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提高对骨质疏松症(OP)早期诊断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研究279例确诊脆性骨折患者,经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定骨密度(BMD),探讨不同诊断标准(T值≤-2.5SD和T值≤-2.0SD)对OP的诊断检出率,并对相应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79例脆性骨折患者以T值≤-2.5SD和T值≤-2.0SD为标准OP诊断检出率分别为51.6%和75.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T值≤-2.5SD为标准,OP检出组的年龄、有症状者的比例高于非检出组(67.5±12.3 vs 65.3±11.6;27.6% vs 14.7%,P<0.05),但危险因素总数低于非检出组(36.2% vs 63.8%,P<0.05);股骨颈BMD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F=4.3,P<0.05).结论 以骨密度T值≤-2.0SD作为国人OP诊断标准可能比T值≤-2.5SD的标准更为合适;OP早期诊断需结合临床特征及高危因素,并选择合理BMD测量部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女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质疏松(OP)的危险因素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115例女性RA患者和101名健康女性L1~L4、股骨颈、全髋等部位骨密度(BMD),并观察患者的疾病活动指标和实验室指标。结果:女性RA患者患OP发生率高于健康女性(P0.01),其各部位BMD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OP组RA患者各部位BMD均明显低于非OP组(P0.01)。OP组患者年龄更大、绝经年数更长、病程和晨僵时间更长、疼痛关节数更多、HAQ平均积分更高、关节功能和X线分期更差(P0.05~P0.01)。RA组OP性骨折的概率明显高于健康女性(P0.01),使用糖皮质激素的RA患者第L1~L4的BMD低于未使用患者(P0.05)。Logistic Regression分析显示绝经[OR=4.582(1.503~13.974),P0.01]和X线分期[OR=2.267(1.233~4.167),P0.01]为RA患者OP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女性RA患者发生OP和骨折风险均显著高于健康女性,其OP的发生和多因素相关,绝经年数更长、X线分期较差、使用糖皮质激素是RA患者发生OP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女性骨关节炎(OA)骨质疏松(OP)的危险因素。方法: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300例女性OA患者(OA组)和101名健康女性(对照组)第1~4腰椎(L1~4)、股骨颈、全髋等部位骨密度(BMD)。统计分析各组与OP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女性OA患者OP发生率显著高于健康女性(P<0.01),各部位BMD均低于对照组(P<0.01)。OA患者OP组各部位BMD均明显低于非OP组(P<0.01),OA患者绝经后组各部位BMD均低于绝经前组(P<0.01),OA患者OP组较非OP组年龄更大,绝经时间更长,孕产次数更多(P<0.01)。OA组OP女性未来10年骨折的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女性OA患者发生OP和骨折风险均显著高于健康女性,其OP的发生和多因素相关,增龄、绝经年限长、孕产次数多是OA患者发生OP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脆性骨折部位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740例有脆性骨折的绝经后妇女,分析骨折部位和次数与BMD关系,应用双能X线吸收仪检测腰椎1~4和股骨近端BMD值。结果740例患者中,共发生838次骨折,椎体骨折、髋部骨折、桡骨远端骨折和外周骨折分别为192次(22.9%)、53次(6.3%)、159次(19.0%)和434次(51.8%),骨质疏松检出率分别为75.0%、81.1%、57.9%和49.1%,不同部位骨折处骨质疏松检出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多次骨折组的年龄显著高于一次骨折组(P〈0.05),而其腰椎1~4、大转子(Troch)部位的BMD则显著低于一次骨折组(P〈0.05)。结论绝经后妇女脆性骨折以椎体、桡骨远端为常见,髋部骨折较少见;发生髋部骨折者常具有低BMD;多次骨折患者年龄为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5.
刘雷  洪学志  李啸天  姜玉欣  许佳  莫汉有 《重庆医学》2021,50(21):3643-3646
目的 探讨首诊强直性脊柱炎(AS)合并骨密度(BMD)异常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6月首次于该院风湿免疫科确诊为AS患者83例,其中男69例,女14例;中位年龄29(26,37)岁.统计分析患者BMD值、年龄、病程、身高、体重、炎症标记物、骨代谢指标等.结果 83例患者中骨量减少63例(75.9%),骨质疏松(OP)24例(28.9%),脆性骨折2例(2.4%);BMD值与红细胞沉降率、碱性磷酸酶、β-胶原特殊序列呈负相关,与总25羟维生素D[25(OH)D]呈正相关;长病程组患者体重指数(BMI)、BMD值与短病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患者早期即可出现OP,疾病高活动度、β-胶原特殊序列、低BMI及低总25(OH)D是发生OP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振动感觉阈值(VPT)与骨质疏松(OP)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6月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确诊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共230例,根据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分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DPN 组,n=56)和非神经病变组(NDPN 组, n=174),测定两组患者腰椎1-4(L1-4)、股骨颈、股骨大转子和 wards 三角骨矿密度(BMD),并比较分析 VPT 与L1-4、股骨颈、股骨大转子、wards 三角 BMD 以及血钙(Ca2+)﹑踝肱指数(ABI)等指标的相关性。同时,根据 BMD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单纯 T2DM 组(non-OP 组,n=142)和 T2DM 合并 OP 组(OP 组,n=88例),比较各组 DPN的患病率及 VPT 变化趋势。采用 logistic 回归法,分析 T2DM 患者发生 OP 的危险因素。结果DPN 组 VPT 明显高于 NDPN 组,L1 BMD、L2 BMD、L3 BMD、L4 BMD、L1-4 BMD、股骨颈 BMD、股骨大转子 BMD 和 wards 三角BMD 明显低于 NDPN 组(P <0.05或 P <0.01)。相关分析显示,DPN 组患者 VPT 与年龄、收缩压(SBP)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呈正相关(P <0.05或 P <0.01),与 Ca2+、L1 BMD、L2 BMD、L3 BMD、L4 BMD、L1-4 BMD、股骨颈 BMD、股骨大转子 BMD 和 wards 三角 BMD 呈负相关(P <0.05或 P <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bA1c 和 Ca2+是影响 T2DM 患者 VPT 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OP 组 DPN 的患病率和 VPT 水平明显高于non-OP组(P <0.01)。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 VPT 是预测 T2DM 患者 OP 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DPN患者 VPT 水平与腰椎、髋部 BMD 密切相关,Ca2+代谢紊乱、增龄、高血糖、高血压可能是 DPN 和 OP 之间共同的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早期测定 T2DM 患者 VPT 水平并采取措施干预,有利于早期防治或延缓 DPN 和 OP 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2DM)患者并发骨质疏松(OP)的特点,以期减少2DM患者的并发症.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56例(病例组)2DM患者腰椎(L1-L4)和左侧髋部(股骨颈、大转子、Wards三角区)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并以相同年龄、性别的正常人(60例)对照,比较在不同病程、有无视网膜病变和微量蛋白尿患者在56例中的OP发生率.结果 病例组:腰椎骨BMD值达OP诊断标准者34例(60.71%),左侧髋部BMD值达OP诊断标准者29例(51.79),对照组分别是4例(6.67%)和3例(5.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DM病程≥10年35例, BMD值达OP诊断标准者29例(85.29%),病程<10年21例,BMD达OP诊断标准者5例(23.8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有视网膜病变35例,BMD值达OP诊断标准者30例(87.14%),无视网膜病21例,BMD值OP者4例(19.0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有蛋白尿32例, BMD值达OP诊断标准者28例(87.50%),无蛋白尿24例,BMD值达OP者3例(12.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2DM患者出现BMD值达OP诊断标准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组;2DM患者并发OP与病程长短、有无视网膜病变和蛋白尿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病情况进行测定分析,探讨DN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OP情况。方法选择MHD患者63例,其中DN 28例,非DN 35例,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同时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和血清指标,了解OP的患病情况。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N组OP总患病率为60.71%,高于非DN组(25.71%),骨折发生率增高,BMD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N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较非DN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密度更低,OP患病率及骨折发生率更高,应定期检测并给予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非创伤性骨折患者的骨折部位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147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非创伤性骨折组(骨折组)72例和无骨折组(对照组)7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控制方法、中风及心脏病史、既往骨折病情况,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骨密度(BMD)。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非创伤性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72例骨折病例中,髋部是最常见的骨折部位(31.6%)。骨折组患者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风病史、既往骨折病史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χ2=4.461、16.642、4.140、7.771,P<0.05),BMD低于对照组(t=4.452,P=0.03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既往骨折病史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OR=3.800、10.419,95%CI=1.180~12.237、3.727~29.132)。结论:糖尿病合并非创伤性骨折中髋部骨折发生率最高,既往骨折病史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70岁以上老年骨质疏松症(osteoporsis,OP)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诊断检查时,测定部位的不同是否造成漏诊。方法:应用DEXA测定了50例70岁以上临床上有明显的骨质疏松症状者(有症状组)以及50例70岁以上无临床症状的健康体检者(无症状组),对同一检查对象同时测定腰椎(L2-4)正位及左股骨(total)、股骨颈(neck)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并比较两组不同部位OP的检出率。结果:50例有症状组腰椎(L2-4)测出OP31例(62%),股骨(total)和股骨颈(neck)共测出OP45例(90%)(t=10.638,P<0.01);,50例无症状组腰椎(L2-4)测出OP20例(40%),股骨(total)和股骨颈(neck)共测出OP38例(76%)(t=13.16,P<0.01);结论:70岁以上老年人临床上无论是否合并明显的OP症状,用DEXA诊断检查时,测定部位的不同可能对OP的诊断有影响,髋部OP检出率高于腰椎,最好是同时测定腰椎和髋部的BMD,以防造成漏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质疏松(OP)的发生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16年2月-2017年8月收治的RA患者(观察组)及参与体检的健康者(对照组)进行调查,比较2组骨密度值(BMD)的检测情况;同时根据OP发生与否对RA患者进行分组,比较OP组与非OP组的临床资料,对RA患者OP的发生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对照组OP发生率为39.53%和20.9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RA患者OP发生的因素中年龄、病程、激素治疗为危险因素(P<0.05),25(OH)D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RA患者OP的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与高龄、病程长、激素治疗、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下降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阎燕 《西部医学》2016,28(4):476-478
目的探讨老年Ⅱ型糖尿病(T2DM)并发骨质疏松症(OP)的危险因素,为老年T2DM患者防治骨质疏松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分析2010年4月~2013年7月来院接受治疗的老年T2DM并发OP患者7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骨密度(BMD)值将患者分为骨质疏松组(OP组)45例和非骨质疏松组(NOP组)32例。另选正常体检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MI、病程、HbAlc、24hmAlb、mAlb、ISI以及BMD等指标上的差异。结果OP组和NOP组在FPG、血磷及血钙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性别、年龄、BMI、病程、HbAlc、24h mAlb、mAlb、ISI及BMD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P与NOP组患者的FPG、HbAlc、24h mAlb、mAlb均显著高于正常组,而ISI、BMD水平则低于正常组。病程、年龄、24hmAlb、mAlb以及HbAlc与BMD呈负相关关系;而ISI、BMI与BMD呈正相关关系(P<0.05);血磷、血钙、FPG与BMD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结论老年T2DM患者发生OP与多种因素相关,女性、高龄、病程较长、BMI低、血糖控制不佳、肾功能受损等均是发生OP的易患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老年人餐后低血压(PPH)的临床特点,旨在为老年人PPH的预防和诊疗提供合理有效的策略。方法:275例老年患者,根据入选者年龄,144例被纳入高龄组,包括血压患者114例,非高血压患者30例(≥80岁),而一般组共131例(包括高血压79例,非高血压52例),均于餐前及餐后每次间隔15 min测取血压,比较两组餐后低血压的临床特征。结果:纳入275例患者中PPH检出率为55.6%(153/275)。早餐与中餐的PPH检出率分别为34.2%及29.1%,高于晚餐检出率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患者PPH检出率63.2%(91/144)明显高于一般组的47.3%(62/1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患者PPH检出率为63.2%(122/193),也明显高于非高血压患者37.8%(3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餐后,老年人血压逐渐下降,早餐后的检出率最高,患者年龄、高血压、降血压药品、利尿药是与PPH检出率呈正相关的危险因素,重点应放在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以实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症(OP)的危险因素及骨折风险预测.方法 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5月-2021年5月血液净化中心收治的MHD患者182例,根据其是否合并OP分为合并组(n=74)和非合并组(n=108),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导致MHD患者发生OP的危险因素进行...  相似文献   

15.
主诉腰痛女性患者骨密度和骨质疏松患病率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研究主诉腰痛女性患者腰椎和髋部骨密度(BMD)测量的临床意义及骨质疏松(OP)患病率。方法采用扇形束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量主诉为腰痛的女性患者的腰椎和髋部BMD,并与对照组的BMD比较,同时比较其相应骨质疏松(OP)患病率。结果临床主诉以腰痛为主的女性病人腰椎及髋部BMD比以关节痛或全身痛为主诉者的低,(P<0.05);主诉腰痛者各骨骼部位的OP检出率明显高于关节痛或全身痛者,且均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骨质疏松是女性腰痛病人就诊的主要原因之一,腰痛患者OP患病率较高;腰椎BMD测定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骨关节炎(OA)和骨质疏松症(OP)患者体重指数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椎体压缩性骨折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OA 464例,OP 404例采用双能X线(DEXA)测定患者腰椎的骨密度(BMD),依体重指数(BMI)分组:BMI≥25kg/m2超重组(A),20kg/m2≤BMI<25kg/m2体重正常组(B),BMI<20kg/m2低体重组(C).OP进行同位素骨扫描(ECT)了解患者椎体压缩性骨折及各组间相关指标比较.结果:两类患者BMD为低体重组最低.且OA伴低体重者更易发生OP.OP患者行ECT,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35%,且多个椎体压缩性骨折26%.体重指数A组,年龄>70更易发生OA及OP,同时伴发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风险高.结论:OA低BMI者更易发生OP.两病共患者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高,年龄大于70岁BMIA组易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代谢标志物与老老年(>80岁)骨质疏松患者,以及骨质疏松伴有骨折患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骨密度(BMD),并根据有无骨质疏松和骨折将129例老老年分为无骨质疏松(N-OP)组,骨质疏松无骨折(OP)组和骨质疏松伴骨折(OP-F)组。分别测定各组受试者BMD和骨代谢标志物骨钙素(N-MID),骨碱性磷酸酶(BAP),Ⅰ型前胶原氯基末端前肽(PINP),和Ⅰ型胶原C端肽(CTX)水平。结果:血清BAP、N-MID、PINP和CTX水平:N-OP组低于OP组,OP组低于OP-F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血清骨代谢标志物水平与骨质疏松及骨折存在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CT与MRI在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均行CT和MRI检查,比较其检查结果。结果:两种方法24h以内组梗死灶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72h与72h组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性痴呆和非血管性痴呆患者CT梗死检出率均低于MRI,其中非血管性痴呆组MRI梗死检出率明显高于CT(P0.05),血管性痴呆组两种方法的梗死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T相比,MRI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中更具优势,可作为早期病变检出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2型糖尿病(T2DM)并发骨质疏松症(OP)中的表达意义。方法收集桂平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T2DM合并OP患者100例(T2DM+OP组),另取同期收治的单纯T2DM患者73例(T2DM组),单纯OP患者62例(OP组)及健康体检人员50名(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骨钙素、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原(PINP)、骨密度(BMD)及IGF-1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IGF-1表达水平与β-CTx、骨钙素、BMP、PINP、BMD的相关性。结果四组BMP、骨钙素、BMD、IGF-1呈逐渐下降趋势,且健康对照组T2DM组OP组T2DM+O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OP组BMP、骨钙素、BMD、IGF-1明显低于OP组、T2DM组、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β-CTx、PINP呈逐渐升高趋势,且健康对照组T2DM组OP组T2DM+O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OP组β-CTx、PINP明显高于OP组、T2DM组、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合并OP患者血清IGF-1表达水平与BMP、骨钙素、BMD呈正相关(r=0.385、0.622、0.507,P均0.05);与β-CTx、PINP呈负相关(r=-0.371、-0.314,P均0.05)。结论血清IGF-1表达水平与T2DM并发OP密切相关,可作为T2DM并发OP的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胸腰椎压缩性骨折PKP术后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老年椎体骨折术后再发骨折提供帮助。方法:选取海南省第二人民医院骨科2014年1月—2016年1月住院行PKP术治疗的140例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开展研究,术后3年持续进行跟踪随访,根据术后恢复情况将患者分为骨折组(n=22)与正常组(n=118),探讨分析术后椎体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骨折组患者年龄比正常组显著高,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患者骨密度(BMD)比正常组显著低,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患者的损伤椎体数量、单节骨水泥用量、骨水泥发生渗漏、手术前后椎体的高度变化及后凸角变化与正常组对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PKP术后再发骨折危险因素发现,患者的年龄、BMD水平、损伤椎体数量、单节骨水泥用量、骨水泥发生渗漏、手术前后椎体的高度变化及后凸角变化是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胸腰椎压缩性骨折PKP术后再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胸腰椎压缩性骨折PKP术后再发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较多,应加强对危险因素的防控措施,有利于预防老年椎体骨折术后再发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