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广西城乡居民膳食摄入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S)发生的关系,为有针对性提出膳食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分别抽取广西4个城乡2 989名18岁及以上居民进行调查.结果 共查出代谢综合征患者101例,患病率为3.38%,其中城市居民为5.04%,农村1.82%,城市明显高于农村.单因素显示,城市MS患者畜禽肉、盐、酒和新鲜蔬菜摄入量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则表明,饮酒过多(每标准人日≥50 g)是城市MS的独立膳食危险因素(OR=1.409);农村MS患者畜禽肉、油脂、盐、调味品盐(酱油等)、酒及新鲜水果摄入量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Logistic多因素分析表明,禽畜肉(OR=3.082)、酒(OR=2.121)、油脂(OR=2.022)摄入过多是农村M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膳食因素与广西城乡居民发生MS关系密切,应采取膳食营养干预措施,有效预防MS.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西城乡居民代谢综合征(MS)的流行现况,探索MS人群分布。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流行病学方法进行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及生化检测,有效调查人数为4328人,并依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标准(2005)对Ms进行诊断,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MS的影响因素。结果本调查人群MS患病率为14.5%(标化率为9.5%)。女性人群MS患病率(16.5%)明显高于男性(11.8%),城市人群MS患病率(17.4%)明显高于农村(12.0%),而农村人群MS患病率随着经济水平的增高而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论男女和城乡,随着人群年龄的增加,MS患病率呈现升高趋势(趋势检验:X^2=137.579,P〈0.01),特别是女性在45岁以后更为明显。调查人群MS组分中高血压检出率最高(40.1%),其次为高甘油三酯血症(28.7%)和中心性肥胖(28.4%);在中心性肥胖和超重肥胖人群中,MS其他组分聚集的检出率分别为51.2%、52.4%,显著高于非中心性肥胖和体重正常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MS患病风险增加(OR=1.525,95%CI:1.406—1.654),超重肥胖人群患MS的风险高于体重正常人群(OR=1.452,95%CI:1.172~1.798),城市居民患MS的风险高于农村居民(OR=1.275,95%CI:1.019~1.595),男性患MS的风险低于女性(OR=0.599,95%CI:0.485~0.741),中等强度及以上职业活动人群患MS的风险低于轻度体力职业活动人群(OR=0.767,95%CI:0.613~0.960)。结论广西城乡人群MS患病率较高。建议采取重点保护高风险人群如中老年妇女、年长者以及长时间静坐或站立的轻体力劳动者,倡导合理膳食、适量运动,降低人群MS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广西城乡居民膳食摄入水平与糖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按照多阶段随机抽样法,分别抽取广西4个城市和4个农村共2281名18岁及以上城乡居民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膳食调查、体格检查和血糖检测。结果共检出糖尿病37例,空腹血糖受损(IFG)26例,糖代谢异常患病率为2.8%。其中城市1020人,糖尿病26例,IFG15例,糖代谢异常患病率为4.0%;农村1261人,糖尿病11例,IFG11例,糖代谢异常患病率1.7%,城市居民糖代谢异常率高于农村,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城市居民糖代谢异常者畜肉、畜禽肉、腌菜、油脂摄入量高于血糖正常人群。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糖代谢异常者酒摄入量高于血糖正常人群,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腌菜(OR=1.36)、油脂(0R=1.33)是广西城乡居民糖代谢异常的膳食危险因素,而薯类食物是保护因素(OR=0.80)。结论膳食因素与广西城乡居民糖代谢异常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胡泊  李卫  王杨  陈涛 《疾病控制杂志》2009,13(6):670-673
目的分析北京和南京两地人群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对北京和南京的6123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应用IDF(2005)定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结果男性和女性的年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19.5%和33.6%。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女性(OR=1.49;95%CI(1.40,1.59))、年龄增长(OR=1.23;95%CI(1.16,1.31))、低体力活动(OR=1.76;95%a(1.13,2.76))、糖尿病家族史(OR:1.33;95%CI(1.11,1.60))、高血压家族史(OR=1.46;95%CI(1.29,1.65))、年龄性别交互作用(OR=1.29;95%a(1.21,1.40))、居住在城市(OR=1.09;95%CI(1.02,1.18))均是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居住在南京(OR=0.76;95%CI(0.71,0.81))是代谢综合征的保护因素。结论代谢综合征是多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女性、慢病家族史、低体力活动是其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膳食和社会经济行为因素与广西城乡居民代谢综合征发生的关系,为有针对性提出膳食、行为和社会行为干预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按照多阶段随机抽样法,分别抽取广西4个城市和4个农村县共2536名18岁及以上的城乡居民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采用食物频率法进行膳食调查,问卷询问调查家庭和调查对象的社会经济和行为因素;并对调查对象进行体检和抽血化验. [结果]MS病例89人,广西成年居民总体患病率为3.51%,其中城市居民MS患病率为5.10%,农村为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膳食单因素秩和检验分析显示,城市MS患者调味品盐、盐、畜禽肉类或畜肉、禽肉、植物油摄入均明显高于正常居民(P<0.01或0.05),而农村MS患者除上述5类食品外还有新鲜水果、酒、油脂类食物摄入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P<0.01或<0.05);而经Logisc多因素分析则发现,进入城市居民MS回归模型的因素是酒(OR=1.305)、盐(OR=1.258)、畜肉(OR=1.213)、年龄(OR=2.108)、体力活动(OR=0.563),进入农村居民回归模型的是盐(OR=2.236)、植物油(OR=1.295)、家庭收入(OR=2.253)、体力活动(OR=0.380)、壮族等少数民族(OR=0.215). [结论]膳食、社会和行为因素与广西城乡居民发生MS关系密切,高盐、高蛋白脂肪饮食、过量饮酒和轻体力活动是影响MS的可防可控的膳食与行为危险因素,同时在影响因素方面存在一定的城乡差异.因此,对城乡居民采取针对性膳食营养和社会行为干预措施将取得更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国农村人群高血压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今后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高血压、农村、危险因素等为主题词或关键词,检索1998—2013年发表的有关中国农村人群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按照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评价质量,提取数据,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17篇文献符合条件纳入研究,meta分析结果表明各危险因素的合并OR值及95%a分别为:年龄(OR=1.07,95%CI:1.06—1.08)、BMI(OR=1.36,95%CI=1,27~1.45)、高血压家族史(OR=1.79,95%CI=1.34—2.39)、吸烟(OR=1.20,95%CI=1.07~1.34)、饮酒(OR=1.20,95%CI=1.14—1.27)、嗜盐(OR:1.28,95%CI=1.17—1.41)、高脂肪摄入(OR=1.17,95%CI=1.05—1.31)、文化程度高(OR:0.78,95%CI=0.71~0.87)、经济收入高(OR=0.90,95%CI=0.86—0.94)、锻炼(OR=0.81.95%CI=0.69~0.94)、腰臀比(OR=1.51,95%CI=1.2—1.89)、性别(OR:1.28,95%Cl=1.15-1.42)。结论高血压家族史、腰臀比、BMI、嗜盐、性别、吸烟、饮酒、高脂肪摄入、年龄为中国农村人群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高、锻炼、经济收入高则为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膳食营养素的角度探讨浙江省城市居民代谢综合征(MS)患病的致病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随机选择浙江省四城区MS病例390例,对照393例,进行医学体检和3日24 h膳食调查,将每一种膳食摄入量折算成20种营养素的日均摄入量并使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营养素与MS发生关系。结果调整研究人群基本信息因素和总能量等混杂因素干扰后,钠的摄入在男性组为MS的危险因素(OR=1.77),女性组脂肪、碳水化合物、胆固醇的摄入是MS患病的危险因子;维生素C在男性组为MS的保护性因素(OR=0.78);女性组蛋白质、维生素A、核黄素、钙、磷、钾为MS的保护性因素,OR值均小于1(趋势检验P<0.10)。结论 MS患病的致病因素可能存在性别差异。高能量、高脂、高碳水化合物、高胆固醇及高盐膳食可能是MS发生的危险因素;而高蛋白、抗氧化维生素、膳食纤维、磷、钾、钙可能是其保护因素。[营养学报,2014,36(1):17-2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l: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于2006年3-12月,在湖北省襄樊市收集经临床检查确诊的最近3年内新发的PD患者40例为病例组,选择性别、年龄相匹配的非帕金森病患者40例为对照,收集两组一般状况、营养膳食调查及血清中VitE和Vit B12检测的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通过配对t检验发现,在膳食构成中蔬菜、乳类、其他食品的摄入比例,营养成分中的钙含量,对照组均高于病例组;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教育程度高是PD的保护因素,而情绪抑郁、肌肉痉挛是危险因素。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情绪抑郁、动物性脂肪摄入量多、血清中VitE含量高是PD患病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是39.12(95%CI:1.90-804.26)、1.98(95%CI:1.06~1.35)、1.74(95%CI:1.23~2.46),收入高、乳类摄入量多是其保护因素,OR值分别是0.06(95%CI:0.01-0.54)、0.86(95%CI:0.75-0.99)。[结论]PD发病可能与动物性脂肪、乳类摄入、血清中VitE含量、情绪抑郁、收入有关。  相似文献   

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开展COPD的一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按年龄±3岁进行1:1配比的病例一对照研究方法,对435例来源于2003年1月-2006年4月某市级医院的COPD患者及其对照者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802,95%CI:1.385--2.346)、药物过敏史(OR=4.346,95%CI:2.838~6.657)、吸烟(OR=2.857,95%CI:2.145~3.807)、吸烟年限〉10a(OR=2.719。95%CI:2.041~3.621)、日吸烟量〉10支(OR=2.250,95%CI:1.601~3.161)、开始吸烟年龄≤20岁(0R=1.909,95%CI:1.140。3.198)、吸烟指数大于300年支(OR=2.241,95%CI:1.645-3.054)和高血糖(OR=2.469,95%CI:1.772~3.441)为COPD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595,95%CI:1.124~2.264)、药物过敏史(OR=4.029,95%(CI:2.411~6.735)、吸烟(OR:2.635,95%CI:1.844~3.764)和高血糖(OR=2.390,95%CI:1.632-3.502)为COPD的危险因素。结论男性、药物过敏史、吸烟和高血糖为COPD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的交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及其交互作用,为开展糖尿病的预防、治疗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一对照研究方法.病例为在深圳市第一人民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及深圳市保健委员会办公室就诊及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295例;对照为同期在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非糖尿病人群,共214例。对研究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对数线性模型分析。结果调查人群中,糖尿病家族史(OR=6.507,95%CI:3.788~11.178)、高血脂(TG:OR=2.625,95%CI:1.295—5.323;LDL—C:OR=6.337,95%CI:3.379-11.884)、工作压力(OR=1.901,95%CI:1.263—2.863)、高血压(SBP:OR=I.055,95%CI:1.022~1.089)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OR=0.724,95%CI:0.599—0.875)、运动锻炼(OR=0.499,95%CI:0.268~0.930)是保护因素。对数线性模型分析发现,糖尿病各危险因素之间广泛存在一阶或二阶交互作用,其中.糖尿病家族史、年龄和运动锻炼三者分别与多个危险因素有明显的交互作用。结论2型糖尿病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糖尿病的防治应采取综合措施,尤其对于具有糖尿病家族史者以及中老年人群,更应控制各种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四川省西昌市汉族居民代谢综合征及其影响因素,为代谢综合征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确诊的12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为病例组,按照年龄与性别频数匹配确定120例非代谢综合征者为对照组,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代谢综合征的影响因素。结果代谢综合征病例组中代谢异常组分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是血脂紊乱(98.3%)、高血压(92.5%)、超重或肥胖(90.0%)和高血糖(33.3%)。文化程度是代谢综合征的独立保护因素(OR=0.461,95%CI:0.234~0.908),而相关疾病家族史是代谢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OR=3.287,95%CI:1.722~6.275)。结论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汉族人群代谢综合征最常见的组合类型是超重或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文化程度与相关疾病家族史是代谢综合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广州市某农村地区家庭室内生物燃料使用对居民下呼吸道症状的影响。方法采用系统抽样方法在广州增城市某农村地区抽取6岁以上的常住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获取室内生物燃料使用和居民下呼吸道症状的情况。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居民呼吸道症状与生物燃料使用的关系,分析中控制年龄、性别、吸烟情况、室内通风情况和厨房使用通风设备情况等因素。结果共调查了266户家庭,645名研究对象纳入研究,其中478人(74.1%)做饭使用生物燃料,167人(25.9%)做饭使用清洁能源。生物燃料组过去半年下呼吸道症状(含干咳、咳痰、气喘、胸闷和呼吸困难症状之一)发生率为51.5%(246/478),清洁能源组发生率为41.3%(69/167)。多因素分析显示,使用生物燃料组发生过咳痰(OR=1.90,95%CI:1.23~2.93)、气喘(OR=6.71,95% CI:1.74~25.85)、胸闷(OR=2.41,95%CI:1.02—5.72)和呼吸困难(OR=5.99,95%CI:1.23~29.28)的风险高于清洁能源组。下呼吸道症状发生风险与生物燃料使用的频率关系有统计学意义,每天都使用生物燃料组相比清洁能源组,出现过和经常出现下呼吸道症状的风险分别是OR=1.72(95%CI:1.14~2.59)和OR=4.10(95%CI:1.40-12.04)。结论广州市农村地区室内生物燃料的使用可能影响居民呼吸系统健康。  相似文献   

13.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天津市社区中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天津市南开区和汉沽区近期社区普查检出的217名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人户问卷调查,应用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测量,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对患者抑郁状况进行评价。结果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并发症、抑郁严重程度、家庭居住地为乡镇、对待糖尿病的态度、血糖监测频率、人均月收入、年龄、饮食等因素可从不同维度影响生存质量评分。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显示,低生存质量的危险因素为:肉类及其制品摄人多(OR=1.617,95%CI:1.103~2.369)、DM并发症数量多(OR=2.817,95%CJ:1.696~4.678)、脑血管疾病(OR=3.073,95%CI:1.174~8.046)、抑郁程度(OR=1.924,95%CI:1.112~3.327),生存质量的保护因素为:豆类及其制品摄人多(OR=0.631,95%CI:0.447~0.891)。结论糖尿病可从不同方面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在控制糖尿病病情的同时应针对影响生存质量评分的因素,采取不同的方法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青岛地区膳食因素与乳腺癌患病风险的关系,为乳腺癌的病因研究及一级预防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通过半定量食物频率表法,对200例乳腺癌患者和200例对照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和膳食情况两大部分。结果经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食物种类中,与低水平蔬菜摄入量相比,较高水平的蔬菜摄入量可能降低乳腺癌的患病风险(OR=0.429,95%CI:0.223~0.827,P=0.012);与低水平红肉摄入量相比,较高水平的红肉摄入量可能增加乳腺癌的患病风险(OR=2.185,95%CI:1.077~4.431,P=0.030)。膳食营养素中,与低水平脂肪摄入量相比,中、高及较高水平的脂肪摄入量均可能增加乳腺癌的患病风险,且随着脂肪摄入量增多,其OR值也递增,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值分别为2.478、2.533、2.799,95%CI分别为1.245~4.933、1.130~5.675、1.449~5.470,P〈0.05,P〈0.01);与低水平蛋白质摄入量相比,中、高及较高水平的蛋白质摄入量均可能增加乳腺癌的患病风险(OR值分别为3.484、3.860、3.467,95%CI分别为1.872~6.848、1.972~7.554、1.778~6.762,P〈0.01);而与低水平铁摄入量相比,中、高及较高水平的铁则可能降低乳腺癌的患病风险(OR值分别为0.528、0.479、0.340,95%CI分别为0.297~0.939、0.241~0.953、0.153~0.758,P〈0.05,P〈0.01);与低水平视黄醇当量相比,中、高及较高水平视黄醇当量则可能降低乳腺癌的患病风险(OR值分别为0.428、0.409、0.175,95%CI分别为0.227~0.806、0.217~0.769、0.080。0.385,P〈0.01)。结论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蔬菜类摄入量,减少肉类摄入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天津市某社区50岁以上人群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病率及影响患病率的相关因素。方法于2011年10月~2012年3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天津市某社区≥50岁、在天津市居住≥5年的居民共4 577人作为研究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生活方式、疾病史、疾病家族史等调查,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等体格检查,以及空腹血糖、血脂等实验室检查。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诊断采用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提出的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以MS患者为病例组,非MS患者为对照组,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MS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计算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结果研究结果显示,4 577名研究对象中,MS患者1 838人,MS患病率为40.16%。以MS患者为病例组,非MS患者为对照组,进行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大(OR=1.102,95%CI:1.021~1.189)、月收入高(OR=1.091,95%CI:1.013~1.714)、高血压家族史(OR=1.788,95%CI:1.546~2.067)、糖尿病家族史(OR=1.810,95%CI:1.352~2.423)、腰臀比(WHR)高(OR=1.370,95%CI:1.287~1.460)、体重指数(BMI)大(OR=2.397,95%CI:2.198~2.614)和睡眠障碍(OR=1.274,95%CI:1.106~1.477)与较高的MS危险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大(OR=1.192,95%CI:1.096~1.298)、人均月收入高(OR=1.090,95%CI:1.005~1.182)、高血压家族史(OR=1.619,95%CI:1.382~1.895)、糖尿病家族史(OR=1.600,95%CI:1.165~2.199)、BMI大(OR=2.284,95%CI:2.089~2.497)、WHR高(OR=1.334,95%CI:1.246~1.428)、睡眠障碍(OR=1.183,95%CI:1.015~1.378)与较高的MS危险有关;而男性(OR=0.514,95%CI:0.450~0.587)与较低的MS危险有关。结论研究人群MS患病率为40.16%。性别、年龄、人均月收入、体重指数、高血压家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与饮食因素的相关性,为预防结、直肠癌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沈阳市某医院110例结、直肠癌患者和110例非消化道疾病及肿瘤患者(对照者)进行调查。经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两组过去1年内的食物摄入频率及饮食习惯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喜食肥肉荤油(OR=5.856,95%CI:3.484~8.267)、腌制类食物(OR=2.276,95%CI:1.385~4.587)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经常食用粗粮(OR=0.231,95%CI:0.092~0.743)、奶类(OR=0.128,95%CI:0.035~0.684)、水果(OR=0.325,95%CI:0.121~0.985)是结、直肠癌的保护因素。结论结、直肠癌与饮食因素有一定关系,喜食肥肉荤油成为目前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应加强营养教育,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以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探讨四川荣县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2月经胃肠镜及病理学检查,确诊的13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食管癌45例,胃癌60例,肠癌25例。采用1:3配对选取对照人群400人,通过条件Logistic回归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主要危险因素,估计各因素的OR值及95%CI值。结果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有食用腌制食品、饮酒、家族肿瘤史、平时常忧虑和饮食不规律,其中食用腌制食品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OR=1.785,95%CI:1.287~2.576)。结论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是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危险致病因素,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加强健康教育,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蒙古中部地区胆囊结石的危险因素。方法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选取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的胆囊结石患者并行胆囊切除术180例作为病例组,同期住院的非肝胆疾病的患者200例为对照组。调查内容涉及一般情况、生活行为、疾病史和家族史,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血脂等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胆囊结石的危险因素。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51.7±13.2)岁和(54.6±12.1)岁。病例组中女性130例,男性50例,女性所占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552,P〈0.05)。调整年龄、性别混杂因素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高(OR=7.05,95%CI:1.28-38.85)、食用内脏(OR=12.75,95%CI:4.67-34.82)、食用油炸食品(每周食用1次及每周食用2次及以上的OR值分别为9.04、5.39,95%CI:4.67~17.51、1.60~18.21)、血脂异常(OR=2.81,95%CI:1.49~5.30)与胆囊结石的发生呈显著正关联;食用蔬菜(每周2~3次、4~5次及每天1次的OR值分别为0.28、0.09、0.02,95%CI:0.03—2.65、0.01~0.80、0.002—0.19)呈负关联。不同性别的胆囊结石危险因素存在差异。结论喜食内脏、油炸食品,血脂异常可能增加当地人群胆囊结石的发病风险,多食用蔬菜可能降低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