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50篇
  免费   444篇
  国内免费   216篇
耳鼻咽喉   44篇
儿科学   61篇
妇产科学   153篇
基础医学   340篇
口腔科学   88篇
临床医学   850篇
内科学   484篇
皮肤病学   68篇
神经病学   98篇
特种医学   233篇
外国民族医学   40篇
外科学   517篇
综合类   1677篇
预防医学   718篇
眼科学   29篇
药学   672篇
  5篇
中国医学   698篇
肿瘤学   33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188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169篇
  2019年   179篇
  2018年   166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309篇
  2013年   314篇
  2012年   338篇
  2011年   405篇
  2010年   384篇
  2009年   335篇
  2008年   321篇
  2007年   337篇
  2006年   357篇
  2005年   320篇
  2004年   315篇
  2003年   252篇
  2002年   239篇
  2001年   264篇
  2000年   219篇
  1999年   159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117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102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78年   7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4篇
  1973年   2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目的的:观察电针耳迷走神经对断奶前母本隔离(PMS)小鼠焦虑、抑郁样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3只成年C57BL/6雄鼠与9只成年C57BL/6雌鼠按1雄3雌随机合笼,待雌鼠受孕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母本隔离组。在造模成功后,母本隔离组子代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电针组麻醉后进行电针干预,穴位选择双侧耳甲区,连续波,频率为2 Hz,强度为1 mA,1次/d,10 min/次,6 d/疗程,共干预2个疗程。对照组、模型组参照电针组进行麻醉束缚,但不进行电针干预。干预完成后,分别采用旷场测试、高架十字迷宫测试和悬尾测试对3组小鼠进行行为学检测;采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小鼠前额叶皮层(PFC)、中缝背核(DRN)脑区原癌基因蛋白(c-fos)表达水平和DRN脑区5-羟色胺(5-HT)神经元数量。结果:(1)行为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总移动距离、中心区域时间百分比、开臂花费时间、开臂总移动距离、进入开臂次数均明显降低,悬尾静止时间明显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总移动距离、中心区域时间百分比、开臂花费时间、开臂总移动距离、进入开臂次数均明显增加,悬尾静止时间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c-fos表达水平和5-HT神经元数量: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DRN、PFC脑区c-fos神经元数量均明显降低,模型组DRN脑区5-HT神经元数量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DRN、PFC脑区c-fos神经元数量均明显更高,电针组DRN脑区5-HT神经元数量明显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耳迷走神经可改善PMS小鼠焦虑、抑郁样行为,其具体机制可能与调节DRN、PFC脑区c-fos表达和DRN脑区5-HT神经元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观察不同干预方式对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缺血性脑卒中(IS)复发的影响。方法对188例椎-基底动脉IS患者出院后随访12~30个月。依据不同的干预方式,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63例,仅住院期间行药物治疗;B组69例,住院期间行药物治疗,出院后坚持二级预防治疗;C组56例,住院期间行支架治疗和药物治疗,出院后坚持二级预防治疗。比较三组IS复发情况。结果 随访期间共出现IS复发66例(35.11%)。A组IS复发率高于B组和C组(69.84%vs.20.29%和14.29%)(P<0.05)。A组多支血管病变IS复发率高于B组和C组(46.03%vs.10.14%和14.29%)(P<0.05)。A组和B组单支血管病变IS复发率高于C组(23.81%和10.14%vs.0%)(P<0.05)。结论 进行规范化药物和支架治疗能明显降低椎基底动脉IS的复发率。椎基底动脉单支血管病变支架治疗患者的IS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影响我国老年人认知水平的变化趋势,分离出年龄、队列效应。方法 基于CLHLS(2002—2018)多重队列追踪数据,以Stata16.0软件为工具,运用分层生长曲线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研究发现,个体行为生活方式、社会经济地位、性别、慢性病数量对认知水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年龄、队列对认知水平的变化具有独立效应;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国老年人认知水平下降,认知水平的城乡、性别差异明显;较年轻出生队列的老年人认知水平较好,认知水平的城乡差异随着队列的年轻化而变大,性别差异在较年轻队列有略微缩小的趋势。结论 影响认知水平因素复杂,认知障碍会增加医疗成本及照护负担,因此需准确把握老年认知水平的变化规律与作用路径,从而为卫生服务、养老保障、长期医疗照护的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糖酵解产物乳酸对巨噬细胞表型极化的影响。方法:我们选取人单核/巨噬细胞系THP-1,乳酸处理后采用RT-PCR、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ELISA等手段,观察指标:CD68、CD163变化;分泌因子:TNF-α、IFN-γ、IL-12、IL-10 变化。结果:15 mmol/L浓度的乳酸可显著上调巨噬细胞M2型标志分子CD163的表达(P<0.05),上调M2-TAM分泌因子IFN-γ和IL-10的表达(P<0.05),下调M1-TAM分泌因子TNF-α和IL-12的表达(P<0.05)。结论:乳酸可重塑巨噬细胞向M2-TAM亚群分布,揭示肿瘤细胞糖酵解产生乳酸可能通过重塑巨噬细胞表型发挥重要的促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四川省儿科医师转岗培训学员结业后转归特点,以期为缓解儿科医师缺乏提供对策。  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四川省2017年2月–2020年9月完成儿科医师转岗培训学员结业后工作量、薪酬变化等资料,比较转岗成功与不成功的学员特点。  结果  208人完成转岗培训,其中178人(85.6%)完成了本次调查,120人(67.4%)来自非儿科专业。大部分(>90%)学员来自二级及以下等级医疗医院,遍布所有四川省辖市及自治州。本研究中近四年来四川省儿科医师转岗培训的转岗成功率为85.0%(102/120),转岗成功率2017年为88.2%(15/17)、2018年为72.7%(16/22)、2019年为86.7%(39/45)、2020年为94.0%(32/34)。儿科医师转岗结业后转岗成功与否在性别、年龄、医院等级、转岗前专业、单位设立儿科、重视儿科程度、单位变动、薪酬变化及新冠疫情期间工作变化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转岗成功学员较失败学员培训后工作量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37,P=0.003),78.4%的学员认为转岗后工作量较转岗前增加。转岗成功与否和转岗后工作量变化之间存在较高强度相关〔|Phi(ψ)|=0.729〕。  结论  政府支持下的转岗培训制度为快速解决儿科医师不足的问题发挥了积极与重要的作用,但从根源上解决儿科医师工作量太大等问题仍是一个挑战。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否能抑制高脂饮食喂养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进程,从巨噬细胞泡沫化角度探讨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选择6周龄雄性ApoE-/-小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普通饮食)、模型组(高脂饮食)、GLP-1组(高脂饮食+GLP-1)和GLP-1阻断组(高脂饮食+GLP-1+GLP-1抑制剂),每组各10只。喂养12周后处死小鼠,采血后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脂水平;取主动脉做组织包埋、切片并采用HE染色观察主动脉病理变化;分离腹腔巨噬细胞,采用油红O染色检测巨噬细胞泡沫化状况,采用RT-PCR检测巨噬细胞中白细胞分化抗原36(CD36)、细胞清道夫受体A(SR-A)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CD36、SR-A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GLP-1组及GLP-1阻断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巨噬细胞泡沫化程度及巨噬细胞内CD36、SR-A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GLP-1组小鼠血清TC、TG、HDL-C、LDL-C水平、巨噬细胞泡沫化程度、巨噬细胞内CD36、SR-A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减少(P<0.05);与GLP-1组比较,GLP-1阻断组小鼠血清TC、TG、HDL-C、LDL-C水平、巨噬细胞泡沫化程度、巨噬细胞内CD36、SR-A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GLP-1可能通过抑制巨噬细胞泡沫化,抑制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乳腺癌中肿瘤抑制蛋白(p5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与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7月开封市妇产医院病理科100例乳腺癌患者术后病理组织行免疫组化,观察组织内p53、EGFR表达情况;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p53、EGFR表达与病理参数关系。结果: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p53突变型和EGFR阳性者与肿瘤大小、淋巴转移、病理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P<0.05)。结论:p53、EGFR在乳腺癌中呈高表达,与患者病理组织学分级等病理特征呈正相关,可对患者预后提供一定判断。  相似文献   
9.
中国宫颈癌的疾病负担较重,防控形势较为严峻。宫颈癌因病因明确,可通过早期筛查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尽管如此,国内基层医疗单位的细胞学和阴道镜检查水平较差,制约了宫颈癌筛查的效果。近年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快速发展为宫颈癌筛查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有望提高基层医生的诊断能力,加速实现全球消除宫颈癌的战略目标。本文将对AI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摘要】 患者女,25岁,因手足、腋下和腹股沟红斑水疱伴疼痛反复1个月就诊。7年前患者因腋臭双腋下曾行小切口汗腺切除术。1个月前因颈部滑膜肉瘤(ⅡB期)术后行多柔比星脂质体化疗,3次化疗期间,出现手足、腋下和腹股沟红斑水疱伴疼痛,皮损逐次加重。皮肤科检查:双手掌、足跖及腋下、腹股沟等间擦部位可见大片水肿性红斑,边界较清楚,上有粟粒至黄豆大小水疱,可见糜烂;皮疹处皮温高,触痛明显,尼氏征阳性;双腋下行小切口腋臭手术的部位无皮损,无疼痛。腋下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基底层下水疱形成及部分汗腺坏死。诊断:多柔比星脂质体相关间擦疹型手足综合征。根据该病例合并腋臭手术史,手术部位皮肤正常,推测该病发病机制可能为药物经汗腺排泄到皮肤后诱发的皮肤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