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分析与预防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NICU)医院感染的特点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近 4年来 31 33例住院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 2 74例 ,总的医院感染率为 8 7% ,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 ,占医院感染的 5 0 7% ,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占 2 0 8%。医院感染患儿中 1 0 5例病原菌培养阳性 ,共检出 1 31株病菌 ,革兰阴性杆菌 1 0 9株 (83 2 % ) ,革兰阳性球菌 2 2株 (1 6 8% )。革兰阴性杆菌以肺炎克雷伯杆菌最常见。院内感染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敏感。胎龄 <37周早产儿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胎龄 >37周足月儿医院感染率 ,OR值为 3 98(95 %可信区间 :3 0 7~ 5 1 5 ,P <0 0 0 1 )。结论 早产儿是NICU医院感染的高危患儿。坚持严格消毒隔离措施 ,监测医院感染率和病原菌的分布情况 ,严格控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有助于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医院感染的特点、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2002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2069例住院新生儿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69例病例中发生医院感染153例。感染率7.39%,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医院感染的47.06%。在153例医院感染病例中原发病为早产儿发生医院感染69例。医院感染率11.64%,占首位。原发病为新生儿窒息发生医院感染43例,医院感染率为9.01%,占第2位。结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率高。早产、低体重、原发病重、住院时间长、抗生素不合理应用是高危因素。坚持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严格的无菌操作技术及控制抗生素不合理应用有助于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3.
张朝勇  李玲梅  何英 《吉林医学》2009,30(11):1002-1004
目的:了解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现状及原因,探讨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并采取对策控制感染率。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分析近年来我院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特点、危险因素,找出原因,并针对主要原因积极加强预防措施。结果:平均医院感染率为9.71%,以新生儿呼吸道感染为主,其次为胃肠道感染及脐部感染,感染的病毒以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为主。而且早产儿的感染几率更大,与足月儿比较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新生儿医院感染管理和消毒隔离制度,是控制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关键,特别是早产儿的防治工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对237例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患者进行痰标本细菌培养,采用常规鉴定和Vitek Am System微生物自动分析仪鉴定方法,抗生素耐药性分析采用K-B纸片法,并按NCCLS标准进行,真菌用Etest法测定,MIC评价其耐药性。结果 分离245株细菌,其中革兰阳性菌53株,占分离菌21.6%,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153例,占分离菌62.5N,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真菌39株,占分离菌15.9%,以白色念珠菌为主。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类耐药率高,革兰阴性菌对大多数头孢类耐药率高。结论 下呼吸道医院感染以革兰阴性菌占优势,分离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有较高耐药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本院儿科重症感染患儿的细菌种类、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2005年2月-2007年8月间儿科病区收住的53例重症感染患儿感染菌株种类、分布、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患儿检出感染菌中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2.83%(28/53)和43.30%(23/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培养结果显示菌毒血症患儿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P〈0.05)。检出的革兰阳性菌中88.24%对青霉素耐药,但对万古霉素均敏感;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但对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复合制剂和第四代头孢菌素也有一定的耐药性。结论:菌毒血症患儿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为治疗首选药。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患儿则以万古霉素为治疗首选药。出现一些新的条件致病菌感染感染细菌呈现对新合成抗生素的耐药性,应注意抗生素的规范使用,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5):63-69
目的了解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分布及药敏状况。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住我院新生儿科的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225例,取下呼吸道深处分泌物,检测病原体并进行药敏分析。结果225份呼吸道分泌物标本共检出病原微生物152株,细菌117株,其中G~+菌40株,G~-菌77株;病毒23株,支原体12株;最常见的G~-菌为肺炎克雷伯菌,G~+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病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第三代头孢菌素对治疗革兰阴性菌感染敏感性较高;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治疗效果较差。青霉素治疗革兰阳性菌感染效果较差;亚胺培南、万古霉素仍然是敏感性最高的药物。低体重及早期新生儿混合感染率较正常体重儿及晚期新生儿偏高(P均0.05)。结论 G~-菌是本地区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体,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为主要病原菌,耐药性分析能有效指导临床用药,提高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医院出生新生儿获得性感染状况与危险因素,提出对策,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对本院出生入住新生儿病区1158例新生儿进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1158例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158例,感染率为13.6%;感染162例次,例次感染率为14.0%。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居首位(62.0%),其次为血流感染(10.1%)、皮肤(9.5%)、胃肠道(5.7%)等;感染病原菌革兰阴性菌占48.7%,革兰阳性菌占39.7%,真菌占11.5%。新生儿窒息、早产儿、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长、留置PICC导管静脉营养的新生儿医院感染率显著升高( P<0.01)。结论:对窒息儿、早产儿及实施侵入操作的患儿,加强医院感染监测与集束化护理干预,重视对静脉营养导管维护,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成都地区新生儿细菌性肺炎临床常见致病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该院新生儿肺炎患者230例,其中,男138例,女92例。采集纳入患儿气管分泌物或喉部痰液制成标本,进行病原学分离培养,并分析病原体鉴定结果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230例患者中,细菌性肺炎73例(31.7%),致病菌中革兰阳性菌34株(46.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多主,对普通青霉素耐药率达100%,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莫西沙星等敏感性较高。革兰阴性菌39株(53.4%),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其次为大肠杆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对一、二代头孢菌素耐药率较高,对部分三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及喹诺酮类耐药率较低。结论成都地区新生儿细菌性肺炎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所有致病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出现不同程度耐药,临床密切监测致病菌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有效抗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9.
报道重症监护病房中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120例,感染率达33.9%,与同期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率有显著差异(P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病原学检测及细菌药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本院收治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对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入住本科,诊断为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218例患儿,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用无菌吸痰管从鼻孔送入咽部下端,负压吸引痰液至无菌收集器收集痰标本。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细菌分析仪Vitek22进行细菌鉴定。结果 218例痰标本中培养阳性标本85例,阳性率为39.0%。其中革兰阳性菌37株,占43.5%;革兰阴性菌48株,占56.5%。革兰阳性菌中以葡萄球菌为主,对青霉素、头孢菌素耐药率高,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性高。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对第二、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高,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结论本地区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第二、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较高,亚胺培南、万古霉素全部敏感。  相似文献   

11.
62例皮肌炎患者中医院感染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了解皮肌炎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62例皮肌炎有停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总结。结果:62例皮肌炎患者并发医院感染26例,感染率为41.9%,医院感染率随住院时间和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时间延长而呈增高趋势。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医院感染率达60.0%,与单独应用激素者医院感染率29.75,有明显差异(P<0.05)。感染部位以呼吸道、胃肠道、皮肤软组织占前3倍。医院感染的致病菌共检出21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10株(47.6%),革兰氏阳性球菌5株(23.8%),真菌6株(28.6%。发生医院感染后的病死率(34.65)与无医院感染者的病死率(11.1%)相比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皮肤炎患者易并发医院感染,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Ⅰ、Ⅱ类切口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一步提供干预措施。方法:采取前瞻性调查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方式,对医院2012年手术科室住院患者Ⅰ、Ⅱ类切口手术部位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手术病例4 285例,发生手术部位相关性医院感染共17例,感染率为0.40%;Ⅰ类切口手术1 044例,发生医院感染2例,感染率为0.19%;Ⅱ类切口手术3 241例,发生医院感染15例,感染率为0.46%。按不同手术危险指数级别统计:危险指数评分为0分病例共1 764例,未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病例;危险指数评分为1分病例共1 479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4例,感染率为0.41%;危险指数评分为2分病例共978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11例,感染率为1.12%;危险指数评分为3分病例共64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2例,感染率为3.12%。结论:对不同危险指数手术患者进行针对性主动实施全程监测跟踪,及时控制和降低危险,可有效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某省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及变化趋势,为进一步采取有效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由专职人员每日到科室进行医院感染病例筛查,同时结合临床医生自行诊断的医院感染病例,统一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监测数据运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监测住院患者38195例,发生医院感染630例,感染率为1.65%;医院感染647例次,感染例次率为1.69%;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为首,占38.79%;科室分布以ICU感染例次率最高,为32.34%;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结论 监测期间,该医院的医院感染分布及医院感染病原菌情况与相关报道基本一致,期间未发生重大医院感染爆发事件。通过加强对重点环节的干预,可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血液内科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的原因,控制医院内感染发生率,提高医院管理质量。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0年1-12月本院血液内科2974例住院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974例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内感染164例,发生率为5.51%,其中以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尤高,感染率分别达9.66%和8.63%。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最多见,其构成比为44.51%,尤其在冬春季高发呼吸道感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单因素分析提示医院内感染率随病人年龄、住院时间、侵袭性操作、放化疗和抗生素使用的增加而增高。结论血液内科是医院内感染发生的高危科室之一,必须加强监管,有效地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2011年二甲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利鸳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7):14-15,17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基本情况,完善医院感染监控措施的管理。方法调查1日内所有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专职人员将所有的调查结果进行审核、统计学分析。结果本次应调查832人,实查799人,实查率为96.03%,发生感染人数20人,感染率为2.5%,例次感染21人,例次感染率为2.63%。感染较高的科室是ICU、中医组、神经外科,感染率分别为23.08%、11.32%、5.41%,感染较高的部位是下呼吸道、泌尿道、上呼吸道,感染率依次为47.62%、14.29%、9.52%,使用抗菌素536人,占67.08%,治疗用药占64.55%,预防者用药占25%,病原体送检率为55%,检测率为100%。结论本次调查基本反映出医院感染实际情况,应加强病原菌送检及抗生素使用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和统计某院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病例,为有效控制和防治ICU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入住本院ICU病房的432例患者病例资料,对医院感染患者的发生部位和病原菌进行调查.结果 ICU医院感染发生98例,发生率为22.7%;98例ICU医院感染患者中,≥60岁237人感染发生71例,为30.%(71/237);<60岁195人感染发生27例,为13.8% (27/19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x2=5.759,P<0.05);医院感染患者共分离出138株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为82株(59.5%),真菌为37株(26.9%),革兰阳性球菌为19株(13.8%);医院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53.1%)、泌尿系统(21.4%)、器官/腔隙(10.2%)、胃肠道(10.2%)和其他(5.1%).结论 针对我院ICU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重建患者免疫系统、加强ICU病房空气清洁流通、严格无菌操作制度、科学选择抗生素可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操作细节规范化对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5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患儿1 524例作为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操作细节规范化;选取2012年6月~2013年5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患儿1 636例作为对照组,未实施护理操作细节规范化,观察两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不同季度感染率、院内感染部位。结果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30%(35/1524),对照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4.22%(69/16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第一、第四季度院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综合护理操作细节规范化后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通过护理操作细节规范化能够提高护理操作效率,提高护理质量,实现对院内感染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8.
姜惠敏  汪津洋 《医学综述》2013,19(12):2272-2273
目的了解精神科住院患者医院内感染基本情况,为今后开展医院内感染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方法天津市安宁医院对100例出院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时间、感染部位、医院内感染发生率以及抗菌药物使用率。结果 100例出院患者中发生医院内感染24例,感染率为24%,其中泌尿道感染6例(6%),上呼吸道感染5例(5%),消化道感染4例(4%),皮肤软组织感染5例(5%),牙周感染3例(3%),下呼吸道感染1例(1%)。发生医院内感染患者的年龄为(56.4±14.7)岁,未发生医院内感染患者的年龄为(49.8±13.1)岁,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8,P=0.039);发生医院内感染患者的平均住院(188.4±135.0)d,未发生感染患者的平均住院(142.7±80.7)d,两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8,P=0.045)。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4%,高于卫生部"不超过5%"的要求。结论精神科住院患者的医院内感染与年龄、性别、住院时间等有密切关系,因此应针对性地加强对精神科住院患者的有效管理,切实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发生院内感染的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根据2008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妇产科出院病历、院内感染登记表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妇科发生院内感染29例,感染率为3.03%;产科发生院内感染5例,感染率为0.81%。结论: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做好消毒隔离和健康宣教,加强病房管理,对易感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某院新生儿病房引起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采用主动监测方法,对某院2020年1-6月入住新生儿病房的1 858例患儿资料进行目标性监测,对监测结果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提出医院感染相应预防对策。结果1 858例中发生医院感染24例,27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1.29%,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1.45%;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占44.44%,其次为血液感染,占37.04%;27例次医院感染病例共检出病原菌19株,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7株,占36.84%),其次是大肠埃希菌(4株,占21.05%)。不同性别患儿医院感染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气管插管组发生医院感染率高于非气管插管组(P<0.01),随着出生体质量增加,医院感染率降低(P<0.01)。结论低体质量儿和气管插管是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因此在临床上要加强对新生儿病房的管理、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掌握置管指征,并且对其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