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讨论肝细胞癌(HCC)组织与癌旁组织中p16和Survivin的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四医院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接受手术治疗的HCC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研究,收集患者术中切除的HCC及癌旁3 cm组织样本73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CC及其癌旁组织中p16蛋白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水平。检测p16和Survivin在肝细胞癌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HCC组织中p16和Survivin蛋白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计算p16和Survivin蛋白表达HCC组织中的凋亡指数(AI);Pearson分析两种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收集HCC组织样本及癌旁组织样本各73例。p16蛋白在HCC组织中的阳性率为16.43%,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的(53.42%,P0.05);Survivin蛋白在HCC组织中的阳性率为80.82%,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10.96%,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HCC组织中Survivin和p16蛋白水平与AFP、门静脉癌栓形成及肝内转移有关(P0.05);Survivin阳性HCC组织中AI为0.92±0.28,显著小于阴性组织的(3.34±0.67,P0.05);P16阳性HCC组织中AI为1.35±0.43,显著小于阴性组织的(3.18±0.71,P0.05);HCC中Survivin与p16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535,P0.001)。结论在HCC组织中,Survivin与p16蛋白水平异常表达,且Survivin与p16存在负相关,能够共同影响HCC组织细胞的增殖凋亡,对临床探寻HCC的新治疗靶点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HCC)中p2 1wafl/cipl (简称p2 1)基因的表达。方法 :利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SP法 )检测 40例HCC及其癌旁、远癌正常组织中p2 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40例原发性HCC肿瘤组织中 11例有p2 1蛋白表达缺失 ,而癌旁组织中有 2例p2 1蛋白表达缺失 ,远癌正常组织仅 1例p2 1蛋白表达阴性 ,HCC肿瘤组织p2 1蛋白缺失率显著高于相应癌旁及远癌正常组织 (P <0 0 5 ) ,并与肿瘤的病理学分级有密切联系。结论 :p2 1蛋白的缺失与HCC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3.
蒋丽华 《浙江临床医学》2010,12(12):1300-1302
目的探讨Numb蛋白和β—catenin蛋白在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检测40例HCC患者的组织、癌旁组织和40例非肝病患者的正常肝组织中Numb、β-catenin的表达,并对Numb、β—catenin的表达情况及与HCC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Numb在正常肝组织、癌旁组织中表达呈强阳性,在HCC组织中表达呈弱阳性;β—catenin在正常肝组织、癌旁组织中表达正常,在HCC组织中表达阳性。Numb、β—catenin的表达水平与HCC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与HCC临床分期、门脉癌栓有关(P〈0.05);HCC组织中Numb、β—catenin的异常表达呈负相关(r=-0.587,P〈0.01)。结论Num、β—catenin在HCC组织中的异常表达,提示二者可能参与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Numb、β—catenin的异常表达与HCC门脉癌栓、临床分期有关,提示联合检测Numb、β—cateniu可作为HCC早期诊断,并对判断转移及临床分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讨14-3-3zeta蛋白在肝细胞癌(HCC)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及其意义。方法选择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在2012年1月-2018年12月病理确诊为肝细胞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标本72份,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14-3-3zeta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相关特征关系。结果在本组HCC患者肝组织中,14-3-3zeta蛋白在HCC组织表达升高,癌组织中14-3-3zeta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1.1%(44/72),显著高于癌旁组织12.5%(9/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0例Ⅲ级和Ⅳ级组织学分化、39例术前血清AFP400ng/ml、23例发生血管浸润的癌组织14-3-3zeta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0.0%、79.5%和82.6%,显著高于32例Ⅰ级和Ⅱ级组织学分化、33例血清AFP≤400ng/ml和49例未发生肿瘤血管浸润的癌组织(分别为53.1%、48.5%和55.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C癌组织中14-3-3zeta蛋白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并与肿瘤组织学分级、术前血清AFP水平和是否发生肿瘤血管浸润有关,提示其表达强弱可能与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 (HCC)和癌旁肝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TEN蛋白在HCC及其癌旁肝组织的表达。结果PTEN蛋白在HCC中的阳性率和阳性强度均低于癌旁肝组织(P <0 .0 1) ;HCC中PTEN蛋白的表达强度与患者的性别和肿瘤的大小无关 (P >0 .0 5 ) ,但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明显相关 (P <0 .0 1)。分化愈差 ,表达愈弱。结论提示检测PTEN蛋白可能对判断HCC的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GPC-3)和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5(GPC-5)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及癌旁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探讨其在HC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以自身配对法收集30例HCC患者经手术切除后的癌灶及癌旁正常肝组织,以HE染色观察肝组织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GPC-3和GPC-5的表达及分布。结果 (1)癌细胞排列呈球团状和条索状,向周围肝组织浸润,部分区域有出血、坏死,并伴有肝细胞增生灶、增生结节及非典型增生结节。(2)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可见GPC-3阳性表达,其阳性率为70%,高于癌旁正常组织(10%)(P<0.01)。GPC-5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阳性表达,其阳性率为86.7%,高于癌旁正常组织(7%)(P<0.01)。结论在HCC组织中,GPC-3与GPC-5同时高表达,提示GPC-3和GPC-5均在HCC进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肝细胞肝癌(HCC)组织的表达意义及NF-κB与HCC病人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HCC组织NF—κB的表达.以30例相应癌旁肝组织作为对照,所得结果行卡方检验及相关分析进行比较。结果:NF—κB蛋白在HCC组织、癌旁肝组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3%(19/30)、16.7%(5/30),有显著差异(P<0.05);NF—κB表达与性别、年龄、HBsAg、Child分级、肝硬化背景、肿块大小无相关(P>0.05),与HCC分化程度、AFP水平相关(P<0.05)。结论:NF—κB对肿瘤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PTEN和MMP-2表达与肝细胞肝癌生长、侵袭及转移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研究PTEN与MMP-2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114例HCC组织、71例癌旁组织和28例正常肝组织中PTEN和MMP-2的表达情况.结果 PTEN在HCC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低于癌旁组织(58.8%vs.95.8%,P<0.01)和正常肝组织(58.8%vs.96.4%,P<0.01),PTEN的表达与HCC组织分级(P<0.05)和转移(P<0.01)有关,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长径、合并硬化、AFP水平和HBsAg状态无关(P均>0.05).MMP-2在HCC中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60.5%vs.38.0%,P<0.01)和正常肝组织(60.5%vs.7.1%,P<0.01),MMP-2表达与转移有关(P<0.01),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长径、合并硬化、组织分级、AFP水平和HBsAg状态无关(P均>0.05).在114例HCC癌组织中PTEN表达与MMP-2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458,P=0.000).结论 HCC中PTEN的失表达与MMP-2的过表达在肿瘤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圆月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2):2311-2312,2315
【目的】研究癌症高表达蛋白(Hec 1)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的方法检测15例正常肝组织、20例癌旁组织及30例HCC组织中Hec1蛋白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在正常肝、癌旁组织及HCC组织中,Hec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25%、66.7%,各组织中Hec1蛋白的表达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ec1蛋白的表达与HCC的Ed—mondson分级、侵袭转移显著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c1的表达与HCC的Ed—mondson分级、侵袭转移显著相关,Hec1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能在HCC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且对HCC的诊断及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表达水平的变化,分析NF-κB表达与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间的相关关系,探讨其表达在临床病理学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检测44例HCC组织、25例癌旁相应组织、9例正常肝组织中NF-κB、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标记(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并计算其增殖指数(PI)和凋亡指数(AI)。结果NF-κB蛋白在HCC组织、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8%(36/44)、28.0%(7/25),9例正常肝组织未见表达,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HCC组织中NF-κB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Ⅲ、Ⅳ级NF-κB表达率显著高于Ⅰ、Ⅱ级(P<0.05),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关。HCC标本中NF-κB阳性表达病例平均PI(29.9±13.7)%,阴性表达者的平均PI(24.2±10.9)%(P>0.05)。HCC标本NF-κB阳性表达者平均AI(2.9±1.4)%,明显低于阴性表达者平均AI(4.9±2.0)%(P<0.05)。结论NF-κB在HCC中高表达,与HCC患者预后相关。NF-κB通过抑制细胞凋亡的方式影响肝癌的生物学特性,而对肝癌的细胞增殖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鄢毅权  李介秋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9):1493-1495,1498
[目的]探讨rac1基因mRNA及其蛋白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转移侵袭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8例HCC及癌旁肝组织中Rac1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Rac1基因与HCC转移侵袭的关系.[结果]HCC组织中Rac1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的表达水平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且Rac1基因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肿瘤的大小、甲胎蛋白(AFP)、HBsAg以及有无肝硬化无关(P>0.05),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无包膜及有无门静脉癌栓有关(P<0.05).[结论]Rac1基因在HCC的表达与其分化程度、有无包膜及有无门静脉癌栓密切相关,其表达水平可能成为判断HCC转移、侵袭能力重要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Survtvi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BcI-2的相关性及其与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urvivin在正常乳腺组织(10例)、乳腺囊性增生组织(18例)、不典型增生组织(20例)和乳腺癌组织(50例)中的表达以及BcI-2、PCNA 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Survivin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无表达,在乳腺囊性增生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6%(1/18)、45.0%(9/20)、72.0%(36/50),差异有显著性(P<0.05)。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是否绝经、肿瘤大小和组织学分级均无关。Survivin与BcI-2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的乳腺癌PCNA的标记指数明显高于Survivin蛋白表达阴性的乳晾癌细胞PCNA的标记指数(P<0.01)。结论Survivin蛋白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不同阶段的表达呈进行性上升趋势;Survivin与BcI-2是通过不同的生物学途径来调控凋亡;Survivin不仅参与凋亡的调控,还促进了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3.
膀胱移行细胞癌survivin表达及与bcl-2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bcl-2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中survivin、bcl-2蛋白的表达,15例正常膀胱黏膜移行上皮进行对照研究。结果:4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7.4%,而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未见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survivin蛋白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相关。survivin蛋白与bcl-2蛋白表达负相关(P〈0.01)。结论:survivin基因可通过抑制膀胱移行癌细胞凋亡,对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起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肝细胞癌中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的表达,研究其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同时研究survivin与原癌基因c-myc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59例肝癌组织及癌旁非癌组织中survivin和c-myc蛋白的表达。结果59例肝癌组织中36例表达survivin蛋白,其中29例c-myc表达阳性,7例c-myc表达呈阴性或弱阳性;23例不表达survivin蛋白或弱阳性表达者,c-myc的表达5例阳性,18例阴性或弱阳性,而在癌旁非癌组织中未检测到survivin蛋白的表达。survivin的表达与HCC镜下门静脉癌栓及局部肿瘤复发密切相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肿瘤包膜,肝硬化及病理分期无关(P>0.05)。HCC中survivin和c-myc表达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survivin在肝细胞癌中通过加强c-myc的功能促进肝癌的发生发展,survivin有望成为HCC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5.
CD133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D133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84例肝细胞癌组织和40例正常肝组织中CD133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84例HCC组织中CD13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P〈0.01)。CD133表达与肝细胞癌血清AFP水平(χ2=4.02)、TNM分期(χ2=4.69)、病理分级(χ2=5.48)、门静脉癌栓(χ2=5.27)及肝硬化(χ2=6.04)具显著相关性(P〈0.01),而CD133表达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直径及有无肿瘤包膜无相关性(P〉0.05)。结论 CD133的过表达是反应HCC生物学行为的有效指标,对HCC的病情进展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生存素检测对于疾病诊断的价值,与甲胎蛋白(AFP)、肿瘤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原发性肝癌组(n=56)、肝硬化对照组(n=22)和正常对照组(n=28).原发性肝癌组患者按照AFP浓度分为AFP正常、升高2个亚组或按照肿瘤临床分期分为3个亚组.各组空腹采集静脉血3 ml,通过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生存素浓度.结果 原发性肝癌组外周血生存素浓度高于肝硬化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87.6±26.1)ng、L VS(51.25±31.3)ng、L、(60.2±32.9)ng、L(P<0.01);肝硬化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外周血生存素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原发性肝癌组中AFP正常亚组与升高亚组外周血生存素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临床分期3个亚组外周血生存素浓度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根据试验结果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797(P<0.01).结论 外周血生存素可能是一种有价值的原发性肝癌血清学非特异性辅助诊断指标,对于初次诊断及复发监测具有一定的价值,并有助于血清AFP水平正常的原发性肝癌及早期原发性肝癌诊断.  相似文献   

17.
肝细胞肝癌中PED/PEA-15 mRNA及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PED/PEA-15 mRNA及蛋白在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40例肝细胞肝癌、相应癌旁组织和12例正常肝组织中PED/PEA.15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并通过免疫组化检测PED/PEA-15蛋白的表达.结果:半定量RT-PCR显示,PED/PEA-15基因在肝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呈低表达或不表达,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201±0.301、0.64±0.101和0.565±0.077,PED/PEA-15 mRNA在肝癌组织中表达较癌旁组织、正常肝组织显著升高(P<0.01).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PED/PEA-15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72.5%、32.5%和16.7%.肝癌组织中PED/PEA-15蛋白表达较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显著升高(P<0.01).且PED/PEA-15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肝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发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数目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ED/PEA-15 mRNA及蛋白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可能在肝癌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Survivin、EGFR和PCNA在人肾癌组织中的表达,以探讨三者在肾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组织芯片技术构建82例肾癌与26例癌旁正常肾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Survivin、EGFR和PCNA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肾癌中Survivin、EGFR和PCNA的总表达率分别为74.4%(61/82)、57.3%(47/82)和78.0%(64/82),显著高于正常肾组织(P〈0.05)。Survivin和PCNA在肾癌中的表达随着病理分级升高而升高,Survivin和EGFR在肾癌中的表达随着临床分期的升高而升高。肾癌的预后与Survivin、EGFR的阳性表达率有关(P〈0.05)。Survivin、EGFR、PCNA三者在肾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关系密切(P〈0.01)。结论Survivin、EGFR、PCNA在肾癌中均有过量表达,可能参与肾癌的发生、发展。Survivin、EGFR阳性表达均可以提示肾癌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60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VEGF、PCNA的表达。结果:60例原发性肝癌的VEGF阳性表达率(71.7%)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0.0%)(P<0.05)。但临床Ⅲ~Ⅳ期的表达率(80.0%)与Ⅰ~Ⅱ期的表达率(63.3%)无统计学差异(P>0.05)。PCNA在原发性肝癌中阳性表达率(60.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0.0%)(P<0.05),但临床Ⅲ~Ⅳ期的表达率(66.7%)与Ⅰ~Ⅱ期的表达率(53.3%)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VEGF和PCNA可以作为评价原发性肝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端粒酶蛋白hTRT基因表达在小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端粒酶蛋白hTRT基因表达在小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具有完整病理资料的 2 0例小肝癌 ,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端粒酶蛋白hTRT基因、P5 3蛋白和PCNA的表达 ,然后将hTRT的表达与小肝癌病理表现对照。结果 :2 0例小肝癌中hTRT阳性率为 80 % (16 / 2 0 )、P5 3阳性率为 35 % (7/ 2 0 )、PCNA强阳性率为 5 5 % (11/ 2 0 ) ,3种指标在癌中表达强度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中表达 (P <0 .0 5 ) ,癌旁相对正常组织中未检出阳性。hTRT阳性率与病理表现无显著关系 (P<0 .0 5 )。结论 :在小肝癌发生发展的多基因作用中 ,端粒酶对肝细胞的增生和恶变起重要作用 ,端粒酶蛋白hTRT基因检测有助于小肝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