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学生自杀意念与抑郁的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学生自杀意念和抑郁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园素.[方法]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在校学生1510,采用自行编制的自杀意念调查表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医学生自杀意念及抑郁.[结果]医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的发生率分别为14.7%、5.4%、5.3%,39.3%的学生有抑郁症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亲密度差、学习成绩差、向身边人表达过自杀想法、自杀次数多、抑郁是医学生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专业,家庭经济状况、心理素质、同学关系均差,向身边人表达过自杀想法,自杀意念持续时间长,有自杀意念、自杀计划,采取过自杀行动是抑郁的危险因素.[结论]医学生自杀意念与抑郁的发生率较高,向身边人表达过自杀想法、自杀次数多、抑郁是自杀意念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广州市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产生自杀意念的现状,分析广州市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产生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广州市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产生自杀意念的现况进行分析。应用R3.1.2软件建立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ROC法对模型进行有效性评价。结果 本次调查人群中44人曾产生自杀意念(20.18%),13人曾计划自杀(5.96%),9人曾尝试自杀(4.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产生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为轻度抑郁情绪、中重度抑郁、轻度焦虑情绪、中重度焦虑情绪,而保护因素为中社会支持度和高社会支持度;ROC法评价模型预测准确率为79.50%。结论 抑郁情绪、焦虑情绪和低社会支持度是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自杀意念的高危因素;社工和美沙酮维持治疗医务工作者有必要对患者进行更多的关怀。  相似文献   

3.
医学生心理-社会因素与自杀意念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安徽省某医学院校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及其与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及心理健康的关系,为自杀意念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Beck自杀意念调查表(BSSI)、症状自评量表(SCL-90)、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安徽省某医学院校一~五年级2160名本科大学生进行调查,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自杀意念与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结果大学生1周内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4.6%、女生、单亲家庭的医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低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率以及较高的负性生活事件应激量、不良人际关系、较高的抑郁、焦虑和精神症状是自杀意念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医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较高高校教育者和相关部门应针对主要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力求把大学生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的发生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4.
广州市某高校大学生自杀意念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了解社会支持、遭遇负性事件与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关系,为及时进行危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表,以便利抽样的方法调查广州市某高校大学生974名,通过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结果在974名大学生中,138人曾有过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4.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揭示,因其貌不扬而被歧视(OR=3.365),曾遭受暴力(OR=2.988),单亲家庭(OR=2.965),有饮酒、吸烟或药物依赖(OR=1.827)是产生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而家庭关系融洽(OR=0.618)和大学生具有自信心(OR=0.390)是预防自杀意念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大学生遭遇负性事件后可能产生自杀意念,应采取多种预防措施防止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哈尔滨市大学生自杀意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哈尔滨市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用自编自杀意念、行为及危险因素调查表、自杀接受程度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作为工具对黑龙江省6所高校(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科技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524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及在不同困境下考虑自杀的可能性.结果 哈尔滨市大学生中有9.1%的人曾经有过自杀意念,1%的人有自杀未遂行为.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有性别、专业、父母关系、社会支持情况、对自杀的接受情况以及自杀未遂既往史.结论 大学生自杀意念现状不容忽视,为减少大学生自杀行为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医学院学生自杀意念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医学院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并分析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方法 应用Beck抑郁问卷、Beck焦虑量表、Beck无望感量表、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自杀态度问卷、人格诊断问卷(第4版),对华北某医学院1~3年级2 493名本科生进行现场调查,了解自杀意念发生率.采用单因索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果 有5.56%的医学生报告最近1年内有自杀意念,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独生子女自杀意念报告率(7.24%)高于非独生子女(4.8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自杀意念的主要危险因素有独生子女、抑郁、负性生活事件、消极应对方式、对自杀持肯定态度.结论 心理障碍和负性生活事件等是自杀意念的主要危险因素.应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对自杀意念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7.
福建某医科大学低年级学生自杀意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医学生自杀态度、意念及行为间的相互作用,为采取自杀预防的健康教育措施提供帮助.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某医科大学一年级、三年级本科学生712人,应用自杀态度问卷以及自杀意念等自编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在有效的698份问卷中,16.5%的医学生在最近一年有过自杀的念头,9.0%的医学生曾想过具体的自杀方式,2.0%的学生曾经尝试过自杀(自杀未遂).Logistic回归分析揭示,自杀意念产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是亲友有过自杀、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持理解、肯定或宽容态度.结论 医学生中自杀意念发生率较高,对医学生进行自杀预防和干预的健康教育工作是迫切需要的.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大学生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安徽省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与生活质量、负性生活事件和所获得的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Beck自杀意念调查表(BSSI)、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青少年生活事件表(ASLEC)、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安徽省普通高校3517名本科大学生进行调查,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讨自杀意念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安徽省大学生一周内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4.1%,女性、单亲家庭、有躯体残疾的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较高(分别为15.96%、23.79%和25.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低的心理功能、物质生活、较低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是自杀意念产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安徽省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较高,高校教育者和相关部门应针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9.
银川市大学生自杀意念及抑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 了解宁夏银川市大学生自杀意念和抑郁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银川市2所大学2678名在校学生,采用自行编制的自杀意念调查表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大学生自杀意念及抑郁发生情况.结果 大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的发生率分别为15.4%,6.6%,5.6%;40.4%的学生有抑郁症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少数民族、抑郁、家庭亲密度、心理素质、同学关系、学习成绩差是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家庭亲密度、心理素质、同学关系、学习成绩差是抑郁的危险因素.结论 银川市大学生自杀意念与抑郁的发生率较高,抑郁是自杀意念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SM)人群自杀行为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应答者趋动招募抽样法(RDS)对MSM人群进行招募和自填式匿名调查,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影响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共调查201人,最近6个月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报告率分别为9%、4.5%、3.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分别为:自杀意念13个、自杀计划11个、自杀未遂7个。多因素分析,自杀意念主要危险因素是因同性恋被家人训斥、肯定有抑郁症状、BF性伙伴数多、接受过HIV检测、认为同性恋伤害家庭;自杀计划主要危险因素是因同性恋被家人训斥、肯定有抑郁症状、文化程度低;自杀未遂的主要危险因素是经常参加MSM朋友的家庭聚会、因同性恋被家人训斥、文化程度低。[结论]减少社会家庭歧视,针对性开展心理疏导,可降低MSM人群自杀行为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