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颈丛麻醉期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心血管副反应发生率高。以往用杜冷丁、氟哌啶、压宁定等对症治疗。近年来 ,我们对经以上治疗效果欠佳者 ,选用艾司洛尔治疗颈丛阻滞期窦性心动过速 (HR >10 0次 /分 ) ,降低血压 ,取得较好效果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颈丛阻滞下行甲状腺手术 30例 ,男 4例 ,女 2 6例 ,年龄 2 1~6 9岁 ,体重 41~ 72 .5Kg ,ASAⅠ级。术前常规肌注安定 10mg ,东莨菪碱 0 .3mg或阿托品 0 .5mg。用1.5 %利多卡因以颈 4一针法行患侧颈深及双侧颈浅丛阻滞。均用无创血压心电监测HR、SBP、DBP和MAP。术…  相似文献   

2.
我院采用单侧C4 一点深、浅丛神经阻滞行甲状腺切除手术 10 0例 ,效果满意率 98% ,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及后遗症 ,报告如下。1 麻醉方法患者仰卧 ,取患侧行颈深丛神经阻滞。头偏向对侧 ,取前、中斜角肌间沟顶点平甲状软骨处 ,深压时患者感酸、痛异样感明显点为C4 穿刺点。穿刺针与皮肤呈 60°夹角 ,针尖指向肌间沟方向缓慢进针 ,触及异感回吸无血、气、液 ,注入 2 %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 (含 1∶40万肾上腺素 ) 6~ 8ml。再取对侧C4 点行颈浅丛神经阻滞。深压时异样感明显处 ,穿刺至颈阔肌筋膜表面 ,患者出现向耳、颈前或肩放射的异样感 ,…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艾司洛尔对颈丛神经阻滞时由于迷走神经被阻滞所出现的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循环副反应的防治作用。方法 20例择期甲状腺腺瘤手术病人,以1%利用多卡因及0.375%布比卡因混合液(不含肾上腺素),行双侧颈4深丛阻滞及颈浅丛阻滞。阻滞完全后,平均动脉压(MAP)增加值超过术前水平20%者和(或)心率(HR)超过100次/分者给予艾司洛尔50~100mg,继以每分钟50~100mg,继以每分钟20  相似文献   

4.
黄美清 《广西医学》2002,24(5):735-736
患者 ,女 ,32岁 ,患甲状腺机能亢进拟在颈丛阻滞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颈丛阻滞按常规方法 :于双侧颈4 深浅丛各注入 0 2 5 %布比卡因 5ml,双侧共用 0 2 5 %布比卡因 2 0ml,操作过程顺利 ,反复多次回抽无血及脑脊液。注药后 10分钟将病人置于甲状腺手术体位 ,因病人精神紧张 ,静注度冷丁5 0mg、氟哌啶 2 5mg ,地塞米松 10mg ,面罩供氧。病人安静 ,切口无痛 ,呼吸平稳 ,BP正常 ,HR10 5次 /分 ,SPO2 98%。手术进行 4 5分钟时 ,SPO2 在面罩供氧下进行性下降至 80 % ,呼吸费力 ,意识渐丧失 ,面罩加压供氧无改善 ,血压 1…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局麻药中加入小量氯化钾 ,试用于臂丛阻滞 ,收到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选择ASAI~Ⅱ级上肢手术的成年病人 30例术前检查无心、肺、脑、神经系统重要并发症 ,年龄、性别、体重、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各 15例 ,A组为非含钾组 ,药用 2 0 %利多卡因 15ml 0 5%布比卡因 5ml。B组为含钾组 ,药用 2 %利多卡因 15ml 0 5%布比卡因 5ml 10 %氯化钾 0 5ml。术前药用阿托品 0 5mg ,入室后常规开通一组液体 ,患侧肌间沟穿刺 ,有轻度突破感或异感 ,回吸无血液、脑脊液后 ,1次缓慢注入上述药…  相似文献   

6.
孙兰云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6):762-762
我们近几年用一针法颈丛神经阻滞做甲状腺手术380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380例中男48例,女332例,年龄19岁 ̄70岁;ASA分级Ⅰ级307例,Ⅱ级70例,Ⅲ级3例。术前检查结果:全部病人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及出、凝血时间正常或大致正常;X线片示慢支合并肺气肿8例,ECG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15例;合并高血压10例。手术种类:甲状腺瘤摘除术230例;单侧或双侧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130例;甲亢型甲状腺双侧次全切除术18例;甲状腺癌根治术2例。患侧颈深、浅丛阻滞,健侧丛阻滞360例。双侧颈深、浅丛阻滞20例。2操作方法术前30分钟常规肌注鲁米那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颈丛麻醉一针法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摆好姿势让头尽量后仰,充分暴露麻醉所需解剖位置,包块大的一侧先阻滞颈深丛后阻滞颈浅丛,共给局麻药12ml,另一侧刚只阻滞颈浅丛,给局麻药8ml。15min后,给予镇静、降压药。结果均有血压升高,有2例出现喉返神经阻滞,有1例出现霍奈氏综合征,无局麻药毒性反应及全脊麻发生。结论颈丛麻醉一针法较以往颈丛麻醉三针法相比,对患者损伤小,阻滞效果亦能满足手术需要,并发症少,且初学者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8.
我院1995~1999年在颈丛加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共做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126例,取得满意效果,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126例患者中,单纯锁骨骨折98例,锁骨骨折并发其他外伤28例,男78例,女48例,年龄16~76岁,手术时间 25~60min,ASA分级 Ⅰ~Ⅱ级。1.2 方法 术前常规肌注阿托品0.5mg,鲁米那钠0.1g,所用局麻药为1.2%的利多卡因和0.2%的地卡因混合液。麻醉方法;先行患侧臂丛肌间沟法神经阻滞,用量为10~15ml,然后行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用量为5~10m…  相似文献   

9.
我院采用臂丛肌间沟法加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对 2 5例患者行锁骨手术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5例中 ,男 1 5例 ,女 1 0例 ,年龄 1 8~ 65岁 ,平均 42岁。锁骨横断或粉碎性骨折急诊入院。1 2 麻醉方法 术前常规 ,仰卧 ,头偏向健侧 ,麻药为 1 %利多卡因和 0 2 5 %布比卡因混合液 (含 0 1 %肾上腺素 )。肌间沟法阻滞 :在第六颈椎和环状软骨水平线 ,与前中斜角肌及肩胛舌骨肌组成肌间沟交点进针 1 5~ 2cm ,触及异感 ,回抽无血 ,注药 1 5ml;颈浅丛阻滞 ;胸锁乳突肌锁骨头中点后缘 0 5cm…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比较超声引导下两种颈神经丛阻滞(颈丛阻滞)方法即C4横突一点法和C2、C3、C4横突三点法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择期拟行单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2组(n=30):两组均作双侧颈浅丛阻滞及术侧颈深丛阻滞。颈浅丛阻滞均为在超声引导下将局麻药注射在胸锁乳突肌中点后缘下方。C4横突一点法组(A组)在超声引导下在C4横突处注射局麻药9ml;C2、C3、C4横突三点法组(B组)超声引导下于C2、C3、C4横突处各注射局麻药3ml。记录起效时间、麻醉优良率、阻滞前和阻滞后5、10、15、20、30min的生命体征,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超声引导C2、C3、C4横突三点法颈深丛阻滞和C4横突一点法颈深丛阻滞进行对比,三点法组的耳大神经分布区域起效时间短于一点法组,而锁骨上神经分布区域起效时间长于一点法组(P<0.05)。三点法组的深部麻醉优秀率较一点法更为完善(P<0.05),两种方法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点法A组出现1例Horner’s综合征,两组均无膈神经阻滞、喉返神经阻滞、误入血管、局部麻醉药中毒。结论超声可以作为颈深丛阻滞的定位方法并可进行实时引导颈丛神经阻滞。通过超声准确定位,进行C2、C3、C4横突三点法和C4横突一点法两种颈深丛阻滞方法的麻醉效果比较发现,三点法颈深丛阻滞比一点法更为完善,术中患者循环更为稳定,且并发症发生例数较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会阴或肛门手术在临床中并不少见。本院自1 996年应用 0 75 %布比卡因重比重液行鞍状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全组共 6 0例男 3 5例 ,女 2 5例 ,ASA均为Ⅰ -Ⅱ级 ,肛肠科手术 3 6例 ,泌外手术 1 0例 ,妇科手术 1 4例。1 2 麻醉方法 麻醉前 3 0min常规肌注阿托品0 5mg、苯巴比妥钠 0 1。患者保持坐位 ,7G腰穿针自L2~ 5椎间隙行腰穿 ,成功后穿刺针斜面向下 ,用 0 75 %布比卡因 2ml+1 0 %葡萄糖 1ml共 3ml,以缓慢速度注入 2ml,时间大于 2 0s。注药后保持坐位 …  相似文献   

12.
艾司洛尔预防颈丛神经阻滞后心血管副作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预注艾司洛尔对颈丛神经阻滞时由于迷走神经被阻滞所出现的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循环副作用的防治作用。方法将60例择期甲状腺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艾司洛尔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艾司洛尔组静脉注入艾司洛尔0.5mg/kg加10ml生理盐水,1min后,用1%利多卡因加0.25%布比卡因混合液,以C4一针法行单侧颈浅加单侧颈深丛阻滞。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10ml行颈丛阻滞。以1%利多卡因及0.25%布比卡因混合液(不含肾上腺素),行双侧C4深丛阻滞及颈浅丛阻滞。结果艾司洛尔组颈丛阻滞后收缩压和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司洛尔作为一种超短效的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可以安全地使用于颈丛阻滞中,使循环动力学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3.
颈丛麻醉下行甲状腺手术107例并发症的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祥云  谢建梅 《右江医学》2004,32(3):256-257
目的 探讨颈丛神经阻滞下行甲状腺手术的麻醉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 颈丛阻滞均采用一针法 ,颈深丛注射麻药1%利多卡因 +0 .2 5 %罗哌卡因 6~ 8ml,颈浅丛注射麻药 5~ 6ml。双侧颈深加双侧颈浅阻滞 2 1例 ,一侧颈深双侧颈浅阻滞 86例 ,术中均用哌替啶与氟哌利多合剂辅助麻醉。结果 全组麻醉效果尚满意 ,能顺利完成手术 ,有 45例 (占 42 .1% )出现心率、血压增高 ,4例颈丛阻滞 2 0~ 3 0分钟后出现呼吸困难改全麻插管。全组病人痊愈出院。结论 颈丛阻滞麻醉下行颈部手术存在一定的缺陷 ,在临床上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及时发现并准确处理 ,防范于未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臂丛麻醉加压迫穿刺针下方肌间沟方法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观察其与传统颈深、浅丛、臂丛神经联合阻滞麻醉的麻醉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 100例锁骨骨折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臂丛麻醉加压迫穿刺针下方肌间沟方法(A组):n=50.传统颈深、浅丛、臂丛神经联合阻滞麻醉(B组)n=50.A组:行斜角肌间臂丛阻滞,注药的同时压迫穿刺针下方的肌间沟,促使药液向头侧扩散,注入0.375%罗哌卡因20-25ml;B组:采用颈深、浅丛、臂丛神经联合阻滞麻醉:①先行斜角肌间臂丛阻滞:注入0.375%罗哌卡因15ml~20ml;②再行颈深、浅神经丛阻滞:分别注入0.375%罗哌卡因4ml和5ml.结果 麻醉效果,观察组有效率98%,对照组98%,二组无明显差异.副作用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臂丛麻醉加压迫穿刺针下方肌间沟法在锁骨骨折手术中应用麻醉效果好,副作用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0.2%罗哌卡因用于双侧颈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347例甲状腺肿物切除术病人,以0.2%罗哌卡因8ml~10m1,C4横突处给药阻滞颈深丛,退针至皮下后再给予0.2%罗哌卡因10ml,行颈浅丛阻滞,以同样方法阻滞对侧颈深、浅丛,观察术中麻醉效果及呼吸、循环的改变。结果:麻醉优良率为88.5%,声音嘶哑占5.1%,霍纳综合症占1.7%,与麻醉前比较,在麻醉后5分钟(T1),15分钟(T2),30分钟(T3),心率,收缩压,平均动脉压,舒张压均明显大于麻醉前(P<0.05)结论:0.2%罗哌卡因用于双侧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单侧锁骨骨折的手术患者62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31例:A组行单侧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用神经阻滞液20m L行臂丛神经阻滞;B组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分别采用神经阻滞液20m L和15m L。神经阻滞液含1%利多卡因和0.4%罗哌卡因。记录颈浅丛神经阻滞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15分钟后神经所支配区域的感觉阻滞情况、麻醉效果评价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神经阻滞完善率及麻醉优良率明显低于B组(P〈0.05);麻醉效果优良率B组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锁骨骨折手术采用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简单安全,手术区域神经阻滞完善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颈5-颈浅丛神经联合阻滞与肌间沟臂丛-颈浅丛神经联合阻滞在锁骨手术中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拟行锁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颈5-颈浅丛神经联合阻滞组(A组)与肌间沟臂丛-颈浅丛神经联合阻滞组(B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并记录两组成功阻滞前(T0)、成功阻滞后10 min(T1)、30 min(T2)的心率及血压,测定阻滞成功后的30 min、1 h及4 h的肺用力肺活量(FVC),并计算阻滞成功后的30 min、1 h及4 h的FVC与阻滞前FVC之比,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麻醉满意情况.结果 两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率、血压及FVC均随时间延长而降低(P<0.05),但T 1及T2的心率及血压、各时点FVC%均高于B组(P<0.05).A组患者满意度高于B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颈5-颈浅丛神经阻滞应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阻滞起效更快,维持时间更长,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8.
布比卡因颈丛阻滞致呼吸心跳停止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病例资料例 1 男 ,30岁 ,体重 6 2kg ,临床论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 ,拟在颈丛阻滞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术前用药鲁米那 10 0mg肌注。入室时生命体征正常 ,心电图示窦性心率 80次 /min ,血压 118/82mmHg ,血氧饱和度 (SpO2 ) 99%~ 10 0 %。行双侧颈丛阻滞麻醉 ,穿刺针穿刺至C4 横突 (颈深丛 ) ,深度约 2 .5~ 3.0cm ,回抽无血液及脑脊液时 ,注入局麻药液0 .2 5 %布比卡因 7ml,退针至颈阔筋膜下颈浅丛注入 0 .2 5 %布比卡因 8ml,注射完一侧后观察 5min ,无异常后以同样的方法行对侧阻滞。双侧注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说话声音正常 ,约…  相似文献   

19.
艾司洛尔预防颈丛阻滞心血管副反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司洛尔为一超短效β受体阻滞药。为观察其预防颈丛阻滞心血管副反应的效果 ,选择 40例 ASA ~ 级行颈丛阻滞的甲状腺类手术病人 ,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 ,每组 2 0例。麻醉药液为 1 %利多卡因加 0 .2 5 %布比卡因 ,总量 3 0 ml。实验组在局麻药液中加入艾司洛尔 0 .6 mg/kg。两组均以 C4 一针法行双颈浅、单侧颈深丛阻滞。记录阻滞前 ,阻滞后 5、1 0、1 5、2 0、3 0 min的 SBP、DBP、HR。结果显示 ,对照组在阻滞后各时段血压 ,心率与阻滞前比较均较实验组明显升高 ,有显著性差异。而实验组在阻滞后各时段血压心率虽较阻滞前有所升高 ,但幅度轻微 ,无显著性差异。说明艾司洛尔预防颈丛阻滞心血管副反应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20.
锁骨骨折病人的麻醉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锁骨骨折是骨科常见急症 ,此类患者手术操作并不复杂 ,时间也较短 ,但以往手术中所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常因神经阻滞不完善致使麻醉效果不好而给病人带来痛苦。我院近来采用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同侧颈浅丛阻滞的方法实施锁骨骨折手术的麻醉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锁骨骨折患者 80例 ,男 48例 ,女 32例。年龄 16~ 6 4岁。ASAⅠ~Ⅱ级。均为单纯单侧锁骨骨折的急诊患者。其中 ,右锁骨骨折 5 2例 ,左锁骨骨折 2 8例。1 2 方法患者入室后常规测ECG、BP、SpO2 、心率及呼吸。选用 1%利多卡因 ,加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