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联合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30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 临床资料 1999-04/2005-01我院共施行联合手术30(男24,女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PHT)患者,年龄32~56岁,病史2~8 a,出血0~4次,经内科保守治疗止血后1 wk~3 mo手术,无急诊手术. 术前肝功能Child分级: A 级9例,B级6例,C级2例.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取左肋缘下斜切口进腹. 常规测门脉压力后结扎脾动脉. 自脾下极离断脾结肠韧带,近脾离断脾下极血管,脾静脉主干距脾门2.5 cm处用无创伤血管夹钳夹,脾侧用大弯钳相对钳夹后切断之,离断脾上极血管、脾肾韧带及胃短血管,切脾后回收脾血. 自下弯侧开始常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食管下端分离约6~8 cm,依次离断冠状静脉的胃支、食管支、高位食管支、异位食管支及胃后静脉. 注意勿损伤迷走神经. 连同胰尾,游离脾静脉3.5~4 cm备吻合. 距左肾肾门约3~4 cm处分离肾静脉大半周,生殖静脉影响操作可结扎切断,用心耳钳钳夹,根据脾静脉口径大小剪除肾静脉前壁相应部分,以5~0号prolene线连续外翻缝合行脾肾静脉端侧吻合,缝至最后一针时开放血管并以肝素盐水冲洗后打结. 整个手术结束后再测门脉压力.  相似文献   

2.
我院采用贲门周围及胃底粘膜下血管离断及脾切除治疗食管下端胃底静脉曲张 5 5例 ,近期疗效满意 ,介绍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情况 男 43例 ,女 12例 ,年龄 2 0~5 8岁 ,平均年龄 49岁。肝炎后肝硬变 36例 ,混合型 18例 ,门脉性肝硬变 1例 ,5 5例中均有中到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其中有多次出血 42例 ,1次出血 4例 ,2次出血 9例 ,择期手术 30例 ,急诊手术 19例 ,再出血手术 6例。2 手术方法 采用左上腹或正中切口 ,切除脾脏 ,然后由胃冠状静脉分支开始向上剥离 ,切断冠状静脉通向胃前后壁分支及迷走神经分支达膈肌食管裂孔 ,同时一定要离断高位食管支或异位食管支 ,胃左动脉一并切断结扎。食管下段游离 6~ 8cm,食管左旁左膈下 ,胃后壁及胰腺上缘曲张静脉均结扎。贲门下 3~ 5 cm处切开胃底浆肌层 ,显露粘膜下静脉 ,缝扎胃底 1周 ,缝合浆肌层 ,左膈下置皮管引流关腹。3 术后并发症 反应性胸膜炎 1例 ,左膈下感染 1例 ,吞咽困难 1例 ,应激性溃疡 1例 ,经药物治疗而愈。4 随访结果 术后随访 46例 ,占 88.5 % ,时间 4个月至 2年 ,再出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大出血的疗效.方法 应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18例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大出血的患者.结果 18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立即止血,恢复良好,1例术后5a因呼吸衰竭死亡.所有病例术后随访均无再出血.结论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大出血疗效确切、操作简单,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胃镜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中胃镜检查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胃镜检查42例,诊断为食管胃底静脉重度曲张30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1例,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2例,合并胃癌3例。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胃镜检查可以明确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病因,判断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止血效果,同时不增加胃镜检查和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5.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2岁,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病史5年,其间反复发生消化道出血10余次,均经内科非手术治疗得到控制.2周前再次发生大出血,行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治疗,出血停止.为求手术治疗入院.入院后给予护肝、口服心得安治疗及其他常规术前准备,拟行脾脏切除、脾肾静脉分流、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为预防胃管刺激发生再出血,故术晨未留置胃管.术中麻醉诱导及气管插管顺利.手术开始后不久即很快发生胃底、食管静脉破裂出血,胃内出血量达1 560 mL.患者收缩压降至60 mm Hg,持续时间长达10 min.经过液体复苏,持续静脉点滴多巴胺,迅速结扎胃冠状静脉,患者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继续脾脏切除、脾肾静脉分流、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手术.患者术后未出现神经系统损害,并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6.
用断流的方法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术式很多,但各种手术方法都不能达到全部止血的效果。我院自1982年-1983年以来用经胸切除脾和食管曲张静脉,遮断,胃近端1/2血管并贲门成形术,治疗门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出血10例,早期止血效果良好,现报导如下,供同道参考。手术操作在静脉复合麻醉下,于第七肋间开胸切断肺下韧带,游离食管自贲门至肺下静脉处约10公分左右。在游离食管过程中,要仔细分离和结扎食管周周及其与食管相交通的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大出血的疗效。方法应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18例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大出血的患者。结果18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立即止血,恢复良好,1例术后5a因呼吸衰竭死亡。所有病例术后随访均无再出血。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大出血疗效确切、操作简单,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经腹吻合器行食管横断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2002年10月至2006年10月在我科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经腹食管横断吻合术治疗的26例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例中急诊手术2例,择期手术24例,近期无再出血及肝性脑病发生,远期随访16例,1~3年内再出血率3.84%,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该手术近期疗效令人满意,是治疗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一种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1997年6月至2007年6月间实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和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痊愈35例,术后上消化道出血均停止.随访6个月至6年,其中5例因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经治疗出血均能停止,其余患者均无再出血、腹水、肝功能正常或好转.另1例因体质差、肝功能Ⅲ级,术后3周因肠系膜上静脉血栓而死亡.结论 根据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自身条件,采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或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应用于急性食管胃底曲张破裂出血的急性手术出血和择期手术预防再出血,缓解脾功能亢进,防止术后再出血,疗效满意,手术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致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对本组78例获得随访的门脉高压致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施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期止血率100%,再出血率12%,再出血手术率5.12%,近期手术死亡率2.27%。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不失为治疗门脉高压致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之断流手术中的最佳术式。  相似文献   

11.
食管癌手术,传统中胃断端闭合法有缝合口裂开,导致病人预后不良的严重并发症。为避免上述并发症。我们采用一种新方法闭合胃断端,效果良好。手术方法:于胃的予定切断处钳夹直的肠钳,肠钳上方切断胃,断端消毒,在肠钳下方,紧靠肠钳用大圆针,7号丝线间断褥式绞索缝合.每针跨度约为1.5cm,放开肠钳.逐个结扎褥式缝合线,胃断面再用4号丝线全层连续缝合。讨论食管瘤手术中,传统的胃断端闭合方法为全层结节缝合,加浆肌层缝合包理,使用传统方法:()待胃提至胸腔或颈部后,缝合口均在胸腔内.由于牵拉.易导致缝线间距离加大.加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大出血只结扎脾动脉不切除脾的可行性。方法对只结扎脾动脉不切除脾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大出血4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止血效果确切有效。血管离断的操作一结束,胃管内即再无活动性出血,止血效果率100%,远期再出血率2%;脾功能亢进亦很快得到纠正,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在10~14天恢复正常;脾脏3个月左右恢复到正常大小;术后3个月胃镜复查,发现食管下段的怒张静脉消失率92%,无手术大出血,无膈下积液及门静脉血栓形成;无手术死亡。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大出血只结扎脾动脉不切除脾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刘瑜 《西部医学》2006,18(3):330-331
目的 探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大出血只结扎脾动脉不切除脾的可行性。方法 对只结扎脾动脉不切除脾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大出血4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止血效果确切有效。血管离断的操作一结束,胃管内即再无活动性出血,止血效果率100%.远期再出血率2%;脾功能亢进亦很快得到纠正,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在10~14天恢复正常;脾脏3个月左右恢复到正常大小;术后3个月胃镜复查,发现食管下段的怒张静脉消失率92%,无手术大出血,无膈下积液及门静脉血栓形成;无手术死亡。结论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大出血只结扎脾动脉不切除脾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对64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同时加用吻合器行食管下段部分切除再吻合术(吻合组),并以同期单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60例作对照(对照组),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林方德  符永政 《海南医学》2009,20(8):108-109
目的探讨贲门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所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至2008年我院30例采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和13例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结扎术病人的近期与远期疗效。结果采用贲门血管离断术,术后即刻止血率达93.5%,2—3年内再出血发生率为3.3%;而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结扎术即刻止血率为84.6%,2—3年内再出血率为36.4%。两组间2—3年内再出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远期效果明显优于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结扎术。选择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对挽救病人生命、减少再出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霞 《右江医学》2008,36(4):506-507
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目前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常用术式,但术后再出血率为4.1%~17.3%。1997年以来我院对该术式进行了改进,即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的基础上结扎并切断胃左动脉和胃冠状静脉主干,由于根部离断,故我们也称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断根术。1997年3月至2007年3月临床应用于42例患者,经临床应用及护理观察,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作者从 1992年至 1997年对 36例食管癌采用粘膜下食管管腔一次性结扎法手术 ,认为优于传统的贲门关闭法 ,介绍推广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36例 ,男 2 9例 ,女 7例 ,年龄最小 56岁 ,最大 78岁 ,平均 6 9岁。中上端食管癌 31例 ,下端癌 5例。颈吻合 31例 ,胸腔吻合 5例。全组在行食管癌切除术时 ,贲门均采用食管管腔一次性结扎法。2 手术方法胃、食管充分游离后 ,在贲门上方环行切开食管肌层一圈 ,显露粘膜下层 ,用双 7号丝线结扎食管粘膜下管腔 ,在离结扎线 0 .5cm处切断 ,线结保留在贲门处的远端 ,消毒断面 ,食管近端用避孕套包扎 ,远端…  相似文献   

18.
采用吻合器行联合断流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12月至2003年1月,对36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同时加用吻合器行食管下段部分切除再吻合术(吻合组),并以同期单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3例作对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经胸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在治疗食管胃底曲张破裂大出血中的应用和手术后的疗效,回顾分析1989年3月~1990年12月该院7例经胸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大出血外科治疗情况及疗效,结果显示手术后3年内无1例再出血,4年后2例出现少量出血,4例无再了血,手术死亡1例,死亡率为14.3%,故认为经胸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病人肝功能影响较小,能明显的降低再出血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诊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所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因门静脉高压症所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行急诊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42例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急诊成功止血41例(97.6%),手术死亡4例(9.5%)。死亡原因分别为上消化道大出血、肝功能衰竭和术后胃穿孔,中毒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急诊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所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止血率高,操作简便,易在基层医院开展,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