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耳穴疗法配合三阶梯止痛药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20例癌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两者均予基础三阶梯止痛药物,治疗组加用针灸联合耳穴疗法,对照组加用假针灸联合假耳穴疗法。两组疗程均为 21日,观察三阶梯止痛药的使用情况与副反应情况,比较疼痛强度视觉模拟评分(VAS)、生存质量评分(ZPS)及自然杀伤细胞(NK)、T细胞(CD3+、CD4+、CD8+、CD4+/CD8+)水平的变化情况。  结果: ①最终完成试验者114例,治疗组58例,对照组56例。②组间治疗后比较,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疗程结束时,治疗组有58.62%的患者有效减用或降阶梯使用止痛药,对照组有17.86%的患者有效减用或降阶梯使用止痛药;组间减药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疗程结束时,治疗组34.48%的患者止痛药副反应减少,对照组21.43%的患者止痛药副反应减少;组间减副反应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⑤组间治疗后比较,ZP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⑥组间治疗后比较,CD3+、CD4+、CD4+/ CD8+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灸联合耳穴疗法配合三阶梯常规止痛药治疗癌性疼痛,可明显减轻癌性疼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与细胞免疫功能,还可一定程度减少止痛药的使用及止痛药所致的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宝根1号”方治疗肺脾两虚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将120例肺脾两虚型RRTI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分别给予“宝根1号”方和匹多莫德口服液治疗,疗程8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和T细胞亚群的变化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6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IgG、IgA、IgM含量较治疗前有所增加(P<0.05,P<0.01),治疗组IgG、IgA、IgM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CD3+、CD4+、CD8+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CD3+、CD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宝根1号”方能改善RRTI患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治疗肺脾两虚型RRTI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生津润燥方对免疫诱导干燥综合征模型小鼠外周血CD4+CD25+ Foxp3T细胞(Treg细胞)及Th17细胞水平的影响,同时观察腺体受累的改善状况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方法:雄性BABL/C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硫酸羟氯喹组,生津润燥方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小鼠采用免疫诱导法建立干燥综合征小鼠模型。各组采取相应干预措施。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模型小鼠外周血中CD4+、CD8+、CD4+CD25+ Foxp3T细胞及Th17细胞水平,并测定模型鼠唾液、泪液分泌量;治疗的末期,观察下颌腺的组织形态学改变。  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第1周到第4周小鼠唾液和泪液流量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生津润燥方各剂量组第2、3、4周小鼠唾液流量和泪流量升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Th17淋巴细胞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生津润燥方各剂量组分别可升高CD8+T淋巴细胞水平,降低Th17淋巴细胞水平,升高小鼠Treg细胞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形态学观察显示,生津润燥方可抑制模型组小鼠颌下腺间质的淋巴细胞浸润。  结论:生津润燥方通过调节干燥综合征小鼠淋巴细胞的应答作用,从而能改善SS小鼠的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九子地黄汤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硫酸羟氯喹片,治疗组予九子地黄汤。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比较临床症状积分、Schirmer试纸湿润长度及泪液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Schirmer试纸湿润长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Schirmer试纸湿润长度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前后泪液中细胞因子IL-2、IL-4、IL-10均无法测出。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IL-6和INF-γ的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IL-6和INF-γ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九子地黄汤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可明显缓解临床症状,增加泪液分泌,其机制可能为通过抑制CD4+T细胞的表达来调节免疫、控制炎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乳癌术后方及其拆方对乳腺癌肺转移模型小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萤火虫荧光素酶标记的小鼠乳腺癌肺高转移细胞4T1(4T1-luc)接种于小鼠第二对乳房脂肪垫建立乳腺癌肺转移模型;于接种后第5 天随机分组:模型组(灌胃蒸馏水)、全方组、益气组、冲任组、解毒组,每组10只。除模型组外,其余各组以“乳癌术后方”及其拆方进行干预,共30天。计算肿瘤抑制率,以生物发光成像系统监测肿瘤细胞在体内的生长过程,通过肺转移灶定量分析观察小鼠肺转移情况,并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原位瘤中Foxp3、TGF-β1、CD4+等蛋白的表达  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瘤重、肺转移抑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全方组比较,益气组、冲任组瘤重、肺转移抑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解毒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原位瘤组织中Foxp3、TGF-β1蛋白表达水平下降,CD4+蛋白表达水平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P<0.01);与全方组比较,益气组、冲任组Foxp3、TGF-β1、 CD4+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解毒组Foxp3、TGF-β1、 CD4+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乳癌术后方及其拆方对乳腺癌肺转移模型小鼠均有抑瘤和抗肿瘤转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肿瘤微环境中Foxp3、TGF-β1、CD4+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扶正化毒方维持治疗中晚期化疗后非小细胞肺癌43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扶正化毒方维持治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及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将85例中晚期NSCLC患者随机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进行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扶正化毒方。两组患者直至出现病情进展后终止观察。采用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核心量表(EORTCQLQ-C30);进行治疗前后KPS评分;记录无进展生存期(PFS);检测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CD4+,CD4+,CD8+,CD4+/CD8+) 和免疫球蛋白检测(IgG,IgA,IgM)。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和整体生活质量评分均好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在疲倦、恶心与呕吐、呼吸困难、失眠、食欲丧失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KPS评分提高+稳定率为90.70%,优于对照组的71.43%(P<0.05);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期(7.3±0.85)个月优于对照组的(4.5±1.08)个月(P<0.01);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和IgG均较治疗前升高,并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扶正化毒方维持治疗能提高化疗后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无进展生存期(PFS),调节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养正消积胶囊对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方法: 将97例患者随机按住院顺序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服用复方斑蝥胶囊,3粒/次,2次/d。观察组服用养正消积胶囊,4粒/次,2次/d。疗程:直到疾病出现进展。记录无进展生存期;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进行KPS评分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NK)水平检测;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和血甲胎蛋白(AFP)水平。 结果: 对照组PFS时间为(17.5±6.2)周,观察组为(21.3±6.9)周,观察组PFS长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3个月对照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和NK与治疗前比较变化不明显;观察组CD3+,CD4+,CD4+/CD8+,NK均比治疗前上升(P<0.01),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CD3+,CD4+,CD4+/CD8+,NK高于对照组(P<0.01),CD8+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3个月两组血清VEGF,bFGF和AF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血清VEGF,bFGF和AF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 养正消积胶囊能延长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稳定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抑制血管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生脉散联合多黏菌素B治疗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感染脓毒症合并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感染脓毒症合并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多黏菌素B治疗,观察组予生脉散联合多黏菌素B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 d。观察治疗前后感染相关指标[白细胞(WBC)计数、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HNL)]、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趋化因子配体2(CXCL2)]、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PACHE Ⅱ)评分和治疗结束后的细菌清除率、28 d生存率。结果 ①最终完成试验并纳入统计81例,其中观察组41例,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②观察组、对照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75.6%(31/41)、52.5%(21/40),组间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χ2=4.7,P<0.05)。③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WBC计数、PCT、HNL、IL-6、CXCL2、APACHE Ⅱ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除WBC计数外,PCT、HNL、IL-6、CXCL2、APACHE Ⅱ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④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明显升高(P<0.05),CD8+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仅CD3+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CD3+、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⑤两组在治疗结束后28 d的生存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χ2=4.3,P<0.05)。结论 生脉散联合多黏菌素B治疗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感染脓毒症合并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可更好地清除致病菌,控制感染,降低炎症因子水平,调节机体免疫状态,改善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清热化瘀方治疗血瘀型子宫肌腺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血瘀型子宫腺肌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清热化瘀方,对照组予血府逐瘀胶囊。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月经不调疗效,比较痛经程度评分、血清CA125水平及子宫体积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和66.67%;组间月经不调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间治疗前后痛经程度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前后CA125水平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CA125水平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组间治疗前后子宫体积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清热化瘀方治疗血瘀型子宫肌腺病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与对照组(33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服清下化瘀方。两组疗程均为7天,观察临床疗效与并发症情况,比较C-反应蛋白、血钙水平以及胰腺CT评分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6.88%和84.85%;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间治疗后比较,CRP与Ca2+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组间治疗后比较,胰腺CT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满意,可减轻全身炎症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肺癌并发恶性胸腔积液(MPE)患者应用基于“气血水并调”理论自拟宣肺利水逐饮方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19例肺癌并发MPE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对照组59例予顺铂胸腔内注射封闭治疗,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自拟宣肺利水逐饮方。两组均治疗4 w,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免疫学指标、血清相关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D3+、CD4+、CD8+水平的降低幅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癌胚抗原(CEA)、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抗原(Cyfra21-1)、糖类抗原15-3(CA15-3)水平的降低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气血水并调”理论的自拟宣肺利水逐饮方能够有效提高肺癌并发MPE患者的疗效,改善免疫功能,下调血清相关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己椒苈黄丸辅助治疗肺癌伴胸腔积液(PE)的疗效以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0例肺癌伴PE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对照组采取奈达铂80 mg·m-2,金葡素注射液4 mL和地塞米松10 mg,均采用0.9%氯化钠稀释注入治疗,1次/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己椒苈黄丸治疗,1剂/d,常规水煎煮2次,分早晚2次内服。两组疗程均为6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胸水以及卡氏(KPS)评分变化,检测两组患者PE中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7.27%,对照组为69.0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KPS评分有效率为92.73%,对照组有效率为72.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CD3+,CD4+和CD4+/CD8+均高于对照组,而CD8+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西医临床治疗的基础上,己椒苈黄丸辅助治疗肺癌伴PE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控制PE,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解毒通络生津方对干燥综合征(SS)模型NOD小鼠PD-1/PD-L1通路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24只8周龄雌性NOD小鼠随机分为3组,即模型组(Model)、解毒通络生津方组(TCM)、解毒通络生津方加抗PD-L1单抗阻断组(TCM+α-PD-L1),每组8只。另选8只8周龄雌性ICR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Ctrl)。12周龄时开始中药干预,TCM组按照每天24.4 g·kg-1解毒通络生津方灌胃,TCM+α-PD-L1组在每天给予24.4 g·kg-1解毒通络生津方灌胃的基础上,腹腔注射抗PD-L1抗体,1周2次,每次100 μg,Ctrl组和Model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实验期间记录各组小鼠第9、12、16、20周龄时的日均饮水量,干预8周后,小鼠统一麻醉下摘取颌下腺。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颌下腺中炎症细胞浸润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颌下腺CD4+CD25+Foxp3+PD-1+Treg细胞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小鼠颌下腺中PD-1、PD-L1和Foxp3蛋白的表达。结果 随着小鼠周龄的增长,Ctrl组小鼠日均饮水量基本不变,Model组小鼠的日均饮水量有明显上升趋势,TCM组小鼠日均饮水量下降,TCM+α-PD-L1组小鼠日均饮水量上升;与Model组比较,TCM组炎症细胞浸润灶明显减少(P<0.001);与TCM组比较,TCM+α-PD-L1组炎症细胞浸润增多(P<0.001);与Ctrl组比较,Model组CD4+CD25+Foxp3+PD-1+Treg的表达降低(P<0.001),与Model组比较,TCM组CD4+CD25+Foxp3+PD-1+Treg表达升高(P<0.01);与TCM组比较,TCM+α-PD-L1组CD4+CD25+Foxp3+PD-1+Treg的表达降低(P<0.01);与Ctrl组比较,Model组小鼠颌下腺中PD-1、PD-L1和Foxp3蛋白的表达降低(P<0.01);与Model组比较,TCM组小鼠颌下腺中PD-1、PD-L1和Foxp3蛋白的表达升高(P<0.01);与TCM组比较,TCM+α-PD-L1组小鼠颌下腺中PD-1、PD-L1和Foxp3蛋白的表达降低(P<0.001)。结论 解毒通络生津方可能通过PD-1/PD-L1信号通路促进SS模型小鼠Treg细胞活化,上调Foxp3的表达,增强Treg细胞抑制免疫炎症的作用,PD-1/PD-L1可能是解毒通络生津方治疗SS的一个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慢肝康丸对肝郁脾虚证慢乙肝(CHB)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71例中医辨证属肝郁脾虚证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6例,对照组35例。两组都给予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片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慢肝康丸口服,6 g/次,3次/d,疗程共8周。结果: 治疗前后比较表明,两组在对患者肝区疼痛或不适、纳差、乏力、腹胀症状的改善方面均有一定的效果,但治疗组在改善上述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降低乙肝病毒(HBV)-DNA方面,治疗组较对照组为优(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CD3+,CD4+升高,CD8+下降,CD4+/CD8+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肝康丸可改善肝郁脾虚证慢乙肝患者细胞免疫紊乱状态,提高抗病毒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滋肺散结方对去势抵抗型前列腺癌(CRPC)的预防作用。  方法:将110例非去势抵抗型前列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55例。对照组予去势加内分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服滋肺散结方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随访至终点时间或研究截止,观察去势抵抗发生率、血尿与骨转移发生率、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倍增情况。  结果:①至2016年3月,110例病例的随访时间范围为12~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4个月。②至研究截止时,治疗组、对照组CRPC发生率分别为10.91%、6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PSA倍增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两组血尿与骨转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④两组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滋肺散结方可一定程度上抑制CRPC的发生,减少尿血及骨转移,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益气养荣组方对脾肾两虚型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行小细胞肺癌化疗治疗患者120例进行本次研究。使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EC方案进行化疗,对照组患者给予EC化疗方案配合常规止呕、护肝、护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益气养荣组方进行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连续干预2个化疗周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常规、骨髓抑制情况、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白细胞(WBC)、血小板(PLT)、中性粒细胞(NEUT)、血红蛋白(Hb)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化疗1个疗程后14 d、化疗2个疗程后14 d两组患者上述血常规指标与干预前相比均有升高(P<0.05),但观察组各时间点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两次化疗发生骨髓抑制分度情况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均为0度患者对照组低于观察组,Ⅲ、Ⅳ度骨髓抑制患者对照组高于观察组。观察组两次化疗患者骨髓抑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化疗前CD3+T、CD4+T、CD8+T、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化疗2个疗程后CD3+T、CD4+T、CD4+/CD8+、NK水平与化疗前相比均有所降低(P<0.05),CD8+T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观察组化疗后CD3+T、CD4+T、CD8+T、CD4+/CD8+、NK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CD8+T水平无组间差异(P>0.05)。[结论] 益气养荣组方对脾肾两虚型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的骨髓抑制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降低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同时能够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应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芪麦芩蒌饮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非重症气阴两虚、痰热阻肺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符合要求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给予注射用头孢西丁钠,观察组患者口服芪麦芩蒌饮,对照组患者口服芪麦芩蒌饮模拟药。疗程为14 d。记录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比较中医证候评分和肺炎的医生报告结局量表(CAP-CRO),进行肺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检测外周血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CD4+、CD8+、CD4+/CD8+水平,记录患者住院期间转为重症率和出院后30 d内再入院率,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发热、咳嗽、咳痰和肺部湿罗音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CAP-CRO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降低更显著(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PCT、IL-6、SAA和hs-CRP水平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降低更显著(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患者CD4+、CD8+、CD4+/CD8+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CD4+、CD4+/CD8+显著升高(P<0.01),CD8+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CD4+、CD4+/CD8+显著升高(P<0.01),CD8+显著降低(P<0.01)。在治疗后7、10、14 d,观察组患者疾病愈显率为53.33%(32/60)、85.00%(51/60)、91.67%(55/60),对照组为31.67%(19/60)、61.67%(37/60)、68.33%(41/60),观察组疾病愈显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63,8.352,10.208,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影像学疗效总有效率为93.33%(56/60),对照组为80.00%(48/6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15,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转重症率为3.33%(2/60),对照组为15.00%(9/6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04,P<0.05);观察组出院后30 d内再入院率为8.33%(5/60),对照组为23.33%(14/6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65,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芪麦芩蒌饮治疗老年CAP非重症气阴两虚、痰热阻肺证患者,能增强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可显著减轻临床症状,缩短病程,提高疾病愈显率和影像学疗效,并能预防病情加重,降低近期再入院率,临床使用安全,值得进一步研究与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头四关穴”对家兔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及ATP酶含量的影响,探讨其对神经细胞保护的作用机制  方法:将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针刺组,每组又随机分为1 d、3 d 和7 d 3个时间点。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MCAO) 建立家兔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在脑缺血2 h后进行再灌注。针刺组家兔在脑缺血6 h后采用电针“头四关穴”进行治疗,每日1次。在再灌注后1 d、3 d 和7 d分别处死取材。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脑组织中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的水平;比色法检测缺血脑组织Na+-K+ ATP酶、Ca2+ATP酶的含量  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脑组织中DA、NE和5-HT的水平明显降低,1 d时最为明显,随缺血再灌时间延长,上述指标水平有所提高;Na+-K+ ATP 酶和Ca2+ATP 酶含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各时间点DA、NE和5-HT水平,以及Na+-K+ ATP 酶和Ca2+ ATP 酶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P<0.01)  结论:针刺“头四关穴”可有效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家兔脑组织ATP酶代谢,减少脑缺血区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释放,抑制单胺类递质的神经毒性作用,从而发挥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益气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血象升高患者的免疫学特征,以及免疫学指标对血象升高的预测作用,以期为疗效预测、治疗方案调整提供参考。方法 该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3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等19个分中心接受益气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6个月的77例AA患者,按治疗6个月时血象恢复程度[包括血红蛋白(HGB)、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及中性粒细胞计数(ANC)],将患者分为2组,一组血象较基线值增长<50%,另一组较基线值增长≥50%,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及免疫学特征。结果 ①与HGB上升<50%组比较,HGB上升≥50%组患者治疗前CD3+ 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更高,且治疗前辅助型T细胞2(Th2)<5%、CD8+≥50%及CD3+ HLA-DR+≥9%的患者占比更高(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CD8+≥50%是HGB升高≥50%的独立影响因素[比值比(OR)=12.000,95%置信区间(95%CI)2.218,64.928,P<0.01]。②与WBC上升<50%组比较,WBC上升≥50%组治疗前CD3+ HLA-DR+<6%及T-box转录因子(T-bet)≥200%的患者占比更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CD3+ HLA-DR+<6%(OR=2.998,95%CI 1.036,8.680,P<0.05)、T-bet≥200%(OR=3.634,95%CI 1.076,12.273,P<0.05)均是WBC升高≥50%的独立影响因素。③与PLT上升<50%组比较,PLT上升≥50%组治疗前Th1、CD3+ HLA-DR+更低,且Th1<12%、CD4+≥6%、CD3+HLA-DR+<5%的患者占比更高(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CD3+ HLA-DR+<5%是PLT升高≥50%的独立影响因素(OR=16.190,95%CI 3.430,76.434,P<0.01)。④与ANC上升<50%组比较,ANC上升≥50%组治疗前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益气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在HGB增长快的AA患者中,表现出Th2<5%、CD3+HLA-DR+≥9%,CD8+≥50%的AA患者中更为显著;在WBC增长快的AA患者中,表现出CD3+HLA-DR+<6%和T-bet≥200%;在PLT增长快的AA患者中,表现出Th1<12%、CD4+≥6%,尤其是CD3+HLA-DR+<5%的AA患者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摘 要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疗常规分割中 的免疫效应及疗效。 方法:选择赣州市肿瘤医院于 2019 年 4 月至 2021 年 4 月期间收治的 NSCLC 患者 30 例,所有患者均 接受放疗,且每周放疗期间(周一至周五)使用 rhGM–CSF 治疗。记录疗效和放疗前、放疗后 6 个月淋巴细胞亚群分化抗原、 肿瘤标志物,统计患者无病生存率(DFS)、总生存率(OS),并记录患者治疗期间毒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30 例 NSCLC 患者总缓解率为 56.67 %,疾病控制率为 90.00 %,其中完全缓解(CR)9 例、部分缓解(PR)8 例、疾病稳定(SD) 10 例、疾病进展(PD)3 例;放疗后分化抗原(CD)3+ 、CD4+ 检测值、CD4+ /CD8+ 比值均高于放疗前,CD8+ 检测值低于 放疗前,糖类抗原(CA)125、细胞角蛋白 19 片段抗原 21–1(CYFRA21–1)、CA724 检测值均低于放疗前,差异均具有 统计学意义(P < 0.05);患者 DFS 为 70.00 %,OS 为 83.33 %,治疗期间发生粒细胞减少 12 例、发热 2 例、胃肠道反应 4 例、放射性肺炎 8 例、放射性食管炎 4 例。 结论:在 NSCLC 放疗常规分割中使用 rhGM–CSF 治疗可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且肿瘤局部控制率较高,有助于改善患者 DFS 和 O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