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采用脑脊液聚合酶链反应(PCR)与抗结核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观察结核性脑膜炎32例,对照组30例,以评价两种技术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PCR与ELISA单独应用时其敏感性及特异性无明显差异(P>0.05),二者作平行试验时其敏感性高达96.88%,明显高于两者单独应用,特异性和准确性较单独应用时差异无显著性。提示:PCR是诊断结核性脑膜炎较有前途的技术,PCR与ELISA的平行试验具有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比较脑脊液聚合酶链反应(PCR)与抗结核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应用PCR与ELISA检测32例结核性脑膜炎和30例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结果显示PCR与ELISA单独应用时其敏感性与特异性无明显差异(P>0.05),两者作平行联合试验,其敏感性高达96.88%,但特异性和准确性较单独应用无显著性差异。提示:PCR与ELISA的平行试验具有互补作用,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杨小冶  李佳妍 《广西医学》1997,19(4):639-640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血清T3、T4、TSH测定的临床意义(附36例检测分析)南宁市红十字会医院杨小冶李佳妍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在临床上常引起甲状腺功能变化。笔者对36例结脑患者血清三碘甲腺原氨酸(T3)及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素(TSH)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4.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65例诊治分析傅振荣,马永红(滨州市附属医院儿科,滨州市256603)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抗结核抗体;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结脑)属严重结核病之一,如得不到早期诊治,可造成死亡或留下严重后遗症,现将我院1978年5月~1995年4月收治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成人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8例成人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核性脑膜炎治愈27例(96.4%),死亡例(3.6%)。结论: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抗结核、激素、降颅压、鞘内注射、脑脊液置换冲洗、醒脑等综合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结核性脑膜炎(TBM)(以下简称结脑)是儿童结核感染的严重类型,早期症状不典型,中、晚期症状严重,病死率高,后遗症多,治疗困难,疗效不理想,近年来我院采用脑脊液置换并鞘内注射抗结核药治疗中晚期结核性脑膜炎获得较满意效果,现将我院收治的92例结核性脑膜炎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直接检测25例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脑脊液(CSF)和22例非结核性脑膜炎CSF。结果表明,其敏感性为92%,特异性为95.4%。提示聚合酶链反应具有快速、敏感、特异的优点,无需培养,为结脑病儿提供病原有效检测手段,对结脑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利奈唑胺治疗儿童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和安全性,为儿童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的提供有效的药物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在广州市胸科医院儿科住院的诊断重症结核性脑膜炎40例患儿资料,按随机方法,将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儿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结核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利奈唑胺。分析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格拉斯哥(GCS)评分、脑脊液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葡萄糖、蛋白定量、氯化物)和体温恢复情况,同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GCS评分以及脑脊液各项指标水平均有改善,且治疗4周时,观察组GCS评分(13.35±1.96)分以及脑脊液白细胞计数(28.61±23.46)×106/L、蛋白定量(466.33±158.35)mg/L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葡萄糖(2.75±0.42)mmol/L、氯化物(144.94±31.89)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在调整药物后好转,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利奈唑胺具有抗结核作用,在结核性脑膜炎早期加用利奈唑胺可以有效改善儿童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GCS评分、脑脊液指标恢复情况,能显著改善儿童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的病情,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试验性抗结核治疗在疑诊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0例疑诊TBM患者进行强化抗结核治疗。结果:30例TBM病人中排除诊断3例(1例细菌性脑膜炎,1例隐球菌脑膜炎,1例脑膜癌),其余27例中,痊愈20例(74.1%),好转7例(25.9%)。随访2年,复发3例,后遗症3例,均为脑积水。结论:对于疑诊TBM病例早期给予试验性抗结核治疗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10.
目前大多数医院仍缺乏临床开展病毒分离的实验室条件,因此,在病毒性脑膜炎的诊断上脑脊液检查起着重要作用。脑脊液细胞学(CSF-C)较传统的CSF常规检查方法提供更为详尽可靠的信息,尤其对那些脑脊液常规检查结果正常或不易与结核性脑膜炎或隐球菌性脑膜炎相鉴...  相似文献   

11.
成人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特点探讨(附40例临床分析)百色地区人民医院传染科黄永志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常与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并存,是结核病中最严重的类型之一,多见于儿童,但成人也不少见,且有逐渐增多趋势。在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之前,病死率达100%1;若能...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化脓性、结核性、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CSF)中前白蛋白(PA)、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肌酸激酶B亚基(CKB亚基)、谷草转氨酶(AST)与乳酸脱氢酶(LD)5种成分的变化规律,用常规方法测定以上5种指标的含量。结果:3组患者CSF中PA明显低于对照组;NAG、CKB亚基与LD活性显著增高,以化脓性脑膜炎改变最显著;除LD、AST外其他指标在结核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间无明显差异;AST活性高于对照组,且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结论:测定CSF中5种成分对鉴别3种脑膜炎有一定临床价值;每组患者CSF中5种成分含量的改变无相关关系,可能与发病机制、疾病部位与严重程度及此物质在脑内分布特点、异常代谢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的预后、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18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辅助性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患者好转并继续院外抗结核治疗,3例患者转院进一步进行治疗,3例患者放弃继续治疗,1例患者由于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在综合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基础上,早期诊断和有效地抗结核药物联合激素应用是其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唐书福  陈诚  张建勇  陈雪融  聂进  陈玲 《重庆医学》2016,(36):5153-5155
目的:通过对结核性脑膜炎合并脑外多脏器结核患者的临床分析,提高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0月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74例结核性脑膜炎合并脑外2个及以上脏器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与影像学检查、诊断及初步疗效。结果74例患者中合并脑外2个脏器结核47例(63.5%),以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常见,合并脑外3个脏器结核21例(28.4%),以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及淋巴结结核常见,脑外4个及以上的脏器结核共6例(8.1%)。经正规抗结核治疗,55例好转出院,14例自动出院,死亡2例,放弃治疗3例。结论结核性脑膜炎合并脑外多脏器结核表现复杂,病情严重,易漏诊,治疗难度大,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脱水药物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学玲  武继玲 《中原医刊》2004,31(5):64-64,F003
结核性脑膜炎(以下简称结脑)在积极抗结核化疗的同时,应用脱水药物治疗对减轻脑水肿,改善症状十分重要;我院近年来收治结核性脑膜炎患者24例,现将应用脱水剂期间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李伟  王勇 《中外医疗》2023,(3):117-121
目的 探讨利奈唑胺在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期间在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就诊的88例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结核方案治疗,即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地塞米松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利奈唑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为(11.66±1.35)分,高于对照组的(9.58±1.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42,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脑脊液生化指标(白细胞数、蛋白质、氯化物、脑脊液压力)及脑脊液C反应蛋白(CRP)、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利奈唑胺治疗在重症结核性脑膜炎中的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采用抗结核治疗处理慢性结核性脑膜炎所致脑积水的可行性.方法 总结39例合并脑积水的慢性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和转归情况.结果 经抗结核治疗后,颅内高压症状消失,治疗前后CT片对比显示脑室大小无明显变化.结论 对于慢性结核性脑膜炎导致的交通性脑积水,可经过积极的抗结核治疗,不必行分流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的预后与早期诊断、治疗的关系。方法对31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抗结核等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26例治愈,3例转院进一步治疗,2例因病程长、治疗晚而死亡。结论结核性脑膜炎的预后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9.
鉴别脑炎与脑膜炎的两项指标李玉秀我们应用脑脊液(CSF)测定a1-抗胰蛋白酶(a1一AT)、a1一酸性糖蛋白(a1一AG)对化脓性脑膜炎(化脑)、结核性脑膜炎(结脑)、病毒性脑炎(病脑)进行鉴别诊断,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标本来...  相似文献   

20.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酶谱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集科  黄敏承 《广西医学》1998,20(6):1048-1049
本文研究55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CSF)中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磷酸肌酸激酶(CK)等酶谱的改变。疾病组与对照组比较,CSF-LDH增高非常显著(P〈0.01),CSF-AST稍有增高,而CSF-CK改变不明显(P〉0.05)。提示临床在作脑脊液酶谱分析时,检测脑脊液酸脱氢酶可作为结核性脑膜炎诊断的主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