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对比MRT2W与T1W灌注对良恶性肌骨病变鉴别诊断的效果,评价MRT2W灌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94例良恶性肌骨病变先后进行MRT1、T2W灌注,分别记录灌注曲线的形态、造影剂首过(FP)期信号最大增/降幅、信号强度一时间(SI-T)曲线最大斜率和造影剂首过时间。将两种灌注的曲线各分4型,并分别对良、恶性病灶SI-T曲线的形态、FP期信号增/降幅、SI-T曲线最大斜率和首过时间进行统计学比较;采用ROC曲线法确定恶性诊断的阈值,并计算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观察两种灌注方法显示的最高灌注区一致性程度。结果(1)T,w:Ⅰ型和Ⅳ型SI-T曲线在良恶性病变FP期信号最大降幅和SI-T曲线最大斜率及首过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T1W:Ⅰ型SI-T曲线多见于恶性病灶,Ⅲ型、Ⅳ型SI-T曲线多见于良性病灶;良性病变的FP期信号增幅均值为29.20%,恶性病变均值为73.92%(P〈0.001);良性病变的SI-T曲线最大斜率均值为3,49,恶性病变均值为9.57(P〈0.001)。(3)ROC曲线分析发现,当以首过增幅44.50%作为诊断恶性的界值时,其敏感性为98.50%,特异性为86.70%,准确率为88.30%;当以SI-T曲线最大斜率5.09作为恶性的界值时,诊断敏感性为96.20%,特异性为85,60%,准确率为86.17%。两种研究方法显示最高灌注区位于同一区域的14例(14.90%),不同区域的80例(85.10%)。结论T2W灌注扫描在鉴别良恶性肌骨病变中的价值不如T1W灌注。MRT1W和T2w灌注扫描FP期信号变化可能是Gd-DTPA在血管内和血管外间隙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低剂量低对比剂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技术在诊断肺动脉栓塞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9年9月本院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80例,按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使用常规剂量对比剂,研究组40例采用低剂量低对比剂,对两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固像噪声、倍噪比、对比噪声比与主观固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0%明显比对照组低20.00%(P<0.05)。结论:肺动脉栓塞诊断应用低剂量低对比剂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技术,对CT固像噪声、倍噪比、对比噪声比与主观固像质量不会造成影响,还能降低不良反应,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骨原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影像表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 MFH)多原发于软组织,原发于骨的相对少见,术前诊断多较困难.本文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1例骨原发性MFH患者的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青年女性颈椎椎旁肌群体质成分与骨密度的相关关系。方法招募218名21~59岁的成年女性进行颈部定量CT(QCT)检查,测量C6椎体骨密度(BMD)及C6椎体中心层面椎旁肌群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和平均CT值。检验样本正态性,使用方差分析比较各样本均数。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nter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评价测量重复性。使用偏相关分析研究颈椎椎旁肌群与骨密度的相关关系。结果C6水平椎旁肌群CSA与年龄(r=0.142,P<0.05)、体质指数(BMI)(r=0.575,P<0.01)呈正相关关系,椎旁肌群密度与年龄、BMI无显著相关性。BMD与年龄呈负相关(r=-0.179,P<0.01),与BMI无显著相关性。控制年龄、BMI因素,C6水平椎旁肌群CSA与BMD无显著相关性,平均CT值与BMD呈正相关(P<0.01)。结论中青年女性颈椎椎旁肌群脂肪浸润程度与BMD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MR T2w与T1W灌注对良恶性肌骨病变鉴别诊断的效果,评价MR T2W灌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94例良恶性肌骨病变先后行MR T1、T2W灌注,记录灌注曲线的形态、造影剂首过(FP)期信号最大增/降幅、信号强度-时间(SI-T)曲线最大斜率和造影剂首过时间.将2种灌注的曲线各分4型,并分别对良恶性病灶SI-T曲线的形态、FP期信号增/降幅、SI-T曲线最大斜率和首过时间进行统计学比较;采用ROC曲线法确定恶性诊断的阈值,计算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观察2种灌注方法显示的最高灌注区一致性程度.结果 (1)12W.I型和Ⅳ型SI-T曲线在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中有一定参考价值.良恶性病变FP期信号最大降幅与SI-T曲线最大斜率及首过时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2)T1W.I型SI-T曲线多见于恶性病灶.Ⅲ型、Ⅳ型SI-T曲线多见于良性病灶;良性病变的FP期信号增幅均值为29.20%,恶性病变均值为73.92%(P<0.001);良性病变的SI-T曲线最大斜率均值为3.49.恶性病变均值为9.57(P<0.001).(3)以首过增幅44.50%作为诊断恶性的界值.其敏感性为98.50%,特异性为86.70%.准确率为88.30%;以SI-T曲线最大斜率5.09作为恶性的界值,敏感性为96.20%.特异性为85.60%.准确率为86.17%.2种研究方法显示最高灌注区位于同一区域14例(14.90%),不同区域80例(85.10%).结论 T2W灌注扫描鉴别良恶性肌骨病变的价值不如T1W灌注.MRT1W和T2W灌注扫描FP期信号变化可能是Gd-DTPA在血管内和血管外间隙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68岁,体检胸部CT发现双肺多发大小不等结节、左肺上叶团块影(图1A)4个月,纵隔及肺门无肿大淋巴结,无胸腔积液,为进一步诊治入院。MRI:鼻咽部肿块侵入左咽旁间隙(图1B),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颈部未见肿大淋巴结。PET/CT:鼻咽部及左肺上叶肿块代谢增高,双肺多发结节;影像学疑诊肺癌并双肺多发转移瘤、鼻咽癌。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D-TGCT)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搜集经病理证实的42例D-TGCT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包括X线平片17例、多层螺旋CT检查13例和MR检查35例. 结果 病变位于膝关节26例,髋关节9例,踝关节4例,肘关节、手部和足部各1例.6例X线平片仅见弥漫性软组织肿胀,11例X线平片检查和13例CT检查可见关节边缘骨质破坏,周围见薄层硬化边,破坏区周围见多发软组织肿块影;3例CT检查可见关节囊内积液;2例CT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轻到中度强化.35例MRI表现分为三个类型:Ⅰ型病变以实性成分为主,未见或仅见少量积液或囊变;Ⅱ型病变实性成分与囊性成分并存,两者比例差别不大;Ⅲ型病变以囊性成分为主,滑膜弥漫性轻度增厚或局部结节状增厚.30例病灶显示特征性的含铁血黄素低信号.12例MR增强扫描显示病变实性部分均呈中度或重度强化.MR增强扫描尤其是压脂序列显示病变范围优于平扫. 结论 MRI对于发现特异性含铁血黄素信号和确定病变范围具有独特优势.认识不同类型MRI表现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优化扫描参数的宝石能谱CT测量人体L2、L3椎体骨密度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组:本院同时接受腹部或腰椎宝石能谱CT检查和QCT检查的患者126例,男性60例,女性66例;年龄15~92岁。能谱CT采用优化后的扫描参数(管电流260 mA,球管转速0.8 s/r),重建的1.25 mm图像传至AW4.6工作站,并测量L2、L3椎体的HAP(脂)值;QCT图像传至Mindways工作站并测量L2、L3椎体的骨密度值。对照组:本院前期同时接受腹部或腰椎宝石能谱CT检查(采用机器默认参数,管电流375 mA,球管转速0.7 s/r)和QCT检查的57例患者。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5.0对研究组及对照组L2、L3椎体的HAP(脂)值与QCT骨密度值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其组间差异采用方差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MedCalc对研究组与对照组的相关系数行相关系数对比检验。结果研究组及对照组L2、L3椎体HAP(脂)值与QCT骨密度值均具有显著相关性;研究组内各亚组HAP(脂)值与QCT骨密度值相关性较对照组更高;研究组CTDIvol(mGy)较对照组明显减低。结论优化扫描参数的宝石能谱CT对腰椎骨密度测量结果与QCT测量的一致性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3D-TOFMRA和CTA对颅内无症状动脉瘤诊断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到2019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颅内无症状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给予3D-TOFMRA检查方案,对照组给予CTA检查方案。将两组患者检出率、误诊率、漏诊率以及敏感度和特异度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检出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误诊率为2.0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漏诊率为2.0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敏感度为96.0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特异度为91.00%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无症状动脉瘤患者给予3D-TOFMRA检查方案,相比CTA诊断,能够有效提升诊断准确率,显著降低误诊和漏诊率,能够清晰显示血管狭窄部位、狭窄程度和范围,有助于医生对患者病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1目的 探讨无插管倾斜法小肠气钡双对比造影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 2方法 随机选取 5 0例行全消化道检查的病人 ,采用无插管倾斜法小肠气钡双对比造影法对其进行检查。跟踪观察各组小肠的气钡双对比效果并摄片 ,记录检查时间。 3结果  5 0例病人均取得满意的气钡双对比效果。其中 35例服用胃复安者完成检查用时 5~ 10 m in,未服用者用时 10~ 15 min.4结论 无插管倾斜法气钡双对比造影技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检查方法 ,可作为插管法的替代方法 ,同时服用胃复安可缩短检查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