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监测平台,跟踪公共卫生事件发展动态,及时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开展风险评估。方法利用TRS(文本检索系统)技术实施舆情采集,建立中英文主题词库和中英文网站库,使用舆情分类和预警、网络新闻聚合、网络热点挖掘、智能关联等技术开展舆情分析,并采用Excel软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广东省公共卫生舆情监测平台共监测了551个中英文网站,共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1658条,其中发现省内传染病疫情91起,省内食物中毒事件68起,有7起食物中毒事件是首先由舆情平台监测到的。舆情平台监测到的时间比正规途径报告要早2—3h。通过对河源紫金发生因诊所不安全注射引起聚集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事件的媒体跟踪,监测“紫金丙肝”相关舆情新闻报道l480篇,发现该事件舆论发展曲线与处置后果有明显关系。对重点事件进行风险评估:2012年4月,沙特阿拉伯等西亚国家相续发现新型冠状病毒,通过舆情监测平台共收集新型冠状病毒相关中英文资料227篇,通过开展风险评估,结果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没有出现人与人之阃容易传播或可持续的人际传播情况,广东省短时间内发生境外输入病例的几率较小。结论舆情监测系统是现代疾病控制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是疫情监测的有效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2.
舆情监测是国家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的有力补充。在互联网时代,人们通过网络媒体、社交媒体等方式极其迅速的传播舆情信息,这些信息是非常重要的情报来源,成为预测疾病暴发、早期预警和防灾应急的重要手段。本文系统总结了国内外舆情监测在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案例,归纳了三种舆情监测的方式,分析了舆情监测相对于传统监测系统的优势,能够有效地在事件发生前预警预测或事件发生后反馈应对。但是,目前舆情监测受到网络使用、媒体引导及搜索习惯的限制,建议未来将基于网络的舆情监测系统整合入已有的监测系统,探索适应我国的舆情监测平台和手段。  相似文献   

3.
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破坏性和突发性,其网络舆情具有影响大、负面信息多、传播快的特点,极易引起舆论突变和社会恐慌,对其的有效治理也由此显得更加重要。作者通过对新冠肺炎疫情网络舆情的演变及发展过程进行分析,总结此次网络舆情管理上的成就和不足并探求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舆情治理建议:完善网络舆情治理机制和问责机制,强化舆情疏导,建立对医务工作者的舆情应对教育体系,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舆情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媒体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013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的媒体报道情况,为卫生行政部门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沟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清华大学自主研发的X-GOT舆情系统进行数据智能抓取,并通过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对数据进行补充,对2013年3月30日—6月17日监测到的媒体报道与网络发文进行分析。结果舆情爆发期、发展期、回落期的媒体报道数量分别为9118篇、27 151篇、695篇;3个阶段网络发文数量分别为88.5万篇、185.7万篇、2.7万篇,舆情发展趋势与疫情变化趋势、政府新闻发布的节奏基本保持一致。媒体与网络关注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媒体关注内容排在前三位的是政府举措(18.0%)、疫情信息(16.0%)、医疗负担(14.0%),网络舆论关注内容排在前三位的是健康科普(17.0%)、应对评价(16.0%)、政府举措(14.0%)。"病例"、"疫情防控"、"变异"、"活禽市场"、"病毒检测"、"疫苗研制"、"人传人"、"救治费用"是本次H7N9禽流感疫情的舆情热词。结论舆情监测是现代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建立有效的媒体沟通机制,提高应对媒体的能力,及时引导舆论,使媒体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发挥更好的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5.
舆情的监测是公共管理部门不可或缺的监测和管理手段[1-3]。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2009年起在以往信息检索基础上开展舆情监测工作,对公共卫生相关的媒体和互联网信息,特别是对社会和公众热点和焦点问题进行舆情监测,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决策和管理参考。2013年3月下旬,浙江和部分省市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引起国内、国际的普遍关注,公众反响日益强烈。为了提供专项舆情,进  相似文献   

6.
《人口与健康》2013,(3):9-10
上海是一个拥有近2400万人口的特大型城市,境内外媒体多、驻沪领馆多、网民"微媒体"比例高,群众对人口计生工作的诉求多元。按照国家人口计生委的总体部署,我们加强舆情监测研判、主动宣传引导,积极建立新媒体条件下的人口计生舆论引导格局,为人口计生事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和社会环境。严密监测及时掌握舆情建立立体化监测网络。  相似文献   

7.
霍飞  高浩宇  刘长娜  董校  王凤山 《职业与健康》2013,(23):3205-3206,3209
目的建立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和基于预防控制(简称防控)工作的舆情监测模型,并在重大传染病防控中应用与实践。方法以近期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为主要监测对象,通过对网络舆情的监测与分析、评估,建立适合公共卫生工作的舆情监测体系,规范信息的获取、处理、挖掘分析、利用等方法。结果建立了包括疫情追踪、防控进展、公众关注等9大模块的舆情监测分析体系,全面及时地向各级领导、专业人员提供信息支持与分析。结论新的舆情监测模式,在重大传染病防控中,起到了重要的决策信息支持与分析的作用,并可以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公众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处理时,发挥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能为各级行政部门在重大传染病疫情发生的情况下,快速建立舆情防控提供进一步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网络舆情监测和风险评估为核心的互联网+新媒体模式,在新的管理理念、信息挖掘技术和风险沟通格局下,如何针对新媒体开展公共卫生舆情监测,并探讨网络舆情监测在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工作中的应用。方法以高温季节高温中暑事件预防和处置为例,通过网络舆情监测与综合分析,快速风险评估,建立适合安徽省高温中暑事件快速风险评估舆情监测体系,规范信息的获取、处理、挖掘分析、综合利用等方法。结果建立了包括网络舆情监测、天气预报收集、WBGT指数监测、发病趋势分析、风险等级研判和综合防控策略6大模块的高温中暑事件快速风险评估体系,全面及时地向各部门领导、专业人员提供信息支持与评估报告。结论新的舆情监测模式,在高温中暑事件防控中起到决策分析与技术支撑作用,并可以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公众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处置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结果能为各部门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处置高温中暑事件和建立网络舆情监测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探讨2016-03 "山东问题疫苗事件"中的网络舆情发展特点以及其对四川省舆情监测工作的启发。方法以"山东问题疫苗"为关键词,通过舆情监测软件和百度搜索引擎搜索2016-03-18/04-28期间的相关网络信息。结果 2016-03-18/04-28,百度搜索"山东非法疫苗",相关结果有1 890 000条,舆情监测软件监测到102 455条;新浪微博话题"山东非法疫苗"阅读量1. 79亿次,讨论7. 9万条。分析发现本次舆情事件舆论观点分为正面、负面和干扰性观点3类,舆情发展为分为4个阶段:第1、2阶段中,曝光后3 d、6 d,舆情数量分别达到第1个高峰和最高峰;第3阶段,舆情事件发生6 d后开始下降;第4阶段舆情信息量基本平稳甚至消失。受该事件影响,四川省内共监测到2条影响较大的舆情信息,浏览量均过百万。结论从该事件监测和分析结果得出"山东问题疫苗事件"舆情演变特征和规律。本事件最明显的特征是各部门和政府的正面回应后,舆情的数量明显下降;另一方面,该事件引起强烈的社会关注,对于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事件相关部门或者政府尽早正确应对是减少群众恐慌的最有效方法。四川省内疫苗事件虽然发生在该敏感时期,但未引起大规模舆情,也印证了公共卫生舆情监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长春长生公司疫苗事件发生期间的网络舆情进行监测,并对舆情应对、风险沟通情况进行梳理与分析,为今后类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舆情处置提供参考。方法以全网信息为研究范围,使用新浪舆情通系统对2018年7月7日—2018年9月10日期间的相关舆情信息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长生疫苗事件大致经历了酝酿期(7月15日—7月19日)、爆发期(7月20日—7月27日)、震荡期(7月28日—8月20日)、恢复期(8月21日—9月10日)4个阶段,呈现发展迅速、恢复缓慢的特点,其中爆发期的舆情信息数量达到最高峰。舆情信息来源主要包括微博类(88.02%)、微信类(3.77%)、客户端类(2.60%)、网站类(2.28%)、新闻类(1.42%)等,其中微博、微信在本次全部舆情信息中占比最高。网络舆情进展过程中,行政机关及时向公众披露信息,公布事件处置进展;专业机构积极开展补种续种工作,针对热点问题进行科学解答。结论政府部门在处理此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已日趋成熟,能够及时疏导舆情、化解矛盾、促进事件平稳解决。公共卫生专业技术机构应当以网络为宣传主阵地,与自媒体、新闻网站、客户端等开展深度合作,继续做好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重构公众对疫苗产品的信任,巩固公众对免疫规划工作的信心。  相似文献   

11.
分析"乙肝疫苗"事件网络舆情热度演变规律,为今后类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提供参考依据。使用百度指数,选择全国作为研究区域,研究2013年12月~2014年1月"乙肝疫苗"事件的网络舆情热度状况。"乙肝疫苗"事件网络舆情经历了"发生期-小幅回落期-高峰期-恢复休眠期",全程29d,出现了1个高峰、2个小高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具有发生发展迅速、热度回落相对缓慢的特点;公众与媒体关注度的趋势基本一致,但又各有侧重并相互影响;网络舆情热度趋势演变与事件处置进展关系密切,及时发布权威透明正面的信息,掌控舆论走向,能有效提升网络舆情的应对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2018年长春长生疫苗事件和2016年山东疫苗事件的网络舆情变化发展情况,为相关部门应对类似舆情事件提供参考。方法以百度新闻和百度指数为工具,获取2018年7月15日—8月15日关于长春长生疫苗事件和2016年3月18日—4月18日关于山东疫苗事件的新闻报道和百度指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此两起疫苗事件网络舆情的百度指数发展趋势相似,媒体指数高峰常常和搜索指数高峰重叠或相继出现,但都出现在事件处置关键节点时,长春长生疫苗事件搜索指数最高峰峰值远远高于山东疫苗事件,但高峰持续时间较短。结论当今自媒体发达,信息传播速度快,公众对健康的关注度提高,疫苗事件能够在短时间内引起更广泛的影响,有关部门应建立网络舆情监测预警系统,及时掌握舆情动态,并且注重官方网站和自媒体平台的日常建设,及时发布权威信息,积极引导网络舆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在以微博等互联网平台为核心的新媒体形势下,在新的管理意识、信息渠道、信息沟通模式下,如何针对新媒体开展公共卫生信息监测,并探讨新媒体监测在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简称防控)工作中的应用。方法以近期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为例,通过对微博等新媒体信息的监测与分析、评估,建立适合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的信息监测体系,规范信息的获取、处理、挖掘分析、利用等方法。结果建立新媒体重大公共卫生信息监测体系,分析人感染H7N9禽流感动态信息,全面及时地向各级领导、专业人员提供信息支持与分析。结论在新媒体时期,建立与之适应的信息监测模式,在重大传染病防控中,起到了重要的决策信息支持与分析的作用,并可以在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公众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时,发挥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能为各级行政部门在重大传染病疫情发生的情况下,快速建立舆情监测提供进一步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目的开展"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四川省公共卫生网络舆情分析。方法对2011~2015年的公共卫生网络舆情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十二五"期间,四川省内共监测到公共卫生舆情原始数量合计10435条,历年舆情信息合计在550条~6214条之间,年均2087条;根据筛选后上报最终数量排序在前3位的是食品安全事件、传染病事件和预防接种事件,累积构成比达到全部上报舆情的77.6%,与全国排位不同(全国范围前3位的公共卫生舆情是传染病事件、环境因素事件、服药事件,累积构成比为67.1%)。2011~2015年,四川省公共卫生舆情较多的月份集中在3~8月(全国范围仅10~11月较少)。2013年,四川省雅安地震当月,省内舆情信息合计数量和上报数量均为"十二五"期间的最高值。结论 "十二五"期间,虽然四川省公共卫生舆情分布在种类数量排名和月份分布的趋势上均与全国不同,省内舆情事件种类热度地域性较强,但是方向和势态比较稳定。疾病预防控制舆情的监测和分析对提高省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2013年与2017年H7N9事件网络舆情演变情况,为社交媒体环境下的网络舆情引导与控制提出建设性意见。方法采用百度指数和新浪微舆情系统对2013年3—5月与2017年2—4月内网络舆情进行制图、信息搜集与进一步比较分析。结果网络舆情走向图均呈前驱、暴发、波动和消退4个阶段,2017年较2013年舆情波动较小,公众对H7N9事件关注度下降,风险认知水平不均衡导致舆论增加和谣言产生;新媒体尤其是微博使用程度增加,影响力明显提升。结论社交媒体环境下政府应加强网络舆情主体引导和监督工作,媒体应积极引导网络舆论,公众应提升自身的舆论辨析力,三方面主体相辅相成共同营造积极的网络舆情环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建立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机制,追踪铁路站车有害生物侵害热点问题,把握舆情与疫情动态,增强对铁路公共卫生领域突发事件的可预见性,并在此基础上强化舆情与疫情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因有害生物侵害所引发的铁路舆情与疫情危机。  相似文献   

17.
李伟  李燕  江其生 《医疗卫生装备》2010,31(1):37-38,44
目的:探讨并设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监测与公众恐慌度分析系统。方法:从分析互联网上公众恐慌机理入手,通过网络舆情监测,采用基于Web的数据挖掘技术实现公众恐慌的度量。结果:提出并构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监测与公众恐慌度实时监测与度量的新思路。结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对个人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害,还将导致人们不同程度的心理变化,由此引发公众恐慌,并激发衍生事件。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信息传播更加快捷,随之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更加严重,该系统可为政府相关部门的新闻发布、舆情引导、应急管理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网络舆情大数据和百度指数分析四川省公共卫生舆情特点。方法 利用舆情监测系统获取2018—2020年四川省公共卫生网络舆情数据,通过百度指数大众版获取公共卫生网络舆情5类舆情的搜索指数和地域分布情况。描述性分析指标的时间变化趋势和地区分布。结果 2018—2020年,四川省公共卫生网络舆情总量上升,以环境安全舆情和传染病舆情为主,分别占56.23%、29.49%。第22~28个监测期舆情上升趋势明显,舆情总量和传染病舆情峰值均出现在第28个监测期(2020年4月)。省内5类舆情关键词中,传染病和食品安全百度指数较高,2020年传染病指数上升明显。各类关键词搜索指数水平均低于全国。成都地区5类舆情关键词搜索指数居全省首位。结论 省内公共卫生网络舆情总量日益增多,应增加公共卫生网络舆情监测的主动性,重视传染病舆情的监测预警作用。省内各级疾控机构应结合公共卫生网络舆情百度指数特点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卫生宣传日舆情监测结果,通过舆情监测探讨卫生宣传日宣传效果。方法用大黄蜂采集器(V1.1)法对8种媒体进行监测,把采集的信息整理汇总,用Excel200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3月1日—2013年2月28日监测知名网站收集疾病控制相关信息1657条。信息收集频度为1次/周,采集的卫生信息主要与卫生宣传日相关。采集的信息数排在前5位的依次为:世界艾滋病日发布88条、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发布73条、世界卫生日发布69条、全国《食品卫生法》宣传周发布69条和世界慢阻肺日发布64条。结论舆情监测是现代卫生防病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监测卫生宣传日前后健康相关信息与媒体宣传报道情况,为健康知识传播提供补充。  相似文献   

20.
中国201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媒体监测信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2013年媒体监测中所关注的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与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数据进行比较,探索网络媒体监测在突发事件发现中的作用.方法 对2013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日媒体监测信息中国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3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注的国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媒体信息共752条,涉及31个省份;其中53.46%为突发事件原始信息,22.07%为突发事件进展信息;41.62%与传染病相关,24.73%与食物中毒有关.27.53%的信息来源于政府或专业机构网站,72.47%来源于新闻媒体报道.事件类别中,41.79%为食物中毒,18.66%为传染病事件.事件发生场所中,22.39%为学校,18.16%为其他集体单位,16.92%为家庭.媒体监测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28.86%在突发系统中进行了报告.首例病例发病日期-媒体报道日期间隔中位数为2.5 d,首例病例发病日期-突发系统报告日期间隔中位数为2.0 d,19.83%的事件媒体报道日期早于突发系统报告日期.结论 网络媒体监测已成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现的重要方式,是传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