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4,自引:9,他引:25  
目的 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图像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50例不同感兴趣区及不同病种的患者用1~5mm层厚,1~3mm重建间隔进行螺旋CT扫描和多平面重建。结果 所有病例MPR图像均能多方位地显示病变及其毗邻关系,绝大部分病例能帮助更好地确定病变部位、范围。结论 尽管轴位CT在显示正常和病变解剖方面有明显优势,但通过扫描数据重组的冠状位、矢状位、斜位、曲面MPR图像有助于对复杂病例的全面理解,它是对轴位CT的良好补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6层CT后处理技术对外伤性鼻骨微细或隐匿性骨折(micro-or occult-fracture's,MOF’s)的诊断价值。方法:随访颅面部外伤常规CT检查诊断有鼻骨骨折或可疑骨折者,复查时采用轴位颅底5mm层厚、5mm层距行螺旋扫描,之后行0.625、1.25、2.5及5mm高分辨力骨算法重建(简称骨重建),采集数据完整者58例,在工作站上行MPR和VR图像同屏点对点对比观察。按不同重建层厚计算MOF’s的显示分值及显示率,进行自身对照。结果:58例均查出有鼻骨MOF’s,每例1~7处不等。按重建层厚分组比较鼻骨MOF’s分值及显示率:0.62、1.25、2.5、5 mm层厚的显示率分别为100%、88.70%、49.52%、18.27%;经趋势卡方检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02,P0.001)。结论:0.625mm层厚骨重建无需增加辐射剂量就能提高鼻骨MOF’s的显示率,方便、经济,可为法医学鉴定提供客观、科学、准确的依据,性价比高。  相似文献   

3.
随行螺旋CT扫描技术的进展,西门子16层螺旋CT扫描层厚最低可达0.75cm,重建层厚最低可达0.6cm,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多平面重组(MPR)其图像质量可与直接扫描图像相媲美。常规轴位、冠状位、矢状位层面均不能显示听小骨全程,难以评价听小骨的发育、受侵及受损等情况。作者利用MPR技术,在西门子16层螺旋CT机上重组出了各听小骨最佳显示层面,探讨各种类型听小骨发育和疾病的CT特征。  相似文献   

4.
螺旋CT在叶内型肺隔离症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叶内型肺隔离症诊断中对异常供血动脉显示的作用和方法。方法 将14例肺隔离症患者的螺旋CT扫描方案分为2组,第1组8例,单层螺旋扫描;层厚3mm,床进4.5mm/s,重建间隔1.5mm者5例,多层螺旋扫描;实际层厚2.5mm,有效层厚3.2mm者3例。对比剂流率2.5ml/s;启动智能扫描探测到腹主动脉上段强化最佳时开始扫描,扫描资料交工作站行三维图像后处理。第2组6例为单层螺旋扫描,其中5例扫描层厚5mm,床进5mm/s;1例扫描层厚10mm,床进10mm/s。结果 病灶位于右下肺2例,左下肺12例,表现肿块者11例,边缘清楚的结节者3例。14例均见异常供血动脉,发自腹主动脉11例,胸主动脉2例,脾动脉1例;其中多层螺旋CT三维图像后处理显示异常供血动脉最佳。上述异常供血动脉均经外科手术证实。引流静脉均未显示。结论 在肺隔离症定性诊断中,多层螺旋CT横断面结合三维图像后处理利于显示异常供血动脉,有可能替代传统的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5.
螺旋CT多平面重组在副鼻窦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利用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探讨副鼻窦轴位扫描能否代替直接冠状位扫描。方法 :对 15例能合作的患者 ,均行副鼻窦轴位及冠状位扫描。使用美国GEProspeedFII双排螺旋CT机 ,层厚 5mm ,螺距 0 .75 ,连续横轴位扫描 ,利用多平面重组 (MPR)技术得到冠状位、矢状位重组图像 ;直接冠状位扫描获取冠状位图像 ;将同一患者的两组不同冠状位图像比较 ,主要观察各鼻窦窦壁及窦口。结果 :轴位扫描后重组所获图像亦能从多方位多角度观察 ,清楚显示各鼻窦及窦口。结论 :重组冠状位图像与直接冠状位扫描图像效果相同 ,可以取代直接冠状位扫描。避免后者检查时头部后仰造成的不适 ,患者容易接受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前瞻性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方式对鼻咽部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采用GE16排螺旋CT(Lightspeed16)以相同曝光量/周及扫描范围对60例鼻咽部患者在不同扫描方式下行MSCT检查。轴位扫描采用:16通道、2i/周、4i/周和扫描层厚5mm、重建层厚1.25mm序列组合即Axial(1)、Axial(2);螺旋扫描采用:16通道、扫描层厚5mm、重建层厚0.625mm、螺距0.938:1、床速9.37组合即Helical;其他的扫描参数相同:mAs、kV、标准重建、显示野、扫描野。扫描结束后机器自动记录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射线有效率(Dose);在AW4.2工作站分别测量轴位和冠状位图像上两侧翼肌及一侧咽鼓管圆枕的CT值的标准差视为图像噪声值。对不同扫描方式及组合的辐射剂量进行比较,并对图像噪声值进行q检验。结果 Axial(1)、Axial(2)和Helical三组之间的图像质量没有统计学差异(轴位P=0.821、q=0.204,冠状位P=0.974、q=0.027),轴位扫描图像比螺旋扫描图像更清楚;有效剂量(ED)分别为:1.08mS...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表面遮盖显示(SSD),容积再现技术(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在骨外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骨关节外伤患者进行螺旋CT轴位容积扫描,常规层厚5mm,3.75mm,重建间隔取层厚的1/2或以上,螺距0.75~1,利用原始轴位图像进行SSD,VR,MIP三维重建,分析比较各种技术成像在显示骨折线、骨碎片移位、塌陷程度及其空间关系的优势。结果60例骨关节外伤患者中,颅面骨折见于27例,多发肋骨骨折并错位7例,骨盆多发骨折3例,髋关节复杂骨折3例,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7例,跟骨骨折5例,足舟状骨骨折2例,以及脊椎压缩性骨折6例。SSD,VR,MPR,MIP几种方法均能从不同角度显示骨折情况,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多排螺旋CT的VR,SSD,MIP等重建技术的综合运用对各部位骨折均显示效果良好,有利于临床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脊柱侧弯术前评估的价值.方法 脊柱侧弯患者90例,行64层螺旋CT扫描,根据侧弯程度确定扫描范围,并对所取得的数据进行重组.螺距0.75、扫描层厚5 mm或10 mm、重组层厚1 mm,间隔0.5 mm.重组方法为MPR法,在SSD或VRT图像上调整重组出每一椎体的最佳椎弓根横断位图像.逐一测量椎弓根横径、椎弓根深度、椎管横径、椎弓根轴线与椎体、棘突纵轴夹角.结果 90例脊柱侧弯患者的MPR重组图像均能清晰显示椎弓根层面,并能同时显示椎体本身、椎管、椎旁组织的情况.以上参数均能准确测量.结论 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对脊柱侧弯患者术前评估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内耳高分辨率CT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耳部CT检查应采用高分辨率薄层扫描,扫描条件:120kV,240mAs,层厚0.5~1mm,pitch值为0.875,小视野密集重组(单侧视野60mm),骨算法,骨窗观察。需三维重组时,应使用螺旋扫描方式。一般以轴位平扫为主,多平面重组(MPR)可得冠状位和矢状位图像,因图像数量多,在图像工作站上以软拷贝(soft copy)的形式观察为好。内耳三维重组时,  相似文献   

10.
低剂量CT在颅脑-颌面部外伤联合扫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前瞻性探讨16排螺旋CT颅脑-颌面部联合扫描,不同扫描参数在外伤中的应用效果并降低辐射剂量。资料与方法60例颅脑-颌面部外伤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20例/组),在不同扫描参数下行多排螺旋(MSCT)检查。A组:扫描层厚10mm,重建层厚1.25mm和5mm;B组:扫描层厚5mm,重建层厚0.625mm;A、B两组均采用轴位扫描、16通道、2i、200mAs;C组:对照组(常规颅脑+颌面部扫描);A、B、C3组其他扫描参数相同。分别记录扫描时间(T)、CT剂量指数(CTDIvol)、Z轴范围(L)、剂量长度乘积(DLP)。由2位有经验的CT技师采取双盲法从图像噪声(IN)、对比-噪声比(CNR)两方面分析轴位、重建图像及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图像质量两两比较。结果A、B、C3组扫描时间(T)分别为12s、22.8s、18.53s,有效剂量(ED)分别为2.05mSv、2.19mSv、2.61mSv;A/C、B/C、A/B的CTDIvol值分别是48.34%、54.40%、88.85%;A/C、B/C、A/B每两组之间的DLP值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A、B、C...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和多平面重组在复杂部位骨关节创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30例复杂部位骨关节创伤患者,全部行16层螺旋CT螺旋容积扫描,并行三维重建(包括VR法和SSD法)及多平面重组(MPR)后处理,分析各种后处理方法对骨折显示情况。结果:30例复杂部位骨创伤患者,CT横断面重建图均获明确诊断;所有病例均行VR、SSD重建和MPR重组,均获明确诊断。16层螺旋CT横断面重建图可发现细小骨折且能兼顾软组织改变,但缺乏立体感,3D重建立体感强,通过旋转可从各个角度和方向进行观察,清楚直观,MPR法可从多方位显示骨折线走行和骨片移位情况。结论:多层螺旋CT多种重建方法各具特色,能提供准确的细小信息和直观的立体信息,结合使用可简化思维,提高诊断准确性,是复杂部位骨关节创伤CT检查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螺旋CT在肺容积测量中扫描参数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肺容积测量中扫描参数的选择应用。方法 :采用PickerCT Twin全身扫描机 ,工作站Om nipro。 4 0例研究对象 ,分为 4组 ,分别在不同扫描参数组合下行全肺扫描并重建 3D图像 ,计算肺容积。利用配对设计的差值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筛选出适当的参数组合。结果 :不同螺旋CT扫描参数下肺容积测量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适用于肺容积测量的最佳扫描参数组合为螺距 1.5、层厚 11.0mm、重建间隔 5 .5mm、管电流 75mAs。结论 :总结了适合正常人和肺气肿患者的肺容积测量中螺旋CT扫描参数的最佳组合方式 ,同时也是一般肺部扫描的最佳参数组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重建、重组层厚对正常肾上腺MPR(multiplanar reformatted)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使用Somatom 64层螺旋CT扫描机对72例行肝脏增强扫描的患者(左侧肾上腺正常)的肾上腺图像进行后处理,对肾上腺区的原始数据进行不同层厚原始轴位图像重建,重建层厚为0.6mm、1.0mm、1.5mm、2.0mm,重叠率为70%;用不同层厚的原始轴位图像进行MPR冠状位重组,重组层厚为0.6mm、1.0mm、1.5mm、2.0mm;应用双盲法评价各组MPR图像质量、测量其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0mm/1.5mm(原始轴位图像重建层厚/MPR图像重组层厚)、1.0mm/2.0mm、1.5mm/2.0mm层厚重建、重组MPR图像的信噪比和图像质量评分高,与其他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三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肾上腺体积小而薄,所以推荐使用1.0mm/1.5mm层厚进行MPR图像重建、重组,能更好观察肾上腺的形态,同时也保证较好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螺旋CT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在颌面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0例颌面部骨折病例行螺旋CT薄层扫描,VRT及MPR重建,分析其病变显示率和空间显示效果。结果:90例颌面部外伤病例共有203处骨折,VRT图像显示骨折187处,不能显示骨折16处,漏诊率7.88%;MPR图像显示全部骨折,通过调节窗宽窗位显示副鼻窦腔和软组织病变。结论:螺旋CT薄层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在颌面外伤病例中可做为常规检查,VR与MPR相结合能提高诊断准确率,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肘关节内损伤的多层螺旋CT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肘关节内损伤的多层螺旋CT应用价值,并对不同重组方法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46例肘关节损伤患者全部行薄层螺旋CT横断面扫描,扫描完成后分别行SSD、VR、MPR(包括曲面重组)三维重组.分析比较几种重组图像对肘关节骨折及脱位的显示效果.结果:46例(66处)肘关节创伤包括除肱骨内髁骨折外的所有部位的骨折.其中9处X线平片阴性.SSD和VR重组图像立体、直观地显示肘关节损伤程度,VR在显示关节面的损伤形态和关节内游离体的位置上意义更大,而图像质量、图像的立体效果均优于SSD.MPR又进一步多角度地显示骨折线的走行及关节面受累程度.曲面重组技术则排除了肘被动屈曲的影响,直观显示肘关节的损伤情况.2 例裂纹骨折的诊断提示了超薄层CT横断图像的应用价值.结论:多层螺旋CT对肘关节骨折、脱位诊断清楚,特别是复杂骨折的显示,为临床明确诊断、确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而直观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对周围肺动脉显示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不同层厚重建对周围肺动脉的显示能力. 资料与方法 21例无肺部疾患和血栓病史的患者行CT肺动脉造影检查,均用0.75 mm准直扫描,分别用0.75 mm/0.5 mm(层厚/层间距)(A组)、1.0 mm/0.6 mm(B组)、1.5 mm/1.0 mm(C组)重建,记录每例患者3种不同重建层厚对段肺动脉、亚段肺动脉、5级和6级肺动脉的显示情况及血管不能显示的原因. 结果 3组人均肺段动脉的显示率均为96.45%(19.29/20);人均亚段动脉显示率分别为94.42%、93.44%、91.13%,3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A、B、C组对第5级肺动脉的人均显示率分别为80.44%、73.47%、59.02%,A组与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与C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6级肺动脉3组人均显示率分别为33.75%、31.69%、23.56%,A组与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段肺动脉不能分析的主要原因是解剖变异(53.33%)和心脏搏动伪影(40%);A、B组亚段肺动脉不能分析的主要原因是解剖变异和心脏搏动伪影,C组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容积效应(43.84%)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10.87%)(P=0.015);3组对5级和6级肺动脉不能分析的主要原因均为部分容积效应. 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0.75 mm、1.0 mm、1.5 mm重建层厚对段肺动脉和亚段肺动脉均有很好的显示率,A、B组对5级肺动脉的显示率也较好.影响亚段肺动脉显示的主要原因是解剖变异和心脏搏动伪影.1.0 mm重建层厚可满足肺动脉的观察和图像处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64层螺旋CT的层敏感度曲线测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测试和评价64层螺旋CT的层敏感度曲线(SSP)及有效层厚半高宽(FWHM)。方法 对Somatom Sensation 64层螺旋CT,使用临床常用的腹部螺旋扫描模式和CT质控delta(8)体模,分别以螺距(pitch)=0.50、0.75、1.00、1.25、1.50,重建层厚0.6mm(标称值)进行扫描和重建。对于pitch=1.00,再分别以层厚1.0、1.5mm进行重建。然后测试各种情况的SSP和有效层厚。结果 对于标称层厚0.6mm,不同pitch时测试的有效层厚分别为0.67、0.67、0.66、0.69、0.69mm;pitch=1.00时,标称层厚0.6、1.0、1.5mm的有效层厚分别为0.66、1.06、1.52mm。有效层厚均略大于标称层厚,但与标称层厚相比均不超过0.1mm。测试的SSP形状近似钟形,左右分布基本对称,没有延伸较长的尾部;随着重组层厚的增加,SSP逐渐变平阔;当pitch改变时,SSP变化轻微。结论 对于Sensation64层螺旋CT,pitch的变化对SSP、有效层厚和z轴空间分辨率的影响很小。这一结论有助于临床应用中优化CT扫描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平行范围重建在诊断眼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眼外伤患者行多层螺旋CT常规检查,层厚2mm,准直器0.75mm,并行多平面重建(MPR)及任意角度的平行范围重建(PRR),并对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对眼部阳性异物做出准确定位并经临床证实者14例,其中6例常规CT扫描定位有误;眼眶壁骨折者21例,其中9例常规CT扫描未发现或有部分漏诊;眼直肌损伤者16例,6例经MPR PRR重建后明确诊断;眼球损伤者16例,其中4例常规CT扫描诊断难以明确,经重建后确诊;视神经损伤5例,其中4例常规CT扫描未发现。结论多平面平行范围重建在眼部外伤的综合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客观方法测定多层CT在不同螺距扫描时的z轴空间分辨率,分析多层CT的螺距对z轴空间分辨率的影响。方法:应用螺旋CT层敏感度曲线测试模体分别测试GE Light Speed 16层、Somatom Cardiac 16层和Soma-tom Sensation 64层三种CT的z轴空间分辨率。采用腹部模式,0.1mm重建间隔重建图像。GE Light Speed 16层CT扫描参数:准直宽度0.625mm×16,重建层厚0.625mm,螺距分别为0.562、0.938、1.375、1.75。Somatom Cardiac 16层CT扫描参数:准直宽度0.75mm×16,重建层厚0.75mm,螺距分别为0.5、0.75、1.0、1.25、1.5。Somatom Sensation 64层CT扫描参数:准直宽度0.6mm×32,重建层厚0.6mm,螺距分别为0.5、0.75、1.0、1.25、1.5。测定出各机型不同螺距的调制传递函数(MTF),在各条MTF曲线上测试出相对信号强度2%的空间分辨率。结果:在各MTF曲线上测试的相对信号强度2%的空间分辨率,GE Light Speed 16层CT在螺距为0.562、0.938、1.375、1.75时的测定值分别是14.3、11.4、11.41、1.1 LP/cm,Somatom Cardiac 16层CT在螺距为0.5、0.75、1.0、1.25、1.5时的测定值分别是10.6、11.3、9.5、9.7、9.5 LP/cm,Somatom Sensation 64层CT在螺距为0.5、0.75、1.0、1.25、1.5时的测定值分别是15.5、15.6、15.5、15.61、5.5 LP/cm。结论:多层CT的z轴空间分辨率受螺距的影响比较小,且与采用的锥形角校正重建算法有关。对于16层CT,如欲获得最大的z轴空间分辨率,需选择最佳螺距。  相似文献   

20.
关于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最佳重建相位窗选择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最佳重建相位窗。方法32例健康受检者行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在6个相位窗(心动周期的R波后40%、50%、60%、70%、80%、90%)上对冠状动脉进行CT图像重组,对这6个时相的薄层图像进行最大密度投影、二维曲面重建、多平面重建和容积再现重建。结果每位受检者的4条冠状动脉分支(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分别用于图像质量分析。左主干在6个R—R时相均显示良好,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在70%相位窗的图像质量最佳,右冠状动脉在80%相位窗的图像质量最佳,整体图像在70%相位窗的重组图像质量最佳。结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应首先选择70%相位窗。选择最佳相位窗进行图像重建可以明显提高图像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