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平贝母Fritillaria ussuriensis Maxim.与川贝母F.cirrhosa D.Don同属百合科贝母属植物,均为清热润肺、化痰止咳良药,受到广泛的重视和应用。但川贝母资源匮乏、供不应求、伪品流通等问题严重影响其临床功效,把与其功效相似、易栽培、产量高和药源充足的平贝母作为替代品成为可行方案。通过分析比较平贝母与川贝母的产地溯源、性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异同点,说明两者之间存在共性和差异,为贝母类药材的临床用药提供合理、安全的保障依据。同时,分析平贝母成为川贝母替代品的可行性,并阐述平贝母的发展优势,为贝母类药材的可持续发展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川贝母野生基原植物资源分布和保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浩荣  马朝旭  国慧  杨振安  赵川  杨刚 《中草药》2020,51(9):2573-2579
川贝母因其药用效果良好,被中国及世界上多个国家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但是随着川贝母药材资源需求量的急剧增长及其野生基原植物存在产量低,自然条件下种子数量少、发芽率及成活率极低等缺陷,使得川贝母野生基原植物资源处于濒危状态。以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这两大数据库所发表的文章为基础,综述了川贝母本草学考证、野生基原植物资源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保育措施及利用内生真菌获得贝母类生物碱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从传统的保育措施及现阶段积极探索的微生物提取活性物质的角度为川贝母野生基原植物资源的保育提供发展思路,以期早日实现川贝母的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四川、陕西、云南乌头属药用植物及附子药材主产区的资源、栽培及产地加工现状,为乌头类药材的资源保护、规范栽培、产地加工、质量控制等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调研及走访产地、市场对四川、陕西、云南乌头属药材产区的乌头属植物种类、分布和附子药材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四川、陕西、云南乌头属药用植物品种较多,分别有67、63、10个种。乌头属药材主要来自人工栽培,但基原复杂;乌头属药材新种植区域产地加工欠规范,部分存在品种间掺混现象。结论 四川、陕西、云南乌头属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应加强资源保护、种源鉴定和新品种选育,大力推广规范栽培及产地加工,规范流通市场,建立质量溯源体系,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王彬  刘杨  李佳  包华音 《中药材》2022,(6):1316-1321
目的:根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要求,对山东省莒南县中药资源现状进行调查,为当地中药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野外样地和样线调查、栽培基地走访调查等方法,对莒南县现存野生及栽培药用资源的种类、分布及蕴藏量等信息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莒南县域内41个样地共记录野生药用植物资源102科284属428种和栽培药用植物7种。药用植物以被子植物为主,其中菊科、豆科和蔷薇科为优势科,且以草本植物居多。重点调查植物类药材126味,涉及55科98属115种基原植物,尚未发现濒危物种。结论:莒南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相对丰富,应合理利用和开发,实现当地药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我国广金钱草资源进行调查,并对不同产地药材质量进行评价,为广金钱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合理开发以及规范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资源调查采用查阅文献、走访调查和现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药材质量评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夏佛塔苷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金钱草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正逐步减少,部分地区很难找到野生资源.人工栽培广金钱草技术不完善、药材质量参差不齐,影响广金钱草进一步的开发和综合利用.结论:应该加大保护资源的力度,保护广金钱草的生态环境,促进其种群恢复.同时,应该尽快建立GAP基地,完善人工栽培、加工技术,满足市场对广金钱草药材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中药川贝母是我国传统名贵珍稀中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效,开发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通过对近年来中药川贝母的资源分布、生物学特性、品质生态学特性、引种栽培、商品鉴别等研究进行全面分析整理,编制川贝母基原植物分类检索表及市售混伪品鉴别检索表,为中药川贝母资源调查、保育栽培、质量控制和评价及相关混伪品的鉴别工作提供了依据,也为中药川贝母种质资源持续利用,规模化引种栽培,野生抚育,濒危保护,新资源开发,新品种选育等方面提供了资料。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对川贝母野生种质资源的保护及其生物学特性相关研究,加强川贝母品种选育与生产技术的集约化系统化研究,从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水平推动中药川贝母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人工栽培与野生伊犁贝母药材的生药学差异。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法对栽培与野生伊犁贝母的生药学进行了比较研究;采用浸出物测定法对栽培与野生伊犁贝母中醇浸出物含量进行了定性分析;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对二者总生物碱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人工栽培与野生伊犁贝母药材在性状及显微特征方面有明显的相似;薄层斑点数目、颜色及Rf值方面也明显相似;人工栽培与野生伊犁贝母药材总生物碱含量基本一致,但人工栽培伊犁贝母药材醇浸出物含量比野生的要高。结论:人工栽培与野生伊犁贝母药材生药学差异不显著,在临床上,为栽培伊犁贝母代替野生伊犁贝母药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安徽、江西两省的野生粉防己资源现状,为制定政策、采取保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走访调查和样地调查相结合,将调查所得数据进行整理,综合分析各地资源状况。结果:两省野生粉防己资源都受到较为严重的破坏。结论:应立即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保护野生粉防己,同时大规模推广人工栽培,保证药材的市场供应,实现资源合理、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掌握辽宁省葫芦岛市南票区野生与栽培药用植物资源现状。方法:通过样地调查的方式进行外业调查,查阅植物志等书籍准确定名并统计药用植物数量。结果:完成南票区包括草丛、草甸、灌木丛、针叶林、阔叶林5个代表区域的36个样地调查,调查到南票区野生药用植物336种,隶属75科,其中重点药材40种,特色药材20种。区域内新分布药材10种。结论:南票区气候环境干旱,多为耐旱植物,荆条基本覆盖整个区域。对该地区植物资源进行分析并对该地区中药资源合理开发及利用提出建议,对于保护好中药资源,进一步提升南票区中药产业发展水平,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皖南山区野生防己资源分布和使用情况。方法实地调查和文献调查相结合。结果皖南山区均有野生防己分布,但多数地区防己资源破坏严重。结论应通过人工栽培和加强对野生资源的保护,以解决防己药材来源。  相似文献   

11.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士必备的技术,其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危机患儿的痛苦乃至生命,掌握这门过硬的技术,尽量做到一针见血,是儿科护士的天职,也是衡量合格护士的标准之一。本人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已多年,现将这方面的体会做一报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伤寒与温疫的证治特点、《伤寒论》与《温疫论》的篇章结构、张仲景与吴又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现代医学对出血热与鼠疫的认识,梳理热病证治的发展历史与脉络。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这一中医经典著作,指导临床,疗效显著,活人无数,尤其是对外感热病的发展影响颇深.伤寒学派是以研究或阐述张仲景《伤寒论》辨证论治及理法方药为中心的医学学术群体,该学派学术璀璨,连绵千年.现就以古代此派的形成、发展、争鸣3个阶段进行初步探析,认为其形成于晋唐,发展于宋元,争鸣于明清.  相似文献   

14.
根据“穴位组学概念”的提出,针对针刺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目的在于揭示针刺的生物学基础,阐明针刺的科学性,并对相关针刺处方进行优化,围绕临床针刺治疗手段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标准化与规范化研究,实现针刺科学机理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中药蛇床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姜涛  李慧梁 《中草药》2001,32(2):181-183
概述近年来有关蛇床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的近20年间,是新时期仲景学说研究队伍的形成———发展期。在这一时期,对《伤寒论》原著的注释和校正工作,揭开了新中国教材编写的序幕;对《伤寒论》中一些有代表性问题或关键性字词的考订,是一个特点;对《伤寒杂病论》方法论的研究,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特点。此外,这一时期,对六经的研究逐渐深入;对方证的研究仍是热门话题;对伤寒方中用药规律的研究出现热潮;对张仲景治疗方法原理的研究开始活跃;比较性研究热度不减;专题性研究渐成趋势。  相似文献   

17.
近百年来,公开发表的研究《伤寒论》的学术论文约3万篇,内容涉及张仲景生平事迹、《伤寒论》版本传承、《伤寒论》学术思想和临床应用研究等多个方面。民国时期是近代仲景学术研究的萌芽——发动期,这一时期的文章具有以下时代特点:①期刊和作者群有明显的地域和社团性;②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向;③研究空间不断扩大;④学术争鸣空前活跃。  相似文献   

18.
喘证的一般护理注意调整病室环境、体位与休息、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饮食护理、情志护理;根据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同病异护、异病同护,实施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保障治疗措施的实施,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9.
变应性鼻炎研究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理、流行情况、实验及试验研究、中医药治疗、针灸治疗、治疗前景的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并提出从辨证指标入手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七情学说实验研究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近年来有关中医七情学说的实验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评述。指出实验研究对七情学说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并着重对今后开展七情学说实验研究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七情学说实验研究所涉及的动物模型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