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针对脊柱经皮内镜减压(PELD)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进行比较。 方法对2014年6月起,在解放军总医院骨科使用脊柱PELD技术治疗的连续30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组)患者、30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腰椎管狭窄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通过VAS、ODI评分及MacNab评定标准评价手术疗效。 结果通过分别对腰椎间盘突出组与腰椎管狭窄组的组内术前与术后VAS、ODI评分进行比较,两组术后[(2.30±1.12)分和(0.93±1.07)分vs (2.63±1.32)分和(1.43±1.78)分、(16.88±6.40)分和(17.33±6.31)分 vs (18.33±12.24)分和(16.03±12.91)分]VAS、ODI评分较术前[(8.40±1.43)分 vs (7.43±1.76)分、(59.13±11.62)分 vs (51.53±10.81)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腰椎间盘突出组的术后3个月随访时恢复较腰椎管狭窄组更显著[(41.80±14.71)分 vs (33.20±9.48)分,P< 0.05],但术后12个月随访时两者康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根据MacNab标准,末次随访时腰椎间盘突出组与腰椎管狭窄组的优良率分别为86.7%、76.7%。腰椎管狭窄组有1例转为开放手术。 结论术后3个月随访时,PELD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组的效果优于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组,但术后12个月随访时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PELD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老年腰椎管狭窄症安全有效,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 UBE)辅助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技术(unilateral laminotomy for bilateral decompression, ULBD)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我院2020年7月~2021年5月采用UBE辅助下ULBD技术治疗单节段椎管狭窄病人35例,比较术前与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20个月术后随访时间的腰痛及腿痛的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指数,观察术中、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获得完整术后随访35例,术后随访时间均超过20个月。1例病人在术后3天出现少许脑脊液漏,予以卧床休息及加强营养等处理后伤口痊愈。术后20个月,VAS评分由术前的(4.51±1.09)分降低至(1.91±0.47)分,腿痛的VAS评分由术前的(5.71±1.15)分降低至(2.54±0.56)分,ODI由0.50±0.09降为0.22...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技术与单通道内镜(uniportal interlaminar endoscopy,UIE)技术行单侧入路双侧椎管减压术(unilateral laminotomy and bilateral decompression,ULBD)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21年3月—2022年11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5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UBE技术行ULBD 23例(UBE组)、UIE技术29例(UIE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身体质量指数、手术节段构成、腰椎狭窄类型以及术前腰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腿痛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间盘高度、硬膜囊面积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情况)、临床指标(术前以及术后3 d及1、6、12个月腰腿痛VAS评分、ODI)和影像学指标(术前及术后1、12个月椎间盘高度、硬膜囊面积,硬膜囊扩张面积)。结果 两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与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8-03诊治的88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其中38例采用PELD手术治疗(PELD组),50例采用MIS-TLIF手术治疗(MIS-TLIF组)。结果 88例均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PELD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至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方面优于MIS-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ELD组术后1周、3个月腰痛VAS评分低于MIS-TLIF组,PELD组术后1周腿痛VAS评分低于MIS-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ELD组术后3个月、12个月ODI指数明显低于MIS-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PELD与MIS-TLIF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时需结合手术方式的技术特点合理选择病例,PELD手术可取得更满意的临床疗效,但手术操作难度大、技术要求较高,学习曲线陡峭,有减压不充分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分析经皮脊柱内镜技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与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治疗微小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自2021-01—2023-02采用经皮脊柱内镜手术治疗的29例微小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髓核最大直径≤6 mm),其中PELD组18例,UBE组11例。比较PELD组与UBE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以及术后第1天与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2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神经损伤、硬膜撕裂、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第1天所有患者腰围保护下床活动自如,未诉不适症状。2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24个月,平均12.2个月。PELD组手术时间较UBE组短,切口长度较UBE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LD组与UBE组术后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1天、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ODI指数差异无...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经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和开放腰椎间盘摘除术(OLD)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PELD组和OLD组。手术效果按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和改良的MacNab标准评定。结果PELD组平均随访24.3个月,单个节段平均手术时间60min,失血11ml,术后卧床24h。OLD组平均随访24.5个月,单个节段平均手术时间50min,失血30ml,术后卧床120h。两组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随访结果,PELD组优良率为92%,OLD组96%。PELD组和OLD组术后ODI、VAS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P<0.05)。结论在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PELD和OLD具有相似的近期临床疗效,但是PELD具有切口小、创伤小和术后恢复较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中,单侧入路双侧减压和双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2月—2017年1月,采用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70例,其中采用单侧入路双侧减压(U组)36例,双侧入路双侧减压(B组)3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病程、手术节段分布以及术前腰腿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及术后非症状侧根性症状发生情况;手术前后患者腰腿痛VAS评分、ODI评分;术后12个月摄腰椎X线片和CT判断椎间融合情况。结果 U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11,P=0.757)。U组1例、B组2例术中硬脊膜撕裂,均未出现置钉相关神经损伤,术后无非症状侧根性症状发生。两组患者均获随访;U组随访时间24~38个月,平均32.8个月;B组为24~48个月,平均35.5个月。术后2 d,3、6、12个月两组腰腿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两组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影像学检查示两组椎间均骨性融合。结论 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采用单侧入路双侧减压和双侧入路双侧减压均安全、有效,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更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单侧双通道内窥镜(UBE)技术与经皮内窥镜下腰椎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单节段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1年4月接受手术治疗的77例单节段LDH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UBE技术治疗30例(UBE组),采用PELD治疗47例(PELD组)。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和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腰腿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椎功能。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患者随访> 12个月。UBE组手术时间长于PELD组,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少于PEL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患者术后腰腿痛VAS评分及ODI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UBE组术后1、3、6个月的腰痛VAS评分高于PEL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腿痛VAS评分、ODI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末次随访时按照改良MacNab标准,UBE组疗效优良率为90.0%,PELD组为8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UBE组发生术中硬膜撕裂2例,术后复发2例;PELD术后复发1例。 结论 UBE和PELD治疗单节段LDH均可获得良好的早期临床疗效,各有优势,UBE适应证更广泛,学习曲线平缓;PELD创伤更小,患者术后早期腰痛程度更轻。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 UBE)与单通道内镜(uniportal endoscopy, UE)下单侧椎板切开双侧减压(unilateral laminotomy for bilateral decompression, ULBD)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中心医院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通过UBE或UE进行ULBD治疗的82例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资料, 男36例、女46例;年龄(63.3±7.5)岁(范围47~81岁)。UBE组42例, 男20例、女22例, 年龄(63.2±7.6)岁(范围47~81岁);UE组40例, 男16例、女24例, 年龄(63.5±7.5)岁(范围48~80岁)。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术前、术后第1天、7天、1个月和6个月的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以及术前、术后1个月和6个月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椎间植骨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与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merbody fusion,TLIF)治疗2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方法研究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治疗的2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2例,按手术方法分MIS-TLIF组和TLIF组。比较两组术前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疗效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结果两组术前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MIS-TLIF组平均(355.8±77.1)min,TLIF组平均(310.3±42.5)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S-TLIF组较TLIF组术中出血量少、切口引流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P0.05);两组术后VAS、ODI评分较术前改善(P0.05),MIS-TLIF组术后3 d VAS评分低于TLIF组(P0.05),但术后1个月、3个月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时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S-TLIF治疗2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可以达到与TLIF相同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discectomy,UBE)与传统椎板间开窗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接受UBE技术或传统椎板间开窗减压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56例病人,其中28例接受UBE技术减压治疗(UBE组),28例接受传统椎板间开窗椎管减压术(椎板间开窗组)。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情况;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改良MacNab评分。结果 UBE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椎板间开窗组,切口长度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小于传统开窗组,两组各出现1例术中硬膜囊破裂。两组术后VAS评分及ODI指数均较术前改善(P<0.05)。UBE组腰痛VAS评分、ODI指数在术后1、3个月时均低于椎板间开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标准,UBE组优25例,良2例,可1例,椎板间开窗组优24例,良2例,可2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相较于传统椎板间开窗手术能够明显减轻术后早期腰背痛,缩短住院时间,且创伤小,并可获得同样的短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e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伴腰椎管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术后中期复发与椎管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6月于我院通过PELD治疗的伴腰椎管狭窄的LDH患者155例,其中男性93例,女性62例,年龄41~63岁,平均51.9±9.3岁。于患者出院后进行为期2年的跟踪随访,根据随访期间LDH有无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及未复发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年龄、病程、性别构成、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史、基础疾病、腰椎管狭窄分级、病变位置及分类、腰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下肢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并通过术前5~7d及术后7d腰椎MRI测量:手术前后椎管横截面积(intervertebral canal cross-sectional area,ICCA)、硬膜囊横截面积(dural sac cross-sectional area,DSCA)、椎间孔矢状径及侧隐窝宽度并计算手术前后的差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而后以椎管狭窄类型为选择变量分析各不同种类的椎管狭窄复发的相关因素(P0.1)。结果:共计155例患者完成随访,随访期间19例患者疾病复发。未复发组腰椎管狭窄分级:1级75例,2级47例,3级14例;复发组:1级5例,2级6例,3级8例,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性别构成、BMI、吸烟史、基础疾病、病变位置、术前VAS、下肢JOA及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复发组患者ICCA (差值)(0.36±0.18cm2 vs 0.19±0.13cm2)、DSCA(差值)(0.23±0.09cm2 vs 0.09±0.04cm2)、椎间孔矢状径(差值)(1.22±0.48mm vs 0.93±0.53mm)及侧隐窝宽度(差值)(1.37±0.44mm vs 1.14±0.67mm)均高于复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管狭窄分级、ICCA(差值)、DSCA(差值)及侧隐窝宽度(差值)与术后复发呈负相关(P0.05)。DSCA(差值)与中央椎间管狭窄术后复发呈负相关(OR0.001,P=0.001),ICCA(差值)(OR=0.001,P=0.006),椎间孔矢状径(差值)(OR=0.001,P=0.038)与椎间孔狭窄术后复发呈负相关,侧隐窝宽度(差值)(OR=0.004,P=0.009)与侧隐窝狭窄术后复发呈负相关。结论:LDH伴腰椎管狭窄行PELD术后复发与患者手术前后ICCA、DSCA、椎间孔矢状径及硬膜囊横截面积变化情况相关,这对于指导术中减压范围及临床手术效果判断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不同入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疗效。方法选取本院行手术治疗的78例患者,分为单侧组(n=39)和双侧组(n=39)。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前术后VAS评分和ODI指数,改良MacNab法评价术后3个月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16,P=0.04);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VAS评分及ODI比较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及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MacNab疗效评价,单侧组优良率82.1%(32/39),双侧组优良率87.2%(34/39),两组比较差异不明显(χ~2=0.394,P=0.53)。结论两种入路方式减压治疗DLSS患者早期均能有效改善神经压迫症状,双侧入路方式较单侧更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微创单侧入路双侧减压固定与开放双侧减压固定治疗单间隙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将33例单间隙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微创单侧组采用通道下单侧椎间孔双侧减压单侧固定治疗(16例),开放双侧组采用双侧椎间孔双侧减压双侧固定治疗(17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椎间高度指数、ODI评分、VAS评分。结果微创单侧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开放双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52个月。术后ODI及VAS评分两组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椎间高度指数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单间隙腰椎管狭窄症,微创单侧入路双侧减压单侧固定具有与开放双侧减压固定相似的临床及影像学疗效;微创单侧固定创伤小,手术及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两种内镜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1年5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及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内镜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2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医患沟通结果,132例采用单侧双通道内镜下椎管减压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81例采用全内镜可视化椎孔成形术减压术(endoscopic foraminoplasty and decompression,EFD),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UBE组术中硬膜撕裂[1 (0.8%) vs 5 (6.2%),P<0.05]和神经根损伤[2 (1.5%) vs 6 (7.4%),P<0.05]显著均少于EFD组,且术中射线暴露时间[(1.1±0.1) min vs (3.3±0.6) min,P<0.05],显著短于EFD组。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感染率、下地行走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12个月以上,两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经皮内窥镜下腰椎椎间盘切除术(PELD)与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2016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收治青少年LDH患者82例,其中40例(A组)采用PELD治疗,42例(B组)采用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咬骨体积,以及术前、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及咬骨体积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和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比较术后VAS评分和OD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MacNab疗效评定优良率A组为92.50%(37/40),B组为90.48%(38/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2/40),B组为7.1%(3/42),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PELD可取得与传统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相近的临床疗效,且可降低出血量,减少骨性结构破坏,缩短患者术后卧床及康复时间,是较为理想的治疗青少年LDH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可扩张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与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6—2019-09诊治的80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40例采用可扩张通道下MIS-TLIF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PLIF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并发症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比较2组术前及术后3 d GSH-Px、ACTH、SOD水平以及术后3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结果 8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4.8个月。2组术后并发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多,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GSH-Px、SOD水平较对照组高,ACTH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组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扩张通道下MIS-TLIF与PLIF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安全有效,但前者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恢复时间,且氧化应激反应更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与Quadrant通道辅助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12月,选择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按随机数字表中随机数的奇数和偶数分为2组,每组30例。2组年龄、性别、病变节段、临床诊断、影像学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同一组脊柱外科医师手术,分别行PELD(TESSYS椎间孔镜系统)和Quadrant通道辅助Mis-TLIF。随访12~24个月,平均16.2月,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JOA评分、改良Mac Nab标准评定,以及并发症的种类和发生率。结果与Mis-TLIF组相比,PELD组的手术时间短[(72.0±18.7)min vs.(137.0±48.3)min,t=-6.857,P=0.000],术中出血少[(28.0±14.7)ml vs.(314.0±13.6)ml,t=-11.831,P=0.000],住院时间短[(4.0±1.0)d vs.(10.0±3.0)d,t=-9.298,P=0.000]。术后2周和术后3个月PELD组腰腿痛的VAS评分优于Mis-TLIF组(P0.05)。术后3、12个月PELD组ODI、JOA评分明显优于Mis-TLIF组(P0.05)。2组术后12个月Mac Nab评级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PELD和Quadrant通道辅助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前者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微创通道下单侧椎板开窗减压术与开放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11年2月手术治疗的8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B两组,A组32例,采用微创通道下单侧椎板开窗椎管减压术治疗,男13例,女19例;平均年龄(56.31±4.31)岁;减压1个节段23例,2个节段9例.B组50例,采用开放减压内固定术治疗,男18例,女32例;平均年龄(57.53±4.28)岁;减压1个节段38例,2个节段12例.术前术后均采用视觉分析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残损量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腰痛、腿痛和行走耐受性(行走距离和耐受程度).结果:82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2.8个月(10.9~43.4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狭窄节段、术前腰腿痛VAS和ODI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手术时间比B组短,出血量、住院时间、恢复日常生活时间和住院费用等方面比B组少.并发症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单侧椎板开窗减压术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微创、有效的手术方式,可以在保留后方稳定结构的前提下使神经结构得到充分减压,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恢复日常生活时间和住院费用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可在把握严格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作为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特别是老年患者的主要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神经根孔狭窄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6月因单侧单节段腰椎神经根孔狭窄手术治疗的42例资料,其中椎间孔镜组21例,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vertebral fusion,TLIF)21例,2组术前下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腰椎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比较2组间及同组手术前和术后3个月下肢疼痛VAS评分、ODI评分、腰椎JOA评分差异。结果与TLIF组比较,椎间孔镜组出血量少[(94.3±67.7)ml vs.(371.4±164.8)ml,t=-7.130,P=0.000],住院时间短[(6.2±2.0)d vs.(10.5±2.9)d,t=-5.611,P=0.000],但手术时间长[(161.9±44.5)min vs.(111.7±28.0)min,t=4.375,P=0.000]。2组术后3个月下肢疼痛VAS评分、ODI评分、腰椎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和TLIF在治疗神经根孔狭窄中均能得到良好的临床效果。经皮椎间孔镜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但手术时间长,可能与初期经验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