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灸序贯疗法对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患者卵巢功能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63例采用体外受精(IVF)/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DOR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3例)。观察组采用针灸序贯治疗,在月经周期不同阶段依次采取辨证治疗,即月经期穴取十七椎、命门;经后期穴取肾俞、膈俞、三阴交、太溪;排卵期穴取气海、关元、子宫、足三里;经前期穴取气海、关元、阳陵泉、太冲,每周2次,针灸至第2个月经周期取卵前,总疗次为(15±2)次,针灸结束后接受IVF-ET周期治疗。对照组不予针灸疗法直接进入IVF-ET周期治疗。分析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卵巢储备功能指标[基础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_2)、窦卵泡数(AFC)、获卵数、受精数、优质胚胎数);同时比较两组患者IVF-ET周期治疗结局(周期取消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序贯针灸治疗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E_2值、窦卵泡数、获卵数、受精数、优质胚胎数均较针灸治疗前增加(均P0.05);HCG日E_2值、获卵数、受精数、优质胚胎数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加(均P0.05),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明显提高(均P0.01),周期取消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灸序贯疗法能有效改善DOR患者的卵巢储备功能,进而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齐氏养卵方治疗体外受精(IVF)-胚胎移植(ET)中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准备行IVF-ET的DOR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入组后,观察组患者给予齐氏养卵方口服,对照组患者给予脱氢表雄酮(DHEA)口服,治疗周期为3个月。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均进入IVF-ET周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bFSH/黄体生成素(LH)、抗缪勒管激素(AMH)水平及窦卵泡数(AFC);在IVF-ET周期中,比较两组患者的促性腺激素(Gn)用量及使用天数、获卵数、成熟卵数、胚胎总数、优质胚胎数、成熟卵率、优质胚胎率、周期取消率、临床妊娠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FSH、bFSH/LH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AMH、AFC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bFS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在IVF-ET周期中,观察组患者的Gn用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获卵数、成熟卵数、胚胎总数和优质胚胎数较对照组增加(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成熟卵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齐氏养卵方能够显著改善DOR患者的卵巢储备功能,有效提高IVF-ET中的卵巢反应性,从而改善辅助生殖的助孕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序贯周期疗法对高龄卵巢低反应(POR)患者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16例POR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中药序贯周期疗法+拮抗剂方案)和对照组(拮抗剂方案),每组各58例。检测试验组治疗前后基础促卵泡生成素(bFSH)、bFSH/基础促黄体生成素(bLH)比值、抗缪勒管激素(AMH)、窦卵泡数(AFC)、中医证候积分及肝、肾功能;比较两组IVF-ET周期中获卵数、促性腺激素(Gn)用药时间及用量、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雌二醇(E_2)及子宫内膜厚度(EmT)、受精数、优质胚胎数、周期取消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试验组治疗后bFSH、bFSH/bLH、中医证候积分降低,AFC增多(P0.01),AMH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后,获卵数、受精数明显增多,HCG日E_2水平明显升高(P0.01),HCG日EmT、优质胚胎数增多、Gn用量减少(P0.05),Gn用药时间、周期取消率降低,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序贯周期疗法联合拮抗剂方案可改善高龄POR患者卵巢储备功能,提高POR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自拟养卵方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肾虚血瘀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患者的影响.方法:纳入准备进行IVF-ET的肾虚血瘀型DOR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予自拟养卵方治疗,对照组予芬吗通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经周期.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均进入IVF-ET周期.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基础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FSH/LH值,血清雌二醇(E2)、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窦卵泡数(AFC);在IVF-ET周期中,比较2组促性腺激素(Gn)用量及使用天数、获卵数、受精率、总胚胎数、优质胚胎数、优质胚胎率、周期取消率、临床妊娠率以及早期流产率.结果:2组中医证候积分、FSH、LH、FSH/LH、E2、AMH、AFC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Gn用量及使用天数均少于对照组,获卵数、总胚胎数、优质胚胎数多于对照组,优质胚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养卵方能够显著改善肾虚血瘀型DOR患者的卵巢储备功能,有效提高IVF-ET中的卵巢反应性,从而改善IVF-ET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疏肝补肾法辅助治疗在卵巢储备功能不良(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DOR)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周期低反应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接受IVF-ET治疗的84例DOR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辅助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控制性超促排卵治疗,并进行IVF-ET。中药辅助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疏肝补肾法的基础方,每日1剂。促排卵过程中记录基因重组人促卵泡素(recombinant 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r-FSH)使用时间及用量,化学发光法测定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注射日、取卵日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_2);ELISA法检测取卵日卵泡液E_2含量。记录IVF-ET过程中获卵数、成熟卵数(metaphaseⅡ,MⅡ)、正常受精数(two pronucleus,2PN)、可移植胚胎数及优质胚胎数。观察中药辅助治疗与上述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结果 r-FSH用量、HCG注射目E_2水平、取卵日血清E_2水平、获卵数、MⅡ卵数、2PN数、可移植胚胎数及优质胚胎数均与中药辅助治疗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中药辅助治疗组HCG注射日及取卵日血清E_2明显升高,获卵数、MⅡ卵数及可移植胚胎数亦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补肾法中药辅助治疗可改善DOR患者IVF-ET治疗卵巢反应性,增加获卵数,提高卵子质量、胚胎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加减方对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患者的卵巢储备功能及IVF-ET的影响。方法:选取江苏省中医院妇科及生殖科门诊DOR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成2组,分别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芬吗通口服28天停药,待月经来潮,于行经第2天继续服用芬吗通,连续3个周期。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补肾健脾加减方治疗,3个周期结束后接受IVF-ET周期。分析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基础卵泡数、基础内分泌水平、IVF周期治疗参数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经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中医症候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性激素指标FSH值、E2值、LH值较前下降,且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基础卵泡数较前增加(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基础窦卵泡计数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患者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较对照组均明显提高(P0.05),周期取消率呈降低趋势(P0.05)。结论:补肾健脾加减方可有效改善DOR患者其卵巢储备功能,提高卵巢反应性,增加促排卵效果,进而提高IVF-ET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左归丸加减在卵巢储备功能降低(DOR)肾阴虚证不孕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辅助生殖科行IVF-ET治疗至少2个促排卵周期的20例DOR患者的临床资料。第1周期(未使用左归丸加减)为中药处理前组(52周期);之后予左归丸加减口服至少3个月(中药持续干预),再次进入促排卵周期为中药处理组(46周期)。比较患者2个周期促排卵结局。结果经左归丸加减治疗后,再次接受IVF-ET治疗可获得有效胚胎的周期比率由28.3%升至57.6%(P0.05)。治疗前后周期的促性腺激素(Gn)用量、促排天数、治疗结束直径≥10 mm卵泡数、治疗结束直径≥14 mm卵泡数、获卵数(率)、成熟卵数(率)、受精卵数(率)及可用胚胎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归丸加减可提高DOR肾阴虚证不孕患者获得有效胚胎的周期比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IVF-ET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定坤丹联合微刺激方案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卵巢低反应(POR)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IVF中因卵巢低反应不孕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定坤丹联合微刺激方案,对照组采用微刺激方案。比较两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血清雌二醇(E_2)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促性腺激素(Gn)总使用量及用药天数、周期取消率、中医证候改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HCG日E_2水平、子宫内膜厚度、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明显增加(P0.05);C型内膜及Gn总使用量、Gn用药天数、周期取消率均减少(P0.05);两组卵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脾肾两虚兼肝郁证候明显改善(P0.05)。结论:定坤丹能改善IVF-ET中POR患者HCG日E_2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减少Gn用量及用药天数,降低周期取消率;提高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河北中医》2021,43(2)
目的观察中医序贯疗法干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PCOS不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在IVF-ET基础上予中医序贯疗法干预,对照组30例予IVF-ET治疗。比较2组促性腺激素(Gn)使用情况;比较2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雌二醇(E_2)、黄体生成激素(LH)、卵泡刺激素(FSH)及子宫内膜厚度变化;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指标(包括获卵数、受精卵数、优质胚胎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周期移植率)、妊娠结局(包括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流产率)情况;比较2组妊娠并发症(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及不良结局[前置胎盘、产后出血、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受精率80.61%(316/392),优质胚胎率54.58%(155/284),对照组受精率71.85%(314/437),优质胚胎率46.05%(134/291),治疗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妊娠高血压发病率5.26%(1/19),妊娠糖尿病发病率5.26%(1/19),对照组妊娠高血压发病率23.53%(4/17),妊娠糖尿病发病率17.65%(3/17),治疗组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发病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2组HCG日性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妊娠结局和不良结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医序贯疗法干预PCOS伴不孕患者行IVF-ET,能够有效提高胚胎质量,减少妊娠并发症,是PCOS患者行IVF-ET的有效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电针对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间结局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方法对37例DOR患者进行观察。所有患者在促排卵治疗前均接受电针治疗,每周治疗3次,总疗程为3个月经周期;在电针结束后进入IVF-ET周期。测定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抗苗勒氏管激素(AMH)、促排卵相关参数、获卵数、胚胎发育情况。结果患者AMH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P0.05);而bFSH、bFSH/LH、bE_2、P、HCG日E_2及P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患者基础窦卵泡(bAFC)、获卵数较干预前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成熟II级卵子(MII)数、受精数、优质胚胎数较干预前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疗法可以提高卵巢储备功能,促进卵泡的生长、发育,其对促排结局的改善可能是建立在对AMH的良性调节基础上的,但其作用机制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腔内理疗治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肾虚型卵巢低反应(poor ovarian response,POR)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行IVF-ET的POR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拮抗剂方案进行IVF-ET治疗。观察组在IVF-ET超排卵周期的前1个月经周期以及超排卵过程中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腔内理疗治疗,对照组不给予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肾虚症状改善情况及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E_2水平、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用量及天数、获卵数、受精率、可利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的情况。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患者肾虚证候积分降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肾虚证候积分降低(P0.05),Gn用量减少(P0.05),HCG日E_2水平增高(P0.01),获卵数、受精率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Gn天数、可利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及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腔内理疗可增加IVF-ET中POR患者的获卵数,减少Gn用量,提高受精率,改善肾虚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脱氢表雄酮(DHEA)预治疗对高龄卵巢储备正常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33例36~42岁卵巢储备正常行IVF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中药联合DHEA组(简称联合组)76例,进入IVF周期前给予中药联合DHEA预治疗8周;DHEA组82例,进入IVF周期前给予DHEA预治疗8周;对照组75例,不给予任何预处理。观察3组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冷冻胚胎数、临床妊娠率、早期自然流产率、活产率、抗苗勒氏管激素(AMH)、周期取消率、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 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及E2水平、Gn使用量和使用天数。结果联合组及DHEA组患者优质胚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治疗组受精率、冷冻胚胎数、临床妊娠率、活产率高于对照组,早期自然流产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治疗组患者预治疗后AMH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获卵数、周期取消率、h 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及E2水平、Gn使用量和用药时间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DHEA预治疗可以提高卵巢储备功能正常的高龄患者的优质胚胎率,其机制可能与AMH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毓麟珠加味对卵巢低反应不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卵巢低反应不孕患者运用毓麟珠加味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进行控制性超排卵(COH)治疗,比较COH治疗前后COH周期用Gn天数、支数、获卵数、受精数、优胚数、妊娠率、流产率。结果:42例患者在毓麟珠加味治疗3个周期后COH周期中用Gn天数、果纳芬和HMG支数较治疗前减少,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获卵数、受精数、优胚数高于治疗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2例患者妊娠10例,妊娠率为23.81%,流产3例,流产率为30%。结论:毓麟珠加味治疗卵巢低反应不孕,可调整卵巢对促性腺激素的反应,改善子宫内膜的容受性,提高临床妊娠率,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客观分析中医药分步论治IVF-ET失败患者再次IVF-ET降调日至胚胎移植日助孕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37例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生殖中心行IVF-ET长方案失败后的患者(肾虚肝郁血瘀型)为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治疗组72例;对照组65例),观察两组治疗后再次IVF-ET降调日至胚胎移植日助孕周期的获成熟卵子数、受精卵数、受精率、获新鲜胚胎数、HCG日及ET日子宫内膜厚度、周期取消率、起始周期移植率、取卵周期移植率等情况。结果(1)中医药分步论治可改善IVF-ET患者的HCG日内膜厚度、ET日内膜厚度;提高获受精卵数、受精率及获新鲜胚胎数。治疗前后比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后优于疗前。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中医药分步论治可提高IVF-ET患者的起始、取卵周期移植率,降低周期取消率。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后优于疗前;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后两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分步论治可改善IVF-ET患者的HCG日内膜厚度、ET日内膜厚度;提高获受精卵数、受精率及获新鲜胚胎数;提高IVF-ET患者的起始、取卵周期移植率,降低周期取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方案对前次行长方案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失败患者第2周期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科因前次IVF-ET失败而再次行IVF-ET治疗患者33例。以患者第1周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长方案促排卵数据为对照组,第2周期拮抗剂方案促排卵数据为研究组,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比较2个周期的治疗情况和妊娠结局。结果2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基础小卵泡数目(AFC)、基础促卵泡激素(FS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促性腺激素(Gn)用量、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hCG注射日雌二醇(E 2)水平、获卵数、MⅡ卵数、移植胚胎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研究组Gn使用时间更短,2PN受精率、优质胚胎数、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前次GnRH-a长方案IVF-ET治疗失败的患者,选用拮抗剂方案可显著提高优质胚胎数、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6.
补肾健脾法治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卵巢低反应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法治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卵巢低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卵巢低反应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38例)和对照组(40例)。在进入控制性超促排卵(COH)流程之前,中药组给予3个月的补肾健脾中药治疗,对照组不予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窦卵泡计数(AFC),及予来曲唑微刺激方案后两组获卵数、优质胚胎数、妊娠率情况。结果①治疗后中药组bFSH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1),AFC增多(P0.01);且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②治疗后中药组获卵数增加且多于对照组(P0.01),中药组优质胚胎数也较治疗前增多(P0.01)。③治疗后中药组临床妊娠率较对照组有增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补肾健脾法可改善IVF-ET中卵巢低反应,提高卵巢储备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调周法联合辅酶Q10治疗高龄卵巢功能减退(DOR)不孕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方案体外受精(IVF)结局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DOR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辅酶Q10预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调周法,2组均采用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方案。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性激素水平、促排卵周期促性腺激素(Gn)使用天数及总量、获卵数、成熟卵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数、优质胚胎率及周期取消率。结果:2组促卵泡生成素(FSH)、抗苗勒管激素(AMH)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获卵数、优质胚胎数、优质胚胎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调周法联合辅酶Q10可改善DOR不孕症患者卵巢功能,提高卵子质量及优质胚胎率,改善IVF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滋阴补阳方序贯疗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患者氧化应激指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拟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PCOS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 50例。治疗组入组后予滋阴补阳方序贯疗法,对照组入组后不做任何处理,2组患者于入组后第4个月经周期[辅助生殖技术(ART)周期]行超促排卵(黄体期长方案)。比较 2组患者取卵日获卵数、MⅡ卵数;比较 2组患者授精后第2、3日受精卵数、卵裂(胚胎卵裂球)数、可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数;比较 2组患者ART周期取卵日卵泡液氧化应激指标[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合成酶(GSS)]。结果:取卵日2组患者获卵数和MⅡ卵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受精卵数、卵裂数、可移植胚胎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 0.05),优质胚胎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卵裂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SOD、GS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GSS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ROS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滋阴补阳方序贯疗法可有效改善PCOS不孕症患者IVF-ET后的受精情况与胚胎发育情况,其机制与降低卵泡内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补肾调周法联合微刺激对卵巢低反应(poor ovarian response,POR)不孕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探讨在POR患者行控制性促排卵周期中运用补肾调周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将76例POR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微刺激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补肾调周中药,疗程为3个月。比较两组肾阴虚证候改善情况、促性腺激素(Gn)天数、Gn用量、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雌二醇(E_2)水平、获卵数、MⅡ卵数、MⅡ卵受精率、优质胚胎数、优质胚胎率、周期取消率、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生化妊娠率和临床妊娠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7%(36/38)高于对照组[76.3%(29/38)](P0.05)。治疗后治疗组获卵数、MⅡ卵数、优质胚胎数、优质胚胎率及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Gn天数、Gn用量、HCG日E_2、MⅡ卵受精率、周期取消率、生化妊娠率及临床妊娠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调周法能增加POR患者超促排卵周期的获卵数、MⅡ卵数,提高优质胚胎率,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调周法对反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失败患者卵巢储备功能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60例参加IVF-ET周期的反复IVF-ET失败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控制性超排组(观察组,30例)和控制性超排组(对照组,30例),观察治疗前后及两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比较促性腺激素的用量、血清雌激素水平、促卵泡生成素水平、血清抑制素B水平、抗苗勒激素水平、取卵数、优质卵率、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和妊娠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FSH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基础E2、血清抑制素B、抗苗勒激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FS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取卵数、优质卵率、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补肾活血调周法可改善IVF-ET失败患者卵巢储备功能,其机理可能与其提高抗苗勒激素、血清抑制素B水平,协调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