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腰大池引流联合双侧脑室外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室出血患者4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4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双侧脑室外引流治疗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腰大池引流,并以GCS评分等指标分析两组临床获益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第3天、第7天脑室出血清除率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脑室出血清除时间及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手术后第3天和第7天,两组患者NSE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相对于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第3天、第7天,两组患者SF水平均较手术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血清S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大池引流联合双侧脑室外引流可缩短脑室出血清除时间,有效改善脑脊液恢复时间,提高脑室出血患者术后恢复率及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室后角穿刺置管结合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辅助尿激酶冲洗对脑室出血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2013年8月—2015年8月诊断为脑室内出血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脑室前角穿刺联合腰大池引流辅助激酶脑室灌注治疗,观察组采用脑室后角穿刺联合腰大池引流辅助激酶脑室灌注治疗,观察2组患者1周、2周、4周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脑室引流时间(颅内血肿清除时间)、腰大池引流时间均减少,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室后角穿刺加尿激酶灌注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铸型出血效果明显,预后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脑室出血并发脑积水患者行脑室外联合腰大池引流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4月收治的78例脑室出血患者,其均并发脑积水,根据患者入院时间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研究组行脑室外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对照组行常规脑室外引流治疗,分析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0.26%)低于对照组(28.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室外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出血并发脑积水,可以有效避免患者并发症发生,临床应用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侧侧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脑室出血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双侧脑室外引流并使用尿激酶灌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行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使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死亡病例、完全正常和明显功能障碍的病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颅内感染、脑积水、脑疝发生的例数均少于对照组,治疗组总的并发症发生率(4.35%)与对照组(43.4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侧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效果好,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王孝安 《安徽医学》2017,38(10):1340-1342
目的 探讨脑室外引流联合早期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安徽省立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81例脑室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行双侧侧脑室外引流术,观察组在引流术后早期放置腰大池引流。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肿清除情况、颅内感染发生率、患者的死亡率及GOS评分差异。结果 术后7天,观察组血肿清除的患者比例为68.29%,高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血肿清除时间为(7.24±2.75)d,与对照组(11.33±4.03)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颅内感染发生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75.61%,高于对照组的47.50%(P<0.05)。结论 脑室外引流术后早期放置腰大池引流能够有效促进脑室内血肿清除,减少颅内感染的发生并降低死亡率,改善脑室出血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重型脑室出血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将42例脑室出血病人随机分成两组。采用单侧或双侧侧脑室置管引流,脑室外引流术后3~5 d行腰大池引流,复查CT环池出现后拔除脑室外引流管,继腰大池脑脊液外引流,治疗脑室出血22例,与单纯延长脑室外引流时间治疗组20例对照。结果:治疗组病死率及脑积水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GOS评定优于对照组。结论:脑室置管外引流辅助腰大池引流序贯应用,能尽早消除脑室梗阻,改善脑脊液循环,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双侧脑室穿刺外引流加腰大池持续引流尿激酶冲洗治疗重症脑室出血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对84例重度脑室出血行双侧脑室穿刺外引流加腰大池持续引流尿激酶冲洗治疗,与以前84例单纯使用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治疗重症脑室出血的患者比较脑室通畅时间、意识转清时间、脑脊液转清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脑室通畅时间、意识转清时间、脑脊液转清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双侧脑室穿刺外引流加持续腰大池引流尿激酶冲洗是一种治疗重症脑室出血切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李松年 《微创医学》2006,1(3):155-158
目的比较联合双侧脑室外引流和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脑脊液方法与单纯采用双侧脑室外引流方法治疗全脑室出血铸形的疗效,探讨全脑室出血铸形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经头颅CT确诊的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4例采用双侧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脑脊液方法治疗,B组32例单纯采用双侧脑室外引流方法治疗,均分别于术后4d、7d、10d、14d和21d,以及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复查头颅CT,了解近期脑室系统内的积血和梗阻性脑积水情况。结果A、B两组患者的脑室积血分别于术后4~10d、10~21d完全引流,平均分别为6.3d、13.6d;A组无交通性脑积水的发生,B组5例;A组中完全恢复日常生活和部分恢复日常工作或生活自理者占73.53%,B组占37.5%,A组死亡率为11.76%,B组为34.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采用双侧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脑脊液治疗全脑室出血铸形较单纯采用双侧脑室外引流方法治疗能明显缩短血肿引流清除的时间,后期交通性脑积水的发生得以有效防止,死亡率明显降低,生活能力得到更大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室内持续泵入尿激酶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9月在该院就诊的104例脑室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52)和治疗组(n=52)。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脑室外引流并使用尿激酶灌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行腰大池引流治疗。使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血肿清除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第2、7天血肿清除率分别为(33.2±4.8)%、(69.1±5.3)%,明显低于治疗组患者的(71.7±5.0)%、(91.4±2.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出院时ADL评分,出院时治疗组生活能力正常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生活能力明显下降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1.15%(11/52),明显高于治疗组患者的7.69%(4/5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室内持续泵入尿激酶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刘晓田  杨宏伟 《吉林医学》2012,(34):7518-7519
目的:探讨应用脑室引流加腰大池置管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46例脑室出血患者在局部麻醉下采用自制颅锥穿刺行单侧脑室或双侧脑室前角穿刺置管引流术,侧脑室引流1~5 d,行腰大池置管引流脑脊液。结果:患者恢复良好16例,中残13例,重残5例,死亡12例,死亡率26%。结论:采用脑室引流和腰大池置管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方法,能明显缩短疗程,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对脑外伤术后纵裂池增宽患者行腰池与脑室引流的治疗效果。方法 45例脑外伤术后重度纵裂池增宽患者随机分3组,对照组15例,不做任何引流治疗;腰池引流组14例,接受腰池引流;脑室引流组16例,接受单侧脑室引流,每日CT平扫测量纵裂池的宽度,持续引流一周。结果 腰池组引流治疗前后纵裂池宽度分别是:(1.71±0.21)cm,(0.28±0.09)cm;脑室组引流治疗前后纵裂池宽度分别是:(1.67±0.23)cm,(0.32±0.11)cm;,对照组一周前后纵裂池宽度分别是:(1.63±0.19)cm,(1.48±0.18)cm;两治疗组前后数据差异及与对照组间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治疗组间数据差异及对照组前后差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室组颅内感染1人,对照组无感染病例。结论 持续腰池或脑室引流治疗脑外伤术后纵裂池增宽同样安全有效,但是腰池引流的安全性高于脑室引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侧脑室引流管在结核性脑膜炎脑积水治疗中放置时间及拔管时机进行评估,观察临床转归.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结核性脑膜炎中、重度脑积水患者226例,分为改良脑室引流组(治疗组)127例和常规脑室引流组(对照组)99例,全部病例均行规范的全身抗结核、脱水及激素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局麻下改良脑室外引流,对照组按常规侧脑室额角穿刺外引流.两组患者均于术后第2天行脑室注射抗结核药物,引流两周后行24h夹闭导管试验,按拔管指征评估拔管可能性,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治疗组127例中,引流时间窗符合拔管指征者76例,提前拔管19例,延迟拔管32例,导管放置时间(27.6±17.3)d,3例继发颅内感染,总有效率为74.8%(95/127),颅内感染发生率2.3%;对照组99例中,引流时间窗符合拔管指征者56例,提前拔管29例,延迟拔管14例,导管放置时间(18.9±15.2)d,7例继发颅内感染,总有效率为69.7%(69/99),颅内感染发生率7.1%.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75,P >0.05),两组脑室外引流导管放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3,P<0.05),两组颅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2,P <0.05).结论 结核性脑膜炎合并中、重度脑积水患者应早期行侧脑室外引流,配合脑室内注射药物治疗,效果显著,可使部分患者避免V-P分流手术.改良脑室外引流能降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妥善评估侧脑室引流管在结核性脑膜炎脑积水治疗中放置时间及拔管时机是取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术后脑膨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腰大池置管控速引流对术后脑膨出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3月~2010年5月收治入院的因重度颅脑损伤行开颅减压手术后5~20 d内,出现顽固性脑膨出,GCS评分3~9分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的疗程为(8.34±3.53)d,对照组的疗程为(18.34±5.6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3,P〈0.05)。观察组中在腰大池引流前有留管的24例,到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时只有6例(20.00%)留管;对照组患者中有留管的30例,到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前有23例(76.67%)留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69,P〈0.01)。观察组发生切口疝1例,对照组发生切口疝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P〈0.05),两组患者预后比较,观察组术后1个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良好率和存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和P〈0.01)。结论:腰大池置管脑脊液持续性引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颅脑损伤术后严重脑膨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侧脑室持续灌洗引流在脑室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6例脑室出血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采用双侧脑室置管外引流术加尿激酶注入与双侧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持续灌洗治疗,观察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清除脑室积血时间、颅内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侧脑室持续灌洗引流是治疗脑室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徐廷伟 《医学综述》2014,20(21):4029-4030
目的探索双侧侧脑室外引流联合尿激酶冲洗治疗脑室内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6年2月至2013年8月襄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20例脑室内出血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单侧侧脑室外引流治疗,治疗组采用双侧侧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溶液冲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3.3%vs 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3,P=0.043);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5.0%vs 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25,P=0.013)。对照组存活的43例患者中脑室内出血消散时间≤7 d占51.2%(22/43),治疗组存活的52例患者中脑室内出血消散时间≤7 d占71.2%(37/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迟发型脑水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侧脑室外引流联合尿激酶冲洗治疗脑室内出血疗效好,且并发症较少,应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室引流加尿激酶灌注并腰穿治疗自发性脑室出血的效果,以供参考。方法选择该院自发性脑出血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6例。A组患者接受脑室引流加尿激酶灌注治疗,B组患者接受脑室引流加尿激酶灌注并腰穿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发现,B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现,B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脑室引流加尿激酶灌注并腰穿治疗自发性脑室出血疗效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崔玉光  陈冰  吕成林 《中国厂矿医学》2013,(12):1296-1297,1300
目的探讨脑室内积血的不同治疗方法,以期降低脑室内感染率,达到脑室内积血更有效的引流。方法对164例脑室内积血的患者,分别采用单纯脑室外引流(EVD)术(75例)及EVD+腰大池持续引流术(89例)治疗,对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30d时,EVD+腰大池持续引流组感染率2.2%,明显低于单纯EVD组的12.0%(P〈0.05);脑积水发生率4.5%,明显低于单纯EVD组的13,3%(P〈0.05);生活自理率68.5%,明显高于单纯EVD组的50.7%(P〈0.01)。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对脑室内积血患者,采用EVD+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优于单纯EVD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腰大池引流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0月湖北省老河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tSAH患者92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6例。观察组给予腰大池引流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腰穿抽液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昏迷程度评分(GCS)、过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头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脑脊液红细胞含量,观察比较两组脑积水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5、10d后GCS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治疗后5、10d时观察组GCS评分[(11.8±2.2)、(14.6±1.7)分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9.1+2.1)、(12.4+1.6)分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SOD较治疗前均明显增高,且治疗后观察组[(91.1±14.8)nU/mL]显著高于对照组[(84.4±14.7)nU/mL],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MDA、VAS及脑脊液红细胞含量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3.2±1.1)μmol/L、(3.6±1.2)分、(14.3±11.5)×10^8/L]显著低于对照组[(3.9±1.1)μmol/L、(35.8±1.3)分、(23.4±11.4)×10^8/L],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治疗后14d时死亡率为6.5%(3/46),显著少于对照组[19.6%(9/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脑积水发生率为8.7%(4/4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3%(1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大池引流在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金沁  雷文雁  周明静 《西部医学》2013,(12):1894-1896
目的 探讨持续腰池引流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及护理干预价值.方法 将68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行持续腰池引流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神经外科专科护理干预,对照组用神经外科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均无死亡,恢复良好,生活能自理.并发症发生情况:对照组颅内感染10例,观察组3例(x2 =4.66,P<0.05);对照组引流管堵塞13例,观察组5例(x2 =4.84,P<0.05);对照组发生穿刺部位脑脊液漏8例,观察组2例(x2=4.21,P<0.05).结论 持续腰池引流可减轻血性脑脊液对脑及脑膜的刺激,促进脑脊液的循环和吸收,缓解脑血管痉挛,改善脑缺血情况,减轻脑水肿和脑梗死的发生,还可避免反复腰穿对患者带来的痛苦.有针对性的专科护理有利于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侧脑置管外引流持续脑室灌注给药加腰大池引流治疗颅内感染的临床护理进行分析,评价其效果。方法选择沈阳军区总医院2012年1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颅内感染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如体温、外周血象、脑脊液生化指标进行整理分析;采用加拿大神经功能评分量表(CNS)对患者神经功能预后进行评价;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①60例患者中患者死亡1例,植物生存3例,1例患者出现脑积水。患者体温由治疗前的(38.0±0.5)℃降至(36.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外周血WBC及脑脊液WBC各比例分布情况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分布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患者治疗后CNS评分为(33.46±4.20)分,明显高于治疗前(17.40±3.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⑧治疗后患者满意率结果:非常满意45份,基本满意10份,未见不满意者。结论侧脑置管外引流持续脑室灌注给药加腰大池引流可有效地治疗患者颅内感染,促进患者恢复,应在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