便、安全 ,费用低廉 ,疗效满意而在临床广泛开展。但随着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 ,发现酒精渗透能力有限 ,需较大剂量和多次多部位注射才能使肿瘤完全坏死[1] ,这就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各种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 ,而且部分患者对酒精过敏。 1994年Ohnishi等[2 ] 首先报道了经皮乙酸注射 (percutaneousaceticacidinjection ,PAI)治疗小肝癌 ,之后以其为代表做了大量临床应用研究 ,国内近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乙醇经皮瘤内注射(PEI)疗法对兔移植型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31只新西兰兔肝内植入VX2瘤块(1 mm3),移植后14 d行CT扫描,测量肿瘤体积。然后采取以下治疗:A组经皮瘤内注射无水乙醇(9只)、B组注射75%乙醇(9只)、C组注射50%乙醇(9只)、D组未予任何处理(对照组,4只)。治疗后7、14、21 d分别行CT、MRI扫描,观察病灶的变化并测量大小,每组处死2只取病理观察肿瘤大小、光镜下观察肿瘤的凝固性坏死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60d内观察各组生存期的长短。结果PEI治疗前和治疗后21 d肿瘤体积之比分别为:A组1.68、B组1.75、C组5.81、D组8.72。与对照组相比,C组抑制肿瘤生长的无显著性差异(P>0.05),A、B组均能抑制肿瘤的生长(P<0.01,P<0.01),且A组与B组抑制肿瘤生长的无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生存时间为:A组(53.7±6.3)d,B组(52.8±7.4)d,C组(46.3±5.2)d,D组(34.1±3.7)d。治疗组病理切片光镜下肿瘤凝固性坏死范围随乙醇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结论PEI可抑制肿瘤的生长,延长荷瘤兔的生存期,且随着乙醇浓度的升高生存期延长,75%以上浓度乙醇治疗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高浓度(≥75%)乙醇比低浓度(<75%)乙醇能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肺癌无水乙醇注射治疗的疗效。材料与方法:(1)7只健康家兔和14只大白鼠肺癌模型肺内注射无水乙醇,标本作病理检查;(2)在动物实验基础上,24例肺癌在透视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注射无水乙醇治疗,每个肿块治疗2 ̄7次,间隔时间7 ̄30天。结果:标本病理表现为非特异炎症,坏死,纤维化和癌巢周围癌细胞退变。临床上有效率为85.7%,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肺穿注射无水乙醇是安全、有效、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