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0 毫秒
1.
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 ,比较不同疗法的疗效。方法 对 4 84例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病例作回顾性分析 ,应用卡方检验比较病期、原发灶大小、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综合治疗等因素对复发转移的影响。结果 复发转移发生于术后 3年内占 85 .5 5 % ,3年后占 14 .5 %。病期越晚复发转移率越高 ,Ⅰ期6 0 .0 % ,Ⅱ期 82 .9% ,Ⅲ期 92 .6 % ,Ⅳ期 10 0 %。病灶 >5cm(96 .6 % )复发转移率明显高于 <2cm(6 9.9% ) ;淋巴结转移 (80 .4 % - 10 0 % )明显高于淋巴结无转移者 (48.1% ) ;单纯手术治疗 (98.5 % )明显高于手术 +放疗 +化疗组(77.7% )。结论 乳腺癌术后的复发转移多发生于术后 3年内。术后定期随访 ,对复发转移者也应做到“三早” ,进行综合治疗 ,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2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16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特点.结果 16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占同期乳腺癌患者(121例)的13.2%,45岁以上患者占87.5%(14/16),绝经后患者占68.8%(11/16),93.8%(15/16)的患者肿瘤<5cm,腋窝淋巴结阴性患者占62.5%(10/16),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占93.8%(15/16).7例患者出现复发或转移,其中5例死亡.2/7例同时出现2个部位以上的复发或转移.术后1年内出现复发或转移的患者共5例,另2例在术后2年内发生了转移.结论 三阴性乳腺癌复发转移快、病死率高,并且治疗手段有限.对其诊治应严格而规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乳腺癌的发病规律、早期临床表现 ,提高乳腺癌的诊断及治疗水平。 方法 :对 115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红外线诊断占 78 3% (18/ 2 3) ,X线钼靶的诊断占93 5 % (2 9/ 31) ,细胞学诊断占 80 % (16 / 2 0 )。分期早期与晚期的雌激素受体 (ER)及抗凋亡相关基因 (Bag 1)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腋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Bag 1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随访 89例 ,2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 92 .1% (82 / 89)和 85 7% (5 4 / 6 3)。 结论 :本组乳腺癌患病年龄以 4 1~6 0岁年龄多见 ,红外线、X线钼靶、细胞学检查是诊断乳腺癌的主要手段。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乳腺癌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 1990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收治的 5 6 3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6 9例发生复发转移 ,占 12 3%。乳腺癌原发肿块大于 5cm ,位于外上、内上象限及乳晕区 ,未做腋淋巴结清扫及腋下淋巴结转移大于 4个 ,术后未放疗 ,未化疗及化疗少于 6周期 ,未服三苯胺及服药时间不足 2a者 ,复发转移率明显高于原发肿块小于 5cm ,位于其他部位 ,腋下淋巴结 (- )及腋下淋巴结转移小于等于 4个 ,术后放疗 ,化疗 6周以上 ,口服三苯氧胺 2a以上者 (P <0 0 0 5 )。浸润性癌复发转移率高于非浸润性癌 (P <0 0 2 5 )。结论 :乳腺癌复发转移与原发肿块的大小、位置、病理类型、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后放疗、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腋淋巴结超声分级对乳腺癌患者术前待穿刺淋巴结的选择作用.方法 原发性乳腺癌179例,术前1周内进行腋淋巴结超声检查.根据淋巴结皮质厚度及有无结门高回声将其分为5级.选择皮质最厚、离乳腺原发病灶最近的淋巴结进行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并用注射亚甲蓝方式术前定位此淋巴结,术后送常规病理检查.以术后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超声分级的各级恶性淋巴结发生率及超声分级判断腋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 179例乳腺癌腋淋巴结超声分级为:1级40例,2级80例,3级40例,4级10例,5级9例.腋淋巴结穿刺活检的179个淋巴结中42个(23.5%)有转移,137个(76.5%)无转移;术后病理证实54例腋淋巴结有转移.各超声分级穿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分别为:1级5%(2/40),2级9%(7/80),3级40%(16/40),4级80%(8/10),5级100%(9/9).以淋巴结皮质厚度大于2.5 mm为截点,超声分级判断腋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78.6%(33/42),特异度为81.2%(111/137).结论 基于淋巴结皮质厚度及结门回声改变的超声分级可于术前有效预测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当超声发现腋淋巴结皮质厚度大于2.5 mm时,应该进一步进行超声引导下的淋巴结穿刺活检术以确认淋巴结有无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后未行放疗的Ⅱ、Ⅲ期乳腺癌局部复发的相关因素,寻找预防和降低乳腺癌局部复发的有效措施。方法对51例手术后未行放疗的Ⅱ、Ⅲ期乳腺癌病人胸壁复发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1例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以胸壁复发多见,胸壁复发率为62.7%(32/51),2年内局部复发占56.9%(29/51),随着T分期的升高,胸壁复发明显增加,ER和PR均为阴性的2年内复发率为75%(3/4),腋窝淋巴结阳性数多、手术不规范、未进行规范综合治疗、尤其是术后未行放疗是乳腺癌胸壁复发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结论严格规范的手术操作及术后规范的综合治疗是预防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CD44V6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侵袭、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细胞CD4 4V6的表达及其与侵袭、转移的关系。 [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6 0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CD4 4V6的表达。 [结果 ]CD4 4V6的表达阳性率在中、低分化组分别为 74 .0 7% (2 0 / 2 7)、80 .76 % (2 1 / 2 6 ) ,明显高于高分化组的表达阳性率 4 2 .85 % (3/ 7) (P <0 .0 1 ) ;在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阳性率为 86 .1 1 % (31 / 36 )明显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阳性率 5 4.1 6 % (1 3/ 2 4 )(P <0 .0 1 )。 [结论 ]乳腺癌中CD4 4V6的高表达可能预示肿瘤的恶性度与高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与CT显像在乳腺癌治疗后随访的价值.方法 40例乳腺癌治疗后患者均行PET/CT与CT全身显像,应用目测法和半定量分析法(标准摄取值,SUV)判断PET/CT结果,并将PET/CT结果与同期的CT结果进行双盲比较.结果 40例患者中,PET/CT显像结果阴性8例,局部复发3例,4肺转移例,肺炎1例,胸膜及胸壁转移3例,多发骨转移6例,肝脏转移4例,脐周软组织转移1例,双侧腋窝、双侧肺门、纵隔、锁骨上窝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13例(共发现40个转移的淋巴结).CT检查结果:阴性13例,局部复发2例,肺转移5例,胸膜及胸壁转移2例,多发骨转移3例,肝脏转移2例,双侧腋窝、双侧肺门、纵隔、锁骨上窝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13例(共发现28个转移的淋巴结).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在乳腺癌治疗后病灶的复发和(或)转移的监测优于CT.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的时间分布情况及预后.方法将70例有明确复发和转移的病例依据无瘤生存期<2年和>2年分为两组,对比其生存率:依据淋巴结转移个数分为≤3个组和>4个组,对比其与无瘤生存期的关系.结果乳腺癌术后复发和转移多发生于术后第2、3年之内,以后呈逐年下降趋势,病理示淋巴结转移个数增加则无瘤生存期缩短(P<0.01)无瘤生存期在2年之内的病例,其5年生存率明显缩短(P<0.01).结论多个淋巴结转移是乳腺癌术后复发和转移的高危因素,加强术后2年之内定期复查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及预后.结果:20例患者肿瘤直径1~5cm,术后病理报告ER(-)、PR(-)、Her-2(-).Ri-67:>40%(+)15例,余5例阳性率为10%~30%.其中腋窝淋巴结转移14例(70%);CK5/6(+)及CK15(+)18例(90%),另2例CK5/6(+)CK15(-).20例患者术后均行TA方案辅助化疗,其中2例行TA方案新辅助化疗2个疗程.3例患者术后1年半内死亡,9例患者术后1~2年出现复发及转移,2例行新辅助化疗的患者2年内未出现复发及转移.结论:"三阴"性乳腺癌是复发转移快、死亡率高、治疗手段有限的恶性肿瘤.术前行新辅助化疗可能对延缓复发有益.  相似文献   

11.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10):945-948
目的探讨乙醛脱氢酶1(ALDH1)在乳腺癌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4年1月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行乳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乳腺癌转移淋巴结(n=47)和未转移淋巴结(n=15)中ALDH1的表达,分析转移淋巴结中ALDH1表达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乳腺癌转移淋巴结和未转移淋巴结中ALDH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 17%(17/47)、6. 67%(1/15),转移淋巴结中ALDH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未转移淋巴结(χ~2=4. 804,P <0. 05)。乳腺癌转移淋巴结中ALDH1表达与患者肿瘤临床分期、肿瘤直径、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Ki-67表达及原发灶分子分型无关(P> 0. 05),与肿瘤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数有关(P <0. 05)。乳腺癌转移淋巴结ALDH1表达阳性患者和ALDH1表达阴性患者5 a生存率分别为82. 4%(14/17)、90. 0%(27/30),乳腺癌转移淋巴结ALDH1表达阳性患者与ALDH1表达阴性患者5 a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576,P> 0. 05)。结论乳腺癌转移淋巴结中ALDH1表达与原发灶肿瘤分级、淋巴结转移数相关,但转移淋巴结中ALDH1表达与患者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12.
CK19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的价值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 :探讨检测乳腺癌HE阴性的前哨淋巴结微转移对SNB预测腋淋巴结状态准确性的价值。方法 :以细胞角蛋白 19作为组织特异性标志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 ,对 32例HE阴性的 6 8枚前哨淋巴结的微转移灶进行检测。结果 :5例病人的 9个前哨淋巴结有微转移灶 ,其中 1例假阴性的 2枚前哨淋巴结均发现微转移灶。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灶的检出率是 13.2 % (9/ 6 8)。从而可使SNB预测腋淋巴结状态的敏感性从 95 .8%(2 3/ 2 4)提高到 10 0 % (2 8/ 2 8) ;准确性从 98.2 % (5 4/ 5 5 )提高到 10 0 % (5 5 / 5 5 )。结论 :应用CK19单抗检测乳腺癌HE阴性的前哨淋巴结微转移可提高SNB预测腋淋巴结状态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癌阴性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及其意义。方法应用鼠抗人细胞角蛋白(CK-19)单克隆抗体、鼠抗人癌抗原(CA72-4)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方法对65例可切除性胃癌病人的385个阴性淋巴结进行微转移检测,对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两种单克隆抗体联合检测共检出17例(26.2%)胃癌33个(8.6%)淋巴结有微转移,淋巴结微转移与胃癌组织分型、侵袭胃壁深度有关(χ2=6.776、10.860,P0.05)。随访28例病人,5例检出淋巴结微转移,其中无复发组2例,占9.5%(2/21);复发及死亡组3例,占42.9%(3/7),复发及死亡组微转移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复发组(χ2=3.977,P0.05)。有微转移者5年生存率(65.3%)明显低于无转移者(87.4%),差异有显著性(χ2=16.590,P0.01)。结论单克隆抗体联检可以提高胃癌淋巴结微转移检出率,提高临床病理分期准确性,指导术后综合治疗,并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与骨转移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与骨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所有患者手术时均接受同侧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并对淋巴结进行病理检查 ,所有患者术后定期接受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 (SPECT)全身骨显像。结果 :2 92例乳腺癌患者中低分化癌骨转移率为 2 7 3% (6 / 2 2 ) ,高分化癌骨转移率为 45 2 % (12 2 / 2 70 ) ,两者差异无显著性 (P >0 .1) ;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骨转移率为 5 4 3% (10 0 / 184) ,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骨转移率为 2 5 9%(2 8/ 10 8)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 ;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 2年内和 2年以上骨转移率分别为 48 4% (6 2 /12 8)和 6 7 8% (38/ 5 6 )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2 5 ) ;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 2年内和 2年以上骨转移率分别为2 4 2 % (16 / 6 6 )和 2 8 6 % (12 / 42 ) ,两者差异无显著性 (P >0 .5 )。结论 :乳腺癌患者骨转移与乳癌的高低分化程度无关 ;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骨转移率增高 ,且随时间增多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α和ERβ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乳腺癌和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雌激素受体亚单位ERα和ERβ的表达。 方法 :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的方法测定 4 2例乳腺癌和 19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ERα和ERβ的mRNA表达 ,评价其分布的差异以及乳腺癌中ER表型与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大小的关系。结果 :ERβ总表达率在乳腺癌为 5 4 .8% ,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的 2 6 .3% (P <0 .0 5 ) ;乳腺癌ERα表型占 2 1.4 % ,乳腺纤维腺瘤为 5 2 .6 % ;乳腺癌ERα和ERβ共表达表型占 5 4 .8% ,乳腺纤维腺瘤为 2 1.1% ,两者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乳腺癌中各ER表型与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大小均无明显关系 (P >0 .0 5 )。结论 :乳腺癌可获得ERβ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高频超声对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焦作市第五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乳腺癌疑似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入选者于入院时均接受腋窝淋巴结高频超声检查,以术中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分析高频超声对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结果 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80例乳腺癌患者共检出淋巴结87枚,其中49枚为转移性淋巴结,38枚为未转移性淋巴结。以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高频超声检查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87.76%(43/49),特异度为89.47%(34/38),阳性预测值为91.49%(43/47),阴性预测值为85.00%(34/40)。Kappa一致性检验提示高频超声评估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与病理检查结果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appa=0.768,P<0.001)。转移性淋巴结患者皮质厚度≥3 mm、L/S>2、混合型或周边型血流、2级与3级血流占比高于未转移性淋巴结患者(P<0.001)。结论 高频超声对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复发转移乳腺癌的临床特点、最佳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68例复发转移乳腺癌病人,采取化疗,结合手术、放射治疗、术后辅助化疗.结果 46例伴有内脏转移的多个部位以上复发转移病人,经化疗病灶缩小明显(PR)14例,病情稳定(SD)16例,病情进展(PD)16例,临床获益(CR PR SD)65%(30/46),1年生存率65%.22例单个复发转移病灶化疗后PR 20例,PD 2例,临床获益90%(20/22),2年无瘤生存率90%.结论 乳腺癌复发转移应以化疗为主,配合手术、放疗、及内分泌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2005年6月期间行根治性手术的36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0例患者中,术后局部复发45例,局部复发率为12.5%(45/360),其中3年内复发38例,占84.4%(38/45)。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为T3~4者的局部复发率比T1~2者显著增高(P<0.01),淋巴结转移数目≥4枚者比≤3枚者显著增高(P<0.01),TNM分期为Ⅲ期者比0~Ⅱ者显著增高(P<0.05),未完成辅助放化疗者比完成放化疗者显著增高(P<0.01),而在不同的年龄组、病理类型和手术方式之间的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数目与术后局部复发呈正相关(B为1.061,Sig为0.004),转移数目越多局部复发率越高;是否完成辅助放化疗与术后局部复发呈负相关(B为-0.756,Sig为0.036),未完成辅助放化疗者局部复发率高。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与原发灶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TNM分期和是否完成辅助放化疗有密切关系。其高危因素是淋巴结转移数目≥4枚和术后未完成辅助放化疗。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术后予辅助放化疗,可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后的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哨兵淋巴结活检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哨淋巴结(SLN)活检术(SLNB)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意义.方法 对2000年11月~2003年10月的179例临床T1-3N0M0期乳腺癌患者用美蓝注射于乳腺癌肿瘤瘤周后,进行SLNB,随后所有病例均行包括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在内的乳腺癌手术切除.结果 成功检出前哨淋巴结171例,检出成功率为95.5%(171/179).SLN检出1个者70例,占40.9%;2个者56例,占32.7%;3个以上者45例,占26.3%.SLNB的准确性为88.9%,灵敏度87.7%,特异度89.8%,假阴性率12.3%(9/73).原发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与假阴性率有关,原发肿瘤大于2 cm,腋窝淋巴结转移1~3个时易出现假阴性.结论 SLN转移情况基本能够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状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早期乳腺癌实施保乳手术后加用放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1年1月~2011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6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实施放疗组42例,未放疗组20例,两组术后均进行正规的化疗,术后从生存率、有无局部复发和有无远处转移等方面进行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均获得术后随访.放疗组5年生存率95.2%、局部复发者占4.8%、远处转移占2.4%;未放疗组5年生存率80%、局部复发者占35%、远处转移占2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乳腺癌采用保乳手术联合放疗和化疗等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