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主要照顾者心理健康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医学应对问卷(MCMQ)对75名颅脑损伤患者主要照顾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水平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颅脑损伤患者主要照顾者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回避和屈服等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面对评分明显低于国内常模,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颅脑损伤患者主要照顾者的SAS和SDS评分与面对评分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回避和屈服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结论:颅脑损伤患者主要照顾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应对其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引导其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盘锦地区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的生活质量,寻找其规律性。方法:盘锦地区97例BPH患者接受“中文版健康调查简易量表”(Medical Outcomes Study, SF-36)调查,并与对照组(同期体检健康人,63例)进行比较。结果:在SF-36评分数据比较中,BPH患者的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0.01)。结论:BPH患者存在着明确的生活质量缺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外伤患者心理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Zung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医学应对问卷(MCMQ)对80例手外伤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方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手外伤患者的SAS和SDS评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且手外伤患者的面对评分明显低于国内常模,而回避和屈服等应对方式评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均P〈0.01)。手外伤患者SAS评分与屈服呈显著正相关(γ=0.646,P〈0.01)。结论:手外伤患者心理状况与应对方式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应采取有效措施引导患者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患者的情绪状况、应对方式及其关系.方法 采用简明心境问卷(POMS-SF)和和医学应对方式问卷中文版(MCMQ)对82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脊髓损伤患者的情绪总分和紧张-焦虑、抑郁-沮丧、愤怒-敌意、疲乏-迟钝、迷惑-混乱负性情绪得分显著高于常模,正性情绪精力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常模(P<0.01);患者MCMQ问卷中回避和屈服应对显著高于常模(P<0.05).相关分析显示,脊髓损伤患者负性情绪得分和总分与MCMQ问卷中面对因子呈负相关,而与回避和屈服因子呈正相关(P< 0.05或P<0.01);脊髓损伤患者的正性情绪精力得分与MCMQ问卷中面对因子呈正相关,而与回避和屈服因子呈负相关(P<0.05或P< 0.01).结论 脊髓损伤患者的情绪状况与应对方式密切相关,在工作中应引导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以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首发脑卒中患者医学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5年3-5月在天津市某专科医院脑系科就诊的首发脑卒中患者150例。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医学应对问卷(MCMQ)、残疾接受度量表修订版(ADS-R)、修正Rankin评分(MRS)、社会活动功能问卷(FAQ)、抑郁自评量表(SD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首发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医学应对方式的因素。结果 患者入院前生活满意度评分为(3.4±1.1)分,FAQ评分为(19.6±4.9)分,SDS评分为(43.0±7.8)分,PSSS评分为(54.4±8.4)分,家庭内支持评分为(25.1±2.2)分,家庭外支持评分为(29.3±7.9)分。患者面对维度和屈服维度得分均低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回避维度得分与常模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性别、文化程度、月收入、吸烟史、饮酒史、卒中类型、冠心病病史、糖尿病病史、医疗费用来源等9个因素纳入影响首发脑卒中患者医学应对方式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对面对维度有影响(P<0.05)。而所纳入的其他因素对首发脑卒中患者应对方式无影响(P>0.05)。首发脑卒中患者面对维度与入院前生活满意度、FAQ评分呈负相关(P<0.05),与ADS-R评分、PSSS评分及家庭内支持评分、家庭外支持评分呈正相关(P<0.05);回避维度与FAQ评分、SDS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PSSS评分、家庭内支持评分呈负相关(P<0.05);屈服维度与FAQ评分、SDS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PSSS评分、家庭外支持评分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前生活满意度、ADS-R评分、家庭内支持及家庭外支持评分是患者医学应对方式面对维度的影响因素(P<0.05);SDS评分、家庭内支持评分是患者医学应对方式屈服维度的影响因素(P<0.05);入院前生活满意度、SDS评分、家庭外支持评分是患者医学应对方式回避维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首发脑卒中患者在面对应激事件时,更倾向于采取回避的应对方式,而SDS评分、领悟社会支持中的家庭外支持评分以及入院前生活满意度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在未来临床工作中,应针对不同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提高患者医学应对水平,减轻心理应激,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中文版评估200例SLE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水平,并与国内常模相比较。结果 SLE患者的各个SCL-90因子评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而SLE患者的SF-36各维度评分明显低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SLE患者SCL-90总评分与SF-36各维度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均P〈0.01。结论 SLE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水平均较低,护理人员应采取包括心理护理在内的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医学应对方式的进行测量,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对50例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在“回避”和“屈服”应对方式的得分高于常模,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面对应对方式中,不同职业、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患者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回避应对方式中,不同性别、职业、年龄患者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 )。屈服应对方式中,不同职业、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患者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倾向采用“回避”和“屈服”的应对方式。年龄、性别、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情况均为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应对方式的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生活质量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确诊的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后SF-36量表8个维度评分均高于护理干预前(P〈0.05),与对照组相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面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回避和屈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AMI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和保护动机对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式版(CBF-PI-B)、医学应对方式量表(MCMQ)、服药依从性的保护动机(PMT)问卷、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MMAS-8)对137例老年BPH患者进行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和保护动机、服药依从性调查研究。结果:不同服药依从性的BPH患者CBF-PI-B评分神经质、严谨性评分,MCMQ问卷回避、屈服评分,PMT问卷易感性、内在奖励、外部奖励、反应效能、自我效能、反应代价及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CBF-PI-B神经质、PMT问卷自我效能与BPH患者服药依从性相关(t=-3.479、2.039,P<0.05),共线性诊断VIF均<3。结论:神经质人格特征的老年BPH患者依从性相对更低,而自我效能越高,依从性越好,临床应重视改善老年BPH患者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和保护动机,从而提升其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老年功能性便秘(FC)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应用汉化版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症状积分表评估90例老年FC患者的临床症状,给予健康教育、心理指导等干预,比较干预前后的评分。结果患者的SF-36各维度评分除躯体疼痛、生理功能外,其他6个维度评分与中国常模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干预前相比,除生理功能、活力维度外,患者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和总体健康等6个维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老年FC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P〈0.01)。结论综合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在内的干预可提高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生活质量并改善其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肾病综合征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NS)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我管理调查量表和健康调查简易量表(SF-36)对160例NS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NS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处于中等或者较差水平;NS患者的SF-36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国内常模,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NS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与生活质量各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护理人员应对NS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给予引导,强化自我管理健康教育,增强其自我管理能力,继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综合社会支持对提高乳腺癌化疗期患者应对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提高乳腺癌患者化疗期的应对能力和生命质量的效果。方法两组乳腺癌化疗期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综合社会支持组(干预组)在常规处理措施基础上,采用综合社会支持,评价两组患者入院后1 d和30 d的领悟社会支持评定量表(PSSS)、医学应对问卷(MCMQ)以及癌症康复评价简表(CARES-SF)评分。结果入院后30 d,两组患者家庭外支持评分明显高于入院后1 d(P〈0.05,P〈0.01),家庭内支持评分干预组明显高于入院后1 d(P〈0.05);两组患者MCMQ3个维度:面对、回避、屈服评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0.01);干预组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和与医务人员关系维度评分明显下降(P〈0.01)。组间比较,入院后30 d,干预组患者家庭内支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家庭外支持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患者生理、心理社会以及与医务人员关系三个维度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综合社会支持能提高乳腺癌化疗期患者生命质量,增强患者的正性应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胸部创伤患者人格与应对方式特点,指导创伤后的康复治疗.方法 选择100例胸部创伤患者,其中19例需要胸部手术,计算患者损伤程度等级评分(ISS)分值,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对患者在精神质、神经质、内-外向、掩饰性4个维度上进行测试,共48题.采用医学应对问卷(MCMQ),对患者在面对、回避、屈服3个维度上的应对方式进行测试,共20题.结果 与常模比较,入院后精神质和内-外向2个维度,两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后精神质和掩饰性2个维度两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创伤患者入院后EPQ-RSC内-外向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后不同程度创伤患者EPQ-RSC掩饰性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创伤患者MCMQ回避和屈服2个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质与内-外向型性格更易导致胸部损伤,患者在胸部创伤后常选择掩饰内心想法,重度创伤患者常选择回避或屈服应对方式.心胸外科医师早期心理干预,有助于伤者康复及预防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喉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对方式状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寻求相应的护理对策,提高喉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将58例喉癌患者设为病例组,并以同期58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医学应对问卷(MCMQ)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病例组的整体生活质量领域和各功能领域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生活质量水平较低;与常模相比,病例组较多采用面对和回避两种应对方式,其生活质量与面对呈正相关(P〈0.05),与回避、屈服呈负相关(P〈0.01)。结论喉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降低,应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促使患者采取面对方式以应对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老年脑卒中病人应对方式与自我效能、健康行为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0例老年脑卒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发放一般资料调查表、医学应对方式量表(MCMQ)、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和脑卒中健康行为量表(HBS-SP)完成问卷调查,收集问卷后对比与全国常模之间的得分差异;对老年脑卒中病人的应对方式、自我效能、健康行为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老年脑卒中病人应对方式总分为(41.49±4.73)分,其中面对维度评分均低于全国常模(P < 0.01),回避维度高于全国常模(P < 0.01)。老年脑卒中病人自我效能平均(25.93±3.35)分,近80%的病人自我效能处于中低等水平。老年脑卒中病人的面对维度与自我效能之间呈正相关关系(P < 0.01),回避维度和屈服维度与自我效能之间呈负相关关系(P < 0.05和P < 0.01)。老年脑卒中病人自我效能与健康行为总分及各维度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P < 0.05~P < 0.01);老年脑卒中病人面对维度与健康行为及各维度得分呈正相关关系(P < 0.05~P < 0.01),回避与屈服与健康行为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负相关关系(P < 0.05)。结论老年脑卒中病人的自我效能、应对方式、健康行为之间存在明显关联,积极的应对方式、较高的自我效能是老年脑卒中病人健康行为的积极促进因素,自我效能较高者更倾向于采取面对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6.
背景 目前老年2型糖尿病的治疗已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问题。患者心态对于疾病的发展至关重要,医学应对能很好地体现患者的心理状态,若熟知患者医学应对方式并找出影响因素,则可有目的地针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以达到有效治疗目的。目的 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医学应对方式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4月于锦州市、承德市各1所三级甲等医院内分泌科治疗的22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中文版医学应对问卷(MCMQ)进行调查。结果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医学应对方式评分分别为:面对维度(18.3±3.3)分,回避维度(14.3±4.0)分,屈服维度(11.8±3.4)分|应对方式各维度评分在不同文化程度、地域、居住方式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病程、医疗负担方式、性别、居住方式进入面对维度影响因素的回归方程(P<0.05);文化程度、病程、地域、医疗负担方式进入回避维度影响因素的回归方程(P<0.05);仅文化程度进入屈服维度影响因素的回归方程(P<0.05)。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医学应对方式中面对维度、回避维度、屈服维度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应加强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对患者有区别地进行心理疏导,促进身心健康,提升老年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患者应对方式与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50例腹部手术患者,于术前1d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调查,术后24h、48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定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1)患者的”面对”应对方式分值为16.56±3.61,“回避”应对方式分值为16.82±2.85,“屈服”应对方式分值为8.56±2.52。(2)与常模比较,“面对”和“回避”应对方式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屈服”应对方式无显著性差异(P〉0.05)。(3)术后24h、48h患者疼痛评分分别为(3.48±1.09)分、(2.98±0.89)分。(4)“面对”应对方式与患者术后24h、48h疼痛评分均呈负相关(P〈0.01);“回避”和“屈服”应对方式与术后24h疼痛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腹部手术患者较常模多采取“回避”应对方式,较少采取“面对”应对方式;术后24h、48h患者疼痛程度与应对方式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采用医学应对问卷(MCMQ)和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对126例T2DM患者的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与国内常模相比较.结果 老年T2DM患者的面对评分明显低于国内常模,而回避和屈服等应对方式评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老年T2DM患者的正性因子评分和总分明显低于国内常模,而负性因子评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老年T2DM患者的面对因子与正性因子评分和总分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负性因子评分呈显著负相关;其回避和屈服因子评分与正性因子评分和总分呈显著负相关,而与负性因子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结论 老年T2DM患者多采用消极的、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其主观幸福感水平较低,而且其采用的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水平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应对方式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采取有效措施引导患者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以提高其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绘画艺术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对方式和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对76例依据CCMD-3标准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住院患者进行持续8周共16次的绘画艺术干预活动,在绘画艺术干预前后测试应付方式、生活满意度。结果绘画艺术干预前后两组生活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干预组与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较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对方式问卷各因子评分干预后干预组的解决问题、合理化、求助因子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责、幻想、退避因子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加常规康复活动次数除手工项目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绘画艺术干预有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建立积极应对方式,增强自信心,提高生活满意度,为其顺利回归社会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手外伤患者心理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骨外科手外伤患者62例,作为研究组,并与国内常模进行对照,采用MCMQ医学应对问卷、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SDS抑郁自评量表分别对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作具体的调查和分析,从而分析手外伤患者心理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结果:1研究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都比国内常模要高,两者之间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经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应对方式,研究组患者面对评分比国内常模要低,而回避评分和屈服评分则显著的高于国内常模,两者之间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手外伤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屈服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P<0.01),而和回避、面对并无相关性(P>0.05);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应对方式的各维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手外伤患者的心理状况和应对方式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医护人员应该对患者做出有效的引导措施,改变其不良的应对方式和心理状况,使其用积极应对方式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促进病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