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应用不同分子量肝素抗凝血小板参数变化。方法测定26例应用普通肝素(UFH)及38例应用低分子量肝素(LMWH)抗凝的血液透析患者血小板数量(PLT)及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并进行对比,分别与30例健康体检者PLT及MPV进行比较。测定并比较18例患者自UFH改为LMWH抗凝3个月PLT及MPV的变化。结果UFH组PLT及MPV低于对照组(P〈0.01);LMWH组PLT及MPV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在UFH组及LMWH组间,后者PLT及MPV高于前者,(P〈0.05);自UFH改为LMWH抗凝后,PLT及MPV有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肝素抗凝可致PLT及MPV下降,UFH尤其显著;UFH抗凝致PLT及MPV下降后改用LMWH抗凝并不能使PLT及MPV有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普通肝素(UFH)和低分子肝素(LMWH)抗凝治疗时所致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UFH和LMWH抗凝治疗所致HIT患者6例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221例患者应用UFH和LMWH后发生HIT6例(2.7%)。男5例,女1例,年龄49~73(63±12)岁,应用UFH息者5例,应用LMWH患者1例。血小板降低时间为应用UFH和LMWH后5~12 d,中位时间7.4 d;最低降至(36~87)×10~9/L,下降幅度均>30%。其中3例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症状。所有患者均停用UFH和LMWH,改为阿加曲班或利伐沙班抗凝。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3~14 d,中位数6.7 d,患者症状逐渐缓解或消失。随访4~17个月,中位数9.5个月,6例患者均未再出现血栓栓塞及出血并发症。结论HIT可导致血栓栓塞等严重后果,应用UFH和LMWH时需常规监测血小板计数,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可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比较低分子量肝素 (LMWH)与普通肝素 (UFH)在血液透析中的抗凝疗效。方法 :选择 10例慢性维持性血透患者作自身前后交叉对照研究 ,先后使用LMWH和UFH各四次抗凝 ,观察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情况 ,计算透析器对尿素氮、肌酐清除率 ,测量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KPTT)、血红蛋白及血小板、静脉穿刺点压迫时间。结果 :与UFH相比 ,LMWH对KPTT影响小 ,对尿素氮、肌酐的清除效力高 ,而静脉穿刺点压迫时间短 ,结论 :LMWH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凝剂 ,可代替UFH在血透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对血透患者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长期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与普通肝素(UFH)抗凝治疗对血液透析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病情稳定,血液透析半年以上的尿毒症患者36例,分成UFH组(18例)和LMWH组(18例)。UFH组按个体化使用普通肝素抗凝;LMWH组使用低分子肝素于血透前动脉端1次注入LMWH。两组分别于实验前、实验6个月后检测血浆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UFH组患者透析半年后TG、TC、LDL-C明显升高,HDL-C降低;LMWF组患者透析半年后TG、TC、LDL-C水平明显下降,HDL-C明显升高。结论:长期使用肝素可引起脂质代谢异常,低分子肝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高脂血症和改善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5.
低分子量肝素钙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低分子量肝素钙在血液透析中的抗凝效果。方法 :60例慢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通过自身对照 ,按不同顺序给予低分子量肝素钙 (LMWH)和普通肝素 (UFH)各 4次作为血液透析抗凝剂 ,观察透析器凝血 ,监测凝血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变化 ,穿剌点压迫时间 ,低分子量肝素钙临床副作用。结果 :低分子量肝素钙 (LMWH)与普通肝素 (UFH)相比 ,前者明显减少透析器管路凝血、穿剌部位压迫时间缩短。CT、APTT峰值明显降低 ,且PT与PLT变化不明显。结论 :低分子量肝素钙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凝剂 ,尤其是有出血倾向的病人。其疗效优于普通肝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过程中应用无肝素、普通肝素与枸橼酸钠抗凝时,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65例行CRRT治疗的患者,分别给予普通肝素抗凝,枸橼酸钠抗凝,其中普通肝素组30例,枸橼酸钠组20例,观察其血小板(PLT)数量的变化情况,并进行对比,与15例使用无肝素的患者血小板(PLT)数量进行对比。结果三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其中肝素组发生率为90%,枸橼酸组发生率为65%,无肝素组为46.7%,通过对照发现,肝素组的患者出现血小板下降幅度最为明显,其下降幅度均高于其余两组,三组之间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肝素组同枸橼酸组的患者其PLT下降幅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7),肝素组同无肝素组之间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7),而无肝素组与枸橼酸组的患者血小板下降的幅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7)。结论肝素抗凝可导致患者血小板出现显著下降,枸橼酸钠抗凝剂对血小板影响较小,其影响程度同无肝素组无明显差异,若需长期行血液滤过治疗的患者,枸橼酸钠可作为有效安全的抗凝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长期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与普通肝素(UFH)抗凝对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血透)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维持血透4个月以上的患者29例,随机分成LMWH组(15例)和UFH组(14例),前6个月2组均按个体化在血透中使用UFH抗凝,后6个月前组改为LMWH抗凝,后组继续UFH抗凝,于动脉端血透前1次注射.2组分别于实验时、第6个月、第12个月末测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水平.结果 随透析时间延长UFH组血浆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po)B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ApoA1明显降低.LMWH组第6个月各项参数与UFH组同期相当,而第12个月又恢复至实验时水平且与UFH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维持血透中以LMWH代替UFH长期抗凝可改善脂质代谢紊乱,减少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HD)患者应用普通肝素(UFH)和低分子量肝素(LMWH)的合理剂量.方法 选取38例HD患者,随机分为4个治疗组,给予6种抗凝方法.小剂量UFH组(10例):uFH首剂35 U/kg,追加10U·kg~(-1)·h~(-1);小剂量UFH+预冲组:病例和UFH剂量同小剂量UFH组,并HD前给予40 mg/L肝素生理盐水预冲;大剂量UFH组(10例):UFH首剂55 U/kg,追加16 U·kg~(-1).h~(-1);小剂量LMWH组(10例):透析前30 min法安明60 U/kg(3500 U)静脉注射;小剂量LMWH+预冲组:病例和LMWH剂量同小剂量LMWH组,并HD前给40 mg/L肝素生理盐水预冲;大剂量LMWH组(8例):透析前30 min法安明80 U/kg(5000 U)静脉注射.分别在透析前管路动脉端、透析2 h管路动脉端和静脉端、透析结束管路动脉端采血,利用Sconoclot血凝分析仪测试玻璃珠活化凝血时间(gbACT)值、凝结速率(CR)值和血小板功能(PF)值.结果 (1)小剂量UFH组和小剂量UFH+预冲组:与HD前比较,HD 2 h的动脉端和静脉端的gbACT值均明显延长、CR值明显减少,HD结束后gbACT值和CR值无明显变化;但2组间各个时点的各种检测指标无明显差别.(2)小剂量LMWH组:各个时点的gbACT值无明显差别;与HD前比较,CR值在HD 2 h的动脉端和静脉端均明显减少,但HD结束后无明显变化.(3)小剂量LMWH+预冲组:与HD前比较,gbACT值HD 2 h动脉端明显延长,但HD 2 h静脉端和HD结束无明显变化;CR值HD 2 h的动脉端和静脉端均较小剂量LMWH组进一步减少,但HD结束后恢复至透析前水平.(4)大剂量UFH组和大剂量LMWH组:与HD前比较,在HD 2 h的动脉端和静脉端以及HD结束,gbACT值均明显延长,CR值明显减少.结论 小剂量UFH抗凝效果充分、且不增加出血风险;小剂量LMWH可达到一定的抗凝效果;大剂量UFH和LMWH可引起出血风险;40 mg/L肝素生理盐水预冲增加小剂量LMWH抗凝效果,但也增加HD过程中的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根据现有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综合评价低分子肝素(LMWH)和普通肝素(UFH)作为初始治疗方案对非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PTE)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从1966年1月~2003年8月MEDLINE光盘数据库和1978年1月~2003年8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k)中,检索以非大面积PTE为研究对象,比较LMWH和UFH作为初始抗凝药物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并对RCT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5项RCT 999例患者入选.与UFH抗凝治疗比较,LMWH治疗PTE的合并比数比(OR)结果如下:(1)病死率比较:合并OR为0.81,95%可信区间为0.36~1.81,OR合并假设检验,χ2合并=0.52,P>0.05;(2)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复发率比较:1项研究显示LMWH组TE复发率差异低于UFH组,合并OR为0.37,95%可信区间为0.14~1.00,OR合并假设检验,χ2合并=1.95,P=0.05;(3)严重出血率比较:合并OR为0.47,95%可信区间为0.16~1.39,OR合并假设检验,χ2合并=1.37,P>0.05;(4)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发生率比较:1项研究显示LMWH组HIT发生率显著低于UFH组,合并OR为0.66,95%可信区间为0.06~6.92,OR合并假设检验,χ2合并=0.35,P>0.05.结论与UFH抗凝治疗比较,LMWH治疗非大面积PTE病死率无差异;部分研究提示UFH组(VTE)复发率显著高于LMWH组,但合并效应量显示无差异;LMWH的严重出血率与UFH亦无显著差异;部分研究提示HIT的发生率UFH组显著高于LMWH组,但合并效应量显示无差异.就总体而言,LMWH治疗非大面积PTE的疗效与安全性至少与UFH相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LMWH)和普通肝素(UFH)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5例DVT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低分子肝素组给予低分子肝素和华法令抗凝;肝素组给予普通肝素和华法令抗凝.比较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和血管彩超检查情况.结果:UFH组总有效率达95.24%,LMWH组总有效率达93.02%,两组间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UFH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LMWH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3%,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治疗DVT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变化与血管性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Sysme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别对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者的PLT、MPV、PCT、PDW进行测定,同时利用Himchi-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空腹血糖水平(FPG)。结果:①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相比:MPV、PDW显著增高(P<0.01);PLT减低(P<0.05);而PCT变化无统计学差异;②糖尿病有血管病变组与无血管病变组相比:空腹血糖水平无显著差异,但有血管病变组MPV和PDW均显著高于无血管病变组(P<0.01),而PLT计数比无血管病变组减少(P<0.05);③PCT测定值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MPV和PDW显著升高,PLT减低;糖尿病有血管病变者和无血管病变者PLT、MPV和PDW明显改变,提示检测血小板参数如PLT、MPV和PDW对监测2型糖尿病有无血管病变发生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血小板参数和脂代谢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53例患者为研究组,52例正常妊娠妇女为对照组1,另选取23例健康未孕妇女为对照组2;检测三组妇女血小板参数和血脂四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MPV、PDW、PCT均高于两对照组,PLT低于两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P<0.05);研究组TC和TG、LDL-C均高于两对照组,而HDL-C低于两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P<0.05)。研究组血TC与MPV、PDW呈正相关(P<0.05),与PLT、PCT无相关性;TG与MPV、PDW、PCT呈正相关(P<0.05),与PLT呈负相关(P<0.01);HDL-C与PLT呈正相关(P<0.05),与MPV、PDW、PCT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脂代谢异常及血小板参数改变及其相互作用与早期不明原因自然流产有关,测定脂代谢指标及血小板参数对自然流产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烧伤病人血小板 (PLT)、血小板平均容积 (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 80例烧伤病人及 80例正常成人的PLT、MPV及PDW。结果 烧伤病人早期PLT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 .0 5 ) ;MPV和PDW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增高 (P <0 .0 5 ) 。烧伤组恢复期与对照组PLT、MPV、PDW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且随着烧伤程度的加重 ,PLT下降 ,重度组与轻度组 (P <0 .0 0 1) ,而MPV、PDW则愈增高。中度组与轻度组比较 (P <0 .0 5 ) ,重度组与轻度组比较 (P <0 .0 1)。结论 血小板参数(PLT、MPV和PDW)可做为判断烧伤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并监测病情变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合并糖尿病的腹腔镜手术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预防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 方法 将100例2型糖尿病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非LMWH组常规手术,LMWH组术后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于手术前后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测定血小板功能(PLT、MPV、PCT、CD62p、vWF),凝血-纤溶功能(PT、APTT、Fib、AT-Ⅲ、t-PA、PAI-1)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HCT、RBCAI);并以50例非糖尿病腹腔镜手术者为对照组行对比分析。 结果 非LMWH组下腔DVT发生率高于LMWH组和对照组(P<0.05),LMWH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非LMWH组和LMWH组之间PLT、MPV、PCT、CD62p、vWF、全血粘度、血浆粘度、HCT、RBCAI、Fib、AT-Ⅲ、PAI-1、t-PA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AT-Ⅲ与t-PA低于对照组,其他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组AT-Ⅲ与t-PA降低,且非LMWH组低于LMWH组,LMWH组低于对照组;其他各项指标升高,且非LMWH组高于LMWH组,LMWH组高于对照组,其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血液流变学及凝血-纤溶参数异于常人,腹腔镜术后DVT发生率高,低分子肝素可起到预防效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XE-2100型血细胞分析仪检测CHF患者65例及健康体检者30例4项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方案对CHF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级。结果:(1)CHF患者MPV、PDW和P-LCR,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HF患者MPV、PDW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逐渐升高,NYHAⅡ~Ⅳ级各自的MPV、PDW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LT及P-LCR各级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NYHA分级与MPV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613,P<0.05。NYHA分级与PDW间也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683,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测定可作为CHF患者心功能评价较好的指标,其中MPV、PDW为更灵敏的指标,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益气养血活血方对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ITP)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 40例RITP患者为治疗组,3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治疗组口服益气养血活血方治疗.将治疗组治疗前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比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与对照组比较,并将治疗组治疗前后上述血小板参数进行对比,观察血小板参数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PLT数值低于对照组(火0.01),PCT低于对照组(P<0.05),MPV,PDW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LT数值明显上升(P<0.01),PCT明显上升(P<0.05),MPV,PDW明显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益气养血活血方除能提升RITP患者的PLT数值外,还可对PCT,MPV,PDW等血小板参数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李莉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5):772-773,775
目的:对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LMWH 抗凝治疗,研究它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指标的影响.方法:对我院确诊的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 例,常规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观察组35 例,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LMWH 抗凝药物,测定TCH 、TG 、LDL-C 、HDL-C 、ApoA1 、ApoB 、ALB 、TP 、PLT 参数、凝血指标、24 小时尿UP 定量.结果:1 、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24 小时UP 、TG 、TCH 、LDL-C 、ApoB 、PLT 、MPV 、PDW 降低,ALB 、TP 、HDL-C 水平均升高,PT 、APTT 、TT 时间延长,Fib 水平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间比较:观察组24 小时UP 、TG 、TCH 、LDL-C 、ApoB 下降更低,ALB 、TP 、HDL-C 上升更高,PT 时间延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LMWH 抗凝治疗,可改善高凝状态和血液流变学失常,增加肾小球负电荷屏障,减少尿蛋白,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基质增生,减少出血,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吴起武  赵萍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6):670-671,681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肾功能损害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和血小板参数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窒息后肾功能损害新生儿分为轻度窒息组(49例)和重度窒息组(11例);选择22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各组外周血WBC、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比较各组间WBC、PLT、MPV、PDW与新生儿窒息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出生后24 h内,轻度窒息组WBC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较对照组MPV明显降低,PDW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窒息组PDW较轻度窒息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第7天,轻度窒息组WBC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较对照组PLT明显升高,MPV明显降低,PDW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BC和血小板参数的动态观察可作为监测窒息后肾功能损害的预警参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小板参数在急性水肿型胰腺炎 (AEP)和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AHNP)中的变化特点及生长抑素 (SS)对其影响。方法 应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检测AEP和AHNP病人不同时期血小板计数 (PLT) ,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 )。结果 AEP患者血小板参数无明显变化 ,1周后 ,PLT无明显升高 ,MPV和PDW有显著性升高 (P <0 .0 5 ) ;常规治疗后 ,对血小板参数无影响 ;SS治疗后 ,MPV和PDW有显著性升高 (P <0 .0 5 )。而AHNP患者PLT显著降低 (P <0 .0 5 ) ,MPV和PDW有显著性升高 (P <0 .0 5 ) ,1周后PLT显著性升高 (P <0 .0 5 ) ,但MPV和PDW无明显降低 ;常规治疗后 ,PLT升高 ,MPV、PDW均降低 (P <0 .0 5 ) ;SS治疗后PLT显著性升高 (P <0 .0 5 ) ,MPV、PDW无明显变化。结论 AEP与AHNP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有明显不同 ,可反映病情变化。SS治疗后 ,对PLT无影响 ,但可增加血小板的活性 ,对AHNP患者有一定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前后对静脉血血小板计数(PLT)及平均体积(MPV)的影响。方法以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相关参数(PLT、MPV),以GOD法测定血糖水平。结果糖尿病组血糖水平控制前后均对PLT与MPV产生影响,且控制前较为显著。结论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数量及平均体积均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