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 在正常和病变肝组织中的免疫定位分布。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正常和病变肝组织ApoE的表达,正常肝组织12 例( 正常肝组织3 例,癌旁正常肝组织9 例) ,病毒性肝炎6 例,肝硬化22 例,肝癌30 例(Ⅰ级Ⅱ级13 例,Ⅲ级Ⅳ级17 例) ,肝母细胞癌6 例,肝海绵状血管瘤4 例。结果:ApoE 在正常肝细胞广泛表达,为胞浆表达,在临近肝窦一面的肝细胞为胞膜表达,Kupffer 细胞表达阳性,肝内胆管上皮和肝血管内皮细胞不表达;在肝炎、肝硬化、分化较好的肝癌(Ⅰ、Ⅱ级) 表达,在分化较差的肝癌、肝母细胞瘤不表达。结论:ApoE对良性和恶性肝肿瘤的鉴别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2.
对42例肝癌及癌旁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和雄激素体(AR)的表达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ER和AR在癌旁组织、增生结节及肝癌3种组织中,ER的阳性表达分别为25例、12例及24例,AR的阳性表达分别为28例、8例及23例;癌旁正常肝组织、肝硬化组织中的嗜酸性毛玻璃样肝细胞及嗜酸性细胞结节ER及AR染色较正常肝细胞染色深;ER及AR的阳性表达在不同组织分化程度和不同性别间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组织的ER和AR阳性表达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嗜酸性毛玻璃样肝细胞为性质改变的肝细胞,嗜酸性细胞结节为肝癌的癌前期病变。  相似文献   

3.
黑色素瘤抗原-1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 检测黑色素瘤抗原-1(MAGE-1)mRNA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为用MAGE-1基因编码蛋白作为疫苗对HCC患者进行免疫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45例HCC患者组织和相应癌旁肝组织以及16例肝硬化组织和12例正常肝组织的MAGE-1mRNA表达情况进行了研究,对6例RT-PCR扩增产物的目的基因片段进行DNA序列测定,并以测序证实为MAGE-  相似文献   

4.
肝细胞癌变过程中P53的突变和甲胎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合强  汤钊猷 《中华医学杂志》1994,74(8):474-475,T047
对4例正常人肝、5例肝硬变、5例肝腺瘤样增生(AH)、16例肝细胞癌(HCC)(Edmondson分级Ⅰ、Ⅱ、Ⅲ级各4、6、6例)组织中突变型P53蛋白(mP53)和甲胎蛋白(AFP)进行了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发现:正常人肝mP53、AFP均阴性。5例肝硬变组织中,4例同时显示mP53和AFP阳性,1例显示二者皆阴性。5例AH中,4例为mP53、AFP阳性,1例为二者阴性。在16例HCC中,4例Ⅰ级  相似文献   

5.
雌雄激素受体在增生结节及肝癌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2例肝癌及癌旁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和雄激素体(AR)的表达进行了观察。提示嗜酸性毛玻璃样肝细胞为性质改变的肝细胞,嗜酸性细胞结节为肝癌的癌前期病变。  相似文献   

6.
人肝细胞癌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荣  吴孟超 《中华医学杂志》1994,74(7):435-437,T042
人肝细胞癌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刘荣,吴孟超,张晓华,陈汉,黄承诚我们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和分子杂交技术,对人肝细胞癌(HCC)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探讨EGFR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及EGP...  相似文献   

7.
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白蛋白mRNA和甲胎蛋白mRNA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检测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白蛋白mRNA和甲胎蛋白mRNA表达,为外周血肝细胞癌转移指标提供依据。方法:用RT-PCR技术检测18例肝细胞癌和13例癌旁肝组织中白蛋白mRNA。结果:①白蛋白mRNA在18例癌及13例癌旁组织中均有高表达;②白蛋白mRNA检出率明显高于第一轮PCR甲胎蛋白mRNA(P〈0.001);③白蛋白mRNA和甲胎蛋白mRNA可同时在癌组织中表达。结论:选择检测白蛋白mRN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TCH基因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提取手术切除18例不同病理分级的人肝癌、癌旁组织和6例胆管结石手术切除的正常肝组织中的总RNA并逆转录为cD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观察人肝细胞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PTCH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以及观察人正常肝组织中PTCH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PTCH在所测18例肝细胞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均有表达,在6例正常肝组织中不表达,且在病理分级为Ⅰ和Ⅱ级的癌组织中PTCH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而在病例分级为Ⅲ级的癌组织中PTCH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24)。结论随着肝癌恶性程度的增加PTCH的mRNA表达量呈递减趋势,提示PTCH可能参与了肝细胞的早期癌变过程。  相似文献   

9.
以HCVNS3区单克隆抗体、LSAB法检测了116例各类肝病肝组织(其中肝细胞癌52例,肝炎后肝硬化16例,慢性肝炎40例,体质性黄疸8例)及6份正常肝组织(作为对照)中HCV抗原的表达状况,结果表明,HCV抗原在肝细胞癌、肝炎后肝硬化及慢性肝炎中检出率分别为13.5%(7/52)、12.5%(2/16)、10%(4/40),而在体质性黄疸及正常肝组织中未检出HCV抗原。HCV抗原可见于癌细胞或癌周肝细胞的胞浆或胞核中,实验结果支持HCV与肝细胞癌的关联,HCV感染对促使肝病的加重也具有一定影响。肝细胞癌中,胞核型HCV抗原表达较多见。癌周组织中HCV抗原检出率高于癌组织,提示HCV可能主要作用于癌前病变,在肝细胞癌发生的初始阶段起作用,促使正常细胞恶性化。  相似文献   

10.
c—fos蛋白在大鼠肝癌发生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二乙基亚硝胺(DEN0诱发大鼠肝癌发生过程中c-fos蛋白在肝组织中的表达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正常大鼠肝细胞不表达c-fos蛋白,诱癌第4周即可见少量肝细胞呈c-fos蛋白阳性表达。随诱癌发展进程,肝细胞c-fos蛋白表达逐渐增强,至诱癌中期(8-12周),肝增生结节内部分肝于c-fos蛋白阳性表达。诱癌晚期(18周),癌结节内大部分肝癌细胞亦呈c-fos蛋白阳性表达  相似文献   

11.
肝病患者中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免疫组化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HCVNS3区单克隆抗体,LSAB法检测了116例各类肝病肝组织(其中肝细胞癌52例,肝炎后肝硬化16例,慢性肝炎40例,体质性黄疸8例)及6份正常肝组织(作为对照)中HCV抗原的表达状况,结果表明,HCV抗原在肝细胞癌,肝炎后肝硬化及慢性肝炎中检出率分别为13.5%(7/52),12.5%(2/16),10%(4/40),而在体质性黄疸及正常肝组织中未检出HCV抗原,HCV抗原可见于癌细胞或癌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促凋亡基因bax在肝细胞癌(HCC)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44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包括其中22例肝癌伴肝硬化)、肝硬变20例和正常肝组织中bax蛋白的表达。结果:bax阳性率在HCC为2.27%(1/44)、肝硬变为30%(6/20)和10例正常肝组织为50%(6/20)和10例正常肝组织为50%(5/10)。结论:肝癌与肝硬化之间以及肝癌与正常肝组织间均有显著差别P<0.05,bax参与细胞凋亡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按24h尿白蛋白排泄量(UAE)将58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尿白蛋白正常组(Ⅰ组)和微量尿白蛋白组(Ⅱ组),比较两组血脂、血压、冠心病及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的差异。结果示:Ⅱ组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A1与载脂蛋白B100的比值(ApoA2/ApoB100)较Ⅰ组降低(P<0.05),冠心病、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相关性分析示ApoA1,ApoA1/ApoB100值和高密度脂蛋白(HDL)与24hUAE呈负相关;收缩血压与24hUAE呈正相关。提示微量白蛋白尿与NIDDM脂质代谢紊乱及合并血管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14.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与血管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24h尿白蛋白排泄量(UAE)将58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尿白蛋白正常组(I组)和微量尿白蛋白组(Ⅱ组)比较两组血脂,血压,冠心病及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的差异,结果示:Ⅱ组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A1与载脂蛋白B100的比值(ApoA2/ApoB100)较I组降低(P〈0.05),冠心病,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相关性分析示:ApoA1,ApoA1/Apo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中载脂蛋白E(ApoE) 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人骨髓细胞及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ApoE的表达,正常人骨髓涂片6 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3 例,急性髓性细胞白血病29 例。结果:ApoE在所检正常人骨髓涂片中均表达( 着色程度+ ~《) ,骨髓细胞表达阳性率为20% ±4%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原始细胞中不表达ApoE,急性髓性细胞白血病原始细胞不同程度表达ApoE,其中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着色+ ,原始细胞表达阳性率为70% ±32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着色《~》,阳性率89% ±4 % ,急性粒单细胞白血病着色(+ ~《),阳性率50% ±3%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着色《,阳性率15 % ±4 % 。结论:ApoE可作为鉴别髓性和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肝细胞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冠军  李薇  续哲莉 《吉林医学》1999,20(4):195-196
通过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细胞凋亡的研究,探讨其生物学及临床意义,采用细胞凋亡的原位末端标记技术,检测了 17 例正常肝组织(包括癌周边肝组织)及 18 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正常肝组织及癌周边肝组织的细胞凋亡数平均值分别为 22±13 及 26±079,而肝细胞癌组织为 123±26。本结果表明:正常肝组织及肝癌周围肝组织中有较低的细胞凋亡数,而肝癌组织中有较高的细胞凋亡数,二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乙型肝炎(乙肝)的关系。方法:对210例乙肝患者肝活检组织及40例CCl4实验大鼠不同时期肝组织,用 VEGF mAb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同时,对其中 75例乙肝患者用EIA法定量检测其血清 VEGF含量。结果:在 CCl4大鼠实验早、中期(2~5周),肝组织炎症反应显著,变性肝细胞 VEGF阳性表达;晚期(8~12周)VEGF阳性肝细胞较少。在急性乙肝,VEGF呈弥散性强阳性表达,血清VEGF含量极显著升高(P<0.001);在慢性乙肝及肝硬变(LC),VEGF散在表达,以扩张肝窦的内皮细胞及周围肝细胞较显著,其血清VEGF含量并无升高,至LC反而下降(P<0.01)。结论:VEGF与乙肝的发病阶段、肝细胞再生、肝组织病变程度等密切相关,其在肝内血管改建中担当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用12种凝集素对人胎儿肝4例,成人正常肝3例,肝细胞肝癌30例和癌周围组织(包括肝硬化17例,肝炎13例)。用ABC法进行标记定位。结果表明〈1〉刀豆凝集素(ConA)在胎儿肝、成人正常肝和癌周组织病变均呈阳性,提示其可能为肝组织源性标志。〈2〉,菜豆凝集素(PHA)、蓖麻凝集素(RCA)和麦胚凝集(WGA)受体仅见于不典型增生肝细胞和肝细胞癌,提示它们可能与肿瘤的发生有关,可作为肝癌的诊断标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Survivin、PTEN和GPC3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Survivin、PTEN和GPC3在40例肝细胞癌、40例癌旁组织及20例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Survivin及GPC3蛋白在肝细胞癌中表达分别为62.5%、82.5%;显著高于癌旁组织(22.5%、5%)及正常肝组织(0);PTEN蛋白在肝细胞癌、癌旁及正常肝中表达分别为47.5%、92.5%、97.5%,其在肝癌组织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结论 Survivin、PTEN和GPC3蛋白异常表达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醛糖还原酶(AKR1B10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89例肝细胞癌组织及26例肝良性病变组织的AKR1B10蛋白表达,并检测89例肝癌患者的术前AFP、AFU水平.分析AKR1B10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术前血清AFP、AFU水平的关系。结果AKR1B10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肝良性病变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P〈0.05)。在肝细胞癌组织中.AKR1B10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43%,显著高于患者术前血清AFP的阳性率(68.5%)和血清AFU的阳性率(70.8%)。结论AKR1B10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肝良性病变组织,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患者术前血清AFP、AFU的阳性率,为肝细胞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一个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