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清波  张淑英  孙毅  王进军 《重庆医学》2006,35(24):2263-2264
目的探讨^99mTc—MDP 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在骨转移肿瘤显像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0例可疑转移性骨病变和不明原因骨痛的患者使用^99mTc—MDP SPECT全身骨显像扣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病理检查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50例患者SPECT全身骨显像骨骼系统可见1368处异常放射性浓聚点。经过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发现:其中17处为放射性污染造成的假阳性病灶,235处为骨质增生性病变,1116处为骨转移肿瘤导致的骨质破坏,全身骨显像SPECT假阳性率为18.4%(252/1368).与病史和病理检查结果相符。结论^99mTc—MDPSPECT/CT图像同机融合与平面骨显像SPECT比较,可对骨转移肿瘤提供准确的骨损伤解剖部位.在骨转移肿瘤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特别是平面骨显像可疑的患者都应该使用SPECT/CT图像同机融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PECT/低剂量CT对全身骨显像肋骨病灶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9mTc—MDP全身骨显像无法确诊的42例肋骨病灶行SPECT/低剂量CT融合显像检查。由2位经验丰富的核医学科医师独立阅片进行诊断。最终诊断分别以病理学检查或其他影像学检查(诊断级CT或MRI)相印证或至少6个月的随访为依据。结果全身骨显像对肋骨病灶良、恶性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2.61%、29.41%及60.00%;SPECT/CT融合图像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100%、88.24%及95.00%,SPECT/CT融合图像较全身骨显像能够显著提高肋骨病灶的特异性(χ2=12.14,P〈0.05)及准确性(χ2=14.05,P〈0.05)。结论sPEcT/低剂量CT融合图像可显著地提高肋骨病灶诊断的特异性及准确性;作为全身骨显像的有效补充,对肋骨病灶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hPET/CT与99 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骨显像诊断肿瘤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75例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3周内先后行18 F-FDGhPET/CT显像和99 Tcm-MDP骨显像,对比分析两种显像的结果。结果 33例证实为肿瘤骨转移。18F-FDG显像和99 Tcm-MDP骨显像诊断肿瘤骨转移的灵敏度分别为75.76%、96.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特异性分别为90.48%、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准确性分别为84.00%、78.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99 Tcm-MDP骨显像发现的骨转移病灶数多于18 FFDG显像。结论对肿瘤骨转移的诊断,99 Tcm-MDP骨显像具有较高的灵敏性,18F-FDG显像则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两种方法具有互补性。  相似文献   

4.
对105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99mTc-MDP全身ECT骨显像(简称骨显像),其中19例同时进行了X线摄片及CT检查,以比较三者对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骨显像、X线摄片及CT诊断骨转移瘤的敏感度分别为70.5%、52.6%和57.9%,似然比分别为2、39、1.11和1.38。骨显像对胃肠道肿瘤、肺癌、鼻咽癌和乳癌的骨转移瘤敏感度分别为90.9%、77.4%、72.7%和35.7%,似然比分别为9.99、3.43、2.66和0.56。骨转移部位以脊柱和骨盆为多,均为60.8%。提示骨显像适用于骨转移瘤的诊断,其诊断价值高于X钱摄片及CT检查,尤其适用于胃肠道肿瘤、肺癌、鼻咽癌等骨转移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PECT/CT融合显像在肿瘤骨转移诊断中的增益价值。方法选择154例可疑肿瘤骨转移或不明原因骨痛的肿瘤患者,注射99m锝(99mTC)-亚甲基二磷酸盐(MDP)740-1110MBp,后3~6h行全身骨显像,对发现的可疑病灶行同机CT及SPECT扫描。由2位核医学科医师先对全身骨显像的平面图像进行分析,然后分析SPECT/CT融合图像并诊断,诊断分为肿瘤骨转移、无肿瘤骨转移,诊断结果分别与最终诊断比较。结果 SPECT/CT融合骨显像诊断的准确性95.45%(147/154),灵敏度95.18%(79/83),特异性95.77%(68/71),明显高于全身平面显像诊断的准确性72.72%(115/154),灵敏度73.49%(61/83),特异性76.06%(54/71)(χ2=26.17、14.78、11.41,P<0.05)。结论 SPECT/CT融合骨显像不仅可精确定位,还可以提供更多解剖信息,在肿瘤骨转移诊断中较全身骨显像有明显增益价值。  相似文献   

6.
核素骨显像诊断肿瘤骨转移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各类肿瘤骨转移的特点和规律,探讨核素骨显像诊断肿瘤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62例肿瘤患者静脉注射^99mTc—MDP 1110MBq行SPECT全身骨显像,并对结果分析。结果:①肿瘤骨转移阳性结果:肺癌阳性率44.9%,乳腺癌阳性率33.3%,鼻咽癌阳性率56.0%,前列腺癌阳性率62.5%,消化道肿瘤阳性率24.5%,其他肿瘤阳性率21.4%。②肿瘤转移部位以脊柱、肋骨、骨盆最为多见。③肿瘤转移灶骨显像多为“热”区病灶。④肿瘤转移率与病程有关。结论:核素骨显像对肿瘤的早期诊断、疾病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预后评估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99mTc—MIBI亲肿瘤显像与CT诊断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的价值。方法 82例鼻咽癌放疗后患者经病理活检和随访证实局部复发40例,局部纤维化42例。所有患者行^99mTc—MIBI亲肿瘤显像与CT检查,分析2种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99mTc—MIBI亲肿瘤显像灵敏度(75.0%)低于CT(92.5%),但特异性(95.2%)明显高于CT(64.3%),准确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2种方法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97.5%、97.6%和97.6%。结论 ^99mTc—MIBI亲肿瘤显像诊断鼻咽癌放疗后复发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以弥补CT假阳性率高的缺点,2种方法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骨转移是许多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形式,骨转移的诊断对于恶性肿瘤的分期、治疗和预后判断有者
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骨转移主要诊断方法是注射鍀标记亚甲基二膦酸盐( 99 mTc-MDP) SPECT 闪烁骨显像
( bone imaging) ,骨显像是肺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术前及复查的常规评价手段。99 mTc-MDP 骨显像是通过骨盐
代谢活性的改变间接反应骨转移,由于骨显像灵敏度较高特异性相对较低的问题对于骨骼良性病变增加了假阳
性的可能性;另外在核医学科99MO-99 mTc 发生器的供应是获得99 mTc-MDP 的唯一途径,由于途径单一且受多种
因素影响常出现断货现象,影响骨显像的正常进行。近年来探讨骨显像的多种检查手段( SPECT、18F-NaF PETCT)
运用成为关注点,经过对比研究探讨18F-氟化钠PET-CT 骨显像的应用作为解决上述问题措施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329例恶性肿瘤核素骨显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全身骨显像对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29例恶性肿瘤患者的^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全身骨显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骨显像阳性结果186例,阳性率56.53%。骨转移好发部位依次为胸部(65.05%)、椎体(43.55%)、骨盆(36.56%)、四肢(26.34%)和颅骨(8.60%)。多发转移者149例,占80.1l%,单发病灶37例,占19.89%。对25例单发病灶者随访发现6例为骨转移,占24.00%。结论 SPECT全身骨显像对骨转移癌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观察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18F-FDG PET/CT显像与99mTc-MDP全身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与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MDP)ECT全身骨显像对骨转移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9例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18F-FDG PET/CT显像与99mTc-MDP ECT全身骨显像,并评价显像效果.结果 26例肿瘤患者18F-FDG PET/CT显像为阳性,其中有17例患者发现骨转移45处;在99mTc-MDP ECT全身骨显像中,有20例患者发现骨转移77处.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而99mTc-MDP ECT全身骨显像是诊断骨转移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18F标记的氟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全身显像与99mTc标记的亚甲基二磷酸盐(99mTc-methylene diphosphonate,99mTc-MDP)全身骨扫描(bone scintigraphy,BS)诊断转移性骨肿瘤的效能。方法:共计75例临床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纳入本研究,平均年龄(59.85±13.50)岁。所有患者在2周内接受18F-FDG PET/CT显像和99mTc-MDP BS,以病例为单位,分别计算PET/CT显像与全身BS诊断骨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和准确度,并分析两者在全身不同区域的显像特点。结果:75例患者最终诊断为有骨转移者34例,无骨转移者41例。PET/CT显像诊断骨转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1%(32/34)和95.1%(39/41),诊断的PPV、NPV和准确性分别为94.1%、95.1%和94.7%。BS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2%(31/34)和65.9%(27/41),PPV、NPV和准确性分别为68.9%、90.0%和77.3%。PET/CT显像发现病灶数量较多的部位依次为脊柱、肋骨和骨盆,BS发现病灶数量较多的部位依次为肋骨、脊柱和四肢。结论:18F-FDG PET/CT显像诊断骨转移的特异性、准确性和PPV均明显高于BS,但两者在诊断敏感度和NPV方面并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8F-FDG代谢显像联合CT在直径>1.0 cm的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取得病理结果的肺部占位60例患者,肺癌24例,良性肿瘤及其他病变36例,病灶直径>1.0 cm。所有患者均行18F-FDG代谢显像和胸部CT,18FFDG代谢显像根据显像特征、半定量法判断良恶性,CT根据病灶形态学特征判断良恶性,以病理结果为标准,统计单独18FFDG代谢显像、单独CT检查及18F-FDG代谢显像联合CT检查结果,计算诊断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行χ2检验。结果:单独18F-FDG代谢显像诊断SPN的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2.5%、86.1%、76.7%、75.0%和77.5%;CT检查方法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2.5%、72.2%、68.3%、60.0%和74.3%;联合试验(并联试验)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5%、69.4%、76.7%、65.6%和89.3%。联合检查的灵敏度高于单独18F-FDG或CT检查(P<0.05)。结论:18F-FDG代谢显像联合CT检查在鉴别诊断直径>1.0cm的肺部占位方面灵敏度优于单独CT或18F-FDG代谢显像,18F-FDG代谢显像是对传统CT检查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8B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诊断卵巢肿瘤分期的准确性及其对治疗决策的影响.方法对51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于手术前采用^18F-FDGPET/CT显像判断卵巢恶性肿瘤的分期,行手术治疗,根据手术探查情况及病理检查,确定FIGO分期,两者对照,探讨PET/CT显像诊断卵巢肿瘤分期的准确性.结果51例患者PET/CT与FIGO手术病理分期总符合率为92%(47/51),I期、Ⅳ期准确率为100%,FIG011期PET/CT分期过高为Ⅲ期50%(4/8),FIGOⅢ期PET/CT分期过低为Ⅱ期23.53%(4/17).PET/CT显像诊断大网膜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6.25%(9/16)、91.43%(32,35)、91.11%(41/51)、76.58%(9/12)和82.05%(32/39).PET/CT显像诊断肝或横隔表面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8.46%(5/13)、94.73%(36,38)、91.11%(41/51)、71.43%(5/7)和81.82%(36/44).PET/CT显像定性诊断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33%(14/15)、95.83%(23/24)、94.87%(37/39)、93.33%(14/15)和95.83%(23/24).结论PET/CT显像在诊断卵巢恶性肿瘤分期准确性较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协助临床制定治疗策略、判断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18 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计算机体层扫描(^18 fluorine-fluoro-2-deoxy-D-glucose,positron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r tomography,^18F-FDG PET/CT) 在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 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发热疾病科2012 年1-12 月间行^18F-FDG PET/CT 检查的FUO 患者临床资料,将^18F-FDG PET/CT 影像学诊断和最后临床诊断进行比较。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FUO 患者78 例,其中感染性疾病21 例(26.9%)、结缔组织病9例(11.5%)、恶性肿瘤24 例(30.8%)、杂病类9 例(11.5%),最终仍有15 例(19.3%) 未能明确诊断。^18F-FDG PET/CT 在所有FUO 病例诊断准确率75.6%,敏感度100%,特异度44.1%,阳性预测值69.8%,阴性预测值100%,在恶性肿瘤准确率、敏感度和阳性预测值均为100%。结论 ^18F-FDG PET/CT 在FUO 诊断中具有非常高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在恶性肿瘤诊断中帮助很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分析肺炎型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及胸部CT的影像特点,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对肺炎型BAC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支气管镜、穿刺细胞学、手术病理和临床随访证实的29倒肺炎型BAC患者及12例肺炎等肺部良性疾病患者的^18F-FDG PET/CT及胸部CT的影像特征,计算前述两种检查方法及单纯^18F-FDG代谢判断肺炎型BAC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等指标,行X2检验进行比较,必要时行确切概率法Fisher’s分析.结果 肺炎型BAC及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均可表现为FDG高摄取的大片状实变影,在延迟显像中,前者多数(13/18)表现为FDG摄取进一步升高,后者仅少数(1/8)表现为FDG摄取升高,近半数(4/8)表现为FDG摄取减低.18F-FDG PET/CT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8%(21/26),80.0% (8/10),78.4% (29/37),87.5% (21/24)和61.5% (8/13),灵敏度和准确性明显高于胸部CT[ 52.2% (12/23),54.5%( 18/33)](X2=4.54,4 49,P均<0.05)、特异性明显高于^18F-FDG代谢[25.0%(3/12)](X2=5.23,P<0.05).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肺炎型BAC的诊断及分期具有重要价值,诊断医师应对CT征象和18F-FDG代谢特点(包括延迟显像)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Na18F经济型PET/CT(E.PET/CT)融合显像在骨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可疑骨转移的12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Na^18 F E.PET/CT融合显像,并将E.PET和E.PET/CT对病灶的诊断效能进行比较。结果12例患者的85处可疑骨转移灶E.PET显像诊断阳性51处,阴性34处;E.PET/CT融合显像诊断阳性52处,阴性33处。与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及随访结果做出的最终诊断对照,E.PET显像阳性准确率82.35%,阴性准确率73.53%;E.PET/CT融合显像阳性准确率98.08%,阴性准确率100%.E.PET和E.PET/CT对病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18 F E.PET/CT融合骨显像诊断肿瘤骨转移灶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郭佳  陈跃 《四川医学》2011,32(2):258-260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luorine-18 fluorodeoxyglucose,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e mission computer tomography,PET/CT)在乳腺癌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7例乳腺包块的女性患者,PET/CT全身显像行鉴别诊断和分期。PET/CT结果由手术病理证实。结果病理证实15例为乳腺癌,12例为良性包块。15例中PET/CT诊断阳性14例,漏诊1例,其它影像学方法(CT、乳腺钼靶、超声)诊断11例;12例中PET/CT诊断阴性10例,误诊2例,其它影像学方法诊断阴性7例。PET/CT在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4/15(93.3%)、10/12(83.3%)、24/27(88.8%)、14/16(87.5%)、10/11(90.1%)。病理证实15例乳腺癌中的12例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18F-FDGPET/CT诊断阳性10例,假阴性2例。结论 18F-FDGPET/CT显像是鉴别诊断乳腺癌的较准确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18氟代脱氧葡萄糖的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18F-FDG/PET-CT)与99锝代亚甲基二膦酸盐(99mTc-MDP)骨显像在诊断肿瘤骨转移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到我院就诊恶性肿瘤患者110例,其中发生骨转移患者63例,未发生骨转移患者47例,所有患者均进行18F-FDG/PET-CT与99mTc-MDP骨显像检测。统计两种检测方式的诊断效能、对不同部位骨转移病灶检出率、对不同类型肿瘤骨转移的检出率。结果18F-FDG/PET-CT检测诊断准确性、灵敏性均高于99mTc-MDP骨显像(P<0.05);18F-FDG/PET-CT检测对胸部、脊柱的骨转移病灶检出率高于99mTc-MDP骨显像(P<0.05);18F-FDG/PET-CT对溶骨性骨转移病灶检出率高于99mTc-MDP骨显像(P<0.05)。结论18F-FDG/PET-CT检测肿瘤骨转移诊断效能更高。  相似文献   

19.
盛矢薇  陆汉魁 《医学综述》2013,19(18):3378-3380
目的 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肺转移病灶的诊断和疗效评价的价值.方法 收集2006年7月至2010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对38例DTC肺转移患者行18F-FDG PET-CT、131I全身扫描(131I-WBS)检查,并随访,了解患者肺内病灶变化及预后情况.结果 18F-FDG PE-CT、131I-WBS共发现肺内病灶68个,45个病灶131I-WBS阳性、18F-FDG PET-CT呈阴性,19个病灶18F-FDG PET-CT阳性、131I-WBS阴性;4个病灶两种检查均为阴性,两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4.11%,而在131I-WBS阴性的患者中18F-FDG PET-CT阳性率为82.61%.18F-FDG PET-CT对DTC肺内转移灶的检出率与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密切相关.结论 131I-WBS联合18F-FDG PET-CT在探测DTC转移病灶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明显优于各自独立应用的结果.DTC细胞对18F-FDG的摄取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相关,对指导治疗和预后的判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骨断层SPECT/CT在骨转移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8月~2014年5月可疑骨转移的75例恶性肿瘤患者,在我科行常规99mTc-MDP全身平面骨显像及SPECT/CT断层显像,并于3~6个月后复查全身平面骨显像,比较全身平面骨显像及骨断层SPECT/CT显像的诊断效能.结果:与骨断层SPECT/CT显像相比,全身平面骨显像的特异性较高(100%).骨断层SPECT/CT显像准确性显著高于全身平面骨显像(P<0.01).3~6个月复查全身平面骨显像时,32例患者病变发生进展,诊断准确性较第一次全身骨扫描及骨断层SPECT/CT均有所提高.结论:骨断层SPECT/CT在骨转移鉴别诊断中准确性较高,且能早期发现骨转移病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