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与血清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ochrane数据库、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3月,搜索双相障碍与血清尿酸关系的对照研究。采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中英文文献,其中双相障碍患者组1 344例,1 931名正常对照组。Meta分析显示双相障碍患者组血清尿酸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SMD=0.84(0.61,1.08),P 0.00001]。根据亚组分析结果,双相障碍不同临床相患者的血清尿酸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0001)。不同种族双相障碍患者血清尿酸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0001)。根据t检验分析结果,躁狂发作组血清尿酸高于抑郁发作组。华人组双相障碍患者血清尿酸高于非华人组。结论:血尿酸水平升高与双相障碍相关。结论需进一步大样本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住院双相障碍与抑郁症患者缓解期血清尿酸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检测165例缓解期双相障碍患者(双相障碍组)、70例缓解期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及128名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血清尿酸水平,分析患者高尿酸血症发生的临床因素。结果:血清尿酸水平双相障碍组[(356.88±107.05)umol/L]及抑郁症组[(325.33±80.82)umol/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98.23±83.55)umol/L](P均0.05);且双相障碍组显著高于抑郁症组(P0.05);双相障碍组高尿酸血症发生率(34.5%)显著高于抑郁症组(20.0%)和健康对照组(14.1%)(P均0.05);其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与性别、用药种类、起病年龄及病程均不相关。结论:双相障碍及抑郁症患者缓解期血清尿酸水平明显升高;双相障碍疾病本身可能是高尿酸血症发生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全球精神卫生调查(World Mental Health Survey Initiative)显示,双相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2.4%[1]。目前研究提示,双相障碍患者躯体疾病的共病问题突出[2]。而双相障碍患者的经济负担中40%~70%来自其躯体疾病的治疗[3]。另外,躯体疾病的共病也会导致治疗周期延长,生活质量下降,治疗方案复杂化,死亡率上升,同时疾病严重程度增加[4]。此外,躯体共病还会增加患者的自杀风险[5],导致更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血清尿酸(uric acid,UA)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双相情感障碍患者126例(躁狂发作77例,抑郁发作49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69例和正常对照126名,测定其血清UA水平,并采用杨氏躁狂量表(Young mania rating scale,YMR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scale,HAMD)评定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症状。结果双相情感障碍组血清UA水平[(349.34±107.21)μmol/L]高于精神分裂症组[(319.71±84.48)μmol/L]和对照组[(280.94±71.90)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躁狂发作患者UA水平高于抑郁发作患者[(366.45±104.01)μmol/L vs.(322.45±107.69)μmol/L],且二者均高于对照组(P0.01);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是否使用精神科药物的亚组间UA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血清UA水平与YMRS、HAMD分数线性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血清UA水平升高,血清UA水平升高可能是双相情感障碍的一个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5.
<正>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PD)属于情感障碍的一种,分为双相情感障碍Ⅰ型和双相情感障碍Ⅱ型。具有发病高峰年龄早、确诊时间长、患躯体伴随疾病风险大、疾病治疗负担重的特点,同时患者的自杀风险也较高。有研究表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杀风险是普通人群的20~30倍[1]。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杀未遂率为9%;男性患者死于自杀的几率是女性患者的2倍[2]。Schaffer等[3]研究指出,  相似文献   

6.
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BPD)是一种高致残率的重性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躁狂相与抑郁相反复间歇交替或循环发作,患病率约为1%~1.5%[1].双相障碍病因复杂,迄今不明.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双相障碍与心血管疾病、肥胖和糖尿病等躯体疾病的共病率较高[2],而这些躯体疾病均可能与人体内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失衡有关,由此推测氧化应激可能参与双相障碍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7.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高复发性、高致残率、高自杀率的一种重性精神疾病,其病因和病理 机制至今尚未明确。近年随着双相情感障碍氧化应激假说的提出,部分国内外学者对此有了一些新的 发现,现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氧化应激标志物水平的国内外研究进行归纳性介绍。  相似文献   

8.
帕金森病患者血尿酸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帕金森病(PD)患者多巴胺能神经元选择性死亡的原因目前仍不完全清楚,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障碍与PD发病密切相关[1].尿酸是人体中主要的抗氧化剂之一,能清除自由基及螯合金属离子,减少体内氧化应激的水平[2].PD动物模型研究显示,尿酸具有对抗氧化应激及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作用[3].尸检研究显示,PD患者大脑基底节区尿酸水平是降低的[4].因此,我们通过观察PD患者血尿酸的水平,探讨其与血红蛋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双相障碍是一种高复发率(>90%的患者反复发作)、高自杀率(25%~50%的患者自杀未遂,11%~19%的患者自杀死亡)、高共病率(46%的患者伴酒依赖,60%的患者伴药物依赖)的临床常见病[1].双相障碍的自然病程中,始终仅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者很少(单纯躁狂约占双相障碍的1%),这些患者的家族史、病前人格、生物学特征、治疗原则及预后等与兼有抑郁发作的双相障碍相似[2].Akiskal[3]疾呼:双相障碍,尤其是双相抑郁大多被临床医生所忽略.  相似文献   

10.
儿童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儿童双相情感障碍 (以下简称情感障碍 )的症状受发育性因素影响 ,症状易重叠于其他儿童期障碍等原因 ,常给儿童精神科医师对其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 ,易导致漏诊和误诊[1 ,2 ] 。然而 ,据报道 ,在情感障碍患者中有 2 0 %~ 54 %首次发病在青少年期 ,有近 1 0 %的病例在 1 2岁以前就已起病[2 ,3] ,故儿童情感障碍已并非罕见。为此 ,我们就儿童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一、流行病学1 患病率 :由于采用的诊断标准与研究方法不一 ,致使报道的患病率也颇不一致 ,但大多数的意见认为其患病率至少不低于成人[1 ,2 ,4] 。Carl…  相似文献   

11.
"软双相抑郁"的临床相关因素对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鉴于双相疾病具有时相转换的可能性[1] ,因此有人提出“软双向 (softbipolar)”[2 ] 、“假单相双向障碍 (pseudo -unipolarbipolardisorder)”[3] 或“假性单相障碍 (falseunipolardisorder)”[4 ] 等概念。为此 ,我们对以抑郁为首发症状的双相抑郁 (即软双相抑郁 )患者的临床相关因素进行了回顾性调查 ,并与反复发作抑郁症作对照分析 ,目的是发现双相抑郁在未发展为双相抑郁之前即“软双相抑郁”的有关特征 ,以助于临床实践中早期认识 ,及时采取防治对策 ,预防疾病转相。1…  相似文献   

12.
癫痫是多种原因导致的脑神经元高度同步异常放电的临床综合征,其发病率约为10~50/10万,患病率约为5‰~7‰,死亡率约为1~1.3/10万.多数癫痫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生的抗癫痫治疗.近年来有大量文献资料和实验数据表明长期抗癫痫药物治疗可引起一些代谢性机能障碍,如肝肾功能损害,血小板功能损伤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胆固醇、脂蛋白及尿酸水平升高.这些代谢机能障碍与临床上癫痫患者癫痫发作本身、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AEDs)治疗[1]、癫痫患者合并脑萎缩[2]、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1]、骨密度丢失[3]、偏头痛、痴呆、妊高症、抑郁状态[4]等疾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总胆红素(TBiL)、尿酸(UA)在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及健康人群中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33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设为研究组,同期13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设为对照组、133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健康组。入院后抽取血液样本,测定NGF、TBiL、UA水平。统计分析3组血清UA、TBiL、NGF水平、双相情感障碍发病影响因素、不同病情程度(抑郁及躁狂)患者血清指标水平及[抑郁程度(HAMD)、躁狂程度(YMRS)]评分、血清指标与病情程度关联性,并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研究组UA高于对照组、健康组,TBiL、NGF低于对照组、健康组(P0.05);UA、TBiL、NGF均为双相情感障碍发病重要影响因素(P0.05);不同抑郁及不同躁狂程度者血清指标、HAMD、YMRS评分存在显著差异,且随抑郁及躁狂程度增加,UA、HAMD及YMRS呈增高趋势,TBiL、NGF呈降低趋势(P0.05);UA与抑郁、躁狂程度呈正相关,TBiL、NGF与抑郁、躁狂呈负相关(P0.05);NGFAUC为0.783,大于UA(0.645)、TBiL(0.651),当截断值≤43.74,其诊断敏感度为67.67%、特异度为78.95%。结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UA、TBiL、NGF血清表达水平较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健康人群异常增高,并且与病情程度具有显著关联性,可能对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和病情程度评判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起病双相障碍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性。方法选取双相障碍患者775例,按起病年龄将患者分为早发组(18岁)和后发组(≥18岁),通过自制患者信息调查表采集患者的社会人口学和临床资料信息,对两组患者的上述信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后发组双相障碍患者相比,早发组双相障碍患者具有以下特点:以男性居多[195(59.45)vs.231(51.68),χ~2=4.62,P=0.03]、自杀观念/行为发生率高[141(42.99)vs.151(33.78),χ~2=6.83,P=0.01]、5年内门诊复诊次数多[14.00(7.00,26.75)vs.11.00(5.00,22.00),Z=-3.50,P=0.00]、5年内再住院次数多[2.00(1.00,3.00)vs.1.00(1.00,3.00),Z=-3.46,P=0.00]。结论起病年龄早的双相障碍患者以男性居多,自杀观念/行为发生率高,治疗依从性相对较好但疾病复发率高,提示预后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患者的氧化应激反应与冲动攻击行为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本院治疗的85例双相障碍患者资料,根据是否有冲动攻击行为分为有攻击行为组(n=29)和无攻击行为组(n=56);比较两组基线资料与氧化应激反应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血清总胆红素(TBIL...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利培酮对非酶抗氧化物浓度的影响。方法纳入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61例,接受10周单一利培酮治疗,138例患者完成研究。另设与患者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正常对照42名。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估患者精神症状;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白蛋白、胆红素、尿酸浓度,对照组仅检测一次。结果治疗前患者组白蛋白、尿酸浓度低于对照组,患者组直接胆红素浓度高于对照组,间接胆红素浓度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尿酸、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浓度下降(均P0.05),且PANSS总分降低(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患者PANSS总分改善值与治疗前尿酸浓度相关联(β=0.27,P0.01)。结论利培酮可引起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非酶抗氧化物浓度下降,某些抗氧化物浓度可能与临床疗效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D)患者抗氧化物的性别差异.方法 根据性别将BD患者分男性96例和女性31例两组,对临床资料和抗氧化物指标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尿酸、白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情绪稳定剂、抗抑郁药的使用上差异有统计...  相似文献   

18.
双相抑郁与单相抑郁的情感疾病家族史是鉴别抑郁类型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抑郁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1]。有情感疾病阳性家族史的抑郁症患者被认为属于双相谱系障碍[2],它对于双相障碍的特异性高达90%以上[3],因此,分析精神病人的家族史也是病因学研究的主要方法,特别是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更容易揭示一些容易忽视的现象[4],本文对双相抑郁与单相抑郁的情感疾病家族史做循证医学分析,揭示两者差异。1资料与方法1.1分析对象:为国内发表的所有关于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的情感疾病家族史阳性率的比较研究的文献。入选的标准是:①国内公开发表在专科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相 I 型躁狂发作患者高尿酸血症(HUA)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检测77例双相 I 型躁狂发作住院患者(患者组)和77名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血清尿酸水平,同时检测体质量、腰臀比、血压及三酰甘油(TG)水平。结果:患者组 HUA 的发生率28.6%(22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7.8%(6例)(χ2=11.18,P <0.01)。平均血清尿酸水平患者组(365.19±103.45)μmol/ 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01.77±76.04)μmol/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5.70,P <0.01);男性血清尿酸水平高于女性[(381.43±99.02)vs(291.38±70.33)]μmol/ L(F =50.08,P <0.01)。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组中性别与血清尿酸水平呈负相关(r =-0.56,P <0.01);TG 水平与血清尿酸水平呈正相关(r =0.419,P <0.01)。结论:双相 I 型障碍躁狂发作患者 HUA 发生率增加并与性别、血清 TG 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奥氮平与碳酸锂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症状、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治疗的72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发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碳酸锂治疗,观察组给予奥氮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eck-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评分、血清尿酸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BRM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各时间段的BRM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各时间段的BRMS评分(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各时间点的血清尿酸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随访8周,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观察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奥氮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未发现其对血清尿酸水平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