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脊柱关节病(spondyloarthropathies,SpA)是一组以中轴、外周关节及关节周围组织慢性进展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该组疾病以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为原型,包括一系列免疫介导的炎性疾病,如:反应性关节炎、银屑病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关节炎、幼年型脊柱关节病、未分化关节病等[1].AS几乎全部累及骶髂关节,常发生椎间盘纤维环及附近的韧带钙化和骨性强直,典型病例X线片表现为骶髂关节明显侵蚀性破坏,晚期脊柱呈“竹节样”改变.  相似文献   

2.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 seronegative spondyloarthropathies,SpA)的原型,是以骶髂关节及中轴关节病变为特征的慢性炎性脊柱关节病,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眼、胃肠道等关节外表现.疾病的病因还未明确,环境和遗传成分被认为是AS的诱发因素,家族聚集性是AS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3.
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炎的成像和评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SpA)的原型,也是SpA中最常见的一种。在AS早期,关节炎最常侵袭的是骶髂关节(SU)。X线平片仍然是目前诊断骶髂关节炎最广泛的方法,它可以显示并且半定量评估关节中由炎症诱导的形态学变化。在AS后期.病变可进展到脊柱(通常是上行性进展),引起其他部位病变,如:胸肋  相似文献   

4.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血清阴性关节病的原型,其特征为脊柱、特别骶髂关节的慢性炎症,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背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脊柱畸形、外周关节炎、肌腱端炎或关节外表现。我国发病率约为0.3%。我们2002-07/2003-08应用腰痛宁胶囊治疗AS共51例,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是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的代表疾病,骶髂关节是As最易受累的关节,骶髂关节炎也因此成为诊断AS的必备条件。国外研究证实AS患者骶髂关节局部存在巨噬细胞的异常浸润,表明其在骶髂关节炎形成过程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而巨噬细胞的增殖、分化及激活主要依靠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colony—stimulatingfactor,M—CSF).多个研究证实M—CSF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血清水平明显增高,而有关M—CSF在AS表达的研究国内外却鲜有报告。我们调查了活动期AS患者血清M—CSF水平及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M—CSFmRNA的表达,并将其血清水平与重要临床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强直性脊柱炎遗传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以骶髂关节和椎旁小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多基因复杂性状疾病,遗传度大于90%,归属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范畴。目前,AS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其发生与遗传、慢性感染、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和内分泌失调等因素有关,特别是遗传因素与该病的关系尤为密切,现将AS遗传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CT引导下骶髂关节注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目的 研究骶髂关节注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AS)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在CT引导下 ,患者取俯卧位 ,将腰穿针插入骶髂关节注入得宝松 (1ml) /醋酸强的松龙 (5 0mg) +2 %普鲁卡因 2ml。结果  12例AS ,经骶髂关节注射后 ,10例有效 (显效 7例 ,有效 3例 ) ,2例无效 ,总有效率 83% ,下背痛程度越重、本次发作时间越长及对NSAIDs反应越差 ,疗效越好。结论 骶髂关节注射治疗AS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近期 (3~ 6个月 )疗效肯定 ,选择合适的患者疗效将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骶髂关节局部注射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的病理及影像研究,初步评价局部生物制剂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6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采用单侧骶髂关节腔内注射rhTNFR:Fc的局部治疗方法(每月1次,25 mg/次,共3次,总疗程8周),对比20例全身皮下注射用药组(每周2次,25 mg/次,共16次,总疗程8周),分析其疗效、安全性、耐受性.同时观察注药前后骶髂活检组织细胞因子TNF-α、转化生长因子(TGF)-β、白细胞介素(IL)-6 mRNA的表达和光镜、免疫组织化学的变化,以及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和磁共振成像(MRI)在代谢和宏观形态学上的改变.采用t检验或t'检验及χ2 Fisher's 精确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 rhTNFR:Fc局部注射显示:①治疗组在12周后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评分(32±13)mm、疲乏(40±16)mm、晨僵(35±16)min、骶髂关节局部压痛(34±22)mm、患者总体评价VAS评分(40±17)mm上有明显改善(P<0.01),不良反应减少,并能节省医疗费用.②治疗后活检组织TNF-α、TGF-βmRNA相对表达量(0.891±0.06,0.84±0.05)较治疗前(1.08±0.19,1.13±0.33)明显下降(P<0.05),IL-6 mRNA相对表达量无明显改变(P>0.05).光镜下表现的滑膜炎、附着点炎、软骨变性、软骨下骨板破坏、骨髓炎的阳性率有所下降,而炎症细胞指数明显下降(z=-2.71,P<0.05).③治疗后骶髂关节放射学核素(ROI)的平均值(1.38±0.16)较治疗前(1.45±0.14)明显减少(P<0.05),MRI上的骨髓水肿、脂肪沉积等改变明显减轻(P<0.05).结论 骶髂关节腔注射rhTNFR:Fc,具有良好的疗效、安全性、耐受性及疗效经济学价值,特别有益于病变早期或局限于骶髂关节病变、不能耐受全身使用生物制剂的AS患者,临床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等中轴关节,也可出现外周关节受累和关节外表现.长期以来,诊断AS主要依据脊柱关节表现,治疗上也大都关注脊柱关节病变而忽视了关节外表现.事实上,AS关节外表现非常常见,42%的AS患者有1个或多个关节外表现[1].眼、消化道、皮肤、心血管、肾脏、肺脏等系统均可累及.从近几年欧美指南的演变不难看出,AS关节外表现逐步受到关注和重视.1984年AS纽约标准中只包括中轴关节表现,而2009年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SPA)新标准则将部分关节外表现,即眼葡萄膜炎、炎性肠病(IBD)和银屑病纳入了AS早期诊断的分类标准.  相似文献   

10.
未分化脊柱关节病8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了解未分化脊柱关节病 (uSpA)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半年内就诊于门诊的 10 2例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患者 ,其中 83例属uSpA ,均不符合国际上通用的强直性脊柱炎 (AS)或其他肯定的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 (如银屑病性关节炎、瑞特综合征、肠病性关节炎等 )的诊断标准 (如修订的纽约标准、美国风湿病学学会分类标准 ) ,对此 83例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 uS pA患者男女比例为 1 6∶1,女性比例较AS组明显高 ,平均年龄 2 8 8岁 ,平均病程 3 1年。临床症状较AS轻 ,均无腰椎活动受限 ;uSpA组患者HLA B2 7阳性率低于AS组 ;有 4例晚起病的 (5 0岁以后 )AS患者 ;不一定有骶髂关节炎 ;普通X线及CT诊断骶髂关节炎者分别占 34 %和 73%。 89 1%符合Amor标准 ,85 6 %符合欧洲脊柱关节病研究组 (ESSG)标准。结论 uSpA在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中占很大比重 ,临床工作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推荐用Amor和ESSG标准进行诊断。该病的治疗和转归还有待于长期的随诊观察。  相似文献   

11.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CT磁共振成像比较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spondylitis ,AS)为一种原因未明的以中轴骨、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病变 ,属于风湿性疾病的范畴。在AS的骨关节病变中 ,骶髂关节是较早且几乎必受累及的部位 ,全面认识AS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学改变 ,对于AS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 91例AS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平片、CT和磁共振成像 (MRI)影像学表现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同时初步探讨了AS骶髂关节病变的MRI早期影像诊断。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AS病例共 91例 ,男性 6 2例 ,女性 2 9例 ,年龄 17~ 37岁 ,平均 2 1 7岁 ;病程 5个月~ 9年 ,…  相似文献   

12.
10~20岁健康志愿者30名骶髂关节的CT表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10~20岁健康志愿者骶髂关节的CT表现.方法随机选择30名10~20岁无脊柱关节病症状的志愿者,行骶髂关节的CT扫描,在CT后处理工作站上测量关节间隙宽度及皮质厚度.结果67%的关节内见真空现象.50%的女性志愿者髂骨内后侧见长条形压迹.骶骨侧关节面:33%在骶骨分节处轻微凹陷,3%在骶骨前上缘有局限性凹陷,15%出现骨骺,7%见小的类似侵蚀样表现.髂骨侧关节面:8%见囊样改变,3%见局限性凹陷.骶髂关节滑膜部关节间隙90%为2~5 mm,<2 mm的占10%.髂骨侧皮质厚度83%为1~2 mm,骶骨侧皮质厚度45%为<1 mm,53%为1~2 mm.结论10~20岁健康志愿者骶髂关节可见真空现象,骶骨侧关节面可出现骨骺及局限性凹陷.女性骶髂关节髂骨侧可见长条形压迹.少数骶骨侧关节面可有类似侵蚀样表现;少数髂骨侧关节面可见囊样改变及局限性凹陷.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未分化脊柱关节病(undifferentiated spondyloarthropathies,uSpA)的临床特点及发展规律。方法分析127例uSpA患者临床特点及5年随访结果。结果127例uSpA患者:(1)男女比例为1.8:1,女性患者起病晚,病情轻,预后较好;(2)病程中腰背部疼痛(93.7%)和外周关节肿痛者(96.0%)最多见;(3)女性腰背部疼痛的首发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男性髋关节、臀区或足跟及其他附着点部位疼痛起病的首发率均高于女性(P〈0.05);(4)7例以手关节受累为首发症状者均为女性;(5)家族史阳性率42.5%,HLA.B27阳性率52.8%,两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首诊影像学特点,CT对诊断uSpA较X线敏感,两者骶髂关节炎阳性率分别为75.0%(78/104)和60.0%(51/85)。两者诊断骶髂关节炎分级符合率45.6%(31/68)。男性骶髂关节破坏的阳性率高于女性(P〈0.05);(7)5年随访,18例发展为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1例为炎性肠病关节炎,1例为银屑病关节炎(psoriatic arthritis,PsA),20例仍为uSpA,16例症状消失。18例确诊AS的患者中男性13例,占72.2%。5年内骶髂关节CT示Ⅱ级以上骶髂关节破坏进展明显,初诊和5年后阳性率分别为3.6%和48.2%。结论uSpA是一组常见的临床症状多样的脊柱关节病,有遗传倾向;男性骶髂关节受累较女性严重;部分患者可进展为AS、PsA及炎性肠病关节炎等其他脊柱关节病。对uSpA患者应密切随访,定期行骶髂关节CT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国际脊柱关节炎评价协会(ASAS)2009年制订的脊柱关节炎(SpA)分类标准将骶髂关节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像学改变作为疾病的主要诊断依据之一,使SpA的诊断时间平均提前了5~7年,达到了早期诊断的目的。但随着骶髂关节MRI的广泛应用,学者们发现单纯依据MRI做出的诊断易出现过度诊断或误诊,因此许多风湿病学者对MRI判断骶髂关节炎作为早期SpA诊断的价值提出质疑。2019年ASAS MRI工作组将骶髂关节MRI影像学定义进行更新、细化并增加具有诊断特异性的MRI表现,有助于提高SpA早期诊断的准确率。MRI发现的活动性骶髂关节炎还是最具特征的客观表现,是诊断SpA的一个重要的影像学表现,较其他SpA临床特征意义更大。但新定义是否可以帮助判断疾病预后及评价治疗反应?脊柱MRI的表现对中轴SpA诊断价值是否需要评估?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待解决的问题随之而来,需要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与解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_1/Smad信号转导通路中主要分子的表达情况,探讨TGF-β_1/Smad信号转导在A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53例AS患者均检测血清TGF-β_1.及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其中30例行CT导引下穿刺活检取得骶髂关节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GF-β_1、p-Smad3、Smad7的表达.采用多个样本均数的单因素方差分析、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以及Kolmogorov-Smimov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AS患者中ESR/CRP升高组血清TGF-β_1(15.9±5.6)ng/ml,较健康对照组、ESR/CRP健康组[(5.4±5.8)ng/ml和(4.1±3.6)ng/ml]均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S骶髂关节组织可见TGF-β_1高表达,主要在血管翳中炎症细胞的胞质中表达;Smad7明显低表达;p-smad3则主要表达于骨髓及血管翳中炎症细胞的细胞核中,提示smad3已被激活.结论 AS中存在TGF-β_1的过高表达,Smad信号通路的激活,Samd7的低表达,可能与AS骶髂关节炎症活动、软骨的纤维化变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脊柱关节病骶髂关节的病理表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不同阶段骶髂关节(SIJ)炎的病理变化,提高脊柱关节病(SpA)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 8例强直性脊柱炎(AS)及5例未分化脊柱关节病(uSpA)患者行CT导引下SIJ关节内激素治疗前,先取SIJ组织。所得标本行HE染色,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 CT0-I级SIJ炎的uSpA病人,SIJ可见滑膜炎症(包括衬里层细胞肥大增生、疏松结缔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局灶性软骨基质减少、变性、纤维化,软骨下骨板炎症细胞浸润。CTⅡ-Ⅲ级SIJ炎病理变化主要为软骨严重变性、破坏,血管翳形成,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软骨下骨板破坏;CTⅣ级SIJ炎的病理改变则以软骨下骨板破坏,大量死骨形成,钙盐沉着为主要特点。3份标本的滑膜和软骨下骨板可见嗜酸性粒细胞(EO)比例增高。结论 滑膜衬里细胞肥大增生、疏松结缔组织炎症细胞浸润等滑膜炎表现,局灶性软骨基质减少、变性、纤维化和软骨下骨板炎症细胞浸润、破坏,是早期SIJ炎的病理特点;在CT未出现改变以前,病理学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7.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内皮质激素注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SIJ)内皮质激素注射的疗效.方法患者取俯卧位,在CT导引下穿刺SIJ滑膜部,取组织标本后,在CT导引下原路进入SIJ,每侧注入丙酮缩去炎舒松15mg.记录分析病人术前、术后临床资料.结果28例中22例(78.6%)疼痛明显减轻,晨僵、夜间痛、SIJ压痛、"4”征、ESR升高及需使用NSAIDs的例数均较术前明显减少.所有SIJ标本均有炎症表现.结论SIJ关节内注射长效激素,可作为对NSAIDs不耐受或无效的AS和uSpA病人的一种有效的缓解腰背痛手段,同时uSpA病人SIJ病理标本的获得,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8.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seronegative spondyloarthropathies,SpAs)中一种遗传相关性显著的慢性炎症性关节病.AS常累及中轴骨骼和骶髂关节,并常发生附近肌腱韧带附着点及椎间盘纤维环的钙化和骨性强直.双胞胎研究估计,其90%以上的易感性由遗传因素决定,说明遗传因素在AS的发病过程中起了主要作用[1].广泛采用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SDAI)和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调查表对患者疾病活动和功能改善程度进行调查评估,结果显示遗传率分别为51%和76%.甚至疾病影像学表现的严重程度也高度遗传,估计遗传率为62%[2].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了解骶髂关节炎病理特点,并以病理结果为标准,探讨病理表现与放射性核素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磁共振显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X线等影像学检查的关系。方法对中轴型脊柱关节炎患者进行CT引导下骶髂关节(sacroiliac joint,SIJ)穿刺,所得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并同时行SIJ的SPECT、MRI、CT和X线检查,按组织病理结果分为SIJ炎组和无炎性反应组。结果 36例患者获得组织有软骨、软骨下骨板、关节滑膜、骨髓、肌腱或韧带附着点等。获得率以软骨为最高,继以软骨下骨板、关节滑膜、骨髓和韧带附着点,各占92%、83%、75%、72%、22%;其中28例(2836,78%)患者SIJ炎病理变化包括软骨(93%)和软骨下骨板改变(75%)、滑膜炎(64%)、骨髓炎(46%)、附着点炎(32%),8例(22%)未发现有SIJ炎改变。MRI示29例(81%)患者共56个SIJ可见不同程度的异常信号改变,软骨线改变、软骨下骨板改变、骨髓水肿、脂肪沉积、骨质硬化分别为82%、71%、65%、59%、76%;SPECT示29例(81%)共52个SIJ可见骶髂关节感兴趣区的放射性比值有不同程度的升高,23例(64%)CT阳性,19例(53%)X线阳性。以病理结果为标准,SPECT、MRI、CT、X线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9.6%、93.1%、95.6%、94.7%,敏感性分别为92.8%、96.4%、73.3%、64.2%,特异性分别62.5%、75.0%、87.5%、87.5%。4种诊断方法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0.84、0.83、0.76。结论病理检查是诊断Sl J炎和活动性炎性反应的主要方法。MRI和SPECT的相互补充,能提高骶髂关节活动性炎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MRI和SPECT的诊断价值与CT和X线相当,并可通过对炎症的活动度进行量化,有利于随访和疗效的评价,是诊断SIJ炎重要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脊柱关节病(SpA)患者骶髂关节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I型胶原、Ⅲ型胶原的表达情况,探讨CTGF在spA关节软骨纤维化、骨化、关节强直中的作用.方法 30例spA患者(17例双侧影像学骶髂关节炎≥Ⅱ级,13例影像学骶髂关节炎Ⅰ级)均接受CT引导下骶髂关节穿刺活检术,取得骶髂关节组织.组织标本均行苏木素一伊红(HE)染色确认存在骶髂关节炎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标记CTGF、Ⅰ型胶原及Ⅲ型胶原的表达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 30例SpA患者骶髂关节组织中CTGF主要在血管翳炎症细胞及骨髓细胞的胞质中高度表达,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正常组织对照组[(57.9±42.4)腐倍视野和(2.7±2.5),高倍视野);Ⅰ型胶原及Ⅲ型胶原明显沉积于骨、部分软骨及韧带,平均吸光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298±0.080和0.044±0.024;28.254±41.165和0.105±0.054).结论 SpA骶髂关节中存在CTGF的高表达,Ⅰ型胶原及Ⅲ型胶原的沉积增多,提示CTGF参与了SpA骶髂关节局部胶原沉积、软骨纤维化变性过程,可能在SpA关节软骨纤维化、关节强直中起重要的作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coll agen I and collagen Ⅲ in sacroiliac joint(SIJ)of patients with spondyloarthropathy(SpA).Methods Thirty patients with SpA,including 17 patients with grade Ⅱ saeroiliitis and 13 patients with grade Ⅰ sacroiliitis,were performed on CT guided needie biopsy of SIJ.After sacroiliitis were confirmed by staining with hematoxylin and eosin in sacroiliac joint tissue sample,immunohistochemical assay was performed to determine the expression of CTGF,collagen Ⅰ and collagen Ⅲ in sacroiliac ioint tissue.Univariate Chi-square test was used for data comparison between multiple groups and t-test was used for two group data comparison.Results Contrast to healthy controls,CTGF were found upexpressed on the cytoplasm of inflammatory cells in pannus and bone marrow of sacroiliac tissue samples of patients with SpA,while collagen I and collagen Ⅲ were found up-expressed in bone,cartilage and ligament tissue[(57.9±42.4)/HP vs(2.7±2.5)/HP P<0.05,0.298±0.080 vs 0.044±0.024 and 28.254±41.165 vs 0.105±0.054.P<0.05 respectively].Conclusion CTGF,collagen Ⅰ and collagen Ⅲ are up-expressed in SIJ of SpA patients.CTGF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articular cartilage fibrosis and ossification of S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