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对212例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进行肝胆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常规行ERCP检查,证实胆管内有结石后行EST,并根据结石部位、大小及胆总管直径大小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结果212例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成功203例(95.75%),其中142例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进行胆胰疾病治疗,成功133例(93.66%);发生并发症32例(15.09%),急性胰腺炎13例、急性胆管炎12例、消化道出血5例、肠穿孔1例、结石和网蓝嵌顿1例。发生并发症的患者29例保守治疗、3例中转外科手术治疗后好转。结论诊治性ERCP中,急性胆管炎和急性胰腺炎是常见的并发症,大多并发症经保守治疗能够治愈,严格掌握适应证、遵守操作规程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诊断明确为胆总管结石的50例患者进行ERCP+EST+取石术,必要时行鼻胆管引流(ENBD)。结果内镜下顺利插管并取石40例,插管困难而行针状刀切开后顺利插管并取石10例,一次取石成功率为96%(48/50),术后并发症:出血2例(4%),急性胰腺炎1例(2%)。结论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独特的优势,临床疗效满意,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诊治胰胆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诊治的150例患者的疾病构成、诊治方案、基础疾病、诊疗结果及胆汁培养结果。结果:150例患者中,造影成功率为99%,治疗性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125例,占83%;治疗性ERCP病例中,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者占79.2%;ERCP诊治的原发病的组成中以胆囊术后综合征、胆总管结石、胆管炎为主;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率为81%。结论: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是诊治各类胆胰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并具有创伤小、安全、有效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是在内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注入造影剂,从而逆行显示胰胆管的造影技术,是目前公认的诊断胰胆管疾病的金标准。在ERCP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内镜下鼻胆汁引流术(ENBD)、内镜下胆汁内引流术(ERBD)等介入治疗。本文对ERCP在胆管结石、胆管癌、胆道蛔虫病、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的诊断与治疗应用的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后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对胆总管结石并发急性胰腺炎治疗的疗效.方法:为14例确诊为胆总管结石并发急性胰腺炎患者行EST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经EST治疗后明显降低患者血淀粉酶,缓解症状.结论:EST治疗对胆总管结石并发急性胰腺炎效果良好,创伤小.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ERCP,EST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正>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作为诊断和治疗胆胰疾病的有效手段,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开展,常见的并发症有出血、穿孔、急性胰腺炎和急性胆管炎。出血居所有并发症之首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后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65例,均行ERCP联合EST后再行Lc治疗,观察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65例患者中成功完成ERCP联合EST后再行LC60例,成功率为92.3%,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术4例,无法耐受内镜检查改为保守治疗1例,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EST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内镜治疗体会(附4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结石性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进行急诊内镜治疗,包括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鼻胆管引流(ENBD),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及取石术。结果:AOSC内镜引流治疗有效率100%,取石成功率为85.4%(41/48),余7例经内镜引流后择期手术。与内镜操作有关的并发症2例(4.17%),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应首选急诊内镜胆道引流或、和加上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现代微创技术。  相似文献   

9.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发生胰腺炎是ERCP常见的并发症。2009年3月—2011年1月,我院对ERCP后胰腺炎(PEP)患者50例分别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及单纯西医综合治疗并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安林  周开伦  肖占祥 《医学争鸣》2008,29(24):2295-2295
引言 胰腺炎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手术后最常见也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病急、变化快,严重者可以导致多器官功能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但在实施ERCP术患者中,大约有40%~50%患者会出现血清胰淀粉酶(Amy)升高而没有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因此,如何对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进行准确的临床诊断与分析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我们对30例ERCP术后患者的血清Amy、脂肪酶(Lip)与炎症相关因子、炎症相关蛋白等指标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1.
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11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史盛梅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9):1183-1184,1187
目的:评价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经内镜(ERCP)治疗的110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以及同期经内科保守治疗的50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评价ERCP治疗的临床价值。结果:保守治疗组和内镜介入治疗组腹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平均费用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应于24h内行ENBD或EST,对于轻症患者及无明显胆管梗阻者可先保守治疗后再行择期内镜治疗。  相似文献   

12.
刘永刚 《当代医学》2009,15(34):77-78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2年7月~2007年10月行ERCP+EST+ENBD等方法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6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2例在入院72h内均接受了EST胆总管取石治疗,20例同时接受了ENBD治行经内镜治疗。其中58例得到治愈,术后发生出血1例、形成胰腺脓肿接受开腹手术2例、治疗未成功转外科手术l例。结论ERCP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内镜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内镜结合中西医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确诊为急性胰腺炎的49例患者,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同时,于发病后1~3d行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适时行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或胆道取石术(EST)和鼻胆管引流(ENBD),并结合中药灌肠或口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并与同期单纯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并结合中药灌肠或口服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57例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49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行ERCP4-ENBD29例,ERCP-4-EST20例。ERCP插管成功率100%,诊断为胆总管结石46例,其中胆总管泥沙样结石26例,结石嵌顿3例,较大结石的4例,胰头癌3例。术后无一例出现出血、穿孔以及与操作有关的胰腺炎加重的情况。1例因胰腺脓肿转上级医院手术,1例因肺部重度感染而死亡,3例胰头癌合并急性胰腺炎好转后转肿瘤科,4例转外科择期行胆囊切除术,其余38例均好转出院,病程最长2—41d,平均7d。对6例复发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也有效,随访无复发。结论ERCP结合中西药治疗急性胰腺炎能迅速缓解临床症状,尚可缩短病程,减低重症胰腺炎转化危险,降低重症胰腺炎的病死率,对复发的急性胰腺炎也有效。  相似文献   

14.
ERCP相关技术治疗胰胆道疾病2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ERCP技术在胰胆道疾病中的的疗效和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ERCP+EST治疗219例胰胆道疾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共有212例患者成功进行ERCP;其中乳头切开203例;胆总管结石取石成功率为93.3%(98/105);胆源性胰腺炎治愈率96.2%(50/52);Oddi括约肌功能失调患者疼痛缓解率90.5%(19/21)。胆总管下端炎性狭窄行EST+ERBD10例。结论:ERCP技术在胰胆道疾病中的应用疗效显著,无明显内镜操作循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41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最佳治疗方案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41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总结ABP的诊治方式和治疗效果.结果总病例41例,轻症非梗阻型25例,早期非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其中22例伴慢性胆囊炎病史患者缓解4周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愈,3例因影像检查无明显阳性,胰腺炎治愈后出院,随访无复发;轻症梗阻型5例在非手术治疗缓解4周后行ERCP+EST术;重症非梗阻型2例因伴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入院24h行急诊手术;重症梗阻型9例,其中7例胆总管直径〉1.0cm者,入院12~24h内急诊行开腹胆道探查和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另2例非手术治疗无效于48h内急诊内镜治疗.41例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治愈出院.结论轻型非梗阻型ABP早期非手术治疗多可获得缓解,故早期应尽量保守治疗;轻型梗阻型早期可试行非手术治疗,而重症梗阻型应尽早行手术或内镜解除胆道梗阻.  相似文献   

16.
吴本俨  柴宁莉 《当代医学》2009,15(26):29-35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下应用逆行胰胆管造影技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edochopancreatography,ERCP)技术对胆道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38例胆管癌患者的ERCP下影像学诊断要点,并探讨十二指肠镜下胆管引流术对该病的治疗作用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38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经ERCP确诊为肝门部胆管癌5例、肝门以下33例;行胆管塑料支架内引流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Biliary Drainage,ERBD)者24例、金属支架内引流术(Endoscopic Metal Biliary Endoprothesis,EMBE)者9例,5例接受了内镜下鼻胆引流管置放术(Endoscopic Nasobiliary Drainage,ENBD);除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外,其他胆管癌患者在治疗术后2周黄疸症状均得到了完全缓解[(91.5±22.6)umol/Lvs.(26.8±10.4)umol/L,P&lt;0.01],所有患者2周后ALT较前明显下降(P&lt;0.05),且一般状况好转;追踪随访发现术后3个月内塑料支架堵塞率25.0%(6/24例...  相似文献   

17.
治疗性ERCP在急症胆胰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治疗性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急症胆胰疾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本院4年来的64例急症胆胰疾病的治疗性ERCP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4例治疗性ERCP中,成功59例,成功率92.2%,其中ERCP+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BD)25例,ERCP+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ENBD12例,ERCP+EST+取石5例、取蛔虫4例,ERCP+EST+ENBD5例,ERCP+EST+内镜下胆管塑料支架术(ERBD)6例,ERCP+EST+内镜下鼻胰管引流(ENPD)2例。操作时间20~70min,平均42min。失败5例。并发轻症胰腺炎1例,大出血1例。结论治疗性ERCP可迅速缓解急症胆胰疾病的病情,明显缩短病程,对急症胆胰疾病的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谢建平  辜天慧 《四川医学》2011,32(9):1447-1449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下行乳头切开取石术(EST)联合腹腔镜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方法自2007年4月~2010年6月以来我院B超或ERCP诊断为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70例患者,胆总管结石直径〈1.0cm,结石为1~2枚49例2,枚以上21例。用针刀或弓刀行乳头预切开,在X线透视下用取石网或气囊取石。术后3~4d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结果全组70例患者67例成功行十二指肠镜下行乳头切开取石术(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3例,术后并发轻型胰腺炎5例,乳头出血1例,无胆管感染,LC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日(10±3)d。结论十二指肠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乳头切开取石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在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是安全有效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透明帽辅助胃镜在毕罗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合并胆管疾病患者的ERCP内镜治疗经验。方法 11例毕罗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合并胆管疾病患者选择透明帽辅助胃镜ERCP,插管成功者行EST和(或)EPBD、ENBD、ERBD及EMBE等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在毕罗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均插管造影成功(100%),其中9例胆总管结石分别行EST 7例、EPBD 2例,胆总管结石取净率100%;胆管癌1例行EMBE,胆道手术后胆管狭窄1例行ERBD,均顺利完成。ESD术后高淀粉酶血症1例,未发生胰腺炎、消化道穿孔和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透明帽辅助胃镜在毕罗Ⅱ式合并胆管疾病的ERCP诊治中有助于空肠袢内的进镜,便于胆管插管及结石的清除,提高ERCP的成功率,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