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降钙素原在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在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中的检测价值.为降低术后感染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进行关节置换术并发生术后感染的24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进行关节置换术未发生感染的24例患者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白介素6的阳性率及含量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白介素6的阳性率分别为87.50%、95.83%、83.33%,含量分别为(8.97±0.56)μg/L、(9.12±0.43)mg/L、(134.56±11.84)pg/ml,均高于对照组,且深层感染患者高于浅层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降钙素原在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中的检测价值较高,可作为了解该类手术患者感染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年1月-2012年3月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的6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深部感染16例,浅部感染52例,分别占23.53%,76.47%;共培养出病原菌73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24株占32.88%,革兰阴性杆菌49株占67.12%;常见感染病原菌对10种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50.00%,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及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苯唑西林、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性均较高>75.00%,鲍氏不动杆菌对多数抗菌药物100.00%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哌拉西林、氨曲南耐药率>50.00,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唑林、米诺环素耐药率达100.00%,阴沟肠杆菌对头孢唑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哌拉西林、米诺环素的耐药率>80.00%,大肠埃希菌除对亚胺培南敏感为100.00%外,对其他9种抗菌药物已经完全耐药.结论 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切口感染病原菌较为复杂,对临床常用药物耐药性普遍高,应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控制耐药菌的进一步发生.  相似文献   
3.
作者在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时从顺行改为逆行置入 ,可减少肩部滑囊炎的发生。其出发点是对的 ,但在置针时角度不能过大 ,否则易打穿对侧肱骨干的皮质。在肱骨下段后侧开髓内钉骨槽的形态要适合交锁钉击入的角度 ,而且大小要与其针尾相适应。否则易造成进针口周围骨质劈裂。针尾过长同样也会引起伸肘障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09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经临床及关节镜检查确诊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40例,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膝关节镜下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疗效,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后的IKDC、Lyrshohn、Tengner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组患者的IKDC、Lyrshohn、Tengner值明显高于对照组;kt2000屈膝30度、90度134N下胫骨前后移动距离明显缩小;治疗组患者的kt2000屈膝30度、90度134N下胫骨前后移动距离值明显小于对照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个研究过程中未发现相关不良事件,提示膝关节镜下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安全性较高。结论膝关节镜下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5.
股骨转子间骨折多发于老年人群,为降低老年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大多数学者提倡早期手术治疗[1-3].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固定方法较多,A0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l femoral nail,PFN)因抗旋转稳定性强以及远端具有动、静两种锁钉孔设计而得到广泛应用.我院于2005年5月-2008年2月,采用更加微创的膨胀髓内钉(Fixion PF)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与PFN置人方法相比早期效果更加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第1跖趾关节融合联合改良Weil截骨术治疗中、重度足拇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6-12诊治的22例中重度拇外翻畸形,于第1跖趾关节内侧切口用空心钉及钢板内固定行第1跖趾关节融合,同时对第2~5趾畸形行改良Weil截骨术。结果 2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4个月。患足外形得到改善,足拇囊炎消失,患者穿鞋及步态要求均获得较大改善。末次随访时足拇外翻角矫正为(16.62±3.30)°,第1、2跖间角矫正为(10.81±1.68)°,均较术前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为(79.09±3.27)分,优2例,良17例,可3例。结论第1跖趾关节融合联合改良Weil截骨术治疗中、重度足拇外翻畸形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明显改善前足外形与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逆行置入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膨胀髓内钉(Fixion PF)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膨胀钉组和PFN组,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影像增强仪曝光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膨胀钉组平均手术时间、失血量、切口长度分别为77,20分钟、104.20ml和5.12cm,均明显低于PFN组(分别为108、84分钟、240、38ml和11.79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膨胀钉组影像增强仪曝光时间也低于PFN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患者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所有骨折均愈合,无延迟愈合与不愈合。结论: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方法相比,膨胀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更加微创的内固定手段,早期临床疗效更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膨胀髓内钉(Fixion PF)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将2005年5月-2007年2月收治的5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膨胀钉组和PFN组,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影像增强仪曝光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膨胀钉组平均手术时间、失血量、切口长度分别为77.20min,104.20mL和5.12cm,均明显低于PFN组(分别为108.84min,240.38mL和11.79cm),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O.01);膨胀钉组影像增强仪曝光时间低于PFN组(P〈0.01);两组患者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所有骨折均愈合,无延迟愈合与不愈合。结论: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方法相比,膨胀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更加微创的内固定手段,早期临床疗效更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磷酸钙骨水泥(CPC)注射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手法复位,磷酸钙骨水泥注射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29例。在术前、术后2天、随访期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活动能力评分和止痛药使用评分。结果29例36个椎体手术成功,VAS术后2天较术前显著下降(P<0.001);随访6个月时比术后2天又略有下降。活动能力评分,术后2天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随访6个月时行动能力进一步改善。止痛药使用评分,术后2天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随访6个月时与术后比较无显著变化。结论磷酸钙骨水泥注射椎体成形术对于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