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对75岁以上高龄移位型股骨颈骨折45例。实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结果:本组无一例术中或住院期间死亡。全部45例平均随访18个月。疼痛消失,功能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36例,占80%;恢复部分生活自理6例,占13.3%,疼痛不能下地与生活自理3例,占6.7%。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效果满意。术前准备、麻醉和术中监护是手术成功及保证生命的关键,而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是患平稳度过围手术期和早日康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附72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对70岁以上高龄股骨颈骨折72例,施行了手术治疗。结果:65例平均随访1年以上,疼痛消失,功能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52例,占72%;恢复部分生活能力14例,占19%,仍有疼痛,不能下地活动与生活自理6例。占9%,结论:手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的效果满意,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和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对70岁以上高龄股骨颈骨折67例,施行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果:67例平均随访1年10个月,按美国Harris标准从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及畸形四个方面进行临床效果评定,优23例、良28例、中13例、差3例,其中优良率达76.1%。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高龄股骨颈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和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人工股骨头置换6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25例;全髋关节置换7例,术后配合功能锻炼,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结果]本组38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个月,按Harris评分标准,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低于70分为差。本组优良:疼痛消失,功能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者33例,占86.9%;可:部分恢复生活自理者4例,占10.5%;差:疼痛,不能下地与生活自理者1例,占2.6%。[结论]术前准备、麻醉和术中监护是手术成功及保证生命的关键,而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是患者平稳度过围手术期和早日康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和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对70岁以上高龄股骨颈骨折67例,施行人工股骨头转换术。结果:67例平均随访1年10月,按美国Harris标准从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及畸形四个方面进行临床效果评定,优23例、良28例、中13例、差3例,其中优良率达76.1%。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龄髋部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81例报告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本文作者报告了81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结果。其中80~89岁68例,90~95岁13例。股骨颈骨折3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50例。伴有并存病78例,3种以上并存病者42例。并存病中以心血管病为主,其次为脑血管病、肾功能差及糖尿病。股骨颈骨折者行三翼钉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转子间骨折者行麦氏鹅头钉与加压滑动鹅头钉固定。本组无术中死亡病例。75例平均随访31个月。疼痛消失,功能好与恢复生活自理能力者53例,占71%;恢复部分生活自理者16例;仍有痛,不能下地活动与生活自理者6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85岁以上超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其疗效进行评估。方法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对38例85岁以上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采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结果本组患者平均住院24d,10~15d即能早期下床活动,住院期间及术后1年内无一例死亡。功能恢复按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2.1%。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超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最适当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高龄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微创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微创治疗原则和疗效及生活质量。方法将8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86例。在充分术前准备情况下,经后外侧小切口入路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GardenⅡ型13例.Ⅲ型27例,Ⅳ型46例。全身健康状况综合评定,良好、中等和差者分别占45%、36%和19%。随访6个月~5年。结果疗效按Harris髋关节置换效果及术后X—Ray评定标准,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优良满意率93%。术后3~4周均扶双拐下地活动。达到伤前活动能力(92%);无1例因手术死亡。结论充分术前准备下微创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并发症少。治疗时间短,安全可靠,可以明显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和分析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28例70岁以上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施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术期。按美国Harris评分标准从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及畸形四个方面进行临床评定。本组28例中,优lO例,良11例,中6例,差1例,其优良率达到78.6%。结论在认真做好围术期工作前提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49例高龄(平均81.2岁)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其中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101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48例。结果 133例获随访8~62个月,平均38个月,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组Harris评分>80分者95例,占94.1%;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组Harris评分>80分者46例,占95.8%。结论在积极有效治疗内科并发症、严格麻醉监护和规范手术操作的前提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的疗效。方法采用髋关节后外侧人路对58例(58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结果经过3~19(8.5±0.5)个月随访,58例术后2~3周均恢复行走活动,无1例死亡。按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标准:优21例(21髋),良31例(31髋),可4例(4髋),差2例(2髋),优良率89.7%。结论人工股骨头或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可早期活动,恢复关节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中优先选择人工股骨置换术单纯内固定术,方法:通过对已行人工股骨置换术或单纯内固定术的176例7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病人的回顾性调查,对两种术式的近期,中期,远期的疗效,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内固定术(P<0.05),中期疗效亦优于单纯内固定术(P<0.05),远期的疗效两相近(P>0.05),两的近期,中期并发症相仿(P>0.05),结论: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中优先选择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空心钉内同定、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偏瘫侧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2年9月至2007年2月间收治脑血管意外偏瘫后股骨颈骨折患者共67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伤前状况、骨折与偏瘫侧的父系、骨折距离腩血管意外发生的时间等.对其中偏瘫侧骨折的65例患者分别进行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11例)、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37例)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7例).比较三种治疗方法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地行走时间、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观察早期并发症的发生以及随访期内死亡病例的情况. 结果本组患者中97.0%(65/67)的股骨颈骨折发生在偏瘫侧;所有患者伤前均能行走;除1例外,致伤原因均为跌倒摔伤;骨折距离脑血管意外发生的时间平均为1年3个月.三组的手术时间(F=45.952,P=0.000)、出血量(F=47.795,P=0.000)和下地时间(F=331.922.P:0.000)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人工股骨头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组相比,内固定组的手术时间短、手术出血量低、下地行走时间长,差异均有统汁学意义(P<0.05).人工股骨头置换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全髋关节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下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住院时间(F=0.217,P=0.806)和围于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χ<'2>=2.090,P=0.3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平均随访2年2个月(6个月~4年5个月),无严重早期并发症发生,随访期内9例患者死亡.结论 脑血管意外后股骨颈骨折多发生于能够行走的偏瘫患者的偏瘫侧,致伤原凶主要是跌倒摔伤.闭合复位内同定、人工股骨头置换和全髋火节胃换术对偏瘫侧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各有其优势,应根据骨折类型和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30年来所施行的初次骨病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1 45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该类手术病例的一般特点.方法 筛选出1973年1月~2009年7月30日30年间初次骨病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例,分析患者及病种构成情况,手术后髋关节功能改善和疼痛缓解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病例共计1 459例,男584例,女875例,双侧置换者104例,合计1 563髋,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术422例,共424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 037例,共1 139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病例以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为主(365例,占86.49%).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例以股骨头坏死并骨性关节炎(322例,占31.01%)为主.术后髋关节功能改善和疼痛缓解显著(100.0%)、并发症少(3.3%),未见感染.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为治疗严重髋部疾患的确切有效手术,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比较内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FHA)及全髋关节置换(THR)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术式选择. 方法在1999年1月至2007年8月所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选择年龄、骨折类型、受伤时间及全身情况相似而治疗方式不同的三组共182例患者,其中内固定组42例,Garden分型:Ⅰ型2例,Ⅱ型8例,Ⅲ型17例,Ⅳ型15例;FHA组64例,Garden分型:Ⅱ型16例,Ⅲ型34例,Ⅳ型14例;THR组76例,Garden分型:Ⅱ型19例,Ⅲ型37例,Ⅳ型20例.对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扶双拐下地时间、术后并发症、再手术率及关节功能优良率等进行统计学比较. 结果 182例患者术后获25~65个月(平均38个月)随访.内固定组手术时间最短、术中出血量最少,FHA组次之,THR组手术时间最长、术中出血量最多,三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内固定组比较,FHA组与THR组扶双拐下地时间较短[分别为(7.0±0.8)d,(8.0±0.7)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10.9%,10.5%)、再手术率较低(7.8%,5.3%)、关节功能优良率较高(85.9%,8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HA组与THR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FHA和THR具有扶双拐下地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再手术率低及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适合于年龄>65岁的Garden Ⅲ、Ⅳ型股骨颈骨折患者;而内固定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的优点,可作为年龄>60岁的Garden Ⅰ、Ⅱ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首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程度帕金森病(PD)患者发生股骨颈骨折并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的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近年来在重庆市开州区中医院骨科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合并了PD的股骨颈骨折患者。纳入单侧股骨颈骨折、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排除PD发病前已有姿势不稳、步态异常,股骨柄采用骨水泥型假体的患者。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1年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行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 结果共纳入Hoehn-Yahr 3级患者8例(61.5%),含7例男性、1例女性,Hoehn-Yahr 4级患者5例(38.5%),均为男性。两组患者的年龄(Z=-0.665)、术中出血量(Z=-0.401)、术后引流量(Z=-0.590)、住院时间(Z=-0.301)基本一致(P>0.05)。Hoehn-Yahr 3级患者的手术时间更短(Z=-2.143,P<0.05)。患者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较术前的变化:Hoehn-Yahr 3级组为15~21,Hoehn-Yahr 4级组为18~26,Hoehn-Yahr 3级的患者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改变更少(Z=-2.372,P<0.05)。 结论对于PD Hoehn-Yahr分期3级、4级的股骨颈骨折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Hoehn-Yahr 3级患者的手术时间更短、且术后髋关节功能减退更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肱骨头颈部粉碎性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4月收治的17例高龄肱骨头颈部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70.4(65~78)岁,其中65~70岁10例,70~75岁5例,75岁以上2例。右侧13例,左侧4例,均行人工肱骨头置换。结果所有患者术后2周伤口拆线,Ⅰ期甲级愈合,无感染病例。术后17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17例患者术后6个月恢复生活自理,无假体松动、脱位、伤口感染及慢性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肱骨头颈部粉碎性骨折能较快地恢复患肩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