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利用~(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成像分析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bvFTD)患者脑葡萄糖代谢特征以及在阿尔茨海默病(AD)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临床确诊的bvFTD患者(bvFTD组,14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14例)和AD患者(AD组,14例),先将bvFTD和对照组的PET图像分别进行统计参数图(SPM)及尺度子轮廓模型/主要成分分析(SSM/PCA)分析,获得bvFTD患者脑部葡萄糖代谢图谱并建立bvFTD相关脑代谢网络模式(bvFTDRP);计算bvFTD组、对照组和AD组的bvFTDRP个体表达值,并进行ROC分析。结果 SPM和SSM/PCA分析均显示bvFTD组表现出双侧前额叶和基底节区葡萄糖代谢显著减低。bvFTDRP表达值在3组间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ANOVA:F[2,39]=86.663, P0.001),且可有效鉴别bvFTD和AD患者。结论 bvFTD存在与疾病特异相关的脑葡萄糖代谢特征,为~(18)F-FDG PET应用于痴呆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患者认知功能、精神行为症状以及不同脑区葡萄糖代谢特点,并与行为异常型额颞叶痴呆(bvFTD)患者进行比较。方法纳入经36个月以上随访最终确诊为PSP(PSP组,20例)和bvFTD(bvFTD组,65例)患者,通过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以及神经精神科问卷(NPI),分别对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神经精神行为症状进行评价。bvFTD组(18例)和PSP组(17例)中疑似病例进一步行~(18)F-FDG PET以明确诊断,同时比较两组不同脑区葡萄糖代谢存在的差异。结果 PSP组患者MMSE评分(P=0.046)和MoCA评分(P=0.009)均高于bvFTD组;MoCA量表各分项评分,PSP组患者命名(P=0.038)、语言功能(P=0.006)、抽象思维(P=0.011)、延迟回忆(P=0.001)和定向力(P=0.004)评分均高于bvFTD组,视空间能力与执行功能、注意力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ADL评分和NP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PI量表各分项比较,PSP组16例(88.89%)、bvFTD组63例(96.92%)存在一项或多项神经精神行为症状,PSP组激越/攻击(P=0.015)、易激惹/情绪不稳(P=0.036)发生率低于bvFTD组,而抑郁/心境恶劣(P=0.024)、情感淡漠/漠不关心(P=0.047)发生率高于bvFTD组。~(18)F-FDG PET显像两组均表现为额叶、岛叶、尾状核代谢减低,PSP组同时伴有丘脑、中脑低代谢。结论早期PSP患者即存在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及精神行为异常,结合~(18)F-FDG PET显像,有助于与bvFTD早期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基于改进LeNet-5模型的WHO 11/Ⅲ级脑胶质瘤影像自动分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8例WHO Ⅱ级和Ⅲ级胶质瘤患者的MRI资料;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将前67例患者作为训练集,后31例患者作为测试集.首先,用深度学习技术及训练集的760张MRI T2WI图像,在卷积神经网络下(LeNet...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构建脑网络,分析颅脑爆震伤病人慢性期脑网络的特点。方法搜集颅脑爆震伤病人5例,健康对照10例,采集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预处理后用AAL90模板标记脑区,计算脑区间相关系数,构建90×90的矩阵,评估其小世界性,并计算其网络参数。结果颅脑爆震伤病人和正常受试者的脑网络均存在小世界性,颅脑爆震伤病人的局部效率和度显著降低(P0.05),而全局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颅脑爆震伤病人的脑网络依然有小世界性,但网络的局部效率和平均连接度均降低,可能预示着脑功能的潜在障碍。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量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患者颅脑MRI片上的海马结构(hippocampalformation,HF)、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体积,提高区分AD组,VD与老年健康对照者(normalcontrol,NC)的准确性。方法应用GESigna1.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对AD,VD,NC组各20例进行颅脑扫描,根据体视学的卡瓦列里原理,构建测试网格,对HF,LA体积进行测量。结果AD、VD组HF体积显著小于NC组,LA体积显著大于NC组;AD组的HF体积显著小于VD组,AD组的LA体积显著大于VD组。结论根据颅脑MRI的HF,LA体积测量结果,对AD,VD患者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可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扩瞳试验对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患者进行研究,了解MCI、阿尔茨海默病(AD)与正常老年人在扩瞳试验结果之间的差异,分析MCI与AD之间的关系,并探讨扩瞳试验是否能作为MCI发展成AD的预测指标。方法收集AD患者30例、MCI患者28例以及健康对照34例。分别进行神经心理学测验和扩瞳试验。比较三组的神经心理学测验和扩瞳试验结果之间的差异。计算扩瞳试验在诊断AD和MCI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MCI组的神经心理学测验都显著好于AD组(P<0.001),但都明显不如正常对照组(P<0.001)。AD患者和MCI患者在滴入扩瞳剂后,瞳孔直径明显扩大,与NC组有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P<0.05,P<0.001),而AD组与MCI组之间则无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扩瞳试验诊断A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0.0%和67.65%,诊断MC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1.43%和67.65%。结论扩瞳试验可以将MCI患者和AD患者、与正常老年人区别开来,可以作为MCI和AD的一个筛选诊断标志。MCI是AD与正常衰老之间的过渡状态;MCI患者是AD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老年抑郁症(SD)患者和阿尔茨海默症(AD)患者的听觉P300的特点。方法对36例SD患者、32例AD患者以及40名健康老人对照(NC组)进行P300检测。结果 SD组、AD组和NC组在靶潜伏期Cz脑区N2以及在靶波幅Cz脑区P3和非靶波幅Cz脑区P2上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AD主成份N2表现为延迟,与NC组和SD组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SD组和AD组靶波幅P3和非靶波幅P2均见降低,与NC组比较也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结论作为反映SD和A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客观生理指标,P300有可能作为SD和AD辅助诊断的一个脑电波标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精神分裂症(SCS)和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认知电位(CP)P300的特点。方法对38例SCS患者、32例AD患者及40例健康老人对照组(NC)进行P300检测。结果 SCS组、AD组和NC组在靶潜伏期(Oz脑区N2)、靶波幅(Oz脑区P3)、非靶波幅(Oz脑区P2)上均有显著差异(P<0.01)。AD组表现为主成分N2延迟,与NC组和SCS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SCS组和AD组的靶波幅P3和非靶波幅P2均见降低,与N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作为反映认知功能障碍的客观生理指标,P300有可能作为SCS和AD辅助诊断的一个脑电生理学标志。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多模态磁共振影像,对抑郁障碍患者和正常对照进行自动分类。方法采集40例抑郁障碍患者和40名正常对照的结构磁共振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图像,基于自动解剖标签模板提取90个感兴趣区域的灰质体积、局部一致性、低频振荡振幅和度中心度作为特征进行输入,用基于递归特征消除的支持向量机对抑郁障碍患者和正常对照进行自动分类研究。结果局部一致性和低频振荡振幅的组合为最佳分类特征,分类准确率达到87.50%,并且分类权重最大的脑区主要位于额叶和舌回。结论基于多模态磁共振影像的自动分类能从个体水平上有效区分抑郁障碍患者和正常对照,额叶和舌回的特征用于抑郁障碍的诊断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研究背景胶质瘤疾病负担较重,尽早确诊和及时治疗可有效延长无进展生存期,临床实践中初诊疑似胶质瘤时首选头部MRI检查,人工阅片存在诊断结果不一致和阅片效率下降的缺陷,而通过深度学习算法进行医学影像识别与诊断成为可能.本研究采用人工神经网络相关机器学习算法,辅助影像科医师对胶质瘤患者头部MRI图像的人工阅片,以期改善人工阅...  相似文献   

11.
研究背景行为异常型额颞叶痴呆(bvFTD)患者早期异常行为症状突出,但是由于易与其他精神病混淆、诊断标准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临床早期诊断困难。本文总结行为异常型额颞叶痴呆患者早期临床特点并结合近年文献进行比较,以期提高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共23例经行为异常型额颞叶痴呆国际标准联盟诊断标准诊断的很可能的和可能的行为异常型额颞叶痴呆患者(bvFTD组),采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自行编制的调查表收集社会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点(包括异常行为、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病性症状、其他症状),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和临床痴呆评价量表进行神经心理学测验,并与国外相似研究(对照组,66例)进行比较。结果 bvFTD组患者发病年龄[(50.83±11.55)岁对(57.00±10.00)岁;t=3.863,P=0.000]和明确诊断年龄[(53.22±11.55)岁对(61.00±9.00)岁;t=13.423,P=0.000]更小。异常行为方面,bvFTD组患者更多表现为淡漠或懒惰[95.65%(22/23)对65.15%(43/66);χ~2=8.057,P=0.005],同情和(或)同理心缺失[95.65%(22/23)对33.33%(22/66);χ~2=26.499,P=0.000];对照组患者更多表现为脱抑制行为[98.48%(65/66)对52.17%(12/23);χ~2=27.514,P=0.000],持续、刻板、强迫性和(或)仪式化行为[95.45%(63/66)对30.43%(7/23);校正χ~2=39.159,P=0.000];认知功能障碍方面,bvFTD组患者更多表现为失用[69.56%(16/23)对22.73%(15/66);χ~2=16.484,P=0.000]和执行功能障碍[82.61%(19/23)对59.09%(39/66);χ~2=4.156,P=0.041];精神病性症状方面,对照组患者更多表现为幻觉妄想[33.33%(22/66)对4.35%(1/23);χ~2=7.477,P=0.006]。结论行为异常型额颞叶痴呆患者临床症状多样,记忆障碍可能是突出症状之一。与国外相似研究相比,临床症状的构成比不同可能是由于评价者对部分症状的理解存在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脊髓造影与CT脊髓造影在退行性腰椎侧凸性椎管狭窄(degenerative lumbar stenosis with scoliosis,DLSS)中的诊断价值,并与MRI扫描、手术所见相比较。 方法:选择2004-01/2007-06在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收治、并经手术证实的DLSS 患者97例。所有患者均经脊髓造影和CT脊髓造影观察,其中43例同时行MRI扫描。通过脊髓造影与CT脊髓造影的影像进行分析,确定其椎管狭窄部位、病变范围和病变程度,并与术中所见及MRI比较。 结果:①脊髓造影与CT脊髓造影的表现:DLSS对硬膜囊或神经根的压迫较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复杂,除与关节突肥大增生、黄韧带肥厚、椎间盘退变突出有关外,还与关节突关节半脱位、椎弓根移位压迫神经根等因素有关。②与手术所见的符合率:脊髓造影、CT脊髓造影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7.6%和92.8%,二者联合应用的诊断正确率为95.3%;对于不同弯度的DLSS,二者的诊断正确率无明显差异。③与MRI比较:在弯度较大的DLSS中,脊髓造影与CT脊髓造影的诊断正确率高于MRI。 结论:脊髓造影和与CT脊髓造影的联合应用于DLSS诊断正确率较高,对于弯度较大的DLSS诊断正确率优于MRI。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特征,寻找鉴别诊断的有效方法.方法共125例AD患者和97例VD患者,包括北京协和医院的门诊痴呆患者171例和流行病学调查中受访的痴呆患者51例,AD患者均有头颅MRI资料,VD患者都有头颅MRI或CT资料.按照美国精神医学会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标准诊断痴呆,很可能AD采用美国神经病学、语言障碍和卒中-老年性痴呆和相关疾病学会(NINCDS-ADRDA)标准,很可能VD采用美国国立神经病与卒中研究所/瑞士神经科学国际协会(NINDS-AIREN)标准.比较AD和VD患者在认知功能、行为症状、日常活动能力和影像学方面的差异,采用Logistic二元多重回归模型确定鉴别诊断的有效指标.结果不同痴呆阶段的AD和VD患者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两者间的鉴别指标随痴呆进展而变化轻度AD患者学习能力较VD患者减退明显(Fuld物体记忆储存分分别为6.3±2.4、8.0±1.7,P=0.040),鉴别中度AD和VD患者的有效指标是注意力(数字广度测验倒背分分别为2.2±1.4、1.0±1.2,P=0.004)和综合语言能力(简易智能状态检查法综合语言能力分分别为6.3±1.1、5.3±1.7,P=0.001),重度AD患者以短时记忆减退(Fuld物体记忆总分分别为3.1±1.7、6.0±4.3,P=0.046)为著.轻中度AD患者在理财和打电话上逊于VD患者,VD患者则在与肢体活动有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退步(均P<0.05).重度VD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总分明显低于同阶段AD患者(49.3±14.8,62.4±14.9,P=0.032).重复收敛行为是鉴别中重度AD和VD患者的有效指标(均P<0.05).结论 AD和VD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两者的差别是由各自的病变性质、部位和病理生理机制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特点及对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80例AD和72例VD的精神行为症状进行分类、比较和分析。结果 VD患者焦虑(P=0.0024)和抑郁(P=0.0059)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D患者,AD患者则以无目的闲逛(P=0.0018)明显多见;而情感失控和情绪不稳的发生率在两组痴呆患者中无明显差异。结论 AD和VD患者的精神行为改变各有其不同特点,这对二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有、无痴呆的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的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葡萄糖代谢的不同特点,以探讨AD患者BPSD的病理生理及其与大脑神经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3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AD患者,其中6例有BPSD(BPSD组),7例无BPSD(NBPSD组),并进行PET检查,对各脑区局部脑葡萄糖代谢率(rCMRglc)及多个核团进行测定,并用统计参数图(SPM)对两组脑PET图像进行像素间比较。结果:①BPSD组的AD患者额叶放射性减低者多于NBPSD组(4/6∶2/7);②应用感兴趣区(ROI)方法进行比较,BPSD组和NBPSD组在所选脑区中的rCMRglc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应用SPM方法进行比较发现,BPSD组和NBPSD组rCMRglc显著减低的脑区主要分布在前额叶、顶枕交界处和颞下回。BPSD组比NBPSD组rCMRglc减低面积大,左侧额叶上回、右侧颞叶前内部、右侧岛叶前下部葡萄糖代谢减低。结论:AD患者,不管有无BPSD,rCMRglc减低区主要位于前额叶、顶枕叶交界处和颞叶下回;有BPSD的AD患者比无BPSD的患者rCMRglc的减低区面积大,分布广,程度重,提示BPSD可能是AD病程中的一个症状,而并非是另一种AD类型;额叶rCMRglc减低可能与BPSD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基于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信号的卷积神经网络在癫痫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使用了来自癫痫EEG信号数据CHB-MIT数据库中的8例患者的EEG信号; EEG信号分为3类:发作间期、发作前期(发作前持续时间至10 min)和癫痫发作期状态; 开发了一种基于迁移学习和功率谱密度能量图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DCNN)的癫痫EEG信号分类方法(EEG signal classification method,EEGC),并对癫痫状态进行分类; 将在线硬示例挖掘(Online hard example mining,OHEM)损失函数集成到EEGC方法中以获得较高的分类准确率。结果 本研究提出的EEGC方法对癫痫状态分类的准确度较高,但发作前期没有像其他两种状态那样准确分类; 当将OHEM损失函数集成到EEGC方法中时发作前期的分类准确度提高了3%,并且它对3种癫痫状态(发作间期、发作前期和癫痫发作)的分类具有很高的敏感度(97.8%、93.6%和95.8%)和特异度(99.2%、97.1%和99.3%)。结论 本研究提出的EEGC方法具有较高的癫痫状态分类准确率,可辅助临床医生了解患者癫痫状态的类别,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癫痫。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慢性失眠患者数字工作记忆神经网络连接的改变.方法 采用组块设计方法,分别对40例慢性失眠患者(失眠组)及50例正常睡眠者(对照组)进行数字工作记忆状态下功能磁共振扫描,比较两组受试者在数字工作记忆中反应时间及正确率以及编码、维持、提取阶段脑区激活强度的改变.结果 失眠组与对照组数字工作记忆正确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失眠组反应时间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失眠患者在数字工作记忆编码期激活强度增强的脑区为左侧壳核、豆状核、顶下小叶及右侧尾状核、右枕叶;维持期激活强度增强的脑区为右侧额叶,左侧额叶及额叶内侧面,而左侧额上回激活强度有所下降;提取期激活强度增强的脑区为右额下回及右顶下缘角回,而激活轻度下降的脑区则有左内侧额上回、左岛叶、左后扣带回、左颞上回、左额上回及右颞叶、右后扣带回.结论 慢性失眠患者在数字工作记忆的各阶段,脑区激活强度较健康人有所改变:大脑皮质和皮质下结构广泛受损,即其神经网络连接发生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MCI)和阿尔茨海默病(AD)在脑干听觉反应(ABR)检测中的特点,为早期痴呆的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应用美国Nicolet Bravo脑电生理仪及Click短声刺激,测查36例MCI和30例阿尔茨海默病(AD)和45名健康老人(NC)的ABR.结果 MCI组、AD组及NC组在绝对潜伏期波Ⅲ(Pz脑区),绝对波幅波Ⅲ(Pz脑区),波V(Pz脑区)上有差异极显著性(P<0.01).与NC组和MCI组相比,绝对潜伏期波Ⅲ(Pz脑区)上,AD组延迟于NC组和MCI组(P<0.01).波幅分析所见,绝对波幅波Ⅲ(Pz脑区)和绝对波幅波V(Pz脑区)AD组低于NC组和MCI组.MCI组与N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ABR对临床辅助诊断AD和MCI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部[~(18)F]-APN-1607PET显像的tau蛋白沉积与MRI的脑皮质萎缩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5例AD患者为AD组和10例健康受试者为对照组。受试者均行脑部[~(18)F]-APN-1607 PET显像和头颅MRI T1显像。计算受试者各脑区tau蛋白负荷及大脑皮质萎缩程度,分析tau蛋白标准摄取值比值(SUVR)与相对灰质萎缩比值的相关性。结果 AD组在大脑皮质(额、顶、颞、枕、前后扣带回)存在弥漫性tau蛋白沉积,tau蛋白SUV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上述各脑区的相对灰质萎缩比值均低于对照组。AD组的tau蛋白SUVR与相对灰质萎缩比值在除前扣带回以外的所有脑区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R=0.402~0.572)。结论 [~(18)F]-APN-1607 PET显像可反映AD患者tau蛋白异常沉积与大脑皮质萎缩之间的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利用静息态MRI 技术去探索首发抑郁症患者特异脑区的脑功能改变。方法 对符 合抑郁症诊断标准的20 例患者及20 名健康志愿者进行静息态MRI检查,使用静息态MRI局部一致性 (ReHo)分析方法,比较抑郁症组与对照组ReHo 值,发现特异性增高或减低的脑区。结果 抑郁症组 对比对照组,ReHo 增高的脑区有小脑后叶、颞下回、枕中回、舌回、中央后回、中央前回、额上回、顶 叶等;ReHo 降低的脑区有边缘叶、海马旁回、壳核、丘脑、豆状核、额下回、额中回、楔前叶、扣带回等。 结论 静息态MRI 的ReHo 分析方法可能发现抑郁症异常的脑区,为抑郁症发病机制的探索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