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周毅 《重庆医学》2011,40(4):341-342
目的观察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微卡)辅助治疗耐多药结核病(MDR-TB)的疗效。方法将143例MDR-T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微卡加PaVZTH1321SM/18微卡加PaVZTH1321 72例(Z用药9个月取消),对照组:3PaZVTH1321SM/18加PaVZTH1321 71例(Z用药9个月取消)。结果治疗3、6、9、21个月末治疗组痰菌阴转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末X线胸片显示治疗组病灶显吸率、吸收率、空洞闭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治疗3个月末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卡辅助治疗MDR-TB能提高阴转率,有助于病灶吸收、空洞闭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循证医学方法观察和评价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对于细胞免疫功能状况不同的老年初治免疫功能低下肺结核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80例老年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入化疗联合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微卡)的治疗组和单纯化疗对照组各40例;同时,根据老年患者治疗前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状况分为低下组(Ⅰ组),正常组(Ⅱ组),四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个月、6个月末观察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痰抗酸杆菌涂片及培养结果。结果 ⑴治疗组2月末CD4+T淋巴细胞和CD4+/CD8+T细胞比值显著升高、CD8+T淋巴细胞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2月末及6月末上述指标均变化不大(P>0.05)。治疗组2月末痰菌阴转率较对照组高(P<0.05)。⑵治疗I组2月末CD4+T淋巴细胞和CD4+/CD8+T细胞比值显著升高、CD8+T淋巴细胞显著下降(P<0.05);对照I组治疗前、2月、6月末上述指标变化不大(P>0.05)。治疗I组2月末痰菌阴转率较对照组高(P<0.05)。⑶治疗II组治疗前、2月、6月末CD4+T淋巴细胞变化不大(P>0.05);2月末CD8+T淋巴细胞显著下降(P<0.05);CD4+/ CD8+T比值明显升高(P<0.05);对照II组治疗前、2月末、6月末上述指标变化不大(P>0.05)。两组2月和6月末痰菌阴转率相似(P>0.05)。结论 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低下的老年患者,采用母牛分枝杆菌菌苗联合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提高治疗2月末痰菌阴转率。在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正常的老年患者,采用母牛分枝杆菌菌苗,未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母牛分枝杆菌菌苗联合抗结核药治疗MDR—TB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评价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在耐多药肺结核免疫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92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在对照组以阿米卡星、丙硫异烟胺、乙胺丁醇、左氧氟沙星和力克肺疾片的基础上用母牛分枝杆菌菌苗治疗疗程为12个月。结果92例患者完成化疗疗程,6个月末痰菌阴转率:治疗组与观察组分别为76.6%和51.1%,疗程结束时痰阴转率分别为87.2%和55.6%,治疗组显著高于观察级(P〈0.01)。结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母牛分枝杆菌菌苗用于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治疗能提高痰菌转阴和空洞闭合率。有利于病灶吸收,临床上可作为耐多药肺结核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循证医学方法观察和评价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对于细胞免疫功能状况不同的老年初治免疫功能低下肺结核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80例老年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入化疗联合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微卡)的观察组和单纯化疗对照组各40例;同时,根据老年患者治疗前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状况两组再分为低下组(Ⅰ组),正常组(Ⅱ组),四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个月、6个月末观察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痰抗酸杆菌涂片及培养结果.结果 (1)观察组2月末CD4+T淋巴细胞和CD4+/CD8+T细胞比值显著升高、CD8+T淋巴细胞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2月末及6月末上述指标均变化不大(P>0.05).观察组2月末痰菌阴转率较对照组高(P<0.05).(2)观察Ⅰ组2月末CD4+T淋巴细胞和CD4+/CD8+T细胞比值显著升高、CD8+T淋巴细胞显著下降(P<0.05);对照Ⅰ组治疗前、2月、6月末上述指标变化不大(P>0.05).观察Ⅰ组2月末痰菌阴转率较对照组高(P<0.05).(3)观察Ⅱ组治疗前、2月、6月末CD4+T淋巴细胞变化不大(P>0.05);2月末CD8+T淋巴细胞显著下降(P<0.05);CD4+/CD8+T比值明显升高(P<0.05);对照II组治疗前、2个月末、6个月末上述指标变化不大(P>0.05).两组2个月和6个月末痰菌阴转率相似(P>0.05).结论 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低下的老年患者,采用母牛分枝杆菌菌苗联合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提高治疗2月末痰菌阴转率.在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正常的老年患者,采用母牛分枝杆菌菌苗,未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许世阳  张相林  刘正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7):2965-2966
目的:评价化疗并用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微卡)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微卡加化疗治疗组与单纯化疗对照组,观察治疗结束肺部病灶吸收、空洞闭合及痰菌阴转情况。结果:满疗程痰菌阴转率分别为93.5%和75.6%,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肺部病灶吸收率分别为84.8%和48.9%,空洞闭合率为60.9%和37.8%,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及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微卡能提高痰菌阴转率,有助于病灶吸收,可作为复治涂阳肺结核的免疫治疗和化疗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6.
母牛分枝杆菌菌苗辅助治疗复治菌阳肺结核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志红  申红连 《中国热带医学》2005,5(5):1009-1010,1015
目的观察和评价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在复治菌阳肺结核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配对分组法,分微卡菌苗治疗组(A组,60例)和对照组(B组,60例)。2组方案均为2HRZES/1HRZE/5HRE,A组加用微卡菌苗治疗3月,B组不用微卡菌苗治疗。结果A组第1月涂片阴转率30%,培养阴转率40%;第2月涂片阴转率60%,培养阴转率66%。B组第1月涂片阴转率15%,培养阴转率13%;第2月涂片阴转率33%,培养阴转率40%。前二月痰菌阴转率A组显著高于B组(P<0.01)。疗程满8个月后A组涂片阴转率86%,培养阴转率86%;B组涂片阴转率85%,培养阴转率85%。A组和B组治疗满8个月痰菌阴转率无差异显著性(P>0.05)。病灶吸收好转及空洞缩小关闭速度,A组优于B组,A组的细胞免疫功能显著改善。随访A组和B组的细菌学复发率分别为5.3%和8.6%(P>0.05)。结论微卡菌苗能改善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加快痰菌阴转、病灶吸收及空洞缩小关闭速度,不良反应少且轻微。微卡菌苗可用作复治菌阳肺结核的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6):4-7
目的探讨母牛分枝杆菌辅助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疗效及对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3月~2018年4月收治的102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抗结核方案联合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则增加母牛分枝杆菌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痰菌阴转率、病灶转归及空洞转归情况,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观察组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及空洞闭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HbA1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母牛分枝杆菌辅助治疗能够有效下调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化疗并用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微卡菌苗)治疗涂阳肺结核的疗效.方法将116例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Ⅴ组)、对照组(C组),各58例,两组均采用2HRZE/4HR化疗方案,治疗组(Ⅴ组)在治疗2周末加微卡菌苗治疗.观察治疗后肺部病灶吸收、痰菌阴转,血清白蛋白及淋巴细胞变化情况.结果第2月末痰菌阴转率:V、C组分别为93.2%和79.3%;疗程结束(6个月末)痰菌阴转率;V、C组分别为98.0%和87.9%.疗程2月末胸片吸收率;V、C组93%,77%;疗程结束胸片改善吸收率V、C组分别为:96.5%和84.4%.疗程结束胸片空洞闭合率V、C组分别为:81.5%和59.3%.结论微卡菌苗能提高机体白蛋白和促进细胞增殖,促进痰菌阴转率及病灶吸收.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观察百令胶囊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MDR TB)的治疗效果。方法 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400例MDR TB患者,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分成观察组220例和对照组180例。对照组采取6Z Am PAS Pto/6 Z PAS Pto方案+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之上,联合百令胶囊治疗。连续治疗12个月后,比较两组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空洞闭合情况;检测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水平;监测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累计痰菌阴转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治疗12个月病灶吸收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治疗12个月空洞闭合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LY、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CD8+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LY、CD4+、CD4+/CD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肾功能异常、药物性肝损伤、血液系统损伤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百令胶囊联合左氧氟沙星用于MDR TB治疗利于患者痰菌阴转、病灶吸收及空洞闭合,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为观察应用DLZS方案治疗复治、重症肺结核的疗效,对160例复治、重症肺结核用DLZS方案治疗,并随机抽取150例用HRZS方案治疗作为对照。结果,应用DLZS方案治疗组三个月末痰菌阴转率96.15%;病灶吸收好转率93.75%;空洞缩小率85.71%。对照组三个月末痰菌阴转率76.0%;病灶吸收好转率48.0%;空洞缩小率47.37%。两组经卡方检验(P<0.05),提示DLZS方案治疗复治、重症肺结核疗效好,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高海拔地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以便提高对其的认识。方法:选取我科2009年—2012年收治的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病例共30例为观察组(A组),2012年我科收治的单纯肺结核病例30例为对照组(B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发热、体重减轻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B组(P〈0.01),而咳嗽、咯血及盗汗病例所占比例,低于B组(P〈0.01或P〈0.05);A组PPD试验阳性率及血结核抗体检测阳性率显著低于B组(P〈0.01或P〈0.05);A组痰找抗酸杆菌、痰结核杆菌培养阳性率显著低于B组(P〈0.01);A组影像学表现纵膈淋巴结肿大、弥漫性浸润、粟粒性阴影病例所占比例多于B组(P〈0.005),而合并空洞率显著低于B组(P〈0.01);A组外周血CD3^+T细胞值低于B组(P〈0.05),CD8^+T细胞值高于B组(P〈0.05),CD4^+T细胞值、CD4^+/CD8^+比值明显低于B组(P〈0.01);A组合并肺外结核例数多于B组(P〈0.01),且A组合并肺外结核率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相关。结论:高海拔地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临床特征不典型,给临床诊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涂阳、培阳复治肺结核对异烟肼(H)、利福平(R)低浓度耐药,耐药界(H:1μg/ml,R:50μg/ml)的患者,观察采用含静脉及局部灌注高浓度H、R联合方案的疗效。方法:将61例低度耐多药肺结核(L MDR-PTB)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均采用:2SHRZE/9HRE。A组:强化2个月,静脉输高浓度H:0.5-0.7、R:0.5-0.75,局部灌注(纤支镜病灶或空洞内介入)H:0.3-0.4、R:0.3-0.45,以期提高局部药物浓度,达到杀菌目的,巩固期继续口服高浓度H、R;B组:采用常规治疗剂量。观察痰菌阴转,病灶、空洞改变及肝功情况,统计学处理,提出治疗低度耐H、R耐多药肺结核MDR-PTB的治疗方案。结果:A组的痰涂片和培养阴转速度(逐月阴转率)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大部分患者病灶趋于显著吸收和吸收,而B组患者大部分病灶改变不明显(P〈0.01);A组空洞关闭速度及直径缩小率均较B组高(P〈0.01)。A组与B组肝损害发生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采用含静脉及局部灌注高浓度H、R的联合方案,提高了局部药物浓度,达到杀菌目的,疗效显著优于常规剂量化疗,且未见严重的肝损害和其他副反应,收到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氧氟沙星联合卷曲霉素治疗耐多药肺结核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史来 《吉林医学》2010,31(18):2784-2785
目的:探讨氧氟沙星联合卷曲霉素治疗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2例耐多药肺结核病例资料,与同期氧氟沙星和其他抗结核药联用病例对照分析。结果:两组病例疗程结束时,观察组痰菌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空洞转阴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病灶明显吸收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药物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氟沙星与卷曲霉素的配合治疗能明显提高耐多药肺结核的治疗效果,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淋巴细胞主动免疫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URSA)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URSA患者144例,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再进行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CD3+、CD4+、IL-10及NK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及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CD4+及NK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妊娠成功率为87.5%,高于对照组的62.5%(P<0.01).结论 淋巴细胞主动免疫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URSA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对36例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III组)、41例2型糖尿病患者(II组)、43例肺结核患者(I组)、30例健康者(健康对照组)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的变化,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III组外周血CD3+明显低于I组、II组、健康对照组(P均0.05),CD4+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CD4+/CD8+明显低于II组、健康对照组(P均0.05),CD8+显著高于II组、健康对照组(P均0.05),而CD4+、CD8+、CD4+/CD8+与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I组CD3+、CD4+、CD4+/CD8+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CD8+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I组CD3+、CD4+、CD4+/CD8+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CD8+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存在着细胞免疫功能缺陷。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和评估含左氧氟沙星加微卡的化疗方案在耐多药肺结核治疗中的疗效。方法:8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含左氧氟沙星、微卡化疗方案,对照组不含左氧氟沙星、微卡化疗方案治疗,疗程18个月,观察两组近远期疗效。结果:完成疗程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痰菌阴转率(78.9%vs 56.8%),病灶吸收率(81.6%vs 59.5%),空洞闭合率(57.7%vs 39.1%)的各项观察结果均表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症状改善率(92.1%vs 59.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1.6%、35.1%,1年随访细菌学复发率分别为5.3%、10.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左氧氟沙星联合微卡治疗耐多药肺结核近期疗效确切,可进一步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肠外营养对鼻咽癌放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8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9例。两组均行放化疗,并给予自然饮食,观察组同时给予肠外营养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CD3^+、CD4^+、CD8^+、CD19^+、CD4^+/CD8^+、CD16^+5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CD3^+、CD4^+、CD4^+/CD8^+、CD16^+56^+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CD8^+较治疗前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CD3^+、CD4^+、CD4^+/CD8^+、CD16^+56^+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行放化疗鼻咽癌患者同时给予肠外营养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微卡(VACCAE)联合常规抗结核药物2H3R3Z3E3/4H3R3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初始涂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两组均采用"世界银行贷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的2H3R3Z3E3/4H3R3方案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常规化疗药基础上联用微卡22.50μg深部肌肉注射;观察两组的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微卡注射后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微卡联合常规抗结核药物2H3R3Z3E3/4H3R3方案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能够快速缓解临床症状,且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伴感染病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细胞变化及检测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以单克隆免疫荧光法检测2型糖尿病伴感染病人23例(感染细)和2型糖尿病无感染病人20例(无感染组)T细胞亚群及NK细胞,并与健康体检者对照(对照组)。结果2型糖尿病伴感染组较健康对照组CD3^+、CD4^+、NK细胞明显降低(P〈0.01);2型糖尿病无感染组较健康对照组CD3^+、CD4^+、NK细胞显著下降(P〈0.05);2型糖尿病伴感染组与无感染组比较CD3^+、CD4^+、NK细胞显著下降(P〈0.05,P〈0.05,P〈0.01);2型糖尿病病人CD8^+、CD4^+/CD8^+比值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2型糖尿病病人存在机体免疫功能的下降,糖尿病合并感染时可使机体的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这可能是糖尿病病人易合并感染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表达水平.方法 连续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门诊就诊的CVA患者(CVA组)35例和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哮喘组)21例,另有18例同期参加体检结论健康者为对照组.3组对象同期接受了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CD4+CD25+ Treg和CD4+ CD25+ Foxp3+Treg)和辅助性T细胞(CD3+、CD4+、CD8+、CD4+/CD8+)检测.结果 CVA患者外周血CD4+表达水平及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都明显高于哮喘组(P<0.05,P<0.01).CVA患者外周血CD4+CD25+ Treg和CD4+ CD25+ Foxp3+Tre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都明显高于哮喘组(P<0.05,P<0.01).CVA咳嗽程度重组外周血CD4+、CD4+CD25+ Treg、CD4+ CD25+ Foxp3+Treg表达水平及CD4+/CD8+比值都明显低于咳嗽程度轻组(P<0.05,P<0.01).结论 CVA患者存在明确的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异常表达,且随着症状加重这些异常表达趋于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