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人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核的电化学行为,为拓展细胞电化学的应用领域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单线扫描伏安法研究MCF-7细胞核的电化学行为,使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核提取结果,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细胞核中的嘌呤碱基。结果:MCF-7细胞核在MWCNTs-IL/GCE上出现两个氧化峰,分别归因于黄嘌呤与鸟嘌呤的氧化反应和腺嘌呤与次黄嘌呤的氧化反应。结论:MCF-7细胞核中的嘌呤碱基在MWCNTs-IL/GCE上具有较好的电化学响应,该电化学法有可能用于细胞核内嘌呤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改进细胞收集方法以提高高效液相法检测细胞内嘌呤的效率.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检测原住和传统两种收集方法获得的细胞质.结果:原住收集获得的MCF-7细胞质中黄嘌呤,次黄嘌呤,腺嘌呤浓度均高于传统收集细胞法获得的MCF-7细胞质相应的嘌呤浓度.结论:与传统的细胞收集法相比,原位细胞收集法更能得到含量较高的嘌呤.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电化学评价抗癌药物敏感试验方法。方法:以MCF-7细胞为模型,采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基于MCF-7细胞质的伏安行为,研究评价抗癌药物对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MCF-7细胞质在+0.738 V处出现不可逆氧化峰,并且该电化学信号可用于跟踪细胞生长曲线。电化学法检测的木犀草素、槲皮素、异槲皮素、芦丁对MCF-7细胞抑制作用均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并且细胞毒性效应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木犀草素>槲皮素>异槲皮素>芦丁,同时电化学检测结果与MTT法一致。结论:所建立的电化学评价抗癌药物敏感试验方法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4.
在电化学检测液相色谱中已广泛采用双电极检测以提高选择性和灵敏度,利用维生素B_2的可逆电化学反应,本文采用串联双电极还原-氧化检测维生素B_2。使用一实验室装置的伏安分析计,循环伏安法采用三电极的电池系统:玻璃碳工作电极、银-氯化银参比电极和铂辅助电极。色谱系统包括Waters510型泵、U 6 K进样阀、481型可变波长检测器。进样量20μl,检测波长254 nm,流动相流速每分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miR-454-3p通过细胞周期蛋白G2(CCNG2)对乳腺癌MCF-7/多柔比星(ADR)细胞ADR耐药性的调控机制。方法 MCF-7细胞用不同浓度的ADR间歇诱导构建MCF-7/ADR耐药细胞模型,当浓度为6.0μmol·L-1时,细胞稳定增殖,获得MCF-7/ADR耐药细胞。将MCF-7/ADR细胞分为NC组(MCF-7/ADR细胞)、转染1组(MCF-7/ADR细胞中转染miR-454-3p inhibitor)、转染2组(MCF-7/ADR细胞中转染pcDNA-CCNG2)、转染3组(MCF-7/ADR细胞中转染pcDNA-CCNG2+miR-454-3p mimic)、NC mimics组(MCF-7/ADR细胞中转染miR-454-3p mimic阴性对照)、miR-454-3p mimcs组(MCF-7/ADR细胞中转染miR-454-3p mimic)。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miR-454-3p的表达水平;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CNG2的表达水平;用噻唑蓝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力。结果 MCF-10A、MCF-7和MCF-7/...  相似文献   

6.
目的:电化学法研究紫杉醇作用时间对MCF-7细胞抑制作用影响.方法:循环伏安法.结果:在12 ~ 30h范围内,加药组和对照组细胞峰电流Ip值出现明显差异,紫杉醇显示出明显的对MCF-7细胞活性的抑制,在药物作用30 h时,对照组与加药组的Ip值差值达到最大.结论:电化学方法可以检测到紫杉醇对MCF-7细胞的抑制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且可信而具有较高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青藤碱(sinomenine, SIN)逆转人乳腺癌MCF-7细胞他莫昔芬(tamoxifen, TAM)耐药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通过短时间高浓度TAM刺激MCF-7细胞诱导耐药株,采用MTT法检测细胞耐药性的改变;进一步通过MTT法检测SIN和TAM对耐药株MCF-7/TAM的毒性作用,并采用CompuSyn软件分析两药联用的联合指数,评价联合效应;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药对MCF-7/TAM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MCF-7/TAM细胞内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以及SIN干预后,MCF-7/TAM细胞内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MCF-7/TAM细胞株对TAM敏感性显著降低,耐药模型构建成功;SIN和TAM均能够剂量依赖性地抑制MCF-7/TAM细胞的增殖,SIN干预能够显著增加MCF-7/TAM细胞对TAM的敏感性,经CompuSyn软件分析显示两药呈协同作用;SIN和TAM联合应用能够更显著地诱导MCF-7/TAM细胞凋亡和阻滞细胞周期;MCF-7/TAM细胞中PI3K、Akt和mTOR的磷酸化水平显著高于MCF-7细胞,经过SIN干预后MCF-7/TAM细胞中PI3K、Akt和mTOR的磷酸化水平显著下降。结论 青藤碱能够有效逆转MCF-7细胞对他莫昔芬耐药,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分析高胰岛素对 MCF-7/ADR 细胞 P-糖蛋白(P-gp)表达和功能的影响, 并初步探讨胰岛素对 MCF-7/ADR 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胰岛素浓度(0.001、 0.005、 0.01、 0.05、 0.10 μmol/L)的全细胞培 养基干预 MCF-7/ADR 细胞, 分别采用 Real-time PCR 法检测细胞中 P-gp mRNA 表达, Western Blot 法检测细胞中 P-gp 蛋白表达水平, 罗丹明 123 荧光实验测定 P-gp 的外排功能变化, MTT 法检测 MCF-7/ADR 细胞活性及化疗敏 感性。结果 0.10 μmol/L 的胰岛素可促进 MCF-7/ADR 细胞增殖, 0.05 及 0.10 μmol/L 浓度的胰岛素可增加 MCF-7/ ADR 细胞 P-gp mRNA 及蛋白水平表达, 并能增加 P-gp 的外排功能, 降低 MCF-7/ADR 细胞对表阿霉素的化疗敏感 性。结论 高浓度胰岛素可能通过促进 MCF-7/ADR 细胞 P-gp 的表达和功能, 增加乳腺癌细胞化疗耐药性, 从而降 低 MCF-7/ADR 细胞的化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紫杉醇(Taxol)的人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Taxol,并初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低浓度加量持续诱导法建立MCF-7/Taxol;细胞模型的多药耐药性以SRB法检测;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分布;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表型变化;高效液相鉴定细胞中药物蓄积;光镜和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果SRB法检测,MCF-7/Taxol细胞的紫杉醇半数抑制浓度(IC50)是亲代MCF-7细胞的525倍,撤药3mon后细胞的耐药指数保持在150倍以上,并对羟喜树碱、表柔比星、多柔比星、米托蒽醌、硫酸长春新碱、博来霉素和丝裂霉素等多种化疗药物产生交叉耐药性。MCF-7/Taxol细胞分化程度低于同步传代的MCF-7细胞,倍增时间明显高于亲本细胞,S期细胞明显增加,G1期细胞减少;随撤药时间的延长,细胞的增殖速度加快。MCF-7/Taxol细胞P-gp、LRP和GSTπ的表达水平较亲本细胞有明显增加,ER、PR阳性表达丢失;光镜下MCF-7/Taxol细胞明显变大并且形态不规则;电镜下其表面纤绒毛成小球状隆起和絮状突起;在稳定生长的耐药细胞和撤药培养的细胞中都有Taxol蓄积。结论该MCF-7/Taxol模型具有多药耐药细胞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可用于肿瘤多药耐药机制药的研究,推测耐药细胞株中含有天然MCF-7肿瘤干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TP)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条件下TP对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倒置显微镜观察TP对MCF-7细胞形态学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MCF-7细胞的凋亡情况;Caspase检测试剂盒测定Caspase-3,9的变化。结果:TP以剂量及时间依赖性方式明显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TP作用MCF-7细胞后,细胞出现明显的形态学改变(形态不规则、脱落,细胞碎片等)。流式细胞仪检测5μg/mL的TP明显诱导MCF-7细胞凋亡;Caspase-3,9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可能通过线粒体通路诱导MCF-7细胞凋亡而发挥其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磷酸化蛋白EBP50对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研究。方法使用p GPU6/Neo载体构建稳定敲除EBP50表达的MCF-7细胞株,使用Western blot检测乳腺癌细胞中EBP50、c-myc、p-ERK1/2以及ERK1/2的表达,使用磺酰罗丹明B染色方法检测乳腺癌细胞增殖。结果使用p GPU6/Neo载体可以稳定地降低MCF-7细胞中EBP50的表达,敲除EBP50可以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同时促进c-myc的表达,上调ERK1/2的磷酸化水平,但不影响ERK1/2的表达。结论 EBP50可以通过抑制ERK1/2活性,抑制MCF-7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实验组MCF-7细胞加入苦参碱溶液,对照组加入等量培养液。MTT比色法检测苦参碱对MCF-7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MCF-7细胞Bax、Bcl-2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苦参碱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明显抑制MCF-7细胞生长,诱导MCF-7细胞凋亡,上调Bax蛋白表达,下调Bcl-2蛋白表达。结论苦参碱对MCF-7细胞具有明显的生长抑制和促凋亡作用,与上调Bax和下调Bcl-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人乳腺癌多药耐药细胞系MCF-7/ADR及其敏感亲本系MCF-7为对象,探讨叶酸受体(FOLRα)及其下游基因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的表达与乳腺癌细胞多药耐药的关系。方法 MTT法测定阿霉素的细胞毒性作用及DHFR抑制剂对MCF-7/ADR细胞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RT-PCR检测细胞FOLRα和DHFR 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细胞化学检测FOLRα、P-gp的表达水平。结果 MCF-7细胞增殖速度快于MCF-7/ADR细胞,MCF-7细胞FOLRα mRNA转录水平较MCF-7/ADR细胞高,而MCF-7/ADR细胞DHFR mRNA较MCF-7细胞转录水平高;免疫细胞化学显示MCF-7细胞FOLRα的表达高于MCF-7/ADR细胞,而MCF-7/ADR细胞P-gp的表达较MCF-7细胞高;MCF-7/ADR对甲氨蝶啶无耐药性,甲氨蝶啶对MCF-7/ADR细胞多药耐药有逆转作用。结论 MCF-7/ADR细胞FOLRα的表达水平下调可能与细胞增殖水平有关,其下游基因DHFR表达水平与MCF-7/ADR细胞的MDR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吴新刚  向安萍  陈杰 《肿瘤药学》2013,(5):340-343,352
目的:探讨PTEN在乳腺癌对顺铂化疗敏感性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应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建立PTEN沉默的乳腺癌细胞系MCF-7/PTENi,通过MTT实验检测其对顺铂的敏感性,并通过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中Bcl-2的表达水平;应用小分子抑制剂ABT-737抑制Bcl-2表达后,再次检测MCF-7/PTENi对顺铂的敏感性。结果 MCF-7/PTENi和阴性对照细胞(MCF-7/NC)对顺铂的IC50值分别为(16.01±3.03)和(7.86±0.85)μ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MCF-7/PTENi细胞中Bcl-2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MCF-7/NC细胞(P=0.015)。2μM ABT-737处理的MCF-7/PTENi和MCF-7/NC细胞对顺铂的IC50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87)。结论PTEN沉默可降低乳腺癌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其增加Bcl-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夏枯草水提醇沉粗提物溶液(PVC)对乳腺癌敏感细胞(MCF-7/S)和耐药细胞(MCF-7/R)增殖及耐药性的影响。方法:单味中药夏枯草经水煎醇沉法制成夏枯草粗提物溶液,定容至每毫升含生药夏枯草1.0克。乳腺癌细胞阿霉素敏感株MCF-7/S和阿霉素耐药株MCF-7/R分别用RMPI-1640和低糖DMEM培养基培养。MTT法检测PVC对MCF-7/S细胞和MCF-7/R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非细胞毒性剂量PVC对耐药株MCF-7/R细胞阿霉素敏感性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PVC对凋亡相关基因p53和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表达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袁易  王旭慧 《中国药房》2010,(35):3278-3279
目的:研究中成药消瘤1号诱导MCF-7人乳腺癌细胞的凋亡作用,并通过分析其作用后MCF-7细胞Bax和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其诱导MCF-7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技术,用1、10、100、1000μg·mL-1的消瘤1号处理MCF-7细胞24h,PI染细胞,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细胞阻滞在G0/G1期;Weston Blot法测定结果表明消瘤1号能够增加细胞中Bax蛋白表达,减少Bcl-2蛋白表达,且该2种蛋白的表达依赖于消瘤1号的浓度。结论:消瘤1号可通过调节Bax/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诱导MCF-7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究LncRNA GAS5在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药性菌株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MCF-7、MCF-7/TAM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细胞LncRNA GAS5、miR-223-5p表达情况;LncRNA GAS5 mimics、对照序列转染至MCF-7/TAM细胞分为LncRNA GAS5过表达组、阴性对照组(NC组)、空白对照组(Control);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及IC50变化;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LncRNA GAS5、miR-223-5p的靶向关系;免疫印迹法对耐药蛋白P糖蛋白(P-gp)(SBPVR1)、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蛋白进行检测。结果:MCF-7/TAM细胞中LncRNA GAS5表达低于MCF-7细胞,miR-223-5p高于MCF-7细胞(P<0.05)。与空白对照组、NC组相比,LncRNA GAS5过表达组LncRNA GAS5表达、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升高,IC50值、miR-223-5p表达、蛋白P-gp、MRP1、P-PI3K、P-Akt表达显著降低(P<0.05)。双荧光素酶实验结果表明LncRNA GAS5与miR-223-5p具有靶向关系。结论:过表达LncRNA GAS5可能通过靶向抑制miR-223-5p,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逆转MCF-7细胞的TAM耐药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葡萄糖神经酰胺合成酶(GCS)在人乳腺癌细胞多药耐药中的作用及其与p-糖蛋白(P-gp)的关系.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阿霉素对人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Adr和敏感株MCF-7的抑制率和半数抑制浓度(IC50);用浓度为5、10和20μmol/L的GCS抑制剂(PDMP)预处理MCF-7/ADR 24 h和48 h后检测IC50;用流式细胞检测术检测MCF-7及PDMP预处理MCF-7/ADR 前后GCS蛋白、P-gp的表达和细胞中ADM的荧光强度,结果MCF-7/Adr对MCF-7的耐药倍数为22.69倍,PDMP作用后阿霉素对MCF-7/Adr的抑制率升高.IC50下降(P<0.05);MCF-7/Adr 中 GCS和P-gp的表达均高于MCF-7;PDMP使MCF-7/Adr中GCS表达下降(P<0.05),对P-gp表达无明显影响(P>0.05).PDMP可使阿霉崇在MCF-7内潴留增多,结论GICS可能参与肿瘤耐约的发生过程,并在MCF-7/Adr多药耐药中起重要作用;PDMP能影响P-gp功能,GCS与 P-gp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9.
李建勋  华海婴  李瑞 《中国药房》2010,(45):4238-4239
目的:研究紫苏醇亚微乳剂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以紫苏醇溶液为对照,采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0、50、100、200、400、800μmol·L-1)紫苏醇亚微乳剂处理不同时间(24、48、72h)后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抑制率及半数抑制量(IC50)值,并设立空白组进行比较。结果:与空白组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在作用24h、浓度高于400μmol·L-1,48h、浓度高于100μmol·L-1,72h、浓度高于50μmol·L-1时均表现出明显抑制作用(P<0.05);后2组抑制作用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组与对照组对MCF-7细胞株的IC50值分别为353.9、377.9μmol·L-1。结论:紫苏醇制成亚微乳剂后与其溶液比较,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具有相同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Ost)对人乳腺癌细胞阿霉素耐药株多药耐药(MDR)的逆转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测定药物的细胞毒性,高效液相-紫外检测法检测细胞内ADR浓度。结果:Ost对MCF-7及MCF-7/ADR细胞均有增殖抑制作用,IC50值分别为(58.1±2.3)μmol.L-1和(59±5)μmol.L-1;在5~15μmol.L-1范围内,Ost可以不同程度地增强ADR对MCF-7细胞杀伤作用,与ADR联合用药降低ADR对MCF-7/ADR的IC50值,显著增加MCF-7/ADR细胞内ADR的积累。结论:Ost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及其阿霉素耐药株MCF-7/ADR细胞均有增殖抑制作用,而且Ost通过明显增加MCF-7/ADR细胞内ADR的浓度,逆转其阿霉素耐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