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臀上动脉岛状肌皮瓣治疗骶尾部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2年5月,收治11例骶尾部褥疮患者。男7例,女4例;年龄52~73岁。褥疮范围6cm×5cm~11cm×8cm。根据缺损部位及大小设计以臀上动脉为血管蒂的轴型岛状肌皮瓣移位修复骶尾部压疮。结果:术后肌皮瓣全部成活,10例伤口I期愈合,1例出现切口缘2cm长度的感染,经换药后愈合。随访3个月,移植肌皮瓣未见破溃,皮肤颜色及弹性均恢复较好,压疮无复发。结论:臀上动脉岛状肌皮瓣供血动脉恒定,切取方便,质地较厚耐磨,供区无需植皮,在臀骶部压疮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臀部皮瓣修复骶尾部、臀部、坐骨结节部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6年7月至2022年7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整复烧伤科收治的压疮患者20例(骶尾部9例,臀部5例,坐骨结节部6例);分别采用臀上动脉穿支皮瓣修复5例,压疮创面大小为3 cm×4 cm~8 cm×13 cm,皮瓣切取面积为4 cm×8 cm~9 cm×18 cm;臀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7例,压疮创面大小为2 cm×4 cm~8 cm×12 cm,皮瓣切取面积为5 cm×10 cm~12 cm×20 cm;臀大肌肌皮瓣修复8例,压疮创面大小为4 cm×4 cm~11 cm×15 cm,皮瓣切取面积为8 cm×12 cm~12 cm×20 cm。结果 20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18例患者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均一期愈合,2例患者皮瓣术后裂开,经2期手术修复愈合,其中1例患者缩小供瓣区后行全厚皮片移植术,术后全厚皮片成活良好;1例患者缩小供瓣区后行中厚皮片移植术,术后皮片部分成活,残留少许肉芽创面经后期换药治愈。结论 臀部皮瓣血供丰富,外形美观,不臃肿,弹性佳,耐磨性较好,抗感染能力较强,是目前修复骶尾部、臀部、坐骨结节部压...  相似文献   

3.
对12例骶尾部Ⅲ~Ⅳ期压疮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合肌皮瓣转移手术治疗.手术后加强患者管道护理,保持持续恒定负压吸引,维持适当的体位,密切现察肌皮瓣血运,加强支持治疗.结果 术后肌皮瓣全部成活,无1例发生血管危象等并发症,压疮均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老年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老年压疮患者清创后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敷料覆盖创面,持续负压吸引。结果经1~3次应用VSD技术,肉芽组织生长良好,植皮成功闭合创面。结论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处理创面不仅变开放性创面为闭合性创面,而且还能透气,全方位引流,清除液化坏死组织和各种毒性分解产物,刺激血管、肉芽组织生长,改善局部组织供血,有利间生态组织恢复活性。且方法简便,省时省力,疗效显著,不失为治疗老年压疮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颈部巨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修复颈部巨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经验。方法:彻底清创后于创面同侧肩背部设计和切取斜方肌肌皮瓣,通过明道转移覆盖创面,供瓣区游离植皮或直接拉拢缝合封闭。结果:11例颈部巨大缺损创面应用斜方肌岛状肌皮瓣转移覆盖修复均Ⅰ期愈合,术后未发生颈部血管破裂大出血,未出现垂肩和上肢外展受限等并发症,外形和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颈部巨大软组织缺损常常合并有颈部大血管和神经的损伤和暴露,应用斜方肌岛状肌皮瓣转移修复效果可靠,抗感染和生物清洁作用强,切取容易,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介绍背阔肌皮瓣切取方法,以及供区处理原则。方法 临床切取背阔肌皮瓣治疗小腿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骨外露骨缺损14例。移位重建屈肘功能6例,屈肘及屈指功能2例,伸肘功能4例。结果 肌皮瓣全部成活,供区经皮下潜行游离宽度在 8-10 cm以内均可完全缝合关闭创口。大于10 cm均需游离植皮而闭合创面。供区经1.5-2年观察功能正常。结论 应用背阔肌皮瓣可修复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可重建肌肉功能,供区处理得当,对供区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低位背阔肌肌皮瓣在肩背部和上肢软组织深度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自2017年12月至2021年6月,共10例患者纳入研究.创面位于肩部(3例)、背部(5例)和上肢(2例).创面均采用低位背阔肌肌皮瓣修复,肌皮瓣位于背阔肌外下缘.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或植皮修复.结果 8例皮瓣完全存活,2例局部坏死.供瓣区切口...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逆行缝匠肌肌皮瓣或肌瓣修复小腿和膝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6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9例小腿和膝周软组织缺损患者均采用逆行缝匠肌肌皮瓣或肌瓣转移修复,7例采用肌皮瓣,2例采用肌瓣,封闭创面。供瓣区直接缝合。结果:9例患者缝匠肌肌皮瓣或肌瓣均存活良好,供瓣区愈合良好。1例肌瓣上植皮一期成活。1例患者肌瓣上植皮愈合稍差,经换药后创面愈合;1例患者肌皮瓣远端颜色发暗,经换药后创面愈合。9例患者术后均随访3个月~2年,皮瓣色泽良好,质地柔软,无骨髓炎及窦道形成。结论:采用逆行缝匠肌肌皮瓣或肌瓣是修复小腿和膝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双侧臀上动脉穿支岛状皮瓣修复骶尾部巨大压疮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11例骶尾部巨大压疮,均采用双侧臀上动脉穿支岛状皮瓣移位修复;创面范围11cm×10cm-17cm×14cm,皮瓣大小20cm×11cm-22cm×14cm。结果:11例双侧臀上动脉穿支皮瓣全部成活,压疮创面一期愈合;随访1-3年,皮瓣不显臃肿,无凹陷、感染、坏死,臀部外观均良好。结论:臀上动脉穿支密集,血供丰富,营养皮肤及皮下组织范围大,故臀上动脉穿支岛状皮瓣治疗骶尾部压疮疗效满意,而使用双侧该皮瓣则是修复骶尾部巨大压疮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凝胶在肌皮瓣修复深度电击烧伤创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8年10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4例深度电击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清创及肌皮瓣修复治疗,观察组另在清创后、植皮后给予rhEGF凝胶涂抹。对比清创后至肌皮瓣修复时间、二次清创率、修复术前创面感染发生情况,并比较术后肌皮瓣成活及创面愈合情况,另对比供区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且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供区创面瘢痕形成情况。结果:观察组清创后至肌皮瓣修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二次清创率及修复术前创面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后肌皮瓣均完全成活(100.00%),其中创面一期愈合率分别为88.10%(37/42)、92.86%(39/42),其余经换药及引流后均创面愈合,且供区均愈合良好。观察组供区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6个月及12个月的供区创面瘢痕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肌皮瓣修复深度电击烧伤创面中应用rhEGF凝胶,可明显缩短清创至肌皮瓣修复时间,减少二次清创及术前创面感染的发生,术后创面愈合效果满意,并可加快供区创面愈合速度,缩短住院时间,可减少术后供区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臀骶周围深度压疮的临床分型和手术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10月至2021年12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整形美容烧伤科收治的45例(72处)骶尾部及其周围压疮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创面特点分为窦道型28处、溃疡型20处和混合型24处。针对不同类型压疮,分别采用一期亚甲蓝标记、肿胀液创腔周围注射下彻底扩创、VSD覆盖,二期再次同样程序扩创、局部皮瓣转移或肌瓣填充腔隙,肌瓣和皮瓣分开设计,创腔基底闭式冲洗2周左右,供瓣区直接闭合或植皮。结果 45例(72处)患者臀骶周围深度压疮经手术治疗后,64处愈合,4处三次手术后愈合不良,患者放弃治疗,4处周围愈合较差,经换药及局部清创后愈合。结论 对深度压疮进行分型有利于合理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遵循深度压疮的治疗原则及手术原则,能极大提高压疮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5):1438-1440
[目的]探讨人工真皮联合封闭负压技术修复骶尾部巨大压疮的疗效。[方法]2010年6月~2016年9月,采用人工真皮联合封闭负压技术修复26例患者骶尾部巨大压疮。男15例,女11例,年龄38~77岁,平均(56.50±14.50)岁。[结果]均采用人工真皮联合封闭负压技术,无需皮瓣转移及植皮,经治疗最长48 d后愈合。随访时间6~24个月,伤口愈合良好,无破溃,耐压性好。[结论]人工真皮联合封闭负压技术可修复骶尾部巨大压疮,无需植皮,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较大压疮靠保守治疗十分困难,探讨临床上结合手术治疗方法进行修复。方法本院在近3年内采用臀部皮瓣手术修复骶部较大压疮23例,男14例、女9例,年龄45~92岁,压疮面积直径为5-15cm不等,均深达骶骨,为4度压疮。采取的术式:带蒂局部旋转皮瓣9例、腰臀筋膜皮瓣1例、单侧臀大肌肌皮瓣5例、双侧臀大肌肌皮瓣3例、全臀大肌肌皮瓣1例、双侧V—Y推进皮瓣2例,阔筋膜张肌肌皮瓣1例,带臀上A浅支的臀大肌三叶肌皮瓣1例。结果22例手术创口Ⅰ期愈合痊愈出院,1例经局部引流换药加支持疗法2月后愈合。全部病例随访最长34个月未复发。结论采用臀部皮瓣手术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压疮患者采取全面的护理措施,总结压疮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015-07—2016-04收治的121例压疮患者采取治疗、护理、饮食、基础护理等综合措施。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治愈93例,好转21例,自动出院5例。其中2例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积极做好压疮患者的基础护理、饮食指导、创面护理等各项措施,可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提高压疮愈合率,缩短创面的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交流老年骨折合并有压疮患者的临床护理心得、方法。方法通过对我科收治的1例左股骨颈骨折、全身多处压疮并骶尾部Ⅳ期巨大压疮的老年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结果经过精心护理后,压疮创面愈合,皮肤完整性恢复,左下肢功能恢复。结论生肌玉红膏结合黄油纱、贝复剂、红外线照射等治疗Ⅳ期压疮效果确切,老年骨折合并大面积压疮患者经过精心护理,一样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报道应用背阔肌皮瓣修复严重上肢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2年3月-2011年9月收治的28例严重上肢组织缺损,同时创面伴有骨质、肌腱外露或骨缺损潜腔形成、骨髓炎者采用背阔肌皮瓣进行修复。急诊修复17例,其中2例修复组织缺损的同时行屈肘功能重建,1例行伸肘功能重建;5例游离移植背阔肌皮瓣填塞死腔治疗前臂骨髓炎。皮瓣供区创面行植皮或直接缝合。结果术后28例皮瓣成活良好,供区植皮成活良好。术后随访6~30个月,皮瓣外形、创面闭合及患肢功能改善满意。其中1例屈肘功能重建术后肌力恢复至M3+,另1例术后肌力恢复至M3.1例伸肘功能重建术后肌力恢复至M3+;1例术后出现静脉危象,探查修复后皮瓣坏死约1/4,经扩创植皮后创面闭合:2例于术后1年因皮瓣臃肿行皮瓣修整术。结论背阔肌皮瓣切取方便.对严重上肢组织缺损的创面闭合、骨髓炎的治疗及患肢功能重建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足母)展肌肌皮瓣修复足跟慢性溃疡的临床方法及疗效。 方法 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足跟慢性溃疡5例,其中良性溃疡4例,恶性溃疡1例。溃疡创面2.5cm×1.5cm~3.5cm×2.0cm。均采用带血管神经蒂的(足母)展肌肌皮瓣修复,切取皮瓣大小较实际创面边缘大0.5 cm,皮瓣供区游离植皮覆盖。 结果 术后5例皮瓣完全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供区植皮均成活,切口Ⅰ期愈合。5例随访3~6个月,平均4.7个月,恶性溃疡病例随访未见远处转移。全部病例的皮瓣颜色正常,质地软,耐磨,外观满意,皮瓣感觉恢复良好,皮瓣两点辨别觉为1.0~1.5 cm。患足能够正常负重行走,足跟溃疡未见复发。 结论 足跟慢性溃疡创口深度缺损大,早期肌皮瓣修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压疮是临床常见的慢性难愈性创面,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发展快、易感染、难治愈等特点。目前临床上治疗压疮有传统中医药疗法、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敷料疗法、手术疗法等,这些方法不仅能改善压疮的临床症状,还具有促进创面愈合、减少感染概率等优势,并且多种治疗方法联合应用,明显提高了创面愈合速度,避免压疮进一步发展。本文对近几年治疗压疮的研究文献进行检索和整理,从压疮的病因病机、临床分期、治疗方法等方面等进行综述,以期对压疮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修复脊髓损伤患者髋关节周围危及生命难治性压疮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12年3月至2015年6月,采用高位股骨截骨或髋离断形成血供丰富的大腿剔骨肌皮瓣修复8例脊髓损伤患者髋关节周围危及生命的难治性压疮。其中男7例,女1例;年龄35~68岁,平均(52.0±2.6)岁。病程10个月~7年,平均(2.9±0.2)年。所有患者为包括2个部位以上的复杂压疮,除1例未引起髋关节感染外,其余7例压疮均合并同侧髋关节内感染。单个压疮表面面积最小3 cm×3 cm,最大12 cm×15 cm。术后观察感染控制,创面愈合,营养状况改善和生活质量提高情况。结果: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2年,平均1.3年。所有患者皮瓣成活,其中5例创面Ⅰ期愈合,2例皮瓣愈合不良,经扩创缝合后Ⅱ期愈合。1例远段小块皮瓣坏死,经换药愈合。术中尿道损伤1例,经尿道修补痊愈。所有创面得到有效覆盖,局部感染控制,营养情况及生活质量较术前明显改善,随访期间,无创面感染及皮瓣覆盖部位压疮复发病例。结论:大腿剔骨肌皮瓣能有效修复脊髓损伤患者髋关节周围危及生命的难治性压疮创面。虽以失去整个下肢为代价,但在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时,它仍然是一种挽救生命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乳腺癌根治术后辅助放射治疗是预防癌肿复发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但由于根治手术破坏了前胸壁正常结构和放射线具有的致伤特性,被射线照射的区域易发生放射性损伤甚至溃疡。此类溃疡虽经换药和游离植皮却常常经久难愈。我们对21例乳癌根治术后放疗引起的前胸壁慢性放射性溃疡病人,采用病灶切除后分别应用背阔肌皮瓣、胸大肌皮瓣和腹直肌皮瓣转移修复创面,治疗效果良好,19例创面Ⅰ期愈合,2例创面Ⅱ期愈合。应用带血运的肌皮瓣转移修复创面解决了前胸壁区因根治手术或放射线所致的血管损伤而引起的创面难愈问题。对于肌皮瓣的选择,如胸背血管情况良好者首选背阔肌皮瓣,如该血管被原手术或放射线损伤,应改用胸大肌皮瓣或腹直肌皮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