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旨在基于中医"气"理论探讨水肿的辨证论治.通过分析与水肿相关脏腑之气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结合古今医家辨治水肿的文献,提出气的升降运动失常(气机失调)和气虚是水肿发病的病机所在.其中,气机失调包括肺气失于宣发肃降,肝气失于疏泄,三焦气机壅滞;气虚包括脾、肾气虚和阳气不足.提出调畅气机、补益气虚是水肿治疗的关键.基于...  相似文献   

2.
明末医家周慎斋对虚损从三焦分治,主要责之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上焦虚损病机为肺金虚寒,水亏火炎,周氏用温肺汤、和中散,以补脾益肺,温暖金水。中焦虚损,周氏提出"中气以空为贵"思想,脾虚则中土填实,升降失调,气机停滞,治疗上重在补脾胃,调升降。下焦虚损责之于真水、真火之不足。若真水不足,则直补真水或补肺生水;若真火不足,则提出"从"字元机,从真火之性,以引火归元。周氏又发挥了补脾阴法,既补脾阴,又补真水,进一步完善了脾胃学说。  相似文献   

3.
路老指出"湿邪不独南方,北方亦多湿""百病皆由湿作祟"的湿病理论,提出湿病三大法:一者祛除湿邪,二者扶助正气,三者扶正祛湿。跟师期间,回溯古代医家治湿之法,始自《内经》提出基本治法,仲景以内外湿及部位分治,及后世各家东垣创升阳除湿法,叶天士提出三焦分化法等,渐渐悟出,所谓治湿法皆隐含"调升降"思想。即:顾护正气,立足中焦为根本;调畅气机,和合升降为利器。路老提出了"久病不愈从脾治,上下交损取其中",这是对"持中央"以调升降法的最深刻解释,中土得健而升降自调,其中虽未明示升降之法,而升降之理尽矣;路老用药调补脾胃之余强调疏畅气机,尤其善用化湿醒脾开胃和理气之品。  相似文献   

4.
<正> 湿温病是外感热病的一种,从临床实践中看,其多表现湿热弥漫三焦,阻滞气机,遏伤阳气,湿热不得外泄。因此输转气机,特别是输转中焦气机在治疗湿温病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湿温病的主要病因是内有湿饮外有客邪,热湿相搏,酝酿成温,即湿热合邪。湿热相合,热处湿中,湿蕴热外。湿邪重浊粘腻,必然阻滞脾胃及肺的气机,导致气机运行不畅,升降失常,形成气不化湿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黄廷翼老先生认为耳鸣病机责之水衰火亢,水衰是肾水衰,火亢多见于心火亢盛、少阳火旺,亦可见于阳明火炽,同时常伴有上下气机升降失调,若是兼有风邪侵袭、痰湿阻滞则会加剧耳鸣。黄老辨证耳鸣首辨主证,再辨次证,另辨兼夹证。根据耳鸣性质判定主证是火亢实证还是水衰虚证,再根据伴随症状判定火亢或水衰次证,辨明是以火亢为主,水衰为次的偏实证,或是以水衰为主,火亢为次的偏虚证,最后判定是否兼有风邪侵袭、痰湿阻滞的兼夹证。黄老治疗耳鸣立泻火补水为大法,以补其不足,泻其有余,同时注重交通气机。取穴时视其偏盛而取之,对于偏虚证,取穴上以滋阴为主、泻火为次,偏实证以泻火为主、滋阴为次。另外,黄老常选取手少阳三焦经穴、原穴调畅气机,且组方常以降左升太过之气,补右降之气不足,对于疗效不佳者更注重调畅中焦气机。  相似文献   

6.
宣畅气机既是温病的治疗方法,又是温病的治疗目的.本文以卫气营血辨证作为温热病的辨证纲领,三焦辨证作为湿热病的辨证纲领,分别探讨宣畅气机法在温病治疗中的运用.在卫气营血辨证中"清热养阴不忘宣畅气机""在卫应宣郁疏透,清气应疏卫调气,凉营仍要透热转气,凉血散血不忘疏利气机".三焦辨证中更是要将宣畅气机寓于"通利三焦"治疗中,"上焦开宣肺气""中焦升降中枢""下焦通阳化气".泄热存阴虽为温病的治疗大法,宣郁透热,通利三焦的作用亦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7.
陈映山老先生是已故广东潮汕名老中医 ,躬耕杏林 5 0余载 ,医术精湛 ,每可起沉疴重疾 ,其中尤以治疗脾胃病经验最为丰富。陈老在治疗脾胃病时 ,强调动态治疗 ,用药时兼顾到脾胃本身的升降、寒热、阴阳、虚实及与其它脏腑之间的关系 ,每每收效颇佳。陈老认为脾胃处于中焦 ,是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如因饮食、劳倦、六淫、七情等原因导致气机升降失序 ,则脾胃失调而致病。脾胃病的病机以纯虚纯实少见而寒热错杂、虚实互见为多 ,因此症状表现常错综复杂。如可见胃中灼热 ,口气臭秽同时并见下利清谷 ,此胃热而肠寒也。此时如果一味清胃热而不顾肠…  相似文献   

8.
"中气"肇始于《黄帝内经》,后世医家多认为"中气"为中焦脾胃之气,即包含脾气和胃气,又有认为"中气除脾胃之气外,还包含肝胆之气"者。笔者认为,"中气",位居中焦,乃气按分布部位所划分,具有吸收水谷精微、化生气血的功能;主气机之升降出入,有承上启下之功。"中气"斡旋则五脏安和。  相似文献   

9.
肾癌发生本于命门虚衰、肾元不足致三焦气机不利,久则内生痰湿瘀血,为本虚标实之证。肾癌肺转移的病机为肺阴两虚,三焦阻滞致使痰饮之邪凝聚于肺金,发为肺积;肾主骨生髓,肾癌本为肾元亏损、肾阴阳两虚,藏于命门之肾精不足,不能充养骨骼,骨骼失养易被癌毒邪气侵袭发为骨枯;脑为髓海,肾虚髓海失养,痰瘀易上扰清窍,阻滞脑络血运,从而出现脑部转移;三焦主淋巴腺,三焦不畅痰瘀凝聚成核则表现为周身淋巴结肿大。临证治疗肾癌的转移当以温补命门、培元固本为根本之法,兼以疏利三焦气机、祛瘀化痰、解毒散结应对转移之症,同时强调补益脾胃,脾胃强健则化源不竭,以达到补后天充养先天之目的。  相似文献   

10.
张鑫  曾益玮  王瑞瑞  高建忠 《中医学报》2020,35(7):1453-1456
温胆汤的功用虽以中焦脾胃为基础,但不拘于中焦,可调畅三焦治疗全身性病症,常与调畅一身气血的血府逐瘀汤,调和阴阳表里三焦的柴桂龙牡汤,治六郁的越鞠丸等方合用。临床中"郁"往往不是单一的,如痰郁合血瘀、痰郁合气滞、痰郁合食积等。高建忠老师治疗上重视通郁,调畅三焦,常以通郁祛邪为先,在用温胆汤理气化痰以通痰郁的基础上,常合用青皮、香附、柴胡、郁金、枳实、合欢花、甘松等解郁之品。同时,立足中焦脾胃,治病求本,注重对后天之本的顾护,不仅是补脾,更多是运脾。温胆汤为立足脾胃,侧重祛邪通郁的方子,不仅可通过理气化痰解肝胆之郁,亦可通过降胃气、补脾气促进中焦气机恢复,从而达到调畅全身气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赵茂富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5):833-834
慢性胃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胃部病变。中医学认为,脾胃居中焦,为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各种病因作用于机体,使中焦气机升降失司,以致发生慢性胃病,属中医学"胃痛"、"胃痞"范畴。临床实践,慢性胃炎患者辨证无论虚实,均以脾胃气机失调为主要病机,通过临床辨证,慢性胃炎患者又以中虚气滞为多见。在临床治疗慢性胃炎过程中,笔者从气论治,以治气为主,根据证情结合疏肝、化湿、泄热、降逆、消导、化瘀、益气、补阴诸法治疗本病,疗效较好。现将治疗慢性胃炎八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中医证治的特点,方法:按辨证施治分型治疗。结果:因本症多属本虚标实,在祛邪利水同时,扶正补虚,必能祛邪外出,结论:腹水早中期,可攻逐,或先攻后补,攻补兼施,另治水必当疏利三焦,三焦气机调畅,发挥决读作用,水液才得以通调,此为治水要法。  相似文献   

13.
调理脾胃辨治中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丽珍 《中外医疗》2008,27(26):83-83
本文提出脾胃机能的失调,气化失常,气机升降逆乱是导致中风发生的关键.脾胃之气机升降失调,使湿浊内盛,酿液生痰,阻滞经络,阻碍血行,蒙蔽清窍而发中风.认为本病病机乃脾虚为本,痰瘀为标.治疗提出培植脾土,畅利中焦,使脾胃健,气机畅,而病自愈.  相似文献   

14.
<正>李东垣,金元四大家之一,"脾胃论"创始人,被后世称作"补土派"。李东垣认为脾胃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人体精气有赖于脾胃的升降布散。故脾胃升降失常,则会出现诸多病证,其中就包括阴火的证候症状。火为热之极~[1],其性上炎,阴火者常见有身热汗出、心烦口渴、咽干舌燥、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淡红、脉虚大等症。李东垣认为气宜发于上而周流全身,火当潜于下以温煦蒸化。中气下陷则湿气下流,郁遏下焦,激阴火而上冲,得乘土位,提出"火与元气不两立"。经曰:有胃  相似文献   

15.
三焦形质辨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三焦形质的实质,及其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为今后的医学理论深入发展与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古今医家观点梳理和理论探讨,进一步揭示三焦部位、形态、功能特点。结果关于三焦,古今医家针对"有名无形"和"有名有形"之争,各抒己见。笔者认为三焦的本质是膜腠,有名而无常形,其为水津出入、卫气升降的枢纽,有"游行相火"、"运清泄浊"之功。其病理有膜腠、津液、气机三类病变,且互为因果,相互夹杂。结论明确三焦形质实质,深入探讨三焦理论,对完善中医理论、指导临床实践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王邦才教授对叶天士重要理论"上下交损当治其中"的发微及临床应用。[方法]通过采集与分析王邦才教授采用"上下交损当治其中"理论治疗的临床病例,结合历代名医相关论述,进一步分析王教授对该理论的阐述和补充,以及运用该理论治疗病机复杂的疑难杂症的用药特色,并列举验案加以佐证。[结果]王邦才教授应用"上下交损当治其中"理论娴熟,结合中焦病理生理特性,兼顾上焦下焦整体的关系,治中焦而得全局,使脾胃运化正常、气机调达。确立治则和方药时注意纳运合宜,着力升降润燥;三因制宜,兼顾环境影响,用药注重寒热同调、燥湿相济、升降相用、补泄兼施、身心同治。对中风重症脾胃失健,气血两虚上下交病者,治以健脾益气、养血和营,方用归芍异功散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积聚脾肾两虚、湿热蕴结病机疑难者,予固护脾胃、扶正祛邪,方用附子米仁败酱汤合香砂六君汤加减,总以脾胃为枢、中洲为要,均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结论]王邦才教授对"上下交损当治其中"理论的发微,强调了"治中焦"的意义,其经验值得临床推广学习。  相似文献   

17.
再论中焦气机与神志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关于中焦气机与神志的关系,笔者已有专文论述【‘」,今特从中焦气机为五神脏气机枢纽角度再行探讨。l中焦气机为五脏气机之枢纽(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脱者,……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至”,有往来之意,“至阴”,有承阳启阴之用,说明中焦脾胃有上下升降、转输往复的作用。(素问·刺禁论)说:“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手里,牌为之使,胃为之市。”“使”与“市”可引申为通畅之意,即肝心肺肾四脏之气的升降出入,要依靠中焦脾升胃降的作用。中焦脾胃气机为五脏气机之枢纽,主要包括三方面…  相似文献   

18.
功能性腹胀主要发病机制为中焦气机不利,运化升降失常,属本虚标实之证,与肝、脾、胃三脏关系密切。郭现辉教授在辨证思想体系指导下,基于该病本虚标实之证,采用"益气通经"推拿法治疗功能性腹胀。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思想,该法主要作用于腹部任脉经穴,以运行周天,调和阴阳。操作手法上以指针法重点按揉气海穴,发挥气海主治一切气机之病的作用,结合旋推法施术上、中、下脘穴,最后与摩腹法相配合达到补益元气、通经调腑、畅达气机、消胀除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徐航 《中医学报》2021,36(4):728-731
郁病的病因为情志内伤,与肝、脾、心三脏关系密切,同肺、肾也有关联,核心病机为气机郁滞。郁病早期多从下焦开始,同肝肾相关,后期累及中焦脾胃,迁延不愈终损及上焦之心肺,有其普遍的传变规律。郁病在早、中、晚期病位不同,病机各异,症状不同,治疗方法亦不相同。根据病程进展,结合三焦生理特点,提出下焦宜疏,肝肾同治;中焦宜调,疏肝健脾;上焦宜补,三焦同治。同时,郁病传变中因气机不畅也会导致气滞血瘀、气停痰聚、气郁化火伤津扰神等兼证出现,当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20.
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中提出"土枢四象"的学术观点,认为脾胃为枢轴,主阴阳升降浮沉,阴阳一气周流,形成了"枢轴运动"理论.他强调脾气为气机升降之枢,调节五志,且肝升则心神发,这对后世辨治神志病具有重要的启发.产后抑郁症属中医神志病范畴,基于"枢轴运动"理论探讨产后抑郁症,以气血亏虚、肝脾不升为基本病机,以补益气血、升调肝脾为治疗原则,以"医家之药,首在中气"为制方思路,为临床提供又一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