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钉螺卵在恒温环境中发育零点和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钉螺卵在不同恒温环境中的发育零点和有效积温.方法将钉螺卵置于不同的恒温环境中,观察其发育历期与积温,采用拟合模型方程法求出螺卵发育的零点温度;按有效积温法则K=N(T-C),计算螺卵发育的有效积温.结果钉螺卵在15~30 ℃环境中的平均发育历期为(27.29±17.29)d.螺卵的发育零点为11.79℃;高温临界温度为38.22℃;平均发育积温和有效积温分别为(557.76±198.95)日度和(236.02±68.20)日度.结论螺卵的发育速率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温度过高对螺卵的发育有抑制作用,27 ℃左右为钉螺卵发育的最适温度;螺卵发育所需的有效积温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研究结果可作为钉螺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参数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描述人工灌溉区钉螺生长繁殖特征,为实施生态学方法控制钉螺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在泾县陈村水库总干渠自流灌溉区选择一斗渠为观察点,于2002年8月~2003年11月,每月进行系统抽样查螺;每月随机抽样有螺框20框,室内逐只测量钉螺螺旋数和壳体长度,镜下观察雌螺并计数螺卵;全部钉螺解剖鉴定死活.同时测量水位并收集气象资料. 结果 2003年,2~4月份活螺密度最高; 7~9月份钉螺死亡率最低;多数月份雌螺存活数量高于雄螺.雌螺含螺卵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含卵雌螺数从6月份开始减少,7月时未见含卵雌螺,8月份含卵雌螺数仅占观察雌螺数的9.79%,9月份占83.82%.幼螺(螺龄>3周)出现在6~10月,大多在6、7月份.但在2002年12月份幼螺出现1个小高峰. 结论在陈村水库自流灌溉区,钉螺的新老交替可能发生在7月份,新生钉螺发育成熟可能在9月份,而这一特征可能受年度间气温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人工灌溉水渠干渠内钉螺生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人工灌溉与钉螺生长繁殖及感染性钉螺产生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安徽省宿松县钓鱼台水库一段干渠为观察点,每月下旬进行系统抽样查螺,连续观察12个月;每次随机抽样有螺框20框(每框0.1 m2),室内逐只测量钉螺螺旋数和壳体长度,并在镜下观察雌螺含卵情况;全部钉螺解剖鉴定死活及血吸虫感染情况.同时测量记录查螺环境气象、水文情况.结果干渠活螺密度在水库放水灌溉前后各出现一次高峰,在放水灌溉末期钉螺死亡率最低,钉螺长速明显;雌螺含卵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含卵雌螺数从5月底开始减少,至8月底仅占观察雌螺数4.82%,9月底又复增加;钉螺感染率及感染性钉螺密度在灌溉季节后较灌溉季节前上升.结论人工灌溉能促进干渠钉螺的新老交替,促进年度感染性钉螺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室内巢湖水对螺卵孵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巢湖水对螺卵孵化有无影响。方法产卵季节取光壳钉螺螺卵150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75只,分别置于2个培养皿中,1个培养皿中加巢湖水作实验组,另1个培养皿中加光壳钉螺孳生地高林的水作对照组。另外,取肋壳钉螺螺卵100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50只,分别置于2个培养皿中,其中1个培养皿中加巢湖水作实验组,另1个培养皿中加脱氯水作对照组,室内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中螺卵孵化情况。观察期间每日记录室内温度。结果24d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中光壳钉螺螺卵孵化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21d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中肋壳钉螺螺卵孵化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巢湖水对光壳和肋壳钉螺螺卵孵化率均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5.
江湖洲滩钉螺生存繁殖的现场实验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报告以长江中下游鄂、湘、赣、皖,苏五省钉螺为观察样本,用现场螺笼饲养钉螺的控制实验方法,比较观察五地钉螺在南京江滩上生存繁殖情况,结果五地钉螺生存率间有非常显著差异,且各地生存规律都为Logistic曲线类型,结合五地钉螺的产卵数,螺卵孵化率,幼螺成活率等观察数据,认为长江中下游的异地钉螺能在南京江滩上生存繁殖,但以近距离洲滩间钉螺扩散的危害性较大.根据钉螺生存曲线和产卵分布情况,提示最佳灭螺时间为5~6月份.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钉螺和阳性钉螺分布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安徽省钉螺和阳性钉螺分布现状及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全省近年来钉螺调查的数据,绘制阳性钉螺分布的电子地图,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安徽省现有钉螺面积27890 hm2,阳性钉螺面积544 hm2.湖沼型流行区钉螺呈片状分布在长江的江、洲滩及其支流水系、湖泊,有螺面积和阳性螺面积分别占全省的89%和81%.钉螺孳生和感染严重;江滩是该类流行区中阳性钉螺分布最多的环境;山丘型流行区钉螺呈点状分布在较大的河流、灌区或多种特殊环境,钉螺和阳性螺环境数多,分布广.距居民点较近,对居民威胁较大;沟渠是该类流行区中阳性钉螺分布最多的环境,钉螺复现与新发现主要分布局部湖滩地区与少数山丘内陆地区.结论 总体上全省阳性钉螺分布呈下降趋势,钉螺分布呈徘徊之势.形势不容乐观.为压缩钉螺与阳性钉螺分布.有必要提高查灭螺质量与加大螺情监测,加大对阳性螺点和重点易感环境打击力度,并采取环境改造和控制传染源等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0.0343ppm-0.067ppm溴乙酰胺浸泡钉螺卵后,从单细胞期发育到原肠胚期,其形态出现畸形;但发育到担轮-缘膜幼虫期和完成变态的缘膜幼虫期螺卵出现畸形胚所需浓度比囊胚期、原肠胚期螺卵出现畸形胚的浓度为高。溴乙酰胺浸泡螺卵,时间相同,浓度越高,滞育率越高,而时间越长,阻碍螺卵发育所需浓度越低,孵化率也越低。经溴乙酰胺作用后,雌螺产卵量明显降低,成熟钉螺卵巢明显萎缩。用~3H标记的溴乙酰胺浸泡钉螺,表明溴乙酰胺可进入钉螺体内的螺卵中,其放射性含量随浸泡钉螺的药物浓度增高而增多。这一结果为以后研究灭螺药对螺卵的作用机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春季水淹对钉螺卵发育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探讨春季钉螺繁殖期水淹对钉螺卵的影响,采用实验性现场研究的方法,观察了不同环境下螺卵被水淹不同时间后,卵胚的发育和螺卵的孵化情况.结果表明,春汛期水淹螺卵,有草组卵胚发育迟缓,20d时出现大量畸形胚胎(26.0%),30d时螺卵大量死亡(40.0%);无草组水淹后卵胚发育滞后于对照组,但较有草组为快,30d时死亡胚胎率16.0%.上述实验组至水淹50d时,螺卵全部死亡,无1例幼螺孵出.而对照组1000只卵在20、30、40d时,孵出幼螺分别为58、275和363只.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强螺杀粉剂(4%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粉剂)对钉螺卵的杀灭作用.方法钉螺在实验室泥盘产卵后用强螺杀粉剂不同剂量撒施,药物处理后不同时间筛洗泥皮完整的螺卵进行孵化观察,计算螺卵孵化率、死亡率和LC50值.结果经强螺杀粉剂0.5、1.0、2.0 g/m2剂量(有效成分)作用3、7、15 d后,螺卵孵化率均为0,对照组螺卵孵化率分别为95.00%、94.00%、93.00%.经强螺杀粉剂0.5、0.25、0.125、0.062 5、0.031 3、0.015 6、0.007 8 g/m2不同剂量(有效成分)作用7 d后,螺卵死亡率分别为100.00%、94.44%、90.48%、92.86%、70.37%、60.71%、55.56%,对照组螺卵死亡率为5.88%(1/17),强螺杀粉剂杀螺卵的LC50为0.031 4 g/m2.结论强螺杀粉剂推荐杀螺剂量对钉螺卵有良好的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云南钉螺星割裂状分布,以坝区为主.钉螺面积以田居多,其次是灌溉沟.坝区钉螺主要分布在小的灌溉沟和稻田埂,山区钉螺主要分布在梯田高埂壁.春季是钉螺交配高峰期,钉螺平均寿命为10.59月.钉螺孳生环境比较稳定,扩散不明显.感染性钉螺则散在性分布在各类环境中,坝区感染性钉螺主要分布在沟道,山区感染性钉螺主要分布在梯田高埂壁.全年均可查见感染性钉螺,但每年有1个高峰,阳性螺点的疫源性也相对稳定.云南感染性钉螺生存期平均逸蚴量为673条/只,阳性钉螺的寿命,从首次逸蚴算起,平均为171.6 d.感染性钉螺有转阴现象.根据云南钉螺生态学特征查灭螺工作可逐片、逐块推开,做到查1块、灭1块、巩固1块,且以春、秋2季各开展1次灭螺最好.云南钉螺孳生环境比较稳定,钉螺调查以历史有螺区为主,兼顾毗邻地带,不宜盲目扩大.阳性螺点灭螺应适当扩大范围,最好扩大到阳性螺点所在的整个自然片,阳性螺点实施灭螺后要经常开展监测或进行巩固性灭螺.  相似文献   

11.
钉螺在巢湖生存繁殖的现场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了解钉螺能否在巢湖生存繁殖.方法选择巢湖湖区的马尾河口和巢湖闸两处为实验区,巢湖东岸高林山区为对照区,投放无为县江外滩的肋壳钉螺和巢湖东岸高林山区的光壳钉螺,观察钉螺在放养不同时间后的生存繁殖情况.结果1年后,实验区和对照区均有相当数量存活的肋壳钉螺和光壳钉螺成螺;研究期间在实验区和对照区均检获了一定数量的光壳钉螺和肋壳钉螺幼螺;产卵期间实验区和对照区肋壳钉螺存活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光壳钉螺存活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产卵期间无论是光壳钉螺还是肋壳钉螺,各实验区雌螺卵巢中所含螺卵数与同一月份对照区同类雌螺卵巢中所含螺卵数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肋壳钉螺、光壳钉螺均能够在巢湖生存繁殖,但光壳钉螺在巢湖的生存状况不及其在高林山区的生存状况理想.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血吸虫病新流行区形成因素和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近 2 0年来湖南省共发现血吸虫病新流行区 2 2处 ,其中山区丘陵型 4处 ,江滩型 (以洲滩为单位 ) 1 0处 ,湖区丘陵型 8处 ,总面积约 3 6 0 0 hm2。现就其形成因素与分布特点报告如下。1 血吸虫病新流行区的形成因素1 .1 钉螺孳生 传播媒介钉螺的存在是构成血吸虫病新流行区的基本条件 ,根据各新疫区的螺情分析 ,造成钉螺孳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1 .1 从洞庭湖有螺区输入  2 2处新流行区中 ,通过打湖草带入钉螺的有 3处 ,捞鱼卵草带入钉螺的有 1处 ,贩运或捞鱼虾带入钉螺的有 2处 ,运输芦苇及渔船带入的有 1 0处。这些地区的自然环…  相似文献   

13.
钉螺和螺卵的重率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照常规泥沙重率测定的原理和方法,结合钉螺和螺卵的形态、生态特征,对钉螺和螺卵进行了重率测定,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酚酶抑制剂丙烯基硫脲对钉螺成活及螺卵的影响。方法(1)钉螺浸杀实验观察经0.1g/L、0.5g/L、1.0g/L、2.0g/L和4.0g/L的丙烯基硫脲浸泡12h、24h、48h和72h后钉螺的死亡率,并设清水对照组。(2)螺卵喷洒实验将0.0125g/m2、0.025g/m2和0.05g/m2的丙烯基硫脲喷洒螺卵,观察经12h、24h、48h和72h后螺卵的死亡率,并设清水对照组。(3)螺卵影响实验经0.0125g/m2、0.025g/m2和0.05g/m2的丙烯基硫脲处理后,观察钉螺产卵量、卵壳的形态学变化及孵化率等,并设清水对照组。结果钉螺的死亡率随丙烯基硫脲浓度升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当丙烯基硫脲浓度为2.0g/L、72h和4.0g/L、48h以上时钉螺死亡率为100%;经不同浓度丙烯基硫脲喷洒螺卵后,螺卵随丙烯基硫脲浓度升高,死亡率增加;钉螺经不同浓度丙烯基硫脲处理后:钉螺产卵量随丙烯基硫脲浓度增加而减少,当浓度为0.05g/m2时,钉螺产卵量为2.6±1.385(P<0.01),形成了形状不规则的卵壳。当浓度达到0.05g/m2,螺卵卵壳完全消失,螺卵孵化率下降。当丙烯基硫脲浓度达到0.025g/m2时,螺卵孵化率为0(P<0.05)。结论丙烯基硫脲可抑制酚氧化酶活性而对钉螺、螺卵的成活及其产卵量、卵壳的形成、孵化率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皖南山区残存钉螺的消长规律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残存钉螺分布、消长规律及影响因素,为有效控制和消除残存钉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94~2005年黄山市螺情监测数据和气温、降雨量等气象资料,分析残存钉螺分布特点、相互关系;选择有残存钉螺环境现场观察螺口消长和钉螺繁殖状况;选择2001~2005年施行药物灭螺的20个螺点,现场观察土表、土内钉螺分布情况和药物灭螺对残存钉螺的作用。结果1994~2005年螺情资料显示,残存钉螺主要分布在历史疫情较重的区(县)和复杂环境,查出的有螺环境数和有螺面积与历史有螺面积分布密切相关(r点=0.984、r面积=0.962,P均<0.01);年降雨量和3~5月降雨量对逐年查出的有螺环境数呈负相关(r年降雨=-0.618,r3~5月降雨=-0.590,P均<0.05);残存钉螺交配率最高达13.18%;药物灭螺对土表、土内残存钉螺杀灭效果显著。结论山丘型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螺情回升与历史螺情及环境有关;残存钉螺繁殖能力较强;加强历史有螺区药物灭螺可有效控制钉螺回升。  相似文献   

16.
西昌市梯田沟渠钉螺分布特点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索西昌市沟渠和梯田钉螺分布特点,为控制钉螺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10个自然村开展沟渠钉螺调查,采用系统抽样法查螺,框距10 m;在1个自然村开展梯田壁钉螺调查,观察钉螺分布与进水口距离、田壁高度的关系.结果 10个自然村共有沟渠439条,有螺沟347条,占79.04%.共查螺8 406框(每框=0.11 m2),有螺3 542框,有螺框出现率42.14%,平均活螺密度1.41只/框.钉螺主要分布于有草的土质沟渠中.梯田进水口处钉螺占全部钉螺的79.00%,5 m内占全部钉螺的94.53%;钉螺主要分布在梯田壁下部,占全部钉螺的97.56%.结论 钉螺主要分布于有草的土质沟渠中,以及梯田的进水口附近和田壁下部,这是西昌市查灭螺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贵池区钉螺及感染性钉螺分布现状及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全区近3年有螺环境调查数据,绘制感染性钉螺分布电子地图,并进行分析.结果 贵池区现有钉螺面积2934.88hm2,感染性钉螺面积10.76hm2.湖沼型流行区有螺面积占89.52%,呈片带状分布,感染性钉螺面积占99.92%,钉螺孳生和感染严重,其中以湖滩分布为主;内陆环境点多、散,且环境复杂.钉螺分布以三类流行村为主,主要沿长江、秋浦河、升金湖和九华河流域分布,主要植被是杂草,与居民点距离大多较近,无新发现及复现钉螺.结论 贵池区感染性钉螺分布明显减少,钉螺分布呈徘徊态势,形势依然严峻.要提高查螺质量,加大螺情监测和血防执法工作,重点打击感染性螺点和易感环境,结合综合治理,压缩钉螺及感染性钉螺面积.  相似文献   

18.
1963年苏德隆,根据河岸钉螺调查的实际数据,首先阐明钉螺的分布是非随机的,而有聚集性,与负二项分布相配合。钉螺聚集程度的大小,用K值表示,K值愈小,钉螺的聚集性愈高。1964年胡善联报告了雌雄钉螺的分布亦同样符合负二项分布规律,雄螺的聚集性大于雌螺。尔后,有的学者作了同样的调查,得到类似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钉螺有聚集性,服从负二项分布规律,已被不少学者所证实。钉螺系卵生繁殖,螺卵的分布性质是否受钉螺分布所影响,有利于对钉螺生态习性和行为的进一步了解和对“螺口”消长的研究,然尚未见有报道,为此,我们进行了实验观察和现场调查。  相似文献   

20.
鄱阳湖洲滩钉螺分布与水位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 探讨鄱阳湖水位变化对洲滩钉螺分布的影响,为设计生态灭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既往鄱阳湖洲滩钉螺资料与水位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鄱阳湖钉螺面积的94.55%分布于14—17m高程洲滩;水位变化的重要指标为洲滩水淹日数与显露日数,通常水淹日数为216—113d(中位数160d);显露日数为149—252d(中位数205d)。结论 鄱阳湖洲滩钉螺分布与水位变化密切相关,4—6月份由江西省境内5河洪水引起的洲滩水淹与显露日数比例是制约洲滩钉螺密度与分布的关键,2—5月洲滩显露有利于钉螺产卵,5月以后洲滩水淹则有利于螺卵孵化与幼螺的发育生长。因此,控制鄱阳湖水位,改变钉螺生态特性即可达到制约湖区钉螺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