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木通的本草考证和临床应用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草学考证发现木通主要来源于木通科、毛茛科和马兜铃科三科植物 ,因其品种来源不同 ,则其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及适应症和成分、药理与毒理等也各异。了解这一点 ,对指导临床安全用药 ,有重要意义。1 本草考证的思考考证表明 :历代所用木通多为木通科木通。该药在《唐本草》及以前本草中称通草 ,皆为木通科木通 ;《药性论》首称木通 ;至宋代《本草图经》认识到通草、木通有别 ,但不明确 ,《证类本草》还出现了解州通草 ,为毛茛科川木通 ;宋以降 ,通草、木通混称 ;至元代《汤液本草》通草、木通分称 ;明《本草品汇精要》以木通为正名 ;…  相似文献   

2.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籍、方书等古代资料,结合近现代文献,对经典名方中所用木通及通草药材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采收加工及炮制等不同方面进行了本草考证,厘清古今关系,为涉及该类药材的经典名方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与依据。唐代之前历代本草中仅有"通草"之名,唐代出现"木通"别名,其药材基原均为木通科木通Akebia quinata(Thunb.)Decne.。宋代木通、通草名实发生混淆,民间多以五加科通脱木Tetrapanax papyrifer(Hook.)K. Koch.作通草用,而将前代本草中的通草唤作"木通",来源为木通科、毛茛科等植物。元代正式将木通与通草分称。明代木通药材主流来源为木通科植物,通草来源则为五加科通脱木,陈嘉谟、李时珍等曾试图对两者名实进行纠正。清代本草中木通、通草分类逐渐清晰,木通基原多为毛茛科植物,木通科木通的使用逐渐减少。近代出现关木通、川木通、小通草等药材,而关木通自马兜铃事件后被禁用。自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起收载木通、川木通2类,而通草亦分成通草与小通草2类。据记载,木通药材古代以江淮为道地产区,现代以江西、湖北资丘产者为最,农历正月、二月采枝、阴干,切粗片或剉细用,品质以色黄白而细者为佳。通草产地记载多为江南地区,秋季采茎,取出髓部,切片。  相似文献   

3.
不同科属木通比较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目的 :正确认识不同科属木通及其异同 ,指导临床安全高效用药。方法 :不同科属木通本草学、地理分布范围和生态环境、临床、药理、毒理等方面的比较。结果 :①木通主要来源于木通科、毛茛科和马兜铃科 3科植物 ,196 3年版《中国药典》同时收录了木通科木通、毛茛科川木通和马兜铃科关木通 ,以后各版药典则将木通科木通删去 ,仅收录了川木通和关木通。②历代所用木通多为木通科木通 ,未见毒性记载 ,近代则主要为马兜铃科关木通 ,屡见毒性报道。③马兜铃科关木通含马兜铃酸和马兜铃内酰胺 ,毒性大 ,利尿作用有待确证 ,杀菌力较差 ;木通科木通不含马兜铃酸和马兜铃内酰胺 ,安全无毒 ,且有利尿杀菌作用。结论 :临床用木通科木通比用马兜铃科关木通安全。建议药典在修改版中①恢复木通科木通正品地位 ,以正视听 ,还历史本来面目 ;②马兜铃科关木通作为副品使用 ,并严格执行药典标准。  相似文献   

4.
历代本草所记载的木通为木通科的木通 ,目前很少见用 ;而临床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是关木通 ,其次为川木通 [1 ] 。下面将关木通、川木通、木通的鉴别特点作一比较。1 来源1.1 关木通为马兜铃科植物木通马兜铃 Aristolochia m an-shuriensis Kom.的木质茎。1.2 川木通为毛茛科植物小木通 Clem atis armandii F ranch.或绣球藤 Clematis montana Buch.-Ham的木质茎。1.3 木通为木通科植物白木通 Akebia trifoliata (Thunb.)K oidz.var.custralis (Diels) Rehd.或三叶木通 Akebia trifoliata(Thunb.) K oidz.或木通 Akebia quinata(T…  相似文献   

5.
木通药材基原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守祥 《中药材》2007,30(7):875-877
木通最早见于《本经》,名为通草。根据《唐本草》有关植物形态的描述,古代通草即今之木通科木通Akebia quinata(Thunb.)Decne.。五代时《食性本草》始将其更名为木通,遂渐被广泛应用,而通脱木则沿称通草之名。在长期的用药过程中,出现过较多的混淆品种或代用、习用品种,多以藤本能利水或药材"茎有细孔,两头皆通"者取木通之名,但木通科木通为传统木通药材的正品和主流品种。中国药典曾收载川木通、木通和关木通为木通药材使用,承认了木通药材品种的多元性。关木通药用始于清代,并一度成为木通药材的主要品种,20世纪60年代后相继发现其严重的急性肾毒性而被淘汰,木通科木通又恢复其传统正品的药用地位。  相似文献   

6.
木通科属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代常将具有通利、祛热功效的藤本植物都称为木通。在《植物名实图考》中曾述:“俗问木通多种,以木通本功通利九窍,故藤本能利水者,多以木通名之。”致使木通种类繁多。参照古代文献和本草学考证,木通主要来源于木通科、毛莨科和马兜铃科三科植物,现药典收载川木通和关木通,因其品种来源不同,则其性能、功效、主治和成份、药理、毒理等也各不相同。了解这一点,对指导临床安全用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木通是临床中常用的名贵中药材,具有利尿通淋,泻心火,通经下乳等功效;商品木通的种类比较复杂,来源于马兜铃科、毛莨科、木通科等,组方时选用关木通、川木通、木通、三叶木通不适宜,或使用广防己、马兜铃、天仙藤、青木香、寻骨风等不当,导致马兜铃酸肾病。  相似文献   

8.
木通一词最早见于<药性赋>.<神农本草经>中只有"通草"一名,并无"木通"一词.而根据早期的本草学专注记载:"径三寸,每节有二、三枝,枝头有五叶",此种描述为今之木通科木通属的五叶木通.后世逐渐将木通与通草分开,在宋代苏颂所著的<本草图经>中正式提到木通与通草有别,而汉代到唐代所说的"通草"指的就是木通.而由于木通科木通的药材资源的匮乏,清代开始,医家增加了木通的品种,现在用到的有毛茛科和马兜铃科木通.由于这些新的品种医家使用的时间比较短,对其药性不甚了解,仍然按照前人的方法使用,出现了不少不良反应.特别是现代医家在临床使用马兜铃科的关木通时,出现肾损害的现象.对此笔者将木通不同的功用及常用配伍治疗临床不同病症的作用做进一步的分析,从而使临床应用木通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郑海岚  沈再朗 《中草药》2005,36(6):954-955
中草药一向被人们误为无不良反应的药物,许多药物广告也这样误导宣传。但据有关资料表明仅2000—2002年北京药物不良反应监察中心就收到龙胆泻肝丸含关木通在内的药物不良反应80多例,有关医学刊物的文献检索,其中因龙胆泻肝丸导致肾损害者累计数为157例。1病因分析据关木通及其复方制剂的肾毒性病例的临床观察,认为关木通的肾毒性可能与超量、长期、不辨证服用有关。国内现有3种不同科属的木通,即木通科木通、毛茛科的川木通和马兜铃科的关木通,而引起肾损害的主要是含马兜铃酸成分的关木通。由于品种混用,误将关木通当木通使用。木通从临床…  相似文献   

10.
LC-MS鉴定木通、川木通与关木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萍  罗国安 《中药材》2004,27(12):898-901
采用LC-MS对木通、川木通和关木通进行鉴别.结果表明,木通科木通与毛茛科川木通含有较多的相似成分,相似性较大;而关木通与前两者差别很大,相似成分较少.可用于这三种木通的鉴别.  相似文献   

11.
木通是古今常用药,由于名称变更,在历代本草中出现了木通和通草名实不一的现象。现代临床对于古方中的木通名实混用不加考证的照搬照用,直接影响了古代医方固有的疗效。关木通是近代使用的药物,其形状与木通相似,而被误用为木通,导致龙胆泻肝丸事件的发生,为此解决方中药物名实混淆变得尤为重要。为了使木通在方中充分地发挥作用,更好的指导现代临床用药,明析方中木通之名实混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木通的本草记载及其混乱品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木通 ,是古今常用中药之一。由于本草记载不同及各地用药习俗的差异 ,使木通、通草和通脱木长期混用 ,造成木通品种繁杂。经本草考证 ,木通的正品应为木通科植物木通Akebiaquinata(Thunb )Decne ;三叶木通Akebiatrifoliata(Thunb )Koidz [ClematistrifoliataThunb ]和白木通Akebiatrifoliata(Thunb )Koidz Var australis(Diels)Rehd 。木通科木通是自明代后专以木通为名的 ,但古代将一些藤蔓植物 ,具有通利功效的都称作木通 ,多种同名异物现象是造成木通种类繁多的主要原因。而与之混用的通草 ,正品应是五加科的通脱木TetrapanaxPa pyriferus(Hook )Decne 。木通科属不同其作用有较大的差别 ,毒副反应差异甚大。如近年报道 ,临床服用木通及含木通的“龙胆泻肝丸”致肾损害 ,以致肾功能衰竭的报道时有发生 ,引起广泛关注。就“龙胆泻肝丸”而言 ,处方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所出 ,使用近千年 ,少有不良反应的记载和报道 ,原方所用木通应为木通科木通 ,而非今之马兜铃科植物木通马兜铃AristolochiamanshuriensisKom 和其它品种。要使这一古老的中药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 ,避免发生不应出现的毒副反应 ,澄清、辨明其木通正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次明确指出清·陈士铎《本草秘录》一书的著述蓝本系明·陈嘉谟的《本草蒙筌》,并在此基础上对《体草秘录》一书中的"木通"一药进行了本草学方面的考证.指出《本草秘录》中的"木通"系指葡萄之根或藤茎,而非《中华本草》所指出的为木通科植物木通、三叶木通或白木通的藤茎,更非今称通草之通脱木.并提醒读者,在读《本草》类图书时,不但要尽量寻找较好的版本,更要善于从其书的宏观布局中体会作者的意图,否则难免产生张冠李戴、似是而非之误.  相似文献   

14.
王玉瑛  李水福 《中草药》2004,35(10):1192-1193
通草为较常用中药材,原名通脱木,早在《尔雅》就记载为离南、活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然《唐本草》和《本草纲目》载的通草实为木通科的木通。名日通草有两大类:通草和小通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收载的通草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Tetrapanax papyriferus (Hook.)  相似文献   

15.
最近 ,许多媒体报道龙胆泻肝丸中关木通致肾损害的消息 ,引起了较大关注 ,为了确保用药安全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对关木通及其制剂毒副作用的研究情况和结果分析 ,决定取消关木通的药用标准 ,而川木通不在取消之列 ,现笔者将关木通与川木通对比如下。1 来源鉴别 川木通为毛莨科植物小木通 Clematis armandiiFranch.或绣球藤 Clematis Montana Buch.- Ham.的干燥藤茎。春、秋二季采收 ,除去粗皮 ,晒干 ,或趁鲜切薄片 ,晒干。关木通为马兜铃科植物东北马兜铃Aristolochia manshuriensis Kom.的干燥藤茎。秋、冬二季采摘 ,除去粗皮 ,…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目前临床应用的含有马兜铃酸中药材及其制剂,阐述了马兜铃酸的检验控制方法,讨论了《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2002年增补本中用木通科三叶木通代替马兜铃科关木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木通属植物木通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概况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综述了木通属植物木通的本草考证、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概况。方法 以国内外有关文献为依据进行整理和归纳。结果 古本草中收载的木通为木通科木通属植物木通,其主要化学成分为三萜皂苷。药理研究表明木通具有利尿、消炎及抗肿瘤作用,且历代临床未有毒性记载。结论 建议新版药典2005版明确以木通科木通属植物木通为正品木通。  相似文献   

18.
郝近大 《中药材》2003,26(Z1):16-17
今年4月1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关于取消关木通药用标准的通知"(国药监注[2003]121号).其主要内容是:"为保证人体用药安全,解决历史上木通品种的混用问题,我局根据对关木通及其制剂毒副作用的研究情况和结果分析以及相关本草考证,决定取消关木通(马兜铃科)的药品标准.凡生产龙胆泻肝丸(含浓缩丸、水丸)、龙胆泻肝胶囊(含软胶囊)、龙胆泻肝颗粒、龙胆泻肝片的企业务必于2003年4月30日前将处方中的关木通替换为<中国药典>2000年版2002年增补本中收载的木通(木通科),其他国家标准处方中含有关木通的中成药品种务必于2003年6月30日前替换完毕."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紫参的本草考证,指出紫参的原植物在我国历史上就存在着混乱现象,并分析混乱原因。历代本草中紫参的原植物包括了百合科、唇形科、蓼科、伞形科、毛茛科、蕨类等植物。同时纠正了日本牧野富太郎把《植物名实图考》的紫参误订为华鼠尾草(Salvia chinensis Benth.)。经考证紫参不是华鼠尾草,乃是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相似文献   

20.
郭建国 《陕西中医》2003,24(8):741-742
中国药典收载了关木通和川木通两个品种。关木通为马科植物东北马兜铃的干燥藤茎。关木通的肾毒性缘于它所含的马兜铃酸 ,可致急性肾小球坏死 ,此外尚有诱变性、致癌性毒副作用。国内外对关木通肾毒害报道本文共检索 3 4例。关木通临床应用应慎重 ,严格控制剂量和时间 ,发现中毒 ,立即停药 ,川木通等不含马兜铃酸等木通中草药 ,无肾毒等毒副作用 ,须与关木通别区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