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无锡市郊区慢病患病率及主要危险因素现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无锡市郊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的患病率及主要危险因素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郊区35周岁以上人群中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主要恶件肿癌合计患病率已超过1/3,达36.87%,以高血压患病率最高,达24.62%。调查结果还显示出不同慢病病种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中的差异。对主要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显示:BMI和WHR超标率较高,分别为10%和50%左右;男怀常吸烟率62.29%,常饮酒34.19%;人群血压平均水平超过1991年全国调查水平。本次调查基本摸清了无锡市郊区慢病患病及其危险因素流行状况,为开展慢病监测和干预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成人慢病及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的影响。方法采用等比例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了3个乡镇11个调查点的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827人。结果顺义区18岁及以上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为36.52%(标化率为35.06%),糖尿病患病率为9.92%(标化率为9.43%),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43.41%、23.82%,血脂异常率高达50.91%(标化率为43.18%);男性吸烟、饮酒率分别为56.10%和42.28%。结论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和肥胖严重危害着该区居民健康,吸烟、饮酒等慢病危险因素水平居高不下,控制慢病危害已成为公共卫生面临的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3.
闫丽艳 《中国健康教育》2006,22(10):785-786,797
目的了解不同职业人群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病)的行为危险因素,为制定有效的慢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等比例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采用集中调查和入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不同职业人群进行调查。结果本次共调查336人,吸烟率为29.5%;酗酒率为15.2%;不运动率为46.4%;不吃早餐率为8.3%;高盐饮食率27.7%;高脂饮食率14.9%。慢病总患病率为32.4%。不同职业人群之间卫生保健服务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被调查人员存在不健康生活方式者较高,慢病发病率较高,应该对不同人群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开展不同形式的干预活动,改变人群不健康行为,减少危险因素,控制疾病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239厂健康教育组织机构的网络建设、职工的卫生服务需求、主要健康问题、行为危险因素流行水平以及职工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为制定预防和控制健康危险因素的规划和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收集与健康教育机构工作有关的文字资料,进行3个专题小组访谈;对2787人进行体检,对470人进行行为危险因素问卷调查。结果 慢病患病率为43.0%,男性为40.8%、女性为46.4%;职工吸烟率为40.0%,饮酒率为30.0%;不参加体育锻炼率为61.0%。职工的主要健康问题是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结论 职工健康知识正确知晓率较低;吸烟、饮酒、不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发生率较高,工厂应增加对健康教育的投入;并制定相应的健康促进对策,改善工厂的物理环境。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生活方式干预对农村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及其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改变的影响。方法在山东省中西部八个县(市、区)部分乡村,采取发放宣传材料、盐勺、油壶、制作宣传栏、举办健康教育课堂等形式对农村居民进行慢病防治知识宣传与行为生活方式干预,采取随机抽样方法进行人群干预效果调查。结果除高血压病防治基本知识外,干预人群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和对照人群在对待膳食中盐油与血压、血脂关系的态度差别最大,干预人群明显优于对照人群,相差20%~40%。干预人群盐、油摄入量分别为11.18、32.72g/(人·d),低于对照人群[分别为12.67、38.57g/(人·d),P〈0.01],盐、油摄入达标率(15.5%和53.3%)均高于对照人群(9.4%和36.6%)。结论生活方式干预显著提高了农村居民对慢病相关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明显地改善了他们对待健康相关问题的态度,生活行为方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转变,但健康生活方式仍未形成,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行动。  相似文献   

6.
针对城市居民存在的慢病危险因素,在天津市慢病基地对人群不同心理特点采取了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行为健康教育,并对中、小学生及高血压患者进行了重点人群强化健康教育,提高了社区人群健康知识水平。从基地人群高血压知识行为调查结果表明:受检人群中各项知识知晓率均超过90%,最高达966%。通过行政干预、社会协调,以卫生部门为骨干,以社区为基础开展系列健康教育后使居民自我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基地内、外人群健康知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基地内人群知识水平显著高于基地外人群,基地内医生在健康知识传播中所起的作用也明显大于基地外人群。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不同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现状,分析乙肝病毒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按照全国疾病监测点总体调查抽样方案的要求,进行入户个案调查乙肝感染相关行为危险因素,并采血检测HBV感染情况。调查数据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口腔诊疗史(OR=1.498)、输血史(OR=1.434)和创伤性美容史(OR=2.132)是本次调查所得乙肝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不同职业人群存在统计学差异(χ2=364.69,P〈0.001),工人感染率最高,达到74.14%,不同文化程度人群中以高中(中专)感染率(63.33%)为最高(χ2=221.74,P〈0.001)。乙肝疫苗接种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χ2=318.93,P〈0.001)。结论在重点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改变不正确的行为、掌握正确的防治方法、实施免疫接种是预防控制乙肝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某钢铁公司职工进行职业卫生健康教育,了解职工对《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卫生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健康教育前后进行《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卫生相关知识考试,将每份试卷答题情况用Epidata输入电脑建立数据隼,再用SPSS11.0对健康教育前后个人得分情况和每道题回答正确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健康教育前个人平均成绩为(75.26±9.67)分,健康教育后个人平均成绩为(90.39±4.72)分,成绩有明显提高(P〈0.01).职业健康教育后对《职业病防治法》了解程度很熟悉的由教育前的4.9%上升到教育后的56.9%(P〈0.01)。职业健康教育前《职业病防治法》知识知晓率平均得分为(78.10±19.05)分,教育后为(92.80±10.72)分(P〈0.01)。职业健康教育后对我国法定职业病范围和种类的知晓率提高最明显(P〈0.01),前后提高了62.05%.教育前后职工对游离二氧化硅分布的认识由38.8%上升到65.0%(P〈0.01);在关于职业有害因素的认知中因为题型为多选题,难度较高,正确率偏低,健康教育前后对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的知晓率分别为77.7%与91.9%(P〈0.01);健康教育前后防止有害因素方法的知晓率分别为22.3%和75.6%(P〈0.01).结论职业健康教育对《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有明显提高.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三明市慢病防治示范点居民健康状况及行为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为掌握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现状及原因,探讨慢病主要危险因素,制定干预措施。方法:在示范区内随机分层抽取30岁以上常住人群2060人进行入户调查。结果:人群吸烟率33.20%(男性63.62%,女1.58%,P〈0.01),饮酒率18.64%(男性33.52%,女性3.17%,P〈0.01),不参加体育锻炼51.31%(男性47.90%,女性54.85%,P〈0.01),肥胖7.23%(男性4.86%,女性9.70%,P〈0.01)。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现患率为10.10%、7.91%、5.49%;相当一部分对象卫生知识与卫生行为态度回答正确率偏低。结论:该示范点慢性病患病排前三位是高血压、高血脂与冠心病,主要的危险因素是缺乏体育锻炼、吸烟、饮酒等。因此应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加强健康教育,提倡健康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脂异常率与职业紧张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分层整群抽样工龄≥3年男性乘警、乘务员以及白领521人,采用统一的一般情况、行为方式、生活状况调查表以及引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A型行为量表、职业紧张量表(OSI-R)进行调查,采用酶法测定血脂,血脂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方法。[结果](1)乘警、乘务员和白领三类职业人群职业紧张程度不同,血脂异常率也不同,对体质指数(BMI)进行标化后血脂异常率分别为85.0%、43.6%及37.9%;(2)职业紧张中介因素(A型行为)是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OR=1.68);(3)职业是TG、HDL、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A型行为是TG、TC、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1)不同的职业类型,其职业紧张程度不同、血脂异常率不同;(2)血脂异常率与职业紧张中介因素有关联;(3)血脂主要危险因素是职业、BMI及A型行为,其不同指标(TC、TG、HDL、LDL)的危险因素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了解平顶山市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现状、找出影响传染病报告工作质量的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抽中的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进行调查、对医务人员和网络直报人员进行现场问卷调查,运用多因素分析方法评估传染病报告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医疗机构82家,调查医务人员118人,网络直报员34人。查出传染病699例,漏报77例,迟报16例,漏报率最低为0,最高为26.67%,平均为11.02%,迟报率最低为0,最高为9.09%,平均为2.57%。卡片完整率、准确率和一致率分别为86.70%、90.89%和85.97%。不同学历(χ2=7.5,P=0.041)、专业(χ2=8.095,P=0.031)、所在医院级别(χ2=13.822,P=0.003)、医院分级(χ2=8.203,P=0.015)和地区(χ2=26.07,P<0.001)是影响医务人员传染病报告知识掌握情况的因素。是否接受过督导(OR=0.043)、参加培训次数(OR=0.535)、传染病知识的掌握情况(OR=0.938)是影响传染病报告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 平顶山市传染病报卡质量不高,地区差异较大,通过改善人员结构、转变培训方式、强化督导、落实责任等方式可进一步提高报告质量。同时应以建设医院信息化为契机,创新传染病疫情报告模式,以达到减少传染病病例漏报、提高报告及时性和报告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2007年杭州市某中学教师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我院体检中心对杭州市某中学2007年教师健康体检结果的分析,确定危害职工身心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健康教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综合2007年的教师体检报告,找出患病率较高的疾病种类,分析其年龄段分布情况。结果患病率较高的疾病由高到低依次为:高脂血症(31.3%)、心电图异常(29.2%)、脂肪肝(15.4%)、肥胖(12.6%)、高尿酸血症(10.6%)、高血压(9.2%)、血糖偏高(8.1%)和乙肝病毒携带者(7.2%)。年龄分布以60岁及以上人群检出率最高,40~49岁次之。结论与行为生活方式有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威胁教师身体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应通过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增强教师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教师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传染病医院医务人员结核(TB)感染现况,探讨其感染TB的危险性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某传染病医院的全体医务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和TB菌素纯蛋白衍化物(PPD)试验检测。结果该传染病医院全体职工TB感染发病率为48.18%。不同科室医务工作者的TB感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作年限、不同年龄、不同职称的医务工作者TB感染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文化程度、职称、目前居住情况、在结核感染门诊或病区的工作时间是TB感染的危险因素,其OR(95%CI)分别为1.70(1.03~2.80)、1.95(1.10~3.45)、1.84(1.03~3.28)、2.38(1.40~4.04);个人防护是TB感染的保护因素[OR及OR95%CI为0.92(0.85~0.99)]。结论传染病医院的医务工作者是TB感染的高危人群,应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及早采取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李晨 《职业与健康》2007,23(8):584-587
目的探讨2005年学龄前儿童传染病流行状况。方法收集、统计、分析2005年南京市学龄前儿童法定报告传染病报告卡。结果2005年学龄前儿童发生乙、丙类传染病共14种2779例,无死亡病例。总发病率为1000.99/10万,发病居前10位的依次为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细菌性痢疾、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梅毒、猩红热、淋病、百日咳、流行性感冒、伤寒副伤寒。在各类传染病构成比中,肠道传染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痢疾、伤寒和副伤寒、甲型肝炎、未分型肝炎)发病数最多,占65.13%。结论,肠道传染病是南京市儿童流行的一类主要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麻疹近年来上升较为明显,防治肠道传染病,及时开展麻疹等疫苗的接种工作,仍是南京市今后儿童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海岛渔农村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为慢性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岱山县1149名18岁以上渔农村居民进行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居民吸烟率和饮酒率分别为20.97%和20.71%,标化率为19.57%和17.77%;中心性肥胖率为37.08%,标化率为31.10%;蔬菜水果不足率为73.89%;食用油和食盐平均摄入量分别为39.18和12.97 g/d;参加锻炼率为15.32%.结论 岱山县渔农村居民慢性病危险因素普遍存在,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防制慢性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六安市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情况,为制定传染病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全市范围内抽取62家医疗机构开展调查,对传染病报告管理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共调查传染病17种692例,报告595例,漏报97例,漏报率为14.02%,其中乙类、丙类和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漏报率依次为10.87%、14.74%和27.59%。不同病种传染病漏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及报告准确率、完整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六安市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较高,均存在门诊日志登记不规范、院内管理不到位等现象,应进一步加强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中山古镇农村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索适合农村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的工作模式,切实提高慢性病的防治水平。通过基线调查及专题调查,了解本社区主要慢性病的流行状况及其危险因素,针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综合性的干预试验,并监测其变化、评价其效果。开创了“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社区搭台、卫生唱戏”的良好格局,基本形成了以社区力量为主导,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为中心内容,基层医院医生对人群进行高血压及慢性病危险因素筛查为起点,高血压患者分级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充分体现患者-高危人群-全人群策略和个人-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临床预防服务与社区卫生服务相结合的一体化慢性病防治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慢件非传染性疾病在石景山区内的分布性特征,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预测慢病的变化趋势。方法通过等比例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8岁以上的588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液生化检查了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现状。结果高血压、血脂异常、血糖异常、向心性肥胖、代谢综合症、肾功下降患病率为36.22%、44.56%、13.44%、65.14%、19.56%、6.97%;社区居民上述各种疾病的患病率明显偏高。慢性病目前已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随年龄增加,人群的发病率增加。随体重指数增加,相应人群的患病率普遍升高。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人群中存在的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危险因素的数目不列。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石景山区呈增长的态势及低龄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北京市昌平区居民的传染病健康素养水平,为制定卫生政策和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对象,进行传染病健康素养问卷调查,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昌平区居民具有传染病健康素养的比例为14.0%,其中具有传染病知识素养、行为素养和技能素养的居民所占比例分别为29.0%、50.3%和39.2%。在具有传染病健康素养人群中,年龄以30~39岁组最高(21.1%),职业以医务人员最高(46.2%)、文化程度以大专以上最高(2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影响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的因素是年龄(OR=0.883)和文化程度(OR=1.816)。结论老年人和文化程度低的人群传染病健康素养较低,需加强对此类人群的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南京市成人居民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流行特征、关联性和聚集性。  方法  利用2017―2018年南京市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分析≥18岁居民慢性病4项主要行为危险因素(现在吸烟、有害饮酒、蔬菜水果摄入不足及身体活动不足)和4项主要代谢危险因素(超重/肥胖、血压升高、血糖升高及血脂异常)的流行特征,采用多水平模型分析慢性病危险因素间的关联性及其聚集性。  结果  共纳入60 283名研究对象。蔬菜水果摄入不足、身体活动不足、现在吸烟及有害饮酒的比例分别为49.94%、28.19%、22.26%及7.40%,超重/肥胖、血脂异常、血压升高及血糖升高的比例分别为43.00%、28.35%、26.02%及9.39%。8项危险因素间存在20对正相关关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 < 0.05)。0、1、2和≥3项危险因素的比例分别为15.09%、29.94%、26.17%和28.80%。男性、高年龄、郊县、低教育水平、离退休以及丧偶/离异/分居人群危险因素聚集的风险较高(均有P < 0.05)。  结论  南京市成人慢性病危险因素暴露率较高,两两间存在正向相关,针对重点人群应实施多种危险因素综合的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